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微观经济学
2021-02-05 17:50:30 0 举报
一图看懂微观经济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每一条蓝色虚线都代表了厂商在一个特定生产规模下的短期平均总成本,而包围住所有蓝色虚线的绿色实线也是一条包络线,它所代表的就是厂商的长期平均总成本线
存在一些市场结构的特点有助于形成合谋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增加;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减少。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广告:垄断厂商做广告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醒消费者自身产品是与众不同的
纳什均衡模型★★
当交叉弹性小于零时,表示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与本商品的需求变动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假设X厂商有既定价格PK(即图中黑色圆点),产量QK
替代品的可得性(availability of substitutes):获取替代品的难易程度
我们通常假设N=4。我们把一个行业中所有厂商按照市场份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名前四家厂商份额的总和就是集中度比率
每一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完全水平的,是完全弹性的
隐形成本(机会成本)
三级价格歧视是最常见的一种价格歧视,厂商首先按照消费者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群体,之后对每个群体征收不同的价格
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总收入除以总的销售数量
利润最大化点: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
如果此时X厂商决定提价,其他厂商通常不会跟随其一起提价,X厂商价格提高一点
需求函数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条件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从量化的角度来讲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经济利润=(均衡价格-均衡状态下的平均总成本)×均衡产量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区别: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一定为正,我们无须考虑该商品是什么样的商品。而收入效应到底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我们还需区分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质商品
市场集中度衡量
边际收入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所对应横坐标的产量即为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
由于产品之间有区别,厂商不仅在产品的质量、价格方面进行竞争,还会在市场营销方面展开竞争
决策生产
①较少的厂商数量:厂商数量越少越容易相互信任②产品相似:更容易同时提高价格,降低产量③成本结构类似:厂商之间处于势均力敌的情况④客户分布范围相对较广,购买频繁,消费者议价能力较弱⑤撕毁合约导致其他厂商的报复反击(重复博弈)⑥合谋组织以外的竞争相对较小⑦较之完全竞争市场,合谋后的寡头市场均衡点代表了更高的市场价格和更低的产出水平
弹性(elasticity)衡量的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影响程度
有利于为本公司的产品树立品牌,但是做广告的同时也给厂商带来额外的销售成本
弯折需求曲线的缺点在于它假定了现在市场均衡的价格水平PK,但是却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价格水平是如何产生的
①市场中的厂商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它们不能影响市场价格,也不能自己制定价格②每一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完全弹性的,即呈现水平形态
会计利润
第一,厂商有能力制定价格(price searcher),其面临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ion)则是每多增加一个劳动力,总产量的增加额
经济利润=收入-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厂商只有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在长期才有可能赚到超额利润,因为此类行业别人进入不了,此类产品别人模仿不了
完全垄断市场特点
经济成本
收入弹性分类
完全垄断
政府管制
完全垄断厂商的垄断地位很多来源于政府给予的权利
此时存在多条边际成本线,只要它们相交于AB线段内任意一点,所得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都相等
每一个厂商是不能自己制定价格的,它们都是价格接受者(price taker)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由于不存在竞争,此类厂商长期具有超额利润。
每个个体决策前会优先参考竞争对手的做法,之后再做出一个最优的决策
当成本发生一定范围波动时,弯折的需求曲线仍使得先前的价格和产量为最有利可图的价格和产量
如果别人可以模仿我的成果,他进入这个市场之后,很快就会瓜分超额利润(彩电、手机-小米)
单位弹性
总产量(total production)是指所有劳动力生产的产量总和
时期
利润
二级价格歧视指的是按照消费者购买的数量来进行收费
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将其他变量视作固定的常量描述需求与商品本身价格之间的关系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注意,P=MC同时也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
盈亏平衡点:当平均收入等于平均成本时,即总收入等于总成本时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收入-会计成本
①有许多独立的厂商②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③每一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④厂商进入和退出都没有壁垒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由于厂商面临的价格是市场的均衡价格,所以边际收入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劣质商品(inferior good):收入效应为负的商品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先是递增,后递减
韦伯伦商品:一种炫耀性的商品,用来炫耀社会地位。价格越高,人们对它的需求量越大
边际成本定价法
总可变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随着生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
博弈论特点
其计算方式是把一个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市场份额平方之后再加和
古诺模型
对产品价格变化的敏感度比较低,所以垄断竞争厂商有一条相对无弹性的需求曲线,他们可以适度提价,以便获取超额利润
已经发生的并且不可被改变逆转的成本
价格稍微偏离横线的水平,需求量就会从有到无
在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带来的总产出的变化量
需求的收入弹性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
①信息缺失:政府无法准确获得垄断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信息②质量管理问题:政府只能控制价格却无法控制产品质量③成本转移问题:政府的价格管制导致垄断厂商没有了超额利润,也就失去了主动降低成本的动力④特殊利益纠葛:垄断厂商会进行政治寻租,容易滋生腐败。
短期均衡产量
供给的价格弹性
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是价格制定者,它们面临着向下倾斜的价格需求曲线
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在Q*右侧区域,如果此时厂商依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那么其长期平均成本就会不断攀升,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也表现出向上倾斜的形状。对于这部分生产区域,我们称其为规模不经济
正常利润
假设一:市场上只有两家寡头厂商相互竞争、相互依赖
+
超额需求(excess demand):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偏离均衡,市场需求超过供给
吉芬商品: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价格下降,用户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也下降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即便亏损,但由于存在固定成本的限制,厂商短期无法退出市场
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是指企业经济利润为零时的会计利润
从长期来看,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超额利润
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代表价格和供给之间是一个正向的关系
这个指标的优点是容易计算,缺点则是它对两家厂商合并后所产生的市场结构重大改变并不敏感。
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价格和需求之间是一个反向的关系
利润=收入-成本,所以利润最大化的点对应总收入减去总成本所得差值最大时的点(边际收入=边际成本)
由于在Q*处的价格超过了平均可变成本,因此该厂商处于盈利状态。由于进入壁垒的限制,该行业外的竞争者不太可能瓜分该垄断厂商已经获取的利润
在Q*左侧,长期平均总成本线呈现出向下倾斜的形状,在生产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厂商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生产的平均成本。与之对应的绿色生产曲线下降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厂商的规模经济
在长期,一切生产要素都可变,厂商可以选择任意生产规模生产并且可以以零成本的代价退出这个市场,厂商的长期总成本是可以降低至零的
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区别
KTV消费
互为替代品
长期均衡产量
沿着曲线改变
政府在进行价格管制时,大多采取平均成本定价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
边际收益
价格弹性的类型
土地(land):厂商、厂房所在地
弹性绝对值等于1
HHI的缺点是,它只能代表市场份额的集中程度,无法衡量厂商的进入壁垒
供给函数
资本(capital):指的是实体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工具等有形资产
①法律壁垒:进入该行业需要法律许可,如广播电台、电视台
大部分非生活必需品都是富有弹性的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消费者很容易找到替代品,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大,所以每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但倾斜的程度较小
价格歧视对厂商来说也是有利的,因为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原来价格的基础上,额外增加销售量和收益
互为互补品
劳动力(labor):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厂商的长期平均总成本也应当小于等于其短期平均总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向下倾斜,由于TFC固定不变,当Q增加时,AFC自然下降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先下降后上升,这跟边际产量刚好相反
收入
调节完全垄断厂商价格方法
需求的交叉弹性
正常商品(normal good):收入效应为正的商品,消费者收入越高,消费该商品的数量越多
公司与市场结构
相对无弹性
第二,依据客户间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我们可以将客户至少分为两类
价格歧视
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的情况。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是相对无弹性的,如粮食
每一家厂商的利润既取决于自身的成本和收入,也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销售量)
如果X厂商主动降价,那么,其他厂商为了保卫自己原先的市场份额也会随之降价
②自然壁垒:这个行业只有当市场规模达到最大的情况下,成本才能降到一个很低的一个水平,如电力、供水等公共事业
根据纳什均衡,厂商之间的决策是互相依赖的,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往往缺少相互信任
对于任何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都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一级价格歧视是一种最绝对的价格歧视,它对每个消费者都征收不同的价格
在政府管制后,根据边际成本定价法P=MC(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均衡点对应的产量为QC,价格为PC
长期成本线
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
在某商品上的花费占消费者收入的百分比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生产要素
垄断竞争市场相比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程度更高,也就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这会导致市场效率较低,造成一定程度的无效性
合谋(collusion)指的是厂商达成一系列协议,从而避免互相竞争,尤其指价格竞争方面
长期总成本线就是短期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同一产量产品具有最低生产成本的点的连线(纵轴方向上,具有最低STC点的连线),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应当小于等于其短期总成本
完全垄断市场的均衡点
囚徒困境也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的道理:集体的最优化并不是个体的最优化
厂商在长期可以选择最优生产规模,所以长期总成本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生产成本的大小就应该是所有生产规模下对应的短期生产成本中的最小水平
商品分类
超市买鸡蛋百亿补贴iPhone
在领导厂商模型中,市场上存在一个领导厂商和几个竞争厂商(我们称之为追随者)。领导厂商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垄断竞争
从长期来看,厂商会选择变卖机器、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后退出市场不再进行生产
行业进入壁垒非常高
=
需求的自有价格弹性
平均总成本ATC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ion)是指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产量
需求大于供给会使得部分消费者竞价购买并且吸引厂商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推动市场价格上升,市场将重新回到均衡水平
边际收入等于平均收入等于商品价格
四种市场结构
总量分析法
领导厂商模型
如果购买的数量比较少,就收取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如果购买的数量太多,就适当加价
厂商对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影响能力,是觅价者不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
寡头市场
平均可变成本AVC
①当平均总成本>价格>平均可变成本,厂商会继续进行生产。②当价格<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在短期就会退出生产。③当价格=平均可变成本时,达到停止生产点
股票投资时尽量不要购买处于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公司的股票,因为从长期来看,这样的公司很难赚到超额利润,除非它具有持续的研发能力,否则就无法使得自己的产品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长期:一个公司几乎所有资源都是可变的
完全垄断市场
如果政府不进行管制,将会导致垄断厂商漫天要价,所以政府通常会对垄断厂商进行价格管制
携程大数据杀熟
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也不会发生改变
结合短期均衡的条件,长期均衡的条件又能写为:均衡价格(P)=边际成本(MC)=平均总成本(AC),这个均衡点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停止生产点:当平均收入(AR)低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时,厂商应该停止经营
合谋
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的情况。弹性越大,需求对价格变化越敏感
厂商之间的决策是互相依赖的,由于厂商之间缺少相互信任,导致合谋在长期难以为继
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最大的好处是产量大幅增加,但是此时由于平均总成本大于商品价格(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MC)
这会导致垄断厂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愿意生产,除非有政府给厂家提供补贴
显性成本
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无弹性
只有一个厂商生产一类产品,消费者无法找到替代品
当边际产量为零的时候,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增加当边际产量小于零时,总产量减少
短期成本和收入
沉没成本
供给和需求
部分制作优良的产品会形成品牌效应,并提升消费的忠诚度,这类忠于品牌的消费者找不到替代品
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MR=MC),此时产量为QM,价格为PM
厂商通过预测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即默认竞争对手上一期的市场份额为其下一年的市场份额
当交叉弹性大于零时,表示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与本商品的需求变动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就是:均衡价格=边际成本
原因
完全弹性
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边际收入降低的幅度大于平均收入降低的幅度
囚徒困境
价格歧视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它可以促使厂商扩大供给
完全竞争市场在四种市场中竞争程度最高,是一个最有效率的市场,消费者承担的价格最低,享受到的产量最高,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好的市场
描述供给与商品本身价格之间关系的函数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完全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很高,产品价格高,产量低,这对消费者不利
曲线的移动
衡量的是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第三,能够阻止消费者之间套利
经济利润
HHI可以很好地发现两家厂商合并导致市场结构情况的改变
边际分析法
在该模型下,如果有竞争厂商为了抢占短期市场份额而降价,那么领导厂商便会同样以降价的手段进行还击
短期:一个公司的一些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其中包括技术、设备、厂房等,短期内可变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和原材料
平均成本定价法的好处体现为在增加产量、降低价格的同时,又保证垄断厂商不会亏损,维持其正常经济利润
总成本(total cost)所有成本的总和,包括总的固定成本和总的可变成本
能够使用价格歧视的厂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经济利润为零,即总收入=总成本,均衡价格=平均收入=平均总成本
差异性与品牌效应:垄断竞争市场上众多的厂商,都试图生产差异化的产品,获取取超额利润
成本
在短期,由于固定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固定成本的大小就决定了图形上短期总成本线与纵轴截距的大小
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厂商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来增加销量,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总收入、平均收入和边际收入
边际成本线交于平均总成本线和平均可变成本线的最低点。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会下降。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时,平均总成本上升
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很多,那就意味着需求曲线在均衡点左上方一段是比较富有弹性的
富有弹性
寡头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改变
结果是降价后此厂商自己的市场份额不会增加很多。所以均衡点右下方的市场需求曲线就表现得相对无弹性
长期总成本线看作是一条将所有存在的短期总成本线包围起来的一条线,具备这样性质的线通常被定义为包络线(envelope curve)
在长期,如果市场中存在超额利润,行业的进入壁垒又非常低,新厂商就会进入瓜分市场,最终达到长期均衡状态,此时利润为零,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同样的商品或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只要厂商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就会上升。垄断厂商不会定价过高,因为它的最终目的还是最大化利润,而不是最大化价格
假设二:两家厂商势均力敌,同时决策
价格改变后经历的时间:时间越长,消费者就越有充足的时间寻找到替代品
在囚徒困境中,博弈双方的最终决策是彼此依赖的
导致市场价格低于部分竞争厂商的生产成本,这对拥有最低生产成本的领导厂商而言是无关痛痒的,但是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竞争厂商会因此退出市场,它们留下的市场份额将被领导厂商霸占
由于X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弯折的,所以其边际收入线也随之分为两段,两段边际收入线之间存在缺口(图中AB段)
一般而言,该比率大于60%表示市场垄断程度较高,指标小于40%表示竞争程度较高
完全竞争市场
超额供给(excess supply):当前价格超过均衡价格,市场偏离均衡,市场供给超过需求
长期平均总成本
在这种条件下,在Q*处,MC=MR依然是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当Q*被确定后,我们可以再依据需求曲线,求得该产量下的价格P*
由于规模效应的作用,领导厂商的平均成本较低,成本结构更有效。在这个市场上,领导厂商决定了市场价格,其他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
当P=ATC(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时,厂商的长期超额利润等于零。此时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分别为:QR,PR
边际收入(MR)与价格弹性(Ep)之间的关系为:MR=P(1-1/Ep)
边际收入(marginal revenue):每多销售一单位产品带来的总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
总收入(total revenue):对于单一产品公司而言,总收入为产品价格乘以销售数量,TR=P×Q;对于多产品公司而言,收入为各产品收入之和
原材料(material):生产产品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原料、材料和半成品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
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的优势在于厂商可以根据每一个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定价,达到利润最大化
两个假设
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点
政府管制的难点
N家厂商集中度比例
完全竞争
经过一系列的迭代运算,从而确定自身的最优产量及价格
产量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当供给与需求完全匹配时的市场状态,即市场供给双方达到了均衡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部分厂商逃避竞争、退出市场,由此加剧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市场价格下降,市场重新回到均衡水平
市场上有很多厂商,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当边际收入为零的时候,厂商总收入达到最大化
随着劳动力和产量的增加,边际产量逐渐增加,边际成本逐渐减少,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成本达到最小,此后边际产量逐渐减少,边际成本逐渐上升
总固定成本(total fixed cost)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生产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