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精进2-读书笔记
2020-12-18 18:47:4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精进2——采铜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进化 洞悉变与不变的法则
人的适应能力体现在他能否用不断变换的新方式做好一件事
并不新奇的新物种
共享单吃-共享电瓶车
共享单车与传统自行车比增添了技术组件
大系统中的一个组件,云端手机端单车
共享电动车更有秩序
进化的真义
成功者背后,是无数失败的创新案例
人类文明的进化与生物进化有相似性
进化更确切的应该被翻译成演化
物种只是不同,没有高下之分
达尔文对进化论的解释:代代相传+随机变异;优势特征,物竞天择(生物进化无目的)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会对创新产品进行挑选
创新适应市场的两个阻力
杰哥迪仕-谢思
消费者现有的行为习惯
对新产品感受到的风险
研究戴森
文明演进,知来藏往
文明演进并不是随机产生的
效率更高
迭代更快
更有针对性
文化中的组合没有生殖隔离
组合进化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不是一棵树》
半格子状
进化的路径也是半格子的?
文明的演进自有其方向
施普伦:能量、时间、信息互相代偿
拖延是否是时间过度代偿
进化给我们的启示
不必一味追逐新事物
新特征并不一定就是优势特征
进化论再加上理性思考是我们对付新事物狂热症的一针清醒剂
仅了解底层原理是不够的
演化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历史是无数个事件组成的
理论知识与实践智慧缺一不可
只有在实践中理论才是鲜活的
记录痛点-解决方案-发明创造
掌握再现真实世界的语言
自然语言——重新拾起英语、强化汉语
符号、音乐
多几门学科 心理学 法学 经济学
力求精准
现代社会的额绩效导向,却没有精细的表达过程
形象基因
寻找自己的生态位
一种生物所适应的那个小环境
没有必要去迎合所有人所有环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迁移 跃入求知的通途
迁移是创造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与原生场景脱钩发现通用结构
发明维克牢:迁移学习的胜利(梅斯特拉尔)、测量海岸线分形几何曼德勃罗
在一件事物的内部发现某种可能具有普适性的要素或结构
将这种要素或者结构与原背景脱钩,并尝试置于新的背景中
先迁后移,打破屏障
首先要做的是把某个要素从原来的地方迁出来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突破边界,知识的,学科的,不同领域之间的
用想象力突破这个背景障碍,把原本无关的知识连接起来
以迁移实现纵跨多领域的学习
齐如山与梅兰芳的故事
迁移推理出合理与美观的原则
适用于展示属性的情景中(整理)
荒木飞吕彦的故事:可见与不可见的双重关系
画火=刻画风
画水=刻画重力
通过表情语言去了解内心
随处留心观察
从知到行变得可行
行的本质是一系列可执行的操作,且这些操作不以掌握繁复的知识为前提
设计一看就懂的行动序列:研究说明书——写作的范本
员工操作手册——对每日计划的启示,可以列出执行细节要求,比如多少章
去专业化:把理论引导至实践
有意识的去专业化,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
把一套理论知识转译成一套可执行的操作序列
对自己提升效率;设计服务流程;发明创造
操作方法
选择一个观察对象
列举出这个对象的可见元素
列举出这个对象的不可见元素
思考不可见元素是如何影响可见元素的,或者可见元素是如何展现不可见元素的
知识迁移的目标是解答你的核心问题
如何确定迁移的目标航向
明确自己的核心问题
问题多了要学会整理问题
问题要从你的真切的感触中去寻找
斯特芬索贝尔,只有人才能挑选出制作吉他最适合的木头
要克服掉一遇到问题就去找答案,必须自己去求索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学会逛街,稀字之书,3D之书,星巴克臻选,隐藏部分透明化,逛街也可以做笔记
循环 才能让知识盘旋而上
用归一化的方法把信息和知识聚拢,每一项都列出关键词,并且注明在哪里可以找到它
循环的价值
废物不废,桑基鱼塘
循环的最简模式:A与B的来回作用
循环再设计:精益之道
丰田的精细化管理
堆放就是浪费,可取用的知识才有价值
浪费是占有而不使用
东西找不到是重要原因
一件信息,尤其是虚拟的,只使用一种逻辑来分类,只放在一个明确的地方
整理:学会设立关键词
读书如豪饮,写作当如身临险境
用精巧的循环设计改造学习
组合异质元素,构造有效循环
王云五的英语学习之法
爱德华吉本
吸收与构造:通过范例自学的关键
第一步是挑选最好的材料
吸收,仿作
构造,对比
书法的例子
读帖
影摹
对临
背临
理解刻意练习的核心内涵
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目标
专注全身心投入
能获得及时反馈
努力突破练习者的舒适区,寻求有难度的挑战
交替进行两种不同的训练
走稳能力的台阶,需循序渐进
自由发挥是以基本功为前提的
临摹-摆脱-自成一家
从限制到自由从新手到专家
德雷福斯:技能习得模型
截拳道
不应该受僵化的招式或者技术制约
具备适应环境的精神
涤除我们身上积累的所有尘埃,揭示自然存在的现实或实在性,空
完美精进者臻于至善
寻找简洁而普适的规律
稳定性:完美的基石
做自己严苛的观察者和批评家
精细化改造:在更小的尺度下功夫
费力求索不为人知的层面
就像大雪纷飞之时手捧起的雪花,其实每一朵雪花都透露了凝水成晶的秘密;应用于个人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序:用精进的方式写精进
偏执:化繁为简,实践中来
一个启发:朋友建议思考写作,拒绝沉没成本思维,由搬运到思考,推倒重来
儿子带来的启发:观察,向前更进一步
知识限制思考和观察,不要成为概念和观念的容器
吮吸手指的案例:理解+观察,这一个,而不是其他
把每一个个体当做独立自主的个体郑重对待
医生的错误解决方案:让孩子变正常?
心理学是要理解人的
物种-群体-个体+精神-方法-知识
未知比已知多:倒空自己,扔掉框架(和能力嫁接矛盾吗)
变换框架,框架多元
更换太阳眼镜,看到不一样的色彩,还看到色彩背后的成因
心理学的框架作用:调动同理心去感受与理解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演绎到归纳
做元知识的探索者:发现更多的框架,看到更多的色彩,抚摸现实更多纹理——就像。。。当然。。。谁规定过了
视角 掌握观察之道
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
观看寻常之物
小玩意儿别有意义
写铅笔的来由(生活、故事)
铅笔寻常但有意义(萌发巧妙的构思、作品的起点、细微组成宏大,世界的演进方式)
铅笔的独特:可以擦除,安全感,但不易保存,只与当下有关,与记忆相似
铅笔与人天然的亲和性,小学生与成年人
铅笔遭受的挑战:电子设备等方便了生活,喜欢用铅笔的人不多了
反思:流行与评估,流行就会被高估,不流行被低估,从众性牵引步入错误的预设——铅笔这种易被忽视的平常之物,也有观察和解读的价值,也是一种信息丰足的学习对象
普鲁斯特:寻找新的眼睛
一回熟二回生
观察与看的区别:观察意味着换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个东西,多元视角,多元启发,向孩子学习。习惯符合省力原则,却也扼杀好奇心
熟悉并不等于理解,若把熟悉等同于了解就丧失了真正了解一件东西的机会
纽约客设计师克里斯托弗尼曼:
熟悉东西陌生化
观察力练习 常见物品-角度-灵光一现-赋予新意
从物品的实际功能中解放出来
越长见越灰暗:学会用思考点亮(每个物件都是一根蜡烛,期待点亮)
给寻常事物找到新的用处,创造更多可能性
练习:平板电脑-用处延展
四种观法可盘万物
材质:朴散为器,大制不割
铅笔的材质,就地取材,用自然之物巧妙搭配,造出朴素的良器
外边木材,杉木,松木,柏木
笔芯石墨
黑色矿物(种类)
碳元素晶体(化学构成,属性)
摩擦易掉落(特点)——易书写
易折(特点)
粘土与石墨的搭配:硬度
与自动铅笔的对比
自动铅笔,塑料,笔芯与外壳分离,易断
传统铅笔笔芯与外壳紧贴,不易断,且抗摔——外壳分散冲击力
外壳与笔芯是苦命鸳鸯:卷笔刀法海(善用想象与类比),生死相随——延伸为一种珍视的情愫,体现物尽其用的精神,朴素的东西朴素的精神
两种以上材质配合:平衡之物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把两种以上具有互补性的异质元素组合在一起(启示)
古人朴素的自然观蕴含平衡思想:阴阳
平衡的范例:保鲜盒(硅胶+玻璃)、陶瓷杯(竹丝扣瓷)
组合在一起就好玩了
做菜,不同食材的组合云南双廊白族的面,相得益彰,奏出舌尖上的交响。就像在舌尖上演奏交响曲吗
江振诚《八角哲学》:纯粹、盐、工艺、南法、质地、独特、记忆、风土
八角之法:在图纸上画出这道菜式在八个元素上的取值,然后连成一个八边形,蜘蛛网图。每道菜都有自己的DNA
江振诚的厉害在于从整体的角度求取平衡
平衡方法论
首先理解组成它的元素是什么
先分解开来去看
再从整体上去评估
把事情细分出来,从更细致的角度去剖析,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
练习:对比巧克力;杯子;
明线与暗线的搭配
武侠小说的壳包着爱情的芯,既戳中了你的盔甲,又戳中了你的软肋
金庸的小说,用武侠展示感情
金庸:武侠只是表现人情的一种特定形式。问题不在于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手法好不好
由铅笔迁移开来:铅笔-武侠-深夜食堂
材质作为观察视角,它的含义和用法是开放的。无形的东西也有材质
造型:用几何学的眼光打量世界
万物皆可几何-抽象
铅笔:六方柱
六边形的神奇:蜂巢、宝石祖母绿、乌龟、六角螺帽、六角亭——坚固稳定
几何是关于形的抽象
我们天生有抽象的能力,只是这种能力很薄弱,没有被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铅笔六边形的造型和它的组成材质有着惊人的巧合
同构现象:几何构型带来的乐趣
几何视角方法论:
先整体再局部
先抽象再具象
先看它像哪一个几何体或者几何体的组合
把握住干信息
再往细处去看
梳理出一根根枝节
这种循序渐进、由粗取精的步调,在大多数领域是普遍适用的
用别致的几何造型获得重要的第一印象
正八边形的眼镜陈列柜
草间弥生,色形意
康定斯基《论艺术中的精神》《点线面》阐述抽象的艺术主张,简单的线条能够唤醒人的情感
探讨能否将抽象艺术家的作品迁移到商业产品
几何学能帮我们做一些明智的生活决策 配眼镜带来的难题 先画再配
包装:或可品风姿,或可增见识
铅笔:刻字在哪一面,有几个面,字面空白面交替出现
铅笔每个面分别刻的啥
铅笔每个面传达的信息
原因:旋转到任何一面都能看到字
这体现出克制的品质
为什么这么刻?用意是啥?有更好的设计吗?
假设情况:只有一个面刻字、两个面刻字,四五六个面刻字
刻字与留白一一间隔,疏密有致,很和谐
那些不懂得克制的人事物:网页广告、吹捧、宴席、销售、头衔(观察)
从畅销了几十年的铅笔身上学克制
总结:所以一件产品的外观或者装饰,体现了产品的风格或者气质,它是恬静的还是聒噪的,是前卫的还是保守的,是严肃的还是戏谑的,都能从装饰上看出
练习:江小白、椰树牌椰汁、昆仑牌矿泉水对比他们的包装。下一次当走进一家大超市、一座书店、一家小吃巷,就要有意识的去注意它的风格和气质,去挖掘表象背后的信息
工艺:察微知著,方知别有洞天
铅笔的工艺:如何制造出来的?
提出问题:铅笔的芯条和木制外壳如何组装在一起?
设想:插进去?难!
观察:分界线
两块木头合二为一
铅笔制作分三步
取一个木制半壳,凹面朝上放置
把圆柱形的笔芯放在半壳中
把另一个半壳覆盖其上
对铅笔制作工艺上的误会来自于想当然
萧伯纳:对每个复杂问题都有一个简单的错误答案
联想到人口统计学的低效用户划分
深层次的研究必然带来对以前认识的颠覆
很多表面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都是错的
里面包含了绝大多数人想想不大的机巧和智慧
学会这样一种视角去观察事物,收获更多
好的思维训练
细致的观察
找到一个关键性的线索
再反向推导出隐含的原理、结构和过程
有点像破案子,掌握各种线索,推导,在脑中构想出各种可能性
不应满足看到的“结果”,还要关心过程,过程的知识才是能赚钱的知识
隐藏的知识
总结
以完整眼光格物致知阅世
穿越概念的丛林
发现-观察-提问-思考——我们能否灵活的变换我们的焦点
所有东西都是多面体,有形之面与无形之面
一个视角一个面,信息残缺,观感片面——多视角审视,灵活变换视角
习惯了用概念而不是眼睛去理解世界
见物见概念不等于观察
反复看,用不同的方式看
每次作一意之求
每一次都专注于一点,一个焦点
一个高手的明显特征是观察喝思考的有序性(砂锅反思),而普通人则往往会一股脑儿把不同的东西杂乱无章地搅和在一起
选择一种视角就是选择一种信息过滤方式(反向思考)
苏东坡的读书之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工作记忆,把一个并行复合的过程,加以重构,变成一个串行、逐次的过程
思维的条理性:每次做一意求之是普适的思考喝学习方法。先分开,逐一处理,再想办法整合,放到一个整体中去考虑,思维的条理性就体现于此。
信息应多方聚拢,人事应考虑周全
读物与读书:先分再合。书是思的集合,物是用的集合。一个器物的构成要素是为了用而组合到一起
因而研究透了一个器物,从知识论的角度看,也就意味着你知道了当什么样的知识组合在一起时,能实现某种特定的功用,一件器物本身就提供了如何学以致用的一组答案。通过读物我们就知道知识是如何整合在一起,以实现某个现实的目的
以铅笔为桥梁,实现多学科知识的小范围融合
深挖日常普通事物
读人:摈除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本身就是一种固定的视角去看人,得到的结果当然偏颇,与人交往也会多矛盾、偏见喝误解
练习:想一个比较讨厌的熟人,列举其三个优点。
读人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偶像崇拜本质上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提升换位思考的能力
一切产品喝服务成功的秘诀在于洞察别人的需求
有些人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只是模模糊糊的感觉,需要帮其提炼出来
心智练习:时不时做几个行测题
求解思维谜题
层次 潜入知识的深海
商业世界中的隐藏知识
黄焖鸡米饭引发的好奇:为何能后来居上成为中华名小吃?
尝得到却看不到的知识
黄焖鸡米饭的汤汁是另外调配的
属于鲁菜,黄焖鸡为鲁菜壮大声势
连锁店:酱汁
酱汁,反客为主,成为塑造稳定味觉体验的关键
引发好奇:酱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不大可能知道这种潜藏的知识
看似简单的黄焖鸡也不简单:明面知识+隐藏知识
隐藏知识再商业中的重要性举足轻重
推论
凡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都不是隐藏知识
凡是学校里教授的都不是隐藏知识
凡是网上能搜到的都不是隐藏知识
酱汁封装的不只是一种味道,还是某种知识
与其说连锁品牌赚的是酱汁的钱,不如说赚的是知识的钱,知识是以酱汁的实体形式而被售卖,卖出的成千上万份的拷贝
隐藏知识发端于实践
实践:酱汁是无数次烹调实验后得出的最佳配比
本质上讲,黄焖鸡米饭的成功是以基于实践的隐藏知识为缘起,再经由成熟的封装和分发步骤,得以创造出独占性收益的故事
跟专利知识的区别:完全隐藏
亨利贝塞麦:装饰画的金粉
查资料了解现在的工艺
想改进办法
生产办法
没有生产专利
从不同地方购买零件自行组装
车间只有一个入口没有窗户,设备在三个隔间分别放置,在墙上打洞使各设备连接
流水线自动运行,把人数降到最低,减少泄密可能性
只有少数人了解工艺
老干妈工艺泄密
两种知识不宜厚此薄彼
贝塞麦和老干妈的知识都不会写在书上
理论知识排不上用场的原因是什么呢?
理论知识只是必要条件,要发挥作用还要其他知识配合
沃尔特文森蒂:描述性知识、规定性知识,例如烹饪,只有描述性知识是不行的
大厨的知识体系:暨繁且广
现实不能只靠演绎法,现实世界更像一个大型的搭积木游戏,无数块积木一层层的堆垒,变成我们所见的一切
显隐描归兼收并蓄配合使用才能堪当大用
打开洞察隐藏知识之眼
既要探索可见的知识,也要多探索不可见的知识
创造自己的隐藏知识,以朋友果汁为例,百香果汁
当你开始琢磨怎样做好一件事的时候,也许属于你的隐藏知识就开始萌芽了
练习:创造属于自己的隐藏知识
用层次思维理解系统
掌握一个专门领域所包含的各个层次,一个整体可以逐次切分成多个不同层次,每一层包含了不同木块
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
容易被忽略的中间层知识
树根树干树叶:底层知识、核心知识、旁支知识
树干部分最重要,但却最容易被忽略,它恰是连结理论与现实的桥梁,解决问题的核心
学习的技巧:发现系统中被忽视的中间层次,然后掌握它
从熟悉的层次开始,向上向下延伸
层次是一种重要的视角,不妨多问一句,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哪一层次?
层次的划分(相对性)
系统
子系统
超系统
层次思维的关键不在于界定不同层次的名称,而在于跳脱层次的意识,进入更大或者更小的层次
能够敏锐的看到一件事物不同的层次时,便为打破思维僵化和惯性开了一个好头
以买衣服为例
苹果设备-系统
小米的超系统
从不同层次看一个东西,得到的信息更全面、判断会更明智、隐藏的知识也可能被注意到
高手的一个特征是,他能比普通人看到更多的层次,并且在不同的层次之间自由穿梭
读书需要组合拳
一本精心写成的书,呈现的应该是呈体系的内容,体现在章节之间的层层递进,主题和议题反复提及,案例和线索的首尾呼应
把一年读的书组成一个系统,搭建阅读超系统
怎样在适合的地方挖出一口足够深的井,用阅读的组合拳,挖一口深井
找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
例如读木心、王云五、王国维、苏珊桑塔格
把一串书做一个思维导图
最重要的是找到高频模块
亚德里亚《厨神的家常菜》:酱汁的重要性,一酱多用,一次准备,多种用途,加泰罗尼亚风味酱汁高频使用
高频模块往往在一个系统处于中间层次,他们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他们串联起位于底层的基础元素
另一方面,他们自身作为有用的模块参与更复杂的模块构建
有限时间掌握新领域、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
朋友聊学英语,不应从底层单词往上搭建
应该从常用的组合单元开始,大量的读和听,并且重视句法
用知识的组合牵引对知识的学习
酱汁与英语组合的相似性:高频模块
学会迁移:碎片化的知识是没有用的,既不能有效提取,也不能运用,知识与知识的连接才有价值
连接不等于简单叠加,而在于连接后产生的协同效应,构成一个个紧密协作的联结件
学知识学的就是知识怎样跟别的东西联结起来
想一想,自己知道的东西里面,有哪些可以形成有价值的模块?而这些模块又有哪些是高频模块?
学会在系统中拣选模块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更推崇自上而下的方式(简单易操作)——老干妈
自上而下:拆解整体,找出模块设置是高频模块
棋手打谱
学习就是沉浸在大量范例中
学习就是沉浸在大量范例中
通过跨层次的观察,在范例素材中寻找出重复的子结构
样本大才科学,量的积累是省去不掉的
卡多雷克瑞塔的建筑寻梦、格罗皮乌斯
深度加工和广泛涉猎
示例:建筑大师的风格原型
越后岛研一:柯布西耶风格
唐金型建筑:日本国立西洋
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关系,模块正是洞悉关系的途径
例如做PPT找一些好的来模仿
优化每一天的行动
高频模块可以作为抓手但是不能一劳永逸
抓住他再向不同层次去拓展
向下拓展优化元素,整体提升(辣椒酱产地、分类)
向上拓展看能不能尝试更多的组合
启发:革新自己日常行为中的高频模块
口头禅
经常阅读的公众号
整理行为
学习这个动作会变成高频模块
大师级人物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是很有规律的,会在固定的时间全神贯注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恰好是少数人具备,多数人做不到的
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上紧发条的机器
练习:制作一款格言机器
这是最好的时代
时间是我们的蜜糖,也是我们的毒药
爱情会让你的世界变得特别小又特别大
善于记住并且善于忘记是一个高手的特征
没有通往幸福的路,幸福本身就是路——一行禅师
子主题
关键在于你能不能从熟悉的层次中跳出来,进入更小或者更大的层次
组合 理解万物构造之法
探访篾匠姑娘
讲故事
一句夸张的超越常识的话
心理描写:陡然一沉
背景介绍:篾匠-篾-对比塑料
篾濒临灭绝-过渡到徐姑娘
学篾缘起
最难在前几步
工序介绍
去竹节
刨光
分条
分层
定宽
刮篾
煮篾
编织
最难在制篾而不是编织
制篾手出血,继续劈,对比自己,心生敬意
一种材料创造一个世界
问徐姑娘选择的缘由——编织出世界,二维码,与乐高比更实用
引发对技能学习的思考:既是一种精湛的技能,又是对所有技能的隐喻
首先熟练掌握一些基本动作,基本元件的质量很重要
所有的复杂动作都是简单模块的有机拼接
编织相当于技能学习中的中上层构造-方法技巧和策略
软件与硬件(类比计算机,普适性)
硬技能
技能体系中的构成性模块,属于体系中的基本组成要件
组建硬件模块库
子主题
软技能
技能体系中的组织性模块,负责调用和组合
组建软件模块库
世界是多样化体系
优化模块化系统的方法
建立模块化的工作系统
模块库与工程量,专业领域建立庞大模块库的计划
组合运用:模块化的工作系统=硬件模块库*软件模块库
把技能组合成能力:大芬村反例-虽缺乏更上层的表现技巧、审美品位、风格意识,但是娴熟的技法可用于流水线生产
把硬件模块升级改造。以提升系统的整体品质
增加软件模块的种类,使系统更加灵活和多元
硬件模块要升级,越硬越好
装电脑带来的启示:哪怕升级一个硬件也能提升整体性能;如果硬件的性能总是提不上去,可能让整个系统变得不可用。
乐高的例子:4微米,精准度;游泳鲨鱼皮的例子,一点点硬件的提升都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反例:教人写网红文的套路
王云五的例子:为了精读书,未彻底了解其所含蓄的意义与理想,首须对于每一字每一次均有确切的认识(反思自己)
硬件模块不足的教训:采铜读书,声音不好听
除了死磕还可以发挥工具的力量(BIM)
工业光魔招聘
软件模块要多元,越活越好
字体设计艺术家:拍字;书法家《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曹全碑:从规范学习再到自由创造
用模块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没有明显模块出现时,如果做模块化的改造,会意想不到
抖音和星巴克的模块思维,写日记,整理
模块让生活更广阔也更精彩
我们所见的任一事实,很可能只是无数可能性中的一个特例
模块是组织世界的一种方式
启功 陈荣琚;高价值反馈+按照不同的版式练习
早乙女哲哉,寿司之神小野二郎,鳗鱼之神金本兼次郎,江户前料理三神
大胆跨界使用模块
说话的模块
说什么:阅读观察思考
怎么说:主动设计
金字塔原理的局限性,不够吸引人
从星战中获取的启发:先抑后扬,谈不读书的理由
蔡康永扮相学群鸟
练习:如何打败灭霸
限制 唤醒沉睡的创造力
一个受限制的东西更能告诉我们可以怎样去用它
在限制中发现更多可能性
在贫瘠角落里狂欢的小虫子:爆笑虫子的启发
剧情
固定设定:排水沟、道具从天而降引起波澜,阿贵与阿红相爱相杀
为什么它可以用简单的场景演绎出丰富的故事,我们却不行?
不要随便吃,随便写也一样,什么都写不出
大多数打动人的故事,主人公都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开始,正是在逆境中,人向上的力量才会被激发出来
原来归咎于准备不足,但对比爆笑虫子皆不成理由(反思-对比-反思之锚,对标照镜)
要想写一个故事,就从设计一个充满限制的场景开始
因为牌烂,所以能够打的精彩
思考限制的价值,接受限制、利用限制、喜欢限制,跟限制做朋友:江振诚的练习
这些至暗时刻未必不是激发人潜力的契机
只有当障碍出现时,我们才会被刺痛,才会一跃而起,才会思考以前没有认识到的可能性,从惯常的轨道脱离出来
向死而生,激发新的可能性
限制带给我们思考: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限制,这些限制的意义又在哪里
海德格尔,拼尽全力,活出精彩
缩小选择范围,找到内在规则(与组合结合)
组合需要加上一些条件,让组合的理论可能范围缩小,让有价值的组合更容易浮现(对信息也是这样)
限制扮演了路标的角色,指引我们走到一个能看到风景的地方
限制是内在规则的外显特征:网格系统帮助排版
一个世界因其规则而有所限制,限制虽然减少了可能性范围,但是这样才让事物变得真实合理
把限制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
这件事物的限制有哪些
这些限制背后反映了哪些信息
西弗博士3M公司弗莱博士唱诗班便签纸粘性不强的 胶水
思考限制的深层意义
明确一件事物有的各种限制
理解这些限制的意义
基于上述理解,构想满足这些限制的方案
解决问题的高手会有意无意地通过识别和满足各种限制来加速解决问题的过程
把最能绊倒你的东西先解决
整理行李箱
设计手机
理解限制,打破惯性
万能钥匙是不存在的,每个问题的解法必须要满足限制条件才可以成立
了解生活表面下的深度知识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个人求索之旅准备好行囊
生活中的的麻烦常常事出有因
罐头的启发
理解限制需要不断校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人本能的希望从以往过往吸取经验
当问题出现时,大脑本能的反应是找过去的答案,用旧答案来解决新问题
打破限制就是打破思维上的惯性
随机性与启发式:抓住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创造力就是正确表述问题的技能
找不到灵感翻字典
奥斯本:创艺九法
阿奇舒乐的遗产TRIZ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写下去,枯坐在那不知道写啥,也可以写出今天为啥写不出来
序言:1欲扬先抑:偏执本不是褒义词,但是采铜以偏执开头,吸引读者,同时沿着偏执深挖,偏执原来讲的是一种不满足;2-14启发:不要变成概念的容器,观察,倒空自己,寻找新的框架;心理学的三个层次,理念-方法-知识,也适用于其他学科。15:序言:做元知识的探索者,倒空自己,寻找多元框架,看见更多风景。逻辑复盘:框架的限制(依赖与习惯,省力)——设想没有框架世界更大——发现没框架不现实——框架的作用——要什么框架——如何构建框架;心理学框架——从普通到个体,关怀
第一章:观察。观察之道就是找到新的视角,例如材质、造型、包装、工艺来格一物,探究表象背后深层的道理;我们要警惕物小而轻视,熟识而不观,跳出概念的框架和束缚,用黄金圈思考法则点亮每一物件;由材质观,拆解整体,看普通元素如何构造神奇之物;由造型观,抽象几何,用别致的图形俘获第一印象;由包装观,看它的品质和性格,由工艺观,用深层次的研究颠覆认识,去琢磨生产的过程,过程才是值钱的;观者,格物致知,要有意识,也要有方法。
自由主题
自由主题
第二章:层次。把视野和系统展示完毕,关注到显性知识背后的隐性知识;用层次来理解这个系统,不断的穿梭在各系统间,特别是要学会把握中间层的知识,这一层很重要又容易被忽视;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高频模块:自下而上,积累素材,量变质变,迁移不变,拣选模块,优化行动。
第三章:硬件足够硬,软件足够多,这是一个人才能的护城河。从技能学习的角度,任何技能都可以分为软件模块和硬件模块,硬件模块要不断升级,软件模块要不断增多,要多元,用模块化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练习,用模块化方法看电影、整理、写日记,做任何工作。而且模块还可以层次化运用,例如写文章有套路,文章内容可以由模块组成,成华区的建设,就可以从软硬两个维度展开
限制提供了三种价值,一是激发潜力,创造可能性;二是提供线索,反映信息;三是缩小范围,让组合更有效。在解决问题时,限制能够提供一种框架,打破惯性思维,只要聚焦在限制背后的主要矛盾,同时随机启发,便能够创新式找出解决之道。
采铜的总结:能关联到比较丰富的素材,可以从中模仿和借鉴;需要包括生成式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善用对比、反馈和循环。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