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可达性研究:以江苏省为案例
2020-09-28 15:11:4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可达性研究:以江苏省为案例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八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与格局特征
8.1.2 江苏省城市可达性特征
8.1.3 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特征
8.1.4 江苏省交通与城市耦合特征
8.1.5 江苏省城市空间过程预测
8.2 可能创新点
8.3 不足和展望
附录A 城市间两两可达性
附录B 城市两两直线距离
附录C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空间联系
附录D 基于直线的城市空间联系
主要参考文献
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ABSTRACT
一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
1.1.2 江苏应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调整的要求
1.1.3 现有区域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的不足
1.1.4 GIS技术为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区域概况
1.3.2 研究对象选取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综述法
1.4.2 时空结合法
1.4.3 数理分析法
1.4.4 空间分析法
1.4.5 模拟分析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二 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1 城市空间格局研究
2.1.2 可达性研究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2.2 区域分析相关理论
三 江苏省城市化过程与格局
3.1 江苏省城市化历程
3.1.1 改革开放前的波动发展阶段
3.1.2 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3.2 江苏省城市化差异
3.2.1 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差异
3.2.2 江苏省城市化区域差异
3.2.3 江苏省城市化空间差异
3.3 江苏省城市空间关联格局
3.3.1 空间关联格局分析方法
3.3.2 江苏省城市空间关联格局特征
3.4 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格局
3.4.1 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
3.4.2 主成分分析
3.4.3 江苏省城市等级格局特征
3.5 本章小结
四 江苏省城市可达性及其演变特征
4.1 可达性度量数据和方法
4.1.1 现有方法评述
4.1.2 基于ArcGIS的可达性评价方法
4.1.3 江苏省交通发展数据
4.2 江苏省城市可达性格局特征
4.2.1 平均可达性改善显著
4.2.2 可达性改善总体不均衡
4.2.3 可达性改善区域差异显著
4.2.4 交通建设边际效用明显
4.3 江苏省城市间可达性演变分析
4.3.1 城市间可达性评价方法
4.3.2 城市间可达性特征
4.4 本章小结
五 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5.1 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分形特征
5.1.1 江苏省城市向心性分形特征
5.1.2 江苏省城市相关性分形特征
5.2 江苏省城市空间联系格局特征
5.2.1 城市空间联系评价方法
5.2.2 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分析
5.2.3 城市空间联系隶属度分析
5.2.4 城市空间联系离散程度分析
5.3 江苏省城市影响区格局特征
5.3.1 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
5.3.2 基于等时线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
5.3.3 基于场强模型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
5.4 本章小结
5.4.1 分形分析
5.4.2 城市空间联系
5.4.3 城市空间范围
六 交通优势度与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空间耦合
6.1 江苏省城市区内可达性
6.1.1 江苏省城市区内可达性格局
6.1.2 江苏省城市区内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
6.2 江苏省城市区外可达性
6.2.1 交通干线节点可达性分级
6.2.2 交通干线节点影响区分析
6.2.3 交通干线节点优势度分析
6.3 江苏省城市区位优势度
6.4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
6.4.1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分级
6.4.2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空间格局
6.5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城市综合实力空间耦合
6.5.1 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与交通优势度相关性
6.5.2 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与交通优势度耦合类型划分
6.5.3 江苏省城市综合实力与交通优势度空间耦合特征
6.6 本章小结
七 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趋势
7.1 基于可达性的中心地空间过程模拟
7.1.1 中心地理论模型评述
7.1.2 中心地空间过程模拟
7.2 高级别中心城市对城市空间格局影响分析
7.2.1 中心城市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7.2.2 中心城市与城市空间格局相关性
7.3 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分析
7.3.1 交通条件基础数据分析
7.3.2 规划交通可达性分析
7.3.3 江苏省城市空间过程预测
7.4 本章小结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