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2023-12-05 11:14:48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公务员课程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常识判断_8min
语义分析法
注意题干中“会议”、“政策”、“理念”的类型,识别错误选项
矛盾分析法
某些选项本身的表述会存在前后矛盾
法律判断
1.合情合理,即一般符合常理;
2.法律要维护公平争议;
3.法律倾向于保护受害者、弱者;
4.保护人身优先于保护财物
2.法律要维护公平争议;
3.法律倾向于保护受害者、弱者;
4.保护人身优先于保护财物
绝对选项排除法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_35min
解题顺序
提问→文段→选项
中心理解题
目标:找中心句
解题思路
一、重点词语
(一)、主题词:①一般高频出现、②多位名词、③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二)、关联词
1、转折关系
错误选项特征
1、转折前的内容
2、无中生有
3、选项中没有主题词
4、表述过于绝对
5、意思表达不明确
2、无中生有
3、选项中没有主题词
4、表述过于绝对
5、意思表达不明确
行文脉络:
转折之后是重点
2、因果关系
引导结论的标志词
1.所以、因此、因而、故而、于是、(由此)可见、(照此)看来
2.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3.为什么、为何
2.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3.为什么、为何
行文脉络:
1.先提出结论,之后的语句是对结论的进一步解释说明,此时中心句仍为结论句。
2.先提出结论,之后又出现并列、因果、转折等关联词,需结合多种关联词共同分析。
3、必要条件关系
典型格式:只有···(条件)···才···(结果)···
必要条件是重点
必要条件是重点
引导必要条件的对策标志词:
1.应该、应当、必须、需要、亟须、亟待+做法
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3.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做法
4.前提、基础、保障
5.程度词:正是、真正、根本、最(核心、突出)等
2.通过/采取···手段/途径/措施/方式/方法/渠道,才能···
3.呼吁、倡导、提倡、提醒、建议+做法
4.前提、基础、保障
5.程度词:正是、真正、根本、最(核心、突出)等
行文脉络: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对策+正反论证/原因论证
反面论证
典型格式:如果/倘若/一旦···+不好的结果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具体应用:把前面的做法反过来,即为正确答案
常见错误选项的特征:假设变成现实的表述
4、并列关系
理论要点:概括全面完整
文段特征:
1.包含并列关联词或标点,如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2.层次分明,格式工整
3.无明显其他关联词语
2.层次分明,格式工整
3.无明显其他关联词语
选项特征:
1.两方面情况:和、及、与、同
2.更多种情况: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
2.更多种情况: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
3.分句表达意思相同——提取共性
二、行文脉络
结构分类
(1)总--分;(观点+解释说明)
(2)分--总;列举现象+提出观点、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总--分--总;(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中间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
(4)分--总--分(背景+因此+解释说明)
出现的概率较低
出现的概率较低
(5)分--分(并列结构)
理论要点
把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的特点
中心句特征
位置特征
常在首尾
出现在中间时有关联词引导(···因此···)
内容特征
表达观点、对策、结论、评价
分述句特征
“比如”、“例如”、“···就是例证”、“调查资料”、“研究”、“报告”等
多角度分析(不同角度并列、正反论证)
原因解释
选项排除技巧
反推
选项关键词 材料结构
如何 ———— 措施
原因 ———— 因果
差异 ———— 并列
应该 ———— 对策
意义 ———— 好处
如何 ———— 措施
原因 ———— 因果
差异 ———— 并列
应该 ———— 对策
意义 ———— 好处
三、细节判断题
提问方式:以下对文段理解正确/不正确的是··· 等
细节主旨化题
理论要点:优选契合主旨的选项
典型细节题
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
2.偷换概念(替换、混搭)
3.偷换时态:①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②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
4.程度轻重(相对绝对法)
2.偷换概念(替换、混搭)
3.偷换时态:①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②完成时(已、已经、了、完成)
4.程度轻重(相对绝对法)
语句表达
一、语句排序题
第一步: 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
①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环境下)
②下定义(......就是/是指)
③提出观点(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
④非首句特征(指代词、关联词后半部分)
第二步:确定捆绑集团 / 确定顺序 / 确定尾句
① 关联词\句式:转折、并列、反之
(判断褒贬意)
(判断褒贬意)
②共同特殊信息捆绑
③指代词捆绑:这、那、他、该、其
④逻辑顺序
概念的逻辑顺序:爸爸——儿子
第三步:验证(只验证你基本锁定的答案,而非全部验证)
二、语句填空题
①当填空在结尾
一般句型:分—总结构
解题:总结前文、提出对策
解题:总结前文、提出对策
②当填空在开头
一般句型:总—分结构
解题:需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解题:需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③当填空在中间
作用:承上启下
解题:1.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2.把握好主题词,保证文段话题一致
解题:1.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2.把握好主题词,保证文段话题一致
三、接语选择题
理论要点: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
干扰项特征: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干扰项特征: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逻辑填空
1、词语辨析
① 词义侧重
通过 拆字组词、整词搭配 辨析区别
② 固定搭配
积累政策热点词汇
精准扶贫、厉行节约、创新驱动···
词汇搭配人或者物
③ 程度轻重
④ 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2、语境分析
转折:前后语义相反
例:不过、实际上、其实···
例:不过、实际上、其实···
递进: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例:而且、甚至、特别是···
例:而且、甚至、特别是···
并列:①同义并列:顿号(、)、逗号(,)
②反义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等 (意思相反,句式相同)
③对应关系:标志词:是、就是、即、无异于、无疑是、比如、例如等
标点:冒号(:)、破折号(——)
②反义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等 (意思相反,句式相同)
③对应关系:标志词:是、就是、即、无异于、无疑是、比如、例如等
标点:冒号(:)、破折号(——)
(三)数量关系_17min
代入排除法
(答案代回题干验证)
(答案代回题干验证)
适用范围
特定题型
①年龄问题
②不定方程问题
③余数问题
④多位数问题
②不定方程问题
③余数问题
④多位数问题
选项充分
选项为一组数(分别、各为、比例 ···)
两项必代
只剩两项时,带入一项可得解
条件复杂
数量关系复杂,题干长
解题步骤
第一步:先排除——数字特性
第二步:再代入
奇偶特性
特点
和差: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才为奇
和差同性:a+b与a-b的奇偶性相同
乘法:一个为偶则为偶,全部为奇才为奇
和差同性:a+b与a-b的奇偶性相同
乘法:一个为偶则为偶,全部为奇才为奇
适用题型
两者相等、两者 平均数、A是B的2倍
技巧
逢质必2:质数概念一般考查2
倍数特性
特点
若A/B=m/n,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A±B是m±n的倍数
适用题型
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平均分配
技巧
整除判定
①口诀:3/9各位和,4/8看末2/3位;2/5看末位
②拆分法:要验证是否是a的倍数,只需将它拆分成a的整数倍±一个小数字,若小数字也能被a整除,原数即能被a整除
③因式分解:分解后的2个数必须互质
方程法
技巧
普通方程(组)
设未知数技巧:
①设小不设大(减少分数量)
②设中间量(方便列式)
③问谁设谁(避免陷阱)
不定方程
ax+by=M,分析奇偶、倍数、尾数特性,尝试代入排除
不定方程组
a1x+b1y+c1z=M,a2x+b2y+c2z=N,先消元化为不定方程,再按不定方程求解。
赋0法(求得特殊解)
1.未知数个数多于方程个数,且未知数可以不是整数(关键点);
2.答案是一个算式的值,而非单一未知数的值。
3.方法:赋其中1个未知数为零,从而快速计算出算式的答案。
2.答案是一个算式的值,而非单一未知数的值。
3.方法:赋其中1个未知数为零,从而快速计算出算式的答案。
余数问题
基本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特性公式
①一个数除以7余1,除以6余1,除以5余1——可见所得余数恒为1—— 被除数表达式为 210n+1
②一个数除以7余1,除以6余2,除以5余3——可见除数与余数和相同—— 被除数表达式为 210n+(1+2+3)
③一个数除以7余3,除以6余2,除以5余1——可见除数与余数差相同—— 被除数表达式为 210n-4
工程问题
特点
工程量=效率×时间 ;效率=工程量÷时间;时间=工程量÷效率
适用题型
做工作、搬砖头、写书、写材料、工厂生产零件等
技巧
(1)题目给多个完工时间
1.给总量赋值(时间的公倍数)
2.计算:效率=总量/时间
3.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2.计算:效率=总量/时间
3.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2)题目给效率的比例关系
1.给效率赋值(满足比例即可)
2.计算:效率*时间=总量
3.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2.计算:效率*时间=总量
3.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3)题目给总工程量
1.设效率为未知数(注意设小不设大或者设出现最多的)
2.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3.tips:求具体工作量的时候,可以考虑倍数特性
2.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
3.tips:求具体工作量的时候,可以考虑倍数特性
行程问题
(1)等距离平均速度: 2v1·v2
v1+v2
v1+v2
(2)火车过桥:火车运动的路程=车身长度+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
(3)两端出发多次相遇:(V1+V2)·t=(2n-1)·s
n:第n次相遇
n:第n次相遇
追及问题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题型
直线追及(一次相遇)
环形追及(多次相遇)
直线多次相遇
(1)从两头出发往返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即奇数个全程)
(2)从同一头出发往返第n次相遇,共走了2n个全程
(2)从同一头出发往返第n次相遇,共走了2n个全程
经济利润
基础公式
利润=售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
总价=单价*数量
折扣=折后价÷折前价
利润率=利润÷成本
总价=单价*数量
折扣=折后价÷折前价
注意:利润率有两种考法
(1)数量关系中:利润率=利润/成本(进价)
(2)资料分析中:利润/售价(营收)
解题技巧
A = C = A-C
B D B-D
B D B-D
赋值法
1.若题目中全都是比例,一般可以赋2个值(若不放心,则赋1个值,设1个未知数)。
2.三量关系(C=A*B,如工程量=效率*时间)中有1个量给出具体值,只能赋1个值。要注意的是,带单位的具体值有2个以上,则不能赋值。
2.三量关系(C=A*B,如工程量=效率*时间)中有1个量给出具体值,只能赋1个值。要注意的是,带单位的具体值有2个以上,则不能赋值。
分段计算
子主题
合并付费
省的钱数=便宜商品原价*折扣差
排列组合
捆绑法
题干中要求某些人必须相邻
插空法
题干出现不相邻的字眼
插板法
n个物品分给m个人,每人至少分1个,有C(m-1,n-1)种不同的分法。
枚举法
错位排列
元素个数依次为1、2、3、4、5、6......
对应的错位排列数Dn是0、1、2、9、44......
考试常考D2=1,D3=2,D4=9,D5=44
对应的错位排列数Dn是0、1、2、9、44......
考试常考D2=1,D3=2,D4=9,D5=44
n个人中有m个错位,公式:C(n,m)*Dm
概论
概率P = 满足要求的情况数
所有的情况数
所有的情况数
几何问题
立体几何
球 表面积:s=4·π·r^2
体积: v=4/3·π·r^3
体积: v=4/3·π·r^3
几何计数问题
一根绳子连续对折N段,从中剪M刀,被剪成 (2^N · M+1)段
方阵问题:M排N列的方阵人数为(M · N)人,最外层人数为2M+2N-4;相邻的两圈外圈人数比内圈多8人
容斥原理
(1)两集合:A+B-AB=总数-都不。
(2)三集合标准(满足两个条件的给出3个数据):A+B+C-AB-AC-BC+ABC=总数-都不。
(3)三集合非标准(满足两个条件的给出1个数据):A+B+C - 只满足两个 - 只满足三个*2=总数-都不。
(2)三集合标准(满足两个条件的给出3个数据):A+B+C-AB-AC-BC+ABC=总数-都不。
(3)三集合非标准(满足两个条件的给出1个数据):A+B+C - 只满足两个 - 只满足三个*2=总数-都不。
最值问题
题型:至少......保证......
方法:“最不利”情况 +1
注:要保证同种情况至少n个,应每种情况各取(n-1)个,(如果有不够n-1的有多少取多少),最后再加1
题型:某个主体最......
方法:求谁设x---反向推其他---求和列式
题型:都......至少
方法:都......至少的()=Sn-(n-1)M
M:总人数 Sn:n类样本总和
M:总人数 Sn:n类样本总和
题型:最值思维
1.此消彼长:正面最少,则反面最多
2.找极端情况:比如最不利的情况
2.找极端情况:比如最不利的情况
空瓶换酒
若M个空瓶子可以换N瓶啤酒,P个空瓶最多可以换P·N / (M-N)瓶酒
例:7个空瓶换1瓶啤酒,那么买6瓶酒可以喝7瓶酒
例:7个空瓶换1瓶啤酒,那么买6瓶酒可以喝7瓶酒
比赛问题
循环赛:①单循环(任意两队比一场):比赛场次=C(2,N)
②双循环(任意两个队打两场比赛): 比赛场次=A(2,N)
②双循环(任意两个队打两场比赛): 比赛场次=A(2,N)
(四)判断推理_35min
图形推理
注意:忽略题目的实际意义,观察图形的共同特征找规律即可
图形特征分类
一、元素组成相同(看位置)
1.位置规律
①平移
②旋转、翻转
②旋转、翻转
技巧
九宫格中间特殊,考虑米字型观察
二、元素组成相似(看样式)
2.样式规律
①相加减
②求同、求异
③“黑白”运算,对应位置运算
②求同、求异
③“黑白”运算,对应位置运算
三、元素组成不同(先属性,后数量)
3.属性规律
①对称性
中心对称
轴对称
看轴 方向、数量
②开闭性
③曲直性
4.数量规律
①点数量
技巧:部分题型只看曲直线交点
②线数量
技巧:直线和曲线优先分开数
一笔画题型
奇点:从一个点发射出奇数条线
奇点数为0或2个,可以一笔画
笔画数=奇点数/2
奇点:从一个点发射出奇数条线
奇点数为0或2个,可以一笔画
笔画数=奇点数/2
③面数量
④元素种类、数量
题目特征:独立小图形
5.特殊规律
①功能元素
1、点:标记位置、两点连线、两点关系
2、箭头:指向位置、两箭头位置关系
②图形间关系
1.相离:完全不相交
2.相压:上下覆盖
3.相交(1)交于公共点(2)交于公共面(3)交于公共边
6.空间重构
相对面
1.相间排列(同行同列相隔一个面)。
2.Z字型两端。
2.Z字型两端。
相邻面
方法1——看图形位置
方法2——画边排除法
画边法排除错误相邻关系
①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的唯一点或唯一边
②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描边
③题干与选项对应面不一致——排除
①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的唯一点或唯一边
②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描边
③题干与选项对应面不一致——排除
题型分类
生活化、黑粗线条图形常见考法
第一步 部分数
第二步 面
第三步 属性(对称、开闭)
第二步 面
第三步 属性(对称、开闭)
类比推理
一、语义关系
一级辨析
近义词:例如“不孚众望”与“众望所归”
反义词:例如“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
反义词:例如“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
二级辨析
感情色彩
1.褒义词
2.贬义词
3.中性词
词语结构
1.排布形式: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AABB、ABAC)
(AABB、ABAC)
2.逻辑关系:风和日丽、笔墨纸砚、水滴石穿、因噎废食
(并列关系、因果关系)
(并列关系、因果关系)
3.语法关系:愚公移山
(主谓宾)
(主谓宾)
4.同一范畴:同一领域\工艺(物理、化学变化)
二、逻辑关系
1、全同关系
1.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
2.五音为“宫商角徵羽”,音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
3.五色为“青黄赤白黑”,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4.五味为“酸苦甘辛咸”,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
5.补充学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色:青、黄、赤、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青帝、白帝、赤帝、黑帝、黄帝。
八卦:乾、坤、巽(xùn)、震、坎、离、艮(gèn)、兑。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2.五音为“宫商角徵羽”,音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
3.五色为“青黄赤白黑”,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4.五味为“酸苦甘辛咸”,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
5.补充学习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色:青、黄、赤、白、黑。
五味:酸、苦、甘、辛、咸。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青帝、白帝、赤帝、黑帝、黄帝。
八卦:乾、坤、巽(xùn)、震、坎、离、艮(gèn)、兑。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2、并列关系
①.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无第三种情况存在
②.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
3、包容关系
①组成关系:A是B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种属关系:A是B的一种
4、交叉关系
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5、对应关系
1.配套使用 例:螺丝∶螺帽
2.材料与成品 例:小麦∶馒头
3.工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例:啤酒∶发酵
4.功能 例:银行卡∶支付
5.职业或身份与场所 例:教师∶教室
6.因果关系 例:水滴∶石穿
7.属性关系 例:醋∶酸
。。。
2.材料与成品 例:小麦∶馒头
3.工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例:啤酒∶发酵
4.功能 例:银行卡∶支付
5.职业或身份与场所 例:教师∶教室
6.因果关系 例:水滴∶石穿
7.属性关系 例:醋∶酸
。。。
定义判断
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方法一:关键词
主体,即定义的发出者
客体,即定义作用的对象
客体,即定义作用的对象
方法二:句式
①方式+目的:通过,利用;以,达到
②原因+结果:因为,由于,当......时,导致,从而
②原因+结果:因为,由于,当......时,导致,从而
方法三:多定义
模型:A,......;B......
思维:问啥看啥有效信息-多定义(总分)
模型:A......;A1......;A2......
思维:总要看,分也要看
思维:问啥看啥有效信息-多定义(总分)
模型:A......;A1......;A2......
思维:总要看,分也要看
方法四:句号与补充说明
二、同构选项排除法
直接排除:意思相近、结构相似的选项
逻辑判断
一、翻译推理
题目特征
1.题干和选项中出现比较明显的逻辑关联词
2.提问方式是:“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等
2.提问方式是:“可以推出”、“不能推出”等
解题思维
1.先根据逻辑关联词进行翻译(将题干中逻辑关联词所在句子翻译成用箭头推出的关系)
2.再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2.再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翻译规则
①“前推后”
典型逻辑关联词:
如果 ··· 那么 ···
若 ··· 则 ···
只要 ··· 就 ···
所有 ··· 都 ···
为了 ··· 一定 ···
··· 是 ··· 的充分条件
如果 ··· 那么 ···
若 ··· 则 ···
只要 ··· 就 ···
所有 ··· 都 ···
为了 ··· 一定 ···
··· 是 ··· 的充分条件
②“后推前”
必不可少的条件放后面
典型逻辑关联词:
只有 ··· 才 ···
不 ··· 不 ···
除非 ··· 否则不 ···
··· 是 ··· 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 是 ··· 的必要/必不可少的条件
典型逻辑关联词:
只有 ··· 才 ···
不 ··· 不 ···
除非 ··· 否则不 ···
··· 是 ··· 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 是 ··· 的必要/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逆否等价”
A→B =-B→-A
例句:如果你能来看我,那么我会非常高兴。
肯前必肯后,A→B 看我→高兴
否后必否前,-B→-A -高兴→-看我
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 -看我→?、高兴→?
肯前必肯后,A→B 看我→高兴
否后必否前,-B→-A -高兴→-看我
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 -看我→?、高兴→?
④“且”、“或”
A且B:二者同时成立
A或B:二者至少一个成立
要么A要么B:二者中只有一个成立
-A→B;A→-B
⑤“德·摩根定律”
-(A且B)=-A或-B
-(A或B)=-A且-B
-(A或B)=-A且-B
推理方式
重形式,看结构
二、组合排列
1.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
2.代入法:选项带入题干验证
3.辅助技巧
1.最大信息:(条件找那个出现次数最多的词)
2.符号:>、<
3.列表格
2.符号:>、<
3.列表格
逻辑论证
基础知识
1.论点:观点、态度、结论
2.论据:证明观点正确的条件、原因、例子
3.论证: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2.论据:证明观点正确的条件、原因、例子
3.论证: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
削弱题型:反对
1、否定论点
①找论点:
1.关键词:因此,所以,认为,由此推出,据此可知等
2.首尾句原则
3.结合提问方式
2.首尾句原则
3.结合提问方式
②想出与论点相反意思的表述
A→B 与 A且-B
③寻找对应选项
2、拆桥
证明论点和论据之间没有关系
3、否定论据
4、另有他因
题型特征:论点中包含因果关系
选项特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新的原因也可能推出结果
选项特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新的原因也可能推出结果
加强题型:赞同
1、搭桥
题型特征:(给出 论点:A→B、论据:A→C)
1.论点和论据讨论的话题不一致
2.提问方式问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支持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
1.论点和论据讨论的话题不一致
2.提问方式问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支持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
选项特征:(搭桥:论据C→论点B)
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2、必要条件
题型特征:
提问方式问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支持论证,且没有搭桥选项
提问方式问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支持论证,且没有搭桥选项
3、补充论据
①解释: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
②举例加强
4、日常结论
题型特征:提问方式为“由此可以/无法推出”等,题干中无明显逻辑关联词
解题思路
1.不选
(1)逻辑错误
(2)无中生有
(3)偷换概念
(2)无中生有
(3)偷换概念
2.慎选
(1)比较关系:比......、越来越......、更......
(2)绝对词:一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
(3)程度:最/极大/很......
(4)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2)绝对词:一定、必须、肯定、只要......就......、只有......才......
(3)程度:最/极大/很......
(4)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3.优选
可能性的词汇:可能、有的、有些.....
(五)资料分析_25min
题型特点
材料:统计术语
题干变形少:识别考点——选定方法
选项:分析选项特点
知识点
翻番:表示2^n倍
间隔增长率/同期两数相乘增长率
r1+r2+r1*r2,r1、r2代表后两年的同比增长率
例:已知职工人数增长率r1 、平均工资增长率r2
工资总额增长率=r1+r2+r1*r2
例:已知职工人数增长率r1 、平均工资增长率r2
工资总额增长率=r1+r2+r1*r2
年均增长率
基期×(1+r)^n=现期
r≈(现期-基期) 比真实值偏大
n·基期
r≈(现期-基期) 比真实值偏大
n·基期
求基期比例
例:今年男生人数A,增长率a,女生人数B,增长率b
计算公式:A/B*(1+b)/(1+a)
计算公式:A/B*(1+b)/(1+a)
两期比例差
A/B-A/B * [(1+b)/(1+a)]
=A/B*[(a-b)/(1+a)]
=A/B*[(a-b)/(1+a)]
结论:a>b,比例上升;a<b,比例下降;a=b,比例不变
比重差必然小于增长率之差:(A/B)*(a-b)/(1+a)<|a-b|
平均数同比增长率
(A/B是个正数)
(A/B是个正数)
r=增长量/基期量=(现期-基期)/基期=(a-b)/(1+b)
同比变化量
增长量=现期-基期=基期*r=现期*r/(1+r)
速算技巧
变化量速算
小数化分数: r≈1/n,
增长量=现期/(n+1)
减少量=现期/(n-1)
增长量=现期/(n+1)
减少量=现期/(n-1)
1/3≈33.3%,1/6≈16.7%,1/7≈14.3%,1/8≈12.5%
1/9≈11.1%,1/10=10%,1/11≈9.1%,1/12≈8.3%,1/13≈7.7%
1/17≈5.9%,1/18≈5.6%,1/19≈5.3%,1/20=5%
1/9≈11.1%,1/10=10%,1/11≈9.1%,1/12≈8.3%,1/13≈7.7%
1/17≈5.9%,1/18≈5.6%,1/19≈5.3%,1/20=5%
1/7=14.3%,则1/14.3≈7%;1/3≈33.3%,1/30为1/15的一半,则1/15≈6.7%
截位法
|r|>5%
|r|>5%
选项差距大:首位不同,四舍五入保留前两位
选项差距小:其他情况都是选项差距小,保留三位
例1:2.1%、2.3%、2.8%、3.6%。前两个数次位差2=首位2,选项差距小
化除为乘
|r|≤5%
|r|≤5%
A/(1±r)≈A*(1∓r)
申论
学习目标
归纳概括题
(概括要素)
(概括要素)
1、常规要素和非常规要素的找点方法
2、提炼精炼要点能力
3、具备规范词总结的能力
4、按照总分结构分条书写
2、提炼精炼要点能力
3、具备规范词总结的能力
4、按照总分结构分条书写
提出对策题
(概括+分析)
(概括+分析)
1、问题原因反推对策的能力
2、积累一些常见的对策角度和措施
2、积累一些常见的对策角度和措施
综合分析题
(概括+逻辑)
(概括+逻辑)
1、把符合题干的要素都找全
2、有逻辑地呈现答案
2、有逻辑地呈现答案
※应用文写作
(概括+逻辑+语言+格式)
(概括+逻辑+语言+格式)
1、格式、语言熟练使用
2、熟悉常见文种写作的逻辑思路
3、破解“非常规文种”写作的能力
2、熟悉常见文种写作的逻辑思路
3、破解“非常规文种”写作的能力
议论文写作
1、文章论点客观准确
2、文章结构逻辑合理
3、论证方法多样深刻
4、论证素材丰富恰当
5、论证表达流畅生动
2、文章结构逻辑合理
3、论证方法多样深刻
4、论证素材丰富恰当
5、论证表达流畅生动
答题思路
①全面审题
②找全要点
1.要素词定位
①问题词:负面的、消极的、不好的方面
②影响词:A 造成 B,B 就是影响
正面的意义、效果词:
激发、促进、实现、提升;有利于、有助于、感动着、推动了、巩固了、实现了;
句式:具有……重要价值
激发、促进、实现、提升;有利于、有助于、感动着、推动了、巩固了、实现了;
句式:具有……重要价值
负面的危害、后果词:
导致、造成、危及;不利于、制约了
句式:影响……发展;阻碍……影响;
导致、造成、危及;不利于、制约了
句式:影响……发展;阻碍……影响;
③原因词:A 导致 B,A 就是原因
④对策词:动词
例:发展、推进、实施、调动、解决、建立、调整、加强、取缔、履行
2.逻辑关联词定位
并列词、因果词、递进词、总结词
3.重点词句定位
观点句
常见使用:谁指出、认为、表示、显示、强调、建议、说点评
权威观点:权威专家、政府官方、官方媒体、政府官员所讲的话
权威观点:权威专家、政府官方、官方媒体、政府官员所讲的话
4.标点符号
;表并列
、表并列
——解释说明,说明之前可能是核心
“”表强调,可能是要点
……表总分结构,上下文有总结性语言。
?后面接回答可能是答案
、表并列
——解释说明,说明之前可能是核心
“”表强调,可能是要点
……表总分结构,上下文有总结性语言。
?后面接回答可能是答案
5.段落逻辑定位
总--分、分--总
③标注要点
1.只勾画重点、关键词等要点信息
2.根据要素的不同标注不同的序号
3.在找点中发现相同要素,要提前整合。
2.根据要素的不同标注不同的序号
3.在找点中发现相同要素,要提前整合。
※④有逻辑地组织答案
1.分类(不是必须)
按照事物的属性: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机制建设
2.合并(有才合并)
共享主语、共享动宾结构、共享主谓结构
3.写总结词(如有必要)
适度扩大外延:总结词能包含要点中的所有信息
例:基础设施>生活设施>自来水、暖气管、天然气
只扩大一次外延
只扩大一次外延
4.总结词前置(也不强求)
5.分条书写
6.形成通顺合理的行文逻辑
⑤清晰书写
归纳概括题
考情
拿下 80%以上的分数
通常 200 字,通常 4-7 个要点
通常 200 字,通常 4-7 个要点
题型
常规要素:问题、原因、危害、好现象、意义、做法
非常规要素:特点、变化、优势、品质、争议
解题
①.常规要素和非常规要素找点;
②.提炼精炼要点;
找关键词(实词:动词、名词或价值判断词)
提炼为动宾短语、名词+价值判断词
缩句:去掉虚词(了、的),重复主体,定语描述性语言
提炼为动宾短语、名词+价值判断词
缩句:去掉虚词(了、的),重复主体,定语描述性语言
③.总结规范词;
关键词、高频词前置
④.按照总分结构分条书写;
要点中如果有能涵盖其他要点的核心对策,可以作为总括句放前面,
如:核心是……,包括 1.……2.……3.……4.……
如:核心是……,包括 1.……2.……3.……4.……
提出对策题
考情
需要拿到 80%以上分数
300-400 字居多
300-400 字居多
题型
给定身份、给问题、出对策
解题
①找问题
②材料中找对策
1.做法,注意适用性问题(找动词)
2.观点建议,摘抄加工
3.政策论述
2.观点建议,摘抄加工
3.政策论述
③自己出对策
问题反推:找问题的原因和问题的表现
例 1:曾女士:我不习惯骑车,主要是由于很多街道都没有设非机动车道。
直接问题反推:增设非机动车道
例 1:曾女士:我不习惯骑车,主要是由于很多街道都没有设非机动车道。
直接问题反推:增设非机动车道
思想上:对策:宣传、教育、培训、引导。线上:社交媒体、短信、广播电视、网络直
播、微信群等。线下:宣讲会、宣传栏、条幅标语、走访。
管理上:执法: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常态化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专
项整治行动、增强执法队伍。
监管:监管常态化、完善监管设施、扩充监管队伍、捋顺监管机制。
制度上:法律法规、政策、体制、机制、办法、细则、条文条例:加强制度建设、完善
法律法规、为……提供制定保障。
监督上:民众监督、媒体监督、内部监督、纪检监督。
投入上:技术层面、创新层面、人才层面、资金层面、硬件层面
播、微信群等。线下:宣讲会、宣传栏、条幅标语、走访。
管理上:执法: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常态化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专
项整治行动、增强执法队伍。
监管:监管常态化、完善监管设施、扩充监管队伍、捋顺监管机制。
制度上:法律法规、政策、体制、机制、办法、细则、条文条例:加强制度建设、完善
法律法规、为……提供制定保障。
监督上:民众监督、媒体监督、内部监督、纪检监督。
投入上:技术层面、创新层面、人才层面、资金层面、硬件层面
综合分析题
考情
目标分值:60-70%
字数要求:200-350 字,一般为 300 字
字数要求:200-350 字,一般为 300 字
题型
①问法:谈理解、谈看法、做评价
②要素多、不明确
③句子相对抽象,难度较大
②要素多、不明确
③句子相对抽象,难度较大
思路
问题现象→意义影响→形成原因→解决对策
解题
①开门见山解释这句话或词(总)
②题干相关内容找全
分析要素:有关要素包括问题、现象、表现、意义、危害、含义、原因(重要性、必要性)、例子等等
提出对策
(1)对策不是一定的必须的,但大部分情况要写
(2)材料中有对策,肯定要写。
(3)题干中没有对策,但有问题,可以反推对策。
(4)题干对象是否是问题表述,是的话一定要提对策。
(5)如果是个好现象,材料中没有对策,可以不写
(2)材料中有对策,肯定要写。
(3)题干中没有对策,但有问题,可以反推对策。
(4)题干对象是否是问题表述,是的话一定要提对策。
(5)如果是个好现象,材料中没有对策,可以不写
③按逻辑书写
词语解释
词语含义→表现→例子→原因→危害→对策
句子理解
解释句子→背景→原因→意义→对策
应用文
考情
1.格式分:2-3 分。部分题目直接规定不用考虑格式
2.语言分:不一定有,但可能直接挂掉。(挂档)
3.内容分:是重点
4.逻辑分:不一定有,可能体现在整体印象的倒扣
2.语言分:不一定有,但可能直接挂掉。(挂档)
3.内容分:是重点
4.逻辑分:不一定有,可能体现在整体印象的倒扣
题型
文种:宣传稿、倡议书、总结汇报、考察报告、讲话稿、讲解稿、建议书、工作方案
特殊语言要求:如倡议书要表达生动、有感染力、号召力
思路
倡议书:先引入 → 为什么 → 怎么办 → 呼吁号召
(正面:好现象、意义)(倡议、对策)
(反面:问题、危害)
(正面:好现象、意义)(倡议、对策)
(反面:问题、危害)
建议书:①开头:背景介绍、目的,遇到的问题、危害等,由此引入必须要怎么做
②主体:一半以上篇幅是对策
③结尾:简要总结。还可以说意义(例:这些建议有利于公共治理科学性和规范性,望有关部门采纳)
②主体:一半以上篇幅是对策
③结尾:简要总结。还可以说意义(例:这些建议有利于公共治理科学性和规范性,望有关部门采纳)
短评:①开头:简要描述议题(背景、释义、问题),
②表达观点
②分析论证:谈问题、意义、危害、举例子
③落实对策:直接对策、问题反推
②表达观点
②分析论证:谈问题、意义、危害、举例子
③落实对策:直接对策、问题反推
汇报提纲:①注意事项:要点精炼、有逻辑性、条例序号
③开头:开头引出汇报事项,可能要素包括:背景、介绍、现状等
④主体:可能要素有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今后打算等
③开头:开头引出汇报事项,可能要素包括:背景、介绍、现状等
④主体:可能要素有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今后打算等
注意事项
1、写作目的,明确主体要素,身份恰当
2、确认文种格式
3、确定行文结构、逻辑、写几段
4、语言风格,特别注意要不要呼吁号召
5、注意字数
2、确认文种格式
3、确定行文结构、逻辑、写几段
4、语言风格,特别注意要不要呼吁号召
5、注意字数
作文(议论文)
要素
论点:
总论点:文章的中心思想(命题人的观点)
↑支撑
分论点:对策型观点、意义型观点(题干、材料中找)
↑支撑
分论点:对策型观点、意义型观点(题干、材料中找)
论据:
证明观点成立的依据(案例/道理等等)
例子、问题、好现象、影响(意义、危害)、原因、对策、例子、数据、名言警
句、原理等
句、原理等
论证:
证明观点成立的过程(举例法/说理法等等)
开头 (一段):引出+分析过渡+得出总论点
分论点论证(三段):分论点核心句+论据分析+回扣/对策
——分论点+(现状、问题、原因、影响、假设、案例、数据、道理、原理、名言警句)+观点收束
结尾 (一段):回扣总论点+适度拔高
分论点论证(三段):分论点核心句+论据分析+回扣/对策
——分论点+(现状、问题、原因、影响、假设、案例、数据、道理、原理、名言警句)+观点收束
结尾 (一段):回扣总论点+适度拔高
郑岳峰申论
概括材料题
(客观题)
(客观题)
围绕四大要素:问题、意义、原因、对策
材料三大主线
新闻报道、统计数据显示···
主要描述问题
相关人士看法(专家、官员等)
四大要素都可能
相关方面做法
正面做法
介绍对策
错误做法
揭露问题、原因
答题结构
对策结合意义:①通过···使得···
②···有利于\能够···
③为···提供了···(有力支撑、动力源泉、有效途径、制度保障、道路方向、坚实基础)
②···有利于\能够···
③为···提供了···(有力支撑、动力源泉、有效途径、制度保障、道路方向、坚实基础)
题型
单一式概括
答题格式:分条列举
存在的问题在于/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导致的影响危害性在于:
(以下分条列举即可)1---、2---、3---、4---。
存在的问题在于/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导致的影响危害性在于:
(以下分条列举即可)1---、2---、3---、4---。
综合性概述
问法:整理汇报材料、情况反映、编写摘要
思路:问题的表现——问题的意义——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对策
答题结构:标题(关于···的汇报\摘要)
一、概括问题的基本表现,并附带指出影响后果
①材料指出/据材料反映,在---过程中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引发\导致了----问题)
②具体表现为:1、------;2、-------;3、-------。
③它们影响到了什么,导致---后果。
①材料指出/据材料反映,在---过程中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引发\导致了----问题)
②具体表现为:1、------;2、-------;3、-------。
③它们影响到了什么,导致---后果。
二、概括原因(材料中相关人士对原因的看法及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
有关人士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
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导致了该问题。
有关人士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在于-----;
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导致了该问题。
三、概括材料中的人物所提出建议措施及相关方面已经采取的措施
对此/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颁布了----政策法规,相关方面实施了-----做法,
国外政府有----经验做法值得借鉴,相关人士建议----做。
妥善解决该问题对于------有着重要意义。
对此/针对该问题,政府部门颁布了----政策法规,相关方面实施了-----做法,
国外政府有----经验做法值得借鉴,相关人士建议----做。
妥善解决该问题对于------有着重要意义。
观点合并和分类问题
1、将内容相同的归纳合并
2、题干要求才进行分类,需要对现有内容进一步归类(积极、消极等角度)
2、题干要求才进行分类,需要对现有内容进一步归类(积极、消极等角度)
主观性小题
评论性议论文
答题思路:一分为二,辩证理性。
开头: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存在问题不足。
(积极) ①首先,这一观点有其正面积极价值,有利于---,能够带来---积极影响;
(消极) ②但是这一观点做法存在误区不足,不利于---,忽略了---,没认识到---;
将该观点绝对化,存在---影响后果
(对策) ③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协调,既要---也要---。(一般可以通过高层观点提炼得出)
开头: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存在问题不足。
(积极) ①首先,这一观点有其正面积极价值,有利于---,能够带来---积极影响;
(消极) ②但是这一观点做法存在误区不足,不利于---,忽略了---,没认识到---;
将该观点绝对化,存在---影响后果
(对策) ③因此,我们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协调,既要---也要---。(一般可以通过高层观点提炼得出)
现象评论题
命题方式包括:对材料中的某一现象评论、评析、评价、评述
答题思路:透过现象看本质
①这一现象反映/折射---方面存在问题不足,导致了---结果
②导致该现象的深刻原因在于---(重点阐述)---
③对此,我们要加强---,完善---等,以此促进---的健康发展
①这一现象反映/折射---方面存在问题不足,导致了---结果
②导致该现象的深刻原因在于---(重点阐述)---
③对此,我们要加强---,完善---等,以此促进---的健康发展
负面观点/现象评论
①当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
反映了---的问题,一方面会导致---,另一方面使得---。
②导致---现象的深刻原因在于:---(原因)---
③对此,我们要加强---,完善---,以此促进---的发展。
反映了---的问题,一方面会导致---,另一方面使得---。
②导致---现象的深刻原因在于:---(原因)---
③对此,我们要加强---,完善---,以此促进---的发展。
正面观点/现象评论
①这一现象,反映了---的积极现象。
②积极推行的原因在于:---(原因)---
③对此,我们需要积极推行---的做法。
②积极推行的原因在于:---(原因)---
③对此,我们需要积极推行---的做法。
提出对策题
答题思路: 以基层管理者身份,提出细节化的对策
①总结问题(看题干需要)
②提出建议
①总结问题(看题干需要)
②提出建议
公文题
以对策为重点:发言稿、演讲稿等及其提纲
①调研报告、检测报告其目的在于陈述事实, 内容思路:1.问题、2.原因、3.对策
②讲话稿、发言稿、公开信目的在于动员、说服、指导 内容思路:1.问题、2.意义、3.对策
③经验分享、工作方案、宣传方案 ,要达到的目标\效果(意义) + 对策 内容思路:1.意义、2.对策
①调研报告、检测报告其目的在于陈述事实, 内容思路:1.问题、2.原因、3.对策
②讲话稿、发言稿、公开信目的在于动员、说服、指导 内容思路:1.问题、2.意义、3.对策
③经验分享、工作方案、宣传方案 ,要达到的目标\效果(意义) + 对策 内容思路:1.意义、2.对策
语句解释
采分点根据材料而定,一般以意义为重点
①这句话深刻指出,---有着重要意义
②列式---(表现、问题、意义、对策···)---
①这句话深刻指出,---有着重要意义
②列式---(表现、问题、意义、对策···)---
大作文(根据题干分类)
(主观题)
(主观题)
中心主旨
1、论点求深而不求全,展现出一定内涵深度
2、找核心主旨、深度社会问题:关注 重量级人物的观点、权威机构的政策作法
决策型议论文
思路
问题—意义—对策
以对策为重点,紧扣某一重大社会问题
指出它存在的问题、影响意义、解决问题的措施,
重点在于怎么做
以对策为重点,紧扣某一重大社会问题
指出它存在的问题、影响意义、解决问题的措施,
重点在于怎么做
写作结构
① 开头:指出社会问题(文章中心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立意高)
话术:
---事关---
---是---重要体现/内在要求/必然选择/;
---为---提供了动力源泉/重要抓手/广阔舞台/有效途径/制度保障/精神文化支撑/倒逼机制/激励机制/重要引擎
话术:
---事关---
---是---重要体现/内在要求/必然选择/;
---为---提供了动力源泉/重要抓手/广阔舞台/有效途径/制度保障/精神文化支撑/倒逼机制/激励机制/重要引擎
② 指出社会问题上已经采取的措施,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后在指出存在哪些不足
话术: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该社会问题,相关方面实施了---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
在该社会问题上(文章中心主题)仍然存在---不足/缺陷,面临着---挑战,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过渡段:如何全面深入推进——(中心主体)?/ 基于在---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 a.---;b.---;c.---
话术: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该社会问题,相关方面实施了---做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
在该社会问题上(文章中心主题)仍然存在---不足/缺陷,面临着---挑战,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过渡段:如何全面深入推进——(中心主体)?/ 基于在---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 a.---;b.---;c.---
③ 提出解决该社会问题的对策、思路
思路:上半段 用重点句指出该对策的具体措施与内涵,要有实际内容
下半段 在对策关键句基础上展开议论
1 举例式展开:比如正面做法
2 针对式展开:当前面临什么负面情况
3 说理式展开:只有---,才能---(正面意义)
4 操作式展开:怎样操作执行
思路:上半段 用重点句指出该对策的具体措施与内涵,要有实际内容
下半段 在对策关键句基础上展开议论
1 举例式展开:比如正面做法
2 针对式展开:当前面临什么负面情况
3 说理式展开:只有---,才能---(正面意义)
4 操作式展开:怎样操作执行
④ 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作出总结
举例: 我们要站在---高度,努力促进---,有效解决---,以此落实---,推动---
举例: 我们要站在---高度,努力促进---,有效解决---,以此落实---,推动---
论证性议论文
思路
论点——论据——论证
以意义为重点,总分总结构,围绕某一问题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重点在于为什么这么做和具有什么意义,
最后总结怎么办,以具体对策收尾总结
以意义为重点,总分总结构,围绕某一问题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重点在于为什么这么做和具有什么意义,
最后总结怎么办,以具体对策收尾总结
写作结构
① 背景铺垫,然后直接阐述中心论点
话术:当前(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互联网革命/十九大 以来),面临……问题状况。
在此背景下,解决该社会问题的宏观思路是什么,或者,该社会问题具有什么总体的重大意义
(以总体宏观意义为总论点)
话术:当前(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互联网革命/十九大 以来),面临……问题状况。
在此背景下,解决该社会问题的宏观思路是什么,或者,该社会问题具有什么总体的重大意义
(以总体宏观意义为总论点)
② 阐述分论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分别具有什么意义
说理式:---是---的重要内容/体现/目标/举措,为---提供了重要的抓手,能够---,使得---,
为---提供了良好环境。
(上面:介绍分论点,下面:说具体的积极意义)
这样做有利于---,只有---才能---。
针对式:---是---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必然选择/主要任务/历史使命,为---提供了有效补充,
为---提供了倒逼机制,能够---使得---,有利于---,为---奠定坚实基础。
(上面:介绍分论点,下面:针对问题展开说明)
据调查,当前存在什么负面情况,严重影响了---,这样做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举例式:---是---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保障/,为---提供了有效途径/有益启示/有益探索/,
能够---,使得---,有利于---,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宽广的舞台。
(上面:介绍分论点,下面:举正面例子说明)
比如,xxx怎么做,得到了---的成功经验,取得了---的显著成效。
说理式:---是---的重要内容/体现/目标/举措,为---提供了重要的抓手,能够---,使得---,
为---提供了良好环境。
(上面:介绍分论点,下面:说具体的积极意义)
这样做有利于---,只有---才能---。
针对式:---是---的内在要求/迫切需要/必然选择/主要任务/历史使命,为---提供了有效补充,
为---提供了倒逼机制,能够---使得---,有利于---,为---奠定坚实基础。
(上面:介绍分论点,下面:针对问题展开说明)
据调查,当前存在什么负面情况,严重影响了---,这样做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举例式:---是---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保障/,为---提供了有效途径/有益启示/有益探索/,
能够---,使得---,有利于---,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宽广的舞台。
(上面:介绍分论点,下面:举正面例子说明)
比如,xxx怎么做,得到了---的成功经验,取得了---的显著成效。
③ 总结性结论,总结论点,引出对策,具体怎么做
话术: (总论点说明),因此需要转变/扭转/避免---,加强---,从而---。
话术: (总论点说明),因此需要转变/扭转/避免---,加强---,从而---。
阅读技巧
阅读方法
成分分析法
前置定语——“的”
前置状语——“地”
“得”——后置补语
前置状语——“地”
“得”——后置补语
代词指引
宏观指代,后面是重点(非单个词的指代,是叙述性的情况指代,例如:这种情形等)
关联词
递进关系——后面是重点
转折关系——后面是重点
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
条件关系——条件是重点
并列关系——全面概括
转折关系——后面是重点
因果关系——结论是重点
条件关系——条件是重点
并列关系——全面概括
因果关系词后为
①解释说明,“因此”句后为重点
②后有因果,结合行文脉络把我最终结论
③后有转折,转折后为重点
④后有并列,需要全面概括
②后有因果,结合行文脉络把我最终结论
③后有转折,转折后为重点
④后有并列,需要全面概括
中心句特征
“对策”是重点
对策行文脉络:1.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2. 对策+ 正反论证/ 原因分析/ 解释说明
3.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意义效果
2. 对策+ 正反论证/ 原因分析/ 解释说明
3.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意义效果
“结论”
常考标志词:对此、有鉴于此、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等
“评价”
引导观点词
体会表达倾向
主题词
特征
1. 文段围绕其展开
2. 一般高频出现
3. 多为名词
4. 前有引入或后有解释说明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