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数学启蒙核心概念
2020-08-20 17:15:05 4 举报
儿童早期数学经验,通过自我的观察和体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特定的指导来加深和拓展知识和技能。本导图通过对集合,图形,数数,数运算等9个方面加以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生活中的数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测量应遵循规则,比较有基准线,测量相同的属性
往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组合)或者拿走物体(分解)会使集合发生变化
测量
对局部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预测整体情况
扩展:继续完成一个模式
数数
固定顺序原则
使用数字可以让比较更精确,使用统一的测量单位,如回形针,套索工具
一个或多个属性,分成多个子集
周期性引入挑战,用定量积木想出不同的搭建方法,鼓励画草图,并把作品画下来,用照片做记录,邀请她写下或口述相关描述
顺序无关原则
流畅数数,1/2/5/10个一数;顺数/倒数任意数接着数
大脑可以形成并操作空间关系的视觉图像
数据分析
哪个更多或最多,用表格或记录表进行比较
在不同的形式中可以发现相同的模式
提供丰富的描述性比较语言,如:装多少/有多高/多宽/多重/厚薄等;通过语言和手势确认不同维度
同一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可以根据属性特征对图形进行定义和分类
做地图,去任何地方,先看地图;闯关游戏;画各类线路图
两类或三类物品重组成日常所见事物,如积木+玩具车——停车场,玩具+积木——游乐场
从真实有趣的问题入手,引发更深层次思考,如事实调查/喜好调查或投票/缺席/超市/受欢迎的节日
实物/图示/条状/按群记符统计表
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
一定数量的整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等的部分,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
数学可以准确地描述物体与方位之间的关系
数字有多种用途,有些更具数学意义
数运算
集合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
描述:通过命名最小重复单元来确认一个模式的规则,如命名模式,规则是什么?
基数原则
立体图形的表面是平面图形
定量测量有助于更加精确的描述和比较
小集合的数量可以直接被感知到,而无需数数
比较情境:哪个多/少(匹配),多/少多少?(找差异)
数字与点触的物体对应,只能点一次
复制:在有示范的情况下复制简单的模式
集合之间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进行比较,还可以根据多、少、或相等进行排序
识别模式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归纳
随意调换物体顺序,分组2/5/10个一数
数据表征的目的在于说明问题,而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取决于问题本身
单元积木,泡沫积木,磁块
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集合
测量结果是相对的,难以直接测量时可用表征物或工具,如纸条/笔等
变戏法,报告船长,西蒙说了算,寻找小区的某个事物,房间寻宝藏
发展视觉数感,数对应点/物体,点对应数,各种排列组合
搭建积木的发展阶段:探索-搭塔和铺路-搭桥-围合-模式和对称-表征性建筑
收集数据的目的是回答那些答案不明显、不直接的问题
把图形名称作为标签使用-开始对属性特征有所认识-属性规则运用到不常见例子;忽略不寻常的摆放方向和角度
不同集合可以和谐地成为一个整体
特定视角的观察影响我们对空间的体验和二维表征
将数词与物体/动作/想法/符号建立关联
使用日常词汇描述立体图形-用平面图形名称描述立体图形-感知并描述立体图形的表面
根据是否有某个特征,把物体分成两个集合
一一对应原则
部分/整体情境:一共有多少?某个部分是多少?
数量是集合的属性之一,用数字表示具体数量
识别出相同点,进行正确匹配,如鞋袜/手套找朋友
开始明白生活中图形的组合-完成简单拼图,注意到图形特征-有组织的组合和替换图形
图形
识别:发现规律,将模式一词运用于简单重复序列,如重复/递增/同心/对称
用数量给小集合做标记;给定数量数出物体;给定的数量接着数或倒着数
转换:运用新的媒介来建构与示范模式结构相同的模式
实物(实物表征;支持分类技能;结果直观,但不能永久展示);图示(图画表示真实物品或事件;数据展示可保留并调整);条状(符号表征;只管比较数量;可以加上数字量化条的长度);群记符(符号表征;适合累计较大的数量;支持幼儿把5作为数字概念并按5分组
空间关系
模式
图形可以组合和分割成新的图形
动作儿歌,身体运动游戏
单一属性分类组成一个集合,如玩具(形状/颜色/种类/大小)
无论对单个或多个物体,都可根据多种属性对其进行测量
认识数代表的意义,不同数功能不同,命名数/分类编号,参照数,基数,序数
集合
变化情境:现在是多少?组合/分解
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重复或递增的序列,他们存在于真实世界和数学中
所有的测量都涉及“均等”的比较
根据物体的属性对集合进行分类
数感
幼儿数学核心概念
填充:填补模式中缺失的元素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