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学思维导图
2020-12-23 18:28:22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学》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学》思维导图
分贯穿一生的议题
家长的立场
天使型:父亲的支持与母亲的关怀
魔鬼型:语言暴力及错误的价值观
观察者:了解孩子本性,帮孩子识别负面信息,从正面进行支持
与他人合作
合作能够带来价值感与幸福感
因材施教
青少年时期的兴趣对于今后的成功有重大的作用,为孩子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很重要
成长
0-1.5岁:信任与依赖的危机
1.5-3岁:对自我的肯定与怀疑
3-6岁:能够自主发起行动的能力
6岁-青春期:勤奋努力和自卑的危机
青少年阶段:自我角色认知危机
成年早期阶段:做出选择、进入亲密关系、承担责任、保持独立又放弃一部分独立
成年中期阶段:繁衍的危机
成年的后期阶段:解决了上述危机的会感到圆满,未解决的会感到挫败、焦虑、自卑
男孩与女孩
造成两性之间的差别的因素
生理结构
激素水平
大脑结构
家庭、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同伴之间的社会活动
要开放不设限、摒除性别的刻板印象,让孩子充分发展
人格
内在检视“自我”,有意识地做出调整,“自我”认知的意识会发展的更加完善
善用心理、意识与身体的交互作用
在童年早期要避免忽视和溺爱
忽视造成的伤害:错误的人生观,不知爱与信任为何物
溺爱造成的伤害:是理性边界与秩序的缺失,会造成成年以后的低自尊、自大自恋、缺乏同理心及合作精神、缺乏承担
生理缺陷
生理缺陷会导致自卑,但同时也会形成超越自卑的动力
自我防御
这是一种压抑和自我欺骗,需要用无条件的爱来接纳
自我价值感
自我悦纳的程度越高,价值感越强
母亲的自我接纳程度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完善相关
心理与外形
身体和心理会相互影响,快乐可以带来健康,运动可以带给人们积极的心态
拖延的习惯
长期拖延会消耗能量,带来疾病,自我原谅,与自己和解能使自己更快地从失败中站起来
长期说谎会改变大脑结构
“诚实”是一项重要的语言习惯,能帮你拥有更健康、更洁净的大脑
遵从生物节律
条件反射原理
经典条件反射的影响
负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正面:对于自己喜爱的明星所代言的产品爱屋及乌
经典条件反射的积极应用:接近塑造法
生物钟
DNA设定生物钟,决定一个人是“早鸟型”还是“夜猫子型”
基因突变会导致睡眠紊乱
前进睡眠阶段症状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状
了解自己的生物钟规律,作出相应调整,以便以最佳状态进行学习和工作
睡眠与做梦
睡眠的周期性间隔:浅层睡眠与深层睡眠
两种睡眠的功能
浅层睡眠
婴儿时期帮助发育运动与视听感觉
帮助成年人学习与记忆
深层睡眠
保存与恢复
梦的功能
帮助我们分析、思考,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组合在一起
催眠
提供一个探索意识、个人觉知与动机的方式
记忆力
记忆的编码特异性
当记忆提取时,提取的编码内容与背景相匹配时,记忆最有效
利用编码特异性进行学习
留意课程中间容易遗忘的时段,提前准备预习
复习内容时常常变换顺序
个人化口诀
利用“元记忆”(知道感)在考试时合理分配题目时间
冥想
冥想的作用
获得内心平静
提升整体幸福状态
增加大脑皮质层厚度
减少神经元细胞损失
四个冥想练习方法
意志力与学习
延迟满足
构成意志力的三种能力
我不要
我要做
我想要
无法自控的原因
未来难以预测
想要避免失败
“即时满足感”是一种原始的奖励系统,会刺激更多欲望
启动“延迟满足”的方法
与诱惑保持距离
与未来的自己保持对话
意志力的培养
提升意志力的练习方法
冥想:提升专注力、更好的管理压力、守护自我界限、克制冲动
降低呼吸频率:提升心率变异度,可以降低抑郁和欲望
运动:坚持一项锻炼,可以极大提高意志力
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保证大脑供能的充足,增加意志力储备
意志力的极限
意志力有极限,会被消耗殆尽
意志力与血糖水平有关
低血糖饮食(瘦肉、坚果、豆类、粗纤维、水果、蔬菜)有助于大脑能量的补充,也不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意志力也会“传染”
“镜像神经元”会帮我们理解他人的经历和感受,能更好地与人联结
在集体环境中会产生“目标传染”
越亲近、越喜欢的人越容易对我们产生影响
动机与行动力
自我成就
在人类需要的层次中,自我成就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自我成就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
不受自我限制
不受社会、集体限制的干扰
不受低级需要干扰
有稳定的自我、人际关系、自爱、可以爱人,也可以被人所爱
对自己的优势、劣势都有客观评估
动机与成绩
三种成就目标类型
接近目标型:希望自己比其他人更好
回避目标型:希望自己不要比别人更差
掌握目标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目光,更在意自己获得了技能的提高,并在挑战中获得满足
期望理论的三个成分
期望:感觉上的可能性
有效性:一种好的回报
效价:这种好的回报对你的吸引力
依据期望理论引导和鼓励孩子
乐观与悲观
归因一种行为结果的四种解释
控制源:内部、外部
稳定性:稳定因素、不稳定因素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情绪和动机,进而影响行动
避免悲观主义的归因风格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
害羞的壁垒
害羞的成因
先天
儿童时期的养育经验
民族文化的影响
网络与电子产品所导致的社交活动退化
给害羞者的建议
不要回顾导致害羞的回忆
不要害怕
多微笑并与人目光接触
在新环境中成为破冰者
……
如何看待电视、网络
电视对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儿童的阅读能力、创造性测验成绩显著下降
社交行为的改变:社交活动减少、性别刻板印象明显
暴力情节的负面影响:攻击性行为升高、对身边发生的暴力事件“免疫”,表现冷漠
对健康无益,可能变胖
电视的正面影响
有以教育、科技为主题的儿童片
家长儿童共同看电视的美好时光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暴力、网络欺诈、色情、焦虑抑郁、减少幸福感、孤独等
用一种开放性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如何采用其中特定的方面促进自身成长,并有能力自己做出选择,保持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平衡
压力、情绪与自我成长
压力下的应激反应
人和动物面对危机时的应激反应:战或逃
压力应激反应三阶段
报警反应
抵抗阶段
衰竭阶段
压力对人产生的影响
负面
长期处于压力的应急状态下会身心失调
正面
激发生理系统
更好地找到压力下的应对策略
更好地适应压力
更好地在压力下转化自己
关于压力的信念
正向的信念会促使身体分泌更多成长激素,使得压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压力的应对策略
应对压力的步骤
评估压力的威胁大小
评估压力的持续时间
评估需要做的事
评估能调动的资源
开始行动
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适合应激源可控的问题,如考试等
聚焦自身情绪:改变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或寻求团体的帮助,适合应激源不可控的问题,如照顾阿尔茨海默病父母、自闭症孩子等
另一种压力应对
“压力繁殖”理论
拥抱压力的技巧:变压力为兴奋
你的评估和决策决定压力反应模式
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时,压力会转化为恐惧感
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时,压力转化为兴奋感
韧性
高韧性个体擅长处理压力,更容易在压力下获得成长
成为高韧性个体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教养
压力积极的一面
使人互信、包容、合作
青春期的挑战
同一性
青春期需要把需求、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到统一的人格框架中,在整合的过程中会出现角色混乱的情况
孩童时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青春期会被放大
“长大”与“留恋童年”的矛盾
内向孩子的神经质情感,对压力产生溃败、恐惧反应
早年经历被忽视的孩子,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超乎意料的黑马
家长在智力培养上投入越多,越有可能增加智商
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发散性思维,提升创造力
促进创造性能力发展的因素
具备解决问题、分析是否值得投入的能力
知识的累积
鲜明的个性特征、明确的动机
外部环境的支持
性的困惑
性观念的发展
3~7岁对于性别认知已具有标准
青春期性别强化阶段
青春期性教育须谨慎处理
青春期的最大焦虑
社会环境要求孩子做出变化
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的方法
教导孩子视自己为社会的一员,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同时承担社会责任
让孩子亲近社会和社群,平等对待异性
为孩子创造多远情景模拟,让他体会体验不同人生
惩罚、语言暴力的影响
体罚无效
体罚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手段
只会增加负面敌意与不合作
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体罚所带来的效果其他方式也能达到
体罚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效果
真正的自制力由认知控制表现出来
建立可以内化的自控能力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限制某种行为
在做出不良行为后为何要感到内疚
语言暴力无效
语言暴力的四种类型
道德批判: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基础,将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混为一谈
比较:让人忽略自身优势,破坏满足感、降低幸福感,蒙蔽自己对自己的爱意
逃避责任:一边做着自己讨厌的事,一边说不得不做
强人所难:其背后是威胁,如果对方不答应要求,就会受到惩罚
解决方式
道德批判→求同存异,说出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指责他人
比较→不断地接纳,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接纳每个人的不同,接纳世界的多样性
逃避责任→了解自己的需求与恐惧,弄清自己逃避了什么责任与挑战
强人所难→不强迫他人,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感受,表达出我们的愿望、需求、请求,而不是命令
包容的智慧
学会观察,只诉说事实,不做评判
感受
情绪是人类先天的自我调节功能
让孩子学会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倾听自己
自我认知的成长过程
情感的囚徒:为他人快乐负责,掏空自己去换取别人的喜爱
愤怒的失败者:经历了创伤,认识到自己的牺牲代价很大,埋怨自己,对于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
自己人生的主人:每个人先对自己负责,同时也依赖他人,相互共生
需求
具体的需求,可以体现内心的动机
学会提出明确的需求
倾听对方
同情崩溃
全身心地倾听,并给于适当的反馈
感激的力量
朗达·拜恩的28天感恩练习法
抱有感恩的心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个体与社会
价值观
奥尔伯特的价值观分类
理论型:注重事实及对事实的揭示
经济型:注重实用、有价的事物
艺术型:注重美的、创造性的、和谐的事物
政治型:注重权力、地位、影响、名望
社会型:注重他人、利他的价值
宗教型:注重超越、无限、与宇宙万物合一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类的价值观:生存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新的价值观分类
物质富足价值
时间富足价值
人们往往通过价值观做出选择
利他
孩子的利他主义发展,受到他所处的文化、社会及父母教育的影响
无法做到利他、合作的人注定感受到失败、缺失
利他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兴趣
幸福四象限
享乐的愉悦感
挑战的酣畅感
利他的幸福感
成功的自我成就感
社会或人际关系因素是促进人们幸福感的稳定因素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