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必修一 行星地球
2021-04-24 11:24:29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高一 自然地理 无内部圈层结构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
天体
定义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
类别
人造天体
空间站、探测器、人造卫星(运行时)
自然天体
恒星
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太阳--离地球最近
比邻星--离地球第二近
天狼星--最亮
行星
环绕恒星运行,近似球状的天体
卫星
环绕行星运转
彗星
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
星云
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辨析
三看法
位置
是否位于大气层之外
案例:
流星体--流星现象--陨石
流星体--流星现象--陨石
特征
物质性
运转
是否独立运转
天体系统
定义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层级
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地球的普通性
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运动特征
同向
共面
近圆
地球的特殊性
有生命
外部条件
稳定
太阳处于壮年期
安全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日地距离
适当的自转与公转周期
大气层的削弱与保温作用
大气
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液态水
内部释放气态水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
6000k
能量来源于内部核聚变
影响
直接
影响
直接提供能量
提供光热
提供循环的动力
间接
影响
间接转化为化石能源
分布
世界分布图
中国分布图
太阳活动
大气分层
光球
黑子
色球
耀斑、日珥
日冕
太阳风
影响
干扰无线通讯
电磁波进入电离层
磁暴
高能带电粒子进入磁场
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地区高层大气碰撞
灾害
地震、水旱灾害等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特征
中心
地轴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方向
侧视
自西向东
俯视
北逆南顺
周期
自转360°
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速度
角速度
单位时间内某点转过的角度
除南北两极,全球皆为15°/h
线速度
单位时间内某点走过的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Vα=V赤道×cosα
意义
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
周期
太阳日
24h
晨昏线
定义
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
特征
练习册对应部分
时差
地方时
东早西晚
东加西减
计算步骤
1.计算经度差;
2.计算时差;(15°/h,1°/4min)
3.东加西减
2.计算时差;(15°/h,1°/4min)
3.东加西减
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区时
代表一个时区(15°)的时间
是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例如,东七区的区时是指105°E(15°*7)的地方时
全球有24个时区
特别注意东西十二时区
中央经线为180°,区时相同
中央经线为180°,区时相同
时区图
日期
日期分界线
自然日界线
24点/0点所在的经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期+1
人为日界线
大致与180°重合
自西向东越过,日期-1
日期比例
传统方法
1.找出两个日界线;
2.0点自西向东为新的一天;
3.用所占经度数除以360,即为日期比例
2.0点自西向东为新的一天;
3.用所占经度数除以360,即为日期比例
简便方法
新的一天占全球比例=180°地方时/24
地转偏向力
水平运动的物体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应用
河流偏转
凹岸
被侵蚀
例如,北半球河流右岸容易被侵蚀
凸岸
被堆积
大气的水平运动运动
风向判断
赤道不偏转
黄赤交角
23°26′
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赤道-北回-赤道-南回
一个回归年
赤道-北回-赤道-南回
一个回归年
选特殊四点
二分二至
春分
赤道,3月21日前后
赤道,3月21日前后
昼夜平分,热量平分
夏至
北回,6月22日前后
北回,6月22日前后
昼最长;热量最多(理论上)
秋分
赤道,9月23日前后
赤道,9月23日前后
昼夜平分,热量平分
冬至
南回,12月22日前后
南回,12月22日前后
昼最短;热量最少(理论上)
地球的公转
特征
中心
太阳
方向
同自转
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太阳在其中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速度
近日点最快
远日点最慢
意义
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
春分-夏至
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短夜长
夏至-秋分
直射北半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秋分-冬至
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长夜短
直射X半球,X半球就昼长夜短
冬至-次年春分
直射南半球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夜长短变化
春分-夏至
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夏至-秋分
直射点向南移动
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赤道昼夜长短不变
秋分-冬至
直射点向南移动
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直射点向X半球移动,X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冬至-次年春分
直射点向北移动
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计算
日出
日落
昼长
夜长
知其一,算余三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取值范围[0°,90°]
正午太阳高度
公式
H=90°-纬度差(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
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与距离直射点的远近有关
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为0,则被直射
四季更替
国际上(常用)
北半球
春:345
夏:678
秋:9 10 11
冬:12 1 2
中国
节气
四立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二十四节气图(高三用)
五带划分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圈层
地震波
弹性波
横波S
“弹簧”
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态
纵波P
“彩带”
速度较快,能穿过固、液、气态
因地震波在不同圈层速度发生变化
内部分层
地壳
最外层
莫霍界面
大陆深33km处
地幔
中间
上地幔
上部
软流层
(岩浆发源地)
(岩浆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叫岩石圈
下地幔
古登堡界面
深2900km左右
地核
最里
外核
内核
示意图
外部圈层
大气圈
包围地球
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生物圈
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水圈
不连续不规则
岩石圈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