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
2020-10-28 18:28:38 24 举报
AI智能生成
管理信息系统章节知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信息的 定义及特性(识记)
定义:信息是指加工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特性:①真伪性:信息的准确性,是指信息能否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真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性质。
②层次性:是指信息一般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
③可传输性:是指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输和扩展
④可变换性:是指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形态, 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
⑤共享性:指信息不具有独占性
特性:①真伪性:信息的准确性,是指信息能否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真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性质。
②层次性:是指信息一般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
③可传输性:是指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输和扩展
④可变换性:是指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形态, 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
⑤共享性:指信息不具有独占性
管理信息及三种管理信息的不同特点(识记、举例、判断)
管理信息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收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后所产生的对其后企业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战略信息:又称决策信息,是关系到全局和重大问题决策的信息。(宏观信息,环境信息;比如厂址、新产品选择;大部分来源于外源;使用时间长、使用频率低、信息精确度低、保密性高。)
战术信息:又称管理控制信息,是企业中层人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是各部门及部门联系有关信息;比如完成情况与计划情况比较、库存控制;使用时间较长、使用频率较高、信息精确度较高)
作业信息:是反映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一般是组织内部的作业信息;比如每日销售量;大部分来源于内源;使用时间短、频率高、精确度高;保密性要求低;)
战术信息:又称管理控制信息,是企业中层人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一般是各部门及部门联系有关信息;比如完成情况与计划情况比较、库存控制;使用时间较长、使用频率较高、信息精确度较高)
作业信息:是反映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一般是组织内部的作业信息;比如每日销售量;大部分来源于内源;使用时间短、频率高、精确度高;保密性要求低;)
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和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是指通过调查等方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
优点:①符合实现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
②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与判断其费用
③相对来说每个阶段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
缺点:①由于方法的的汇总性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要求,往往不得不重新调整系统,甚至要求重新设计系统。
②由于系统未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优点:①符合实现应用的逻辑过程,开发的系统易于适应组织机构的真正需要。
②有助于发现和理解每个系统的附加需要,并易与判断其费用
③相对来说每个阶段规模较小,易于控制和管理。
缺点:①由于方法的的汇总性质,汇总的系统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整体目标。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要求,往往不得不重新调整系统,甚至要求重新设计系统。
②由于系统未进行全局规划,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主要从宏观入手,按照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分解到微观。
优点:①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
②方法的实践有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
缺点:①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②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优点:①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并对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和通信提供保证。
②方法的实践有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总体观察问题的能力
缺点:①对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②对于大系统而言,下层系统的实施往往缺乏约束力。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结构与功能
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关联信息流,对信息进行生成、处理、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结构:
①业务处理子系统。主要进行基础业务处理。
②执行控制子系统: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子系统。特点:数据量大数据规范、处理过程程序化(结构式)
③管理控制子系统: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制定资源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战术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包括: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子系统。任务: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信息,监督、控制底层的运行:处理信息上传,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指令。
④战略计划子系统: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层领导做战略决策和计划:下达执行命令并监督执行情况,分析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①业务处理子系统。主要进行基础业务处理。
②执行控制子系统: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等子系统。特点:数据量大数据规范、处理过程程序化(结构式)
③管理控制子系统: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制定资源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战术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包括: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子系统。任务: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信息,监督、控制底层的运行:处理信息上传,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指令。
④战略计划子系统: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层领导做战略决策和计划:下达执行命令并监督执行情况,分析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功能:①计划功能: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然后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②控制功能: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对执行计划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方案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辅助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③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从而规划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④辅助决策功能:采用相应的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②控制功能: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对执行计划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方案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辅助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③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从而规划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④辅助决策功能:采用相应的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作用以及面对的挑战
信息化竞争环境的威胁与实施MIS的必要性——实施企业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施MIS的商业目标与作用:
①缩短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②降低库存
③及时订货与在线销售,降低内部成本。
④提高用户满意度
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施MIS的商业目标与作用:
①缩短新产品的生命周期;
②降低库存
③及时订货与在线销售,降低内部成本。
④提高用户满意度
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导致MIS失败的原因有:
①设置MIS不符合企业的目标,MIS是企业的一个子系统,其目标必须要符合企业总体目标。
②MIS仅仅只是手工系统的自动化翻版,MIS的实施一定要和企业的管理流程融合,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
③需求不明。变化因素多
④MIS的实施是项涉及面广,参加人员多的复杂系统。包括领导、用户、技术开发人员、工程监理人员,三个人层面上的人都要参与:管理层、业务层、技术层、
①设置MIS不符合企业的目标,MIS是企业的一个子系统,其目标必须要符合企业总体目标。
②MIS仅仅只是手工系统的自动化翻版,MIS的实施一定要和企业的管理流程融合,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
③需求不明。变化因素多
④MIS的实施是项涉及面广,参加人员多的复杂系统。包括领导、用户、技术开发人员、工程监理人员,三个人层面上的人都要参与:管理层、业务层、技术层、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结构变革
虚拟组织和扁平化组织的特点
虚拟组织的定义
扁平化组织的定义
虚拟组织的定义
扁平化组织的定义
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相互关系
是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组织的目标决定者信息系统的目标,组织的变化以及企业外界环境商业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的竞争范围。提高为顾客服务的水平。
一: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力作用:
①组织目标决定开发目标,②组织变化促使信息技术发展。③组织的约束标间制约着系统的变革。
二: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
①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②信息技术为组织变革提供支持。③信息系统也会成为组织的累赘。
另一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的竞争范围。提高为顾客服务的水平。
一:组织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力作用:
①组织目标决定开发目标,②组织变化促使信息技术发展。③组织的约束标间制约着系统的变革。
二: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
①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②信息技术为组织变革提供支持。③信息系统也会成为组织的累赘。
企业流程再造(BPR)与企业资源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硬件子系统+软件子系统
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各种系统诊断和维护工具、网络通信管理工具
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特定领域应用软件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大组成部分:
①运算器:运算器简称ALU,又称算数逻辑部件,是计算机专门用来进行数据运算的部件,数据运算包括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②控制器:简称CU,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逐条去除单元中的指令、分析指令,根据指令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作用于其他各个部件,控制其他部件完成指令要求。
CPU——又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心脏。CPU是由运算器(ALU)和控制器(CU)组成的。
③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址接收或者提供指令或数据的装置。
存储器又分为内部存储器(内存或主存)和外部存储器(外存或辅存)。内存包括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简称(RAM)在计算机工作时,既可以从RAM中读出信息,也可以随时写入,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易失性,即断电会丢失信息,只读存储器(ROM),用于存放固定不变的、控制计算机的系统程序和参数表,也可以用于存放常驻内存的监控程序或者操作系统的常驻内存部分。ROM中存储的信息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也不会丢失。
④输入设别,是将用用户可输入的程序、数据、操作命令等信息变换成计算机能接受的二进制形式的信息,并输入到内存中,以便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
⑤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其他人或者设备可以识别或接受的形式,并将其表现出来的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绘图仪)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程序+文档
程序:是为了使计算机解决特定问题而编排的步骤,用各种语言来编写。
文档:是一种数据媒体和媒体上所记录的信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文档被用来描述或表示对开发活动、需求、过程进行描述、定义、规定或者认证的任何书面或者图示的信息。
软件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的灵活。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软件是操作系统。
软件系统:是指来管理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设等所有硬件资源的程序。对整个计算机进行管理、调节、调度、监控、维护和运作的软件。
操作系统:OS,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用户的程序和数据的程序的集合,是用户在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并提供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环境,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其他系统软件,如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也是在它的支持下运行的,如Windows和Linux、Unix等
语言处理系统:各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如C、Java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了数据库的建立、使用、维护而配置的软件,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如Oracle、Access等
应用软件:用来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用户特定功能的程序。应用软件包括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各种系统诊断和维护工具、网络通信管理工具
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特定领域应用软件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5大组成部分:
①运算器:运算器简称ALU,又称算数逻辑部件,是计算机专门用来进行数据运算的部件,数据运算包括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②控制器:简称CU,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逐条去除单元中的指令、分析指令,根据指令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作用于其他各个部件,控制其他部件完成指令要求。
CPU——又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的心脏。CPU是由运算器(ALU)和控制器(CU)组成的。
③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址接收或者提供指令或数据的装置。
存储器又分为内部存储器(内存或主存)和外部存储器(外存或辅存)。内存包括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简称(RAM)在计算机工作时,既可以从RAM中读出信息,也可以随时写入,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易失性,即断电会丢失信息,只读存储器(ROM),用于存放固定不变的、控制计算机的系统程序和参数表,也可以用于存放常驻内存的监控程序或者操作系统的常驻内存部分。ROM中存储的信息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也不会丢失。
④输入设别,是将用用户可输入的程序、数据、操作命令等信息变换成计算机能接受的二进制形式的信息,并输入到内存中,以便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
⑤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其他人或者设备可以识别或接受的形式,并将其表现出来的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绘图仪)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程序+文档
程序:是为了使计算机解决特定问题而编排的步骤,用各种语言来编写。
文档:是一种数据媒体和媒体上所记录的信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文档被用来描述或表示对开发活动、需求、过程进行描述、定义、规定或者认证的任何书面或者图示的信息。
软件系统是整个计算机的灵活。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软件是操作系统。
软件系统:是指来管理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设等所有硬件资源的程序。对整个计算机进行管理、调节、调度、监控、维护和运作的软件。
操作系统:OS,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用户的程序和数据的程序的集合,是用户在计算机之间的接口,并提供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环境,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其他系统软件,如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也是在它的支持下运行的,如Windows和Linux、Unix等
语言处理系统:各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如C、Java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了数据库的建立、使用、维护而配置的软件,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如Oracle、Access等
应用软件:用来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用户特定功能的程序。应用软件包括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指有限范围的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互联的网络,LAN一般有传输介质、网络适配器、用户工作站网络软件组成,特点是传输速度高,误码率低。
城域网(MAM):城市地区网络将已使用的网络互联而形成的一个规模较大,适合于大都市使用的网络。主要用于建筑物群的主干网和校园网的主干网等。
广域网(WAN):指覆盖范围达到一个国家、地区、横跨几个洲而形成的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因特网(Internet):通过网络互联设备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连接起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网络。
局域网(LAN):指有限范围的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互联的网络,LAN一般有传输介质、网络适配器、用户工作站网络软件组成,特点是传输速度高,误码率低。
城域网(MAM):城市地区网络将已使用的网络互联而形成的一个规模较大,适合于大都市使用的网络。主要用于建筑物群的主干网和校园网的主干网等。
广域网(WAN):指覆盖范围达到一个国家、地区、横跨几个洲而形成的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因特网(Internet):通过网络互联设备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连接起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网络。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Internet:连接全国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是全球计算机网络的互联系统。Internet的核心是TCP/IP协议。
Intranet:是以Internet为基础,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平台,他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的方式重新进行整合,得到最佳配置。功能包括:①企业内部信息的发布于信息资源的浏览。②企业内部的文件共享;③企业内部的打印共享。④企业内部的电子邮件传递。
Extranet:以Internet为基础,用于企业外部的信息管理和交换的平台。
Internet:连接全国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是全球计算机网络的互联系统。Internet的核心是TCP/IP协议。
Intranet:是以Internet为基础,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平台,他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的方式重新进行整合,得到最佳配置。功能包括:①企业内部信息的发布于信息资源的浏览。②企业内部的文件共享;③企业内部的打印共享。④企业内部的电子邮件传递。
Extranet:以Internet为基础,用于企业外部的信息管理和交换的平台。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
数据库:是以一定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数据集合,它从全局观点组织数据,以最佳方式、最少的数据重复为多种用户服务。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了数据库的建立、使用、维护而配置的软件,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接口。
人员;DBA、用户
其他软件:包括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的总体。
数据库:是以一定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互有关的数据集合,它从全局观点组织数据,以最佳方式、最少的数据重复为多种用户服务。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了数据库的建立、使用、维护而配置的软件,它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接口。
人员;DBA、用户
其他软件:包括操作系统
DBMS的主要功能:DDL、DML、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组织、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Access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Access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数据库由对象和组两部分构成。其中对象又包括七种: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
1.Access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文件,扩展名为.MDB,用户创建的窗体是由七种对象组成的,这些数据库对象都存储在同一个以.MDB为扩展名的文件夹中,即数据库对象不是独立的文件。
1.Access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文件,扩展名为.MDB,用户创建的窗体是由七种对象组成的,这些数据库对象都存储在同一个以.MDB为扩展名的文件夹中,即数据库对象不是独立的文件。
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
BSP法的主要步骤
①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
②定义企业功能(企业过程是企业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如库存控制
③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是指企业所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即数据按逻辑相关性归类
④定义信息总体结构
⑤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
①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
②定义企业功能(企业过程是企业资源管理中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如库存控制
③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是指企业所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即数据按逻辑相关性归类
④定义信息总体结构
⑤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系统规划(开发请求->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审批)
系统分析(详细调查->逻辑设计->审查)
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审查)
系统实施(编程调试->系统转换->验收)
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系统规划(开发请求->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审批)
系统分析(详细调查->逻辑设计->审查)
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审查)
系统实施(编程调试->系统转换->验收)
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系统规划:①初步调查包括线性系统目标、结构、业务流程、数据处理和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②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 ——文档 《可行性分析报考》
②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 ——文档 《可行性分析报考》
系统分析
任务: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逻辑模型,并编写系统分析包括 —《—文档 系统分析报考》
任务: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逻辑模型,并编写系统分析包括 —《—文档 系统分析报考》
系统设计:赋予系统分析阶段所确定的新系统的功能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因此,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旧系统分析报告,全面的确定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文档——《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实施:根据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结构图、数据库设计、系统配置方案及详细设计资料,编制和调试程序,进行系统切换等工作,技术设计转换为物理实际系统 。 文档——《程序》 《测试报告》 《用户使用说明书》
系统维护: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系统的运行效率
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SDLC又称结构系统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思想为基础,运用工程化的方法, 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先将整个系统自顶向下按照模块化结构进行分解,然后逐步实现,最终实现着呢个系统的开发。
特点:①严格区分工作阶段:任务明确,每个阶段均设置检查点来评价开发系统的可行性
②工作文档规范化:文档的作用:文档是现代软件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文档是通讯和交流的手段。文档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有重要控制作用;文档是系统进行维护的依旧。
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用户是否积极参与系统的开发全过程,是系统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优点:明确目标,易于控制开发过程;质量保障措施玩呗,前一阶段的完成是后一阶段工作的前提和依据;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保障;文档齐全;
缺点:开发周期长;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过渡难度大;文档的编写工作量大。
适用范围:开发早期能冻结用户需求;组织结构稳定,业务处理过程相对比较规范、成熟的企业信息系统,需求比较明确;系统规模大、功能关系复杂的大型系统
特点:①严格区分工作阶段:任务明确,每个阶段均设置检查点来评价开发系统的可行性
②工作文档规范化:文档的作用:文档是现代软件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文档是通讯和交流的手段。文档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有重要控制作用;文档是系统进行维护的依旧。
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用户是否积极参与系统的开发全过程,是系统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优点:明确目标,易于控制开发过程;质量保障措施玩呗,前一阶段的完成是后一阶段工作的前提和依据;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保障;文档齐全;
缺点:开发周期长;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过渡难度大;文档的编写工作量大。
适用范围:开发早期能冻结用户需求;组织结构稳定,业务处理过程相对比较规范、成熟的企业信息系统,需求比较明确;系统规模大、功能关系复杂的大型系统
原型法:开发者和用户在系统上的主要需求上取得一致意见后,由开发者很快开发出一个初步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用户评价,提出改进和反复修改、扩展和完善,知道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原型法能充分发挥用户的积极性,能及早发现系统中的一些问题,系统适用性比较高,但缺乏对整个系统的全面认识,系统分析比较粗略,不易在复杂的大型系统中全面应用。
①确定用户基本需求,快速开发初始原型系统。
②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这是原型法中最核心步骤,
③修改和改进原型
优点:便于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开发时间短,效率高
缺点:进程难以控制和管理;可能会偏离系统开发的方向。
适用范围:用户事先难以说明需求或需求经常变化的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规模比较小的系统;要求快速建立原型系统的开发工具,如PowerBuilder
原型法可以结合生命周期法使用,即整体上使用生命周期法,仅对其中功能独立的采用模块原型法。
原型法能充分发挥用户的积极性,能及早发现系统中的一些问题,系统适用性比较高,但缺乏对整个系统的全面认识,系统分析比较粗略,不易在复杂的大型系统中全面应用。
①确定用户基本需求,快速开发初始原型系统。
②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这是原型法中最核心步骤,
③修改和改进原型
优点:便于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开发时间短,效率高
缺点:进程难以控制和管理;可能会偏离系统开发的方向。
适用范围:用户事先难以说明需求或需求经常变化的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规模比较小的系统;要求快速建立原型系统的开发工具,如PowerBuilder
原型法可以结合生命周期法使用,即整体上使用生命周期法,仅对其中功能独立的采用模块原型法。
面向对象方法: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许多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对象构成的,建立的系统中,对象是基本组成单位。对象的本质就是数据与操作的封装。
对象:由一组属性和一些操作的封装体,是问题空间的抽象。
类:对一组相似对象的描述,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
继承:遗传性
消息:一个对象向其他对象发出服务请求。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面向对象分析(OOA),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面向对象设计(OOD)从OOA过渡到OOD是一个增量的关系
面向对象编程(OOP)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可视化(用户界面),代码设计是编写所需要的事件。
优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易于理解,便于维护;稳定性好,对象稳定性比较高;封装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继承性提高了可重用性。
缺点:有一定的软件环境的支持;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高;缺乏全局控制,可能结构不合理;
适用范围:适合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对象:由一组属性和一些操作的封装体,是问题空间的抽象。
类:对一组相似对象的描述,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
继承:遗传性
消息:一个对象向其他对象发出服务请求。
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面向对象分析(OOA),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
面向对象设计(OOD)从OOA过渡到OOD是一个增量的关系
面向对象编程(OOP)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可视化(用户界面),代码设计是编写所需要的事件。
优点: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易于理解,便于维护;稳定性好,对象稳定性比较高;封装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继承性提高了可重用性。
缺点:有一定的软件环境的支持;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高;缺乏全局控制,可能结构不合理;
适用范围:适合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在系统开发活动、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是软件工具和开发方法的结合体,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软件开发方法。
①支持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也支持自底向上原型化方法
②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③简化了软件管理维护工作,使用开发者从繁杂的设计图表和编程工作中解放出来。
④自动生成文档和代码,产生标准化文档。
①支持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也支持自底向上原型化方法
②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③简化了软件管理维护工作,使用开发者从繁杂的设计图表和编程工作中解放出来。
④自动生成文档和代码,产生标准化文档。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不仅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影响MIS建设成功的因素不仅包含技术方面的原因,更多是人的因素
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
①合理的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应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系统目标应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
②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数据统一,流程合理,制度完善
③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资金、设备等
④领导重视,业务人员配合,一把手原则
⑤配备结构合理的开发队伍
信息系统开发队伍的人员组成
①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开发、运行和运维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②系统分析人员:系统分析:与用户沟通、确定用户需求,建立逻辑模型
③系统设计人员:系统设计:提出系统技术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
④程序员: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程序设计
⑤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
⑥操作人员:硬件操作和信息处理等
⑦文档管理员:文档管理,配置管理
⑧质量管理员、审计:质量管理,风险管理
⑨其他专业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特殊设计工作。
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条件:
①合理的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应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信息系统目标应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
②企业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数据统一,流程合理,制度完善
③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资金、设备等
④领导重视,业务人员配合,一把手原则
⑤配备结构合理的开发队伍
信息系统开发队伍的人员组成
①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开发、运行和运维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②系统分析人员:系统分析:与用户沟通、确定用户需求,建立逻辑模型
③系统设计人员:系统设计:提出系统技术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
④程序员: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程序设计
⑤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
⑥操作人员:硬件操作和信息处理等
⑦文档管理员:文档管理,配置管理
⑧质量管理员、审计:质量管理,风险管理
⑨其他专业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特殊设计工作。
独立开发方式:适用于有较强的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的组织和单位
优点:开发费用低;能够适应本企业的实际需求,用户满意度高;系统维护工作方便。
缺点:专业化程度不够,开发的系统不够优化;开发周期长;人员调动影响到系统工作
优点:开发费用低;能够适应本企业的实际需求,用户满意度高;系统维护工作方便。
缺点:专业化程度不够,开发的系统不够优化;开发周期长;人员调动影响到系统工作
委托开发:适用于企业无系统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薄弱,但资金较为充足。
优点: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奥
缺点:费用高;维护困难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
优点: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奥
缺点:费用高;维护困难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
合作开发:适用于单位有一定的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力量薄弱,希望通过合作开发提高自己队伍的开发水平,便于系统维护工作。
优点;节约了资金;有利于培养、增强本单位技术力量;便于日后维护
缺点:易于出现沟通问题,需要双方开发有一个很好的机制。
优点;节约了资金;有利于培养、增强本单位技术力量;便于日后维护
缺点:易于出现沟通问题,需要双方开发有一个很好的机制。
购买现成软件:适用于通用性较强的业务。
优点:省时;费用低;技术水平高
缺点:专用性差,不一定能完全符合本企业的业务需求;与其他系统的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优点:省时;费用低;技术水平高
缺点:专用性差,不一定能完全符合本企业的业务需求;与其他系统的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系统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和结果
内容:可行性分析就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问题,对系统规模、目标及有关约束条件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与论证,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可能的各种方案。可行性分析要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建立在必要性的基础上
包括: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方法是成本/效益。
技术可行性:将来要采用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以及开发人员的水平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人员方面是指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情况。
管理上的可行性:是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组织实现,在当前的组织环境下能否很好的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收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包括:领导是否支持,管理是否科学,机构是否健全,以及人员态度。
结构:可行性分析报告
包括:经济可行性:主要是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方法是成本/效益。
技术可行性:将来要采用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以及开发人员的水平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人员方面是指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情况。
管理上的可行性:是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组织实现,在当前的组织环境下能否很好的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收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包括:领导是否支持,管理是否科学,机构是否健全,以及人员态度。
结构:可行性分析报告
结果:可行性分析报告
应用项目的概况描述:
①项目目标
②技术可行性分析
③经济可行性分析
④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⑤期望的效益
⑥关于结论的意见
⑦开发所需要的资源预算
可行性分析的三个结论:
①可立即进行开发
②不能或者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③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后才能进行
应用项目的概况描述:
①项目目标
②技术可行性分析
③经济可行性分析
④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⑤期望的效益
⑥关于结论的意见
⑦开发所需要的资源预算
可行性分析的三个结论:
①可立即进行开发
②不能或者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③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后才能进行
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DFD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外部实体、数据存储、数据流、处理)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组成:外部实体:指本系统以外的人或单位,他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
使用流程图应遵守的规则:
明确系统边界;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
数据流程图分为三个层次:
顶层图:将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视系统为一个总的数据处理模块,顶层图实际刻画了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无需考虑系统的内部的处理、存储、信息流动问题。
中层:中层数据流程图是对顶层的分解,可以包含多个层次
底层:底层数据流程图是对中层数据流程图的进一步分解。
层次分解的原则:为了保证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可以运用以下原则进行校验:
数据守恒:一个处理环节的输出数据流仅由它的输入数据流确定。既不能遗漏输入数据流,也不能出现某些输入数据流在处理环节没有被使用。另外在层次分解时,要注意父图与子图之间的数据流的一致性。
数据存储应该既有输入数据流也应该有数据输出流
数据流程的可读性:简化处理间的联系;均匀分解,既各个子系统的分解层次应大体相同。命名应该恰当。处理均以强动词+客体的方式来命名。而其他元素均应是名词命名。
组成:外部实体:指本系统以外的人或单位,他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
使用流程图应遵守的规则:
明确系统边界;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在局部上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
数据流程图分为三个层次:
顶层图:将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视系统为一个总的数据处理模块,顶层图实际刻画了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无需考虑系统的内部的处理、存储、信息流动问题。
中层:中层数据流程图是对顶层的分解,可以包含多个层次
底层:底层数据流程图是对中层数据流程图的进一步分解。
层次分解的原则:为了保证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可以运用以下原则进行校验:
数据守恒:一个处理环节的输出数据流仅由它的输入数据流确定。既不能遗漏输入数据流,也不能出现某些输入数据流在处理环节没有被使用。另外在层次分解时,要注意父图与子图之间的数据流的一致性。
数据存储应该既有输入数据流也应该有数据输出流
数据流程的可读性:简化处理间的联系;均匀分解,既各个子系统的分解层次应大体相同。命名应该恰当。处理均以强动词+客体的方式来命名。而其他元素均应是名词命名。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上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
数据字典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的重要依据
编写数据字典的要求:
①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唯一
②命名、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一致
③符号一致性与完整性要求。无遗漏、无重复、无矛盾
④格式规范、风格统一、文字精炼、数字和符号正确
数据字典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的重要依据
编写数据字典的要求:
①对数据流程图上各个成分的定义必须明确,易理解,唯一
②命名、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一致
③符号一致性与完整性要求。无遗漏、无重复、无矛盾
④格式规范、风格统一、文字精炼、数字和符号正确
系统分析报告
作用:①描述了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开发人员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的基础。②作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协议或者合同,为双方交流和监督提供基础③作为目标系统验收和评价的依据。
内容:原系统分析部分:包括总况、管理业务流程、功能分析、数据流程图、处理逻辑说明、征求意见总结等。
信息系统逻辑模型:①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图②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③新系统的数据字典④关于处理逻辑的说明
实施计划:包括工作任务的分级 、进度、预算等。
内容:原系统分析部分:包括总况、管理业务流程、功能分析、数据流程图、处理逻辑说明、征求意见总结等。
信息系统逻辑模型:①新系统的目标和功能图②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③新系统的数据字典④关于处理逻辑的说明
实施计划:包括工作任务的分级 、进度、预算等。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任务: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逻辑模型的要求,根据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从技术角度去考虑系统的划分、功能结构问题,从提高系统的运行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去完成系统的物理设计方案,为下一个阶段系统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其中总体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原则:①系统系原则:整体存在、代码统一、设计规范标准、语言尽量一致
②灵活性和可变性原则:减少依赖,模块化
③可靠性原则:抵御力与恢复力
④经济性原则: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②灵活性和可变性原则:减少依赖,模块化
③可靠性原则:抵御力与恢复力
④经济性原则: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模块化设计和模块结构图
总体结构设计方案:①数据流程图转换为模块结构图②系统功能结构、管理业务等逻辑顺序、人们功做的习惯和开发者经验来划分子系统
原则:①自顶向下、逐层分解②子系统功能独立、简洁③子系统信息关联低,接口简单明确④不会出现子系统数据冗余和频繁交换⑤考虑可扩展性
模块和模块化:模块是指独立明明并且拥有明确定义的实体。模块有四个基本要素:输入输出、处理功能(外部特征)、内部数据、程序代码(内部特征)
模块化:将系统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的划分为多层次的独立模块功能
模块独立性:是指运行中与另外模块无关
模块化:将系统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的划分为多层次的独立模块功能
模块独立性:是指运行中与另外模块无关
模块结构图:又称结构控制图、系统结构图,描述了系统的层次分解结构、模块间的层次调用关系、传递的信息数据和控制信息
由数据流程图导出模块结构图
变换流:变换流的的数据流程图是一种线性的顺序结构,有输入、输出、变换中心组成。变化中心使系统数据发生本质变化,物理输入变换成逻辑输入, 逻辑输出变换成物理输入
事务流:事务流的数据流程图有一个事务处理中心,它将输入分为许多相互平行的加工路径,然后根据输入的属性选择某一项加工路径
变换流:变换流的的数据流程图是一种线性的顺序结构,有输入、输出、变换中心组成。变化中心使系统数据发生本质变化,物理输入变换成逻辑输入, 逻辑输出变换成物理输入
事务流:事务流的数据流程图有一个事务处理中心,它将输入分为许多相互平行的加工路径,然后根据输入的属性选择某一项加工路径
模块设计优化原则
①模块独立性:高内聚、低耦合;②扇入与扇出;③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①模块独立性:高内聚、低耦合;②扇入与扇出;③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代码设计
代码: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的符号
代码段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状态
代码段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状态
代码设计原则:
①唯一性:代码代表的事务具有唯一性
②标准化,采用国际和国内已有的标准编码
③合理性:特征与体系相适应
④可扩展性
⑤实用性
⑥简洁性
⑦系统性
①唯一性:代码代表的事务具有唯一性
②标准化,采用国际和国内已有的标准编码
③合理性:特征与体系相适应
④可扩展性
⑤实用性
⑥简洁性
⑦系统性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数据库设计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概论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概论结构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概念模型(E-R图)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特定的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物理结构设计:为数据模型选定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索引的建立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特定的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物理结构设计:为数据模型选定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索引的建立
用户界面设计
输出设计
输入设计
人机对话
输入设计
人机对话
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工作模式设计
计算机硬件选择
计算机软件选择
计算机网络设计
系统工作模式的设计重点是分布式系统: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个地理上分散的配置,业务可以独立处理,但是系统的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技术下运行。包括C/S B/S
计算机硬件选择
计算机软件选择
计算机网络设计
系统工作模式的设计重点是分布式系统: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个地理上分散的配置,业务可以独立处理,但是系统的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技术下运行。包括C/S B/S
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模式:一般有PC及组成的局域网
C/S
B/S
C/S
B/S
系统报告说明书
功能结构设计:系统的模块结构图;模块设计说明书
代码设计:各类代码的编码方案、类型、功能、适用范围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论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类型、方式、格式、功能、要求、校验)
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系统工作模式、硬件配置、软件、网络设计方案
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
代码设计:各类代码的编码方案、类型、功能、适用范围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论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用户界面设计:输入、输出、、界面(类型、方式、格式、功能、要求、校验)
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系统工作模式、硬件配置、软件、网络设计方案
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
系统实施与评价
系统实施的任务
软硬件准备
程序设计
系统测试
用户培训
新旧系统切换
程序设计
系统测试
用户培训
新旧系统切换
系统测试
测试原则
有测试计划
是为了发现错误
避免由开发人员测试
测试用例包括输入与预期的输出结果
测试用例还要包括无效数据输入
是为了发现错误
避免由开发人员测试
测试用例包括输入与预期的输出结果
测试用例还要包括无效数据输入
测试步骤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黑盒测试功能,辅以白盒测试结构
集成测试:测试接口,即模块间的数据传递,保证接口完整一致
系统测试:对应用程序、软件、硬件、手工操作以及任何其他部门组成的集成的总体测试
综合测试:测试新系统是否和其他相关系统和环境兼容、运行时间、所需存储容量、用户操作、通信能力、系统瓶颈
集成测试:测试接口,即模块间的数据传递,保证接口完整一致
系统测试:对应用程序、软件、硬件、手工操作以及任何其他部门组成的集成的总体测试
综合测试:测试新系统是否和其他相关系统和环境兼容、运行时间、所需存储容量、用户操作、通信能力、系统瓶颈
测试方法
个人复查(程序员)
走查与会审:走查是通过非编写人员的人工检查,会审:由编程人员讲解,测试人员列出容易出错的列表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检查输入是否能得到期望输出
白盒测试:结构测试,按照内部机构和处理逻辑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
走查与会审:走查是通过非编写人员的人工检查,会审:由编程人员讲解,测试人员列出容易出错的列表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检查输入是否能得到期望输出
白盒测试:结构测试,按照内部机构和处理逻辑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
主要文档
文档是信息系统的生命线
用户文档:
用户手册
操作手册
运行日志、月报
维护修改建议手册
用户手册
操作手册
运行日志、月报
维护修改建议手册
开发文档:
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
模块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程序
测试报告
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
模块说明书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程序
测试报告
管理文档: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变更申请书
开发总结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变更申请书
开发总结报告
文档编写指南
针对性:不同读者适应需求
可追溯性:可以追踪调查
文档管理制度化
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针对性:不同读者适应需求
可追溯性:可以追踪调查
文档管理制度化
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系统评价的主要内容
依旧日常运行的记录和线程实际监测数据。结果可作为改进的依旧,角度不同,指标也不同
开发方关注的是技术和质量指标
用户关注的是系统功能和运行质量
投资方关注是项目的开发和运行成本以及之间或间接的效益
开发方关注的是技术和质量指标
用户关注的是系统功能和运行质量
投资方关注是项目的开发和运行成本以及之间或间接的效益
系统的总体情况评价:
规模、结构、应用范围
支出是否超出
系统的保密情况
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规模、结构、应用范围
支出是否超出
系统的保密情况
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其他指标:
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
企业资源利用情况
直接经济效益
费用使用
间接效益
系统性能指标
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
企业资源利用情况
直接经济效益
费用使用
间接效益
系统性能指标
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安全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