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2021-04-25 10:48:3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系统架构师考试时整理的信息系统基础知识部分内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14.1 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IS)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
14.1.1 信息系统的组成
1.信息系统的数据环境
数据环境:数据文件。其特征是:没有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大多数的应用需要,由系统分析师和程序员分散地设计各种数据文件。其特点是简单,相对容易实现
第二类数据环境:应用数据库。这类信息系统,虽然使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没达到第三类数据环境的共享程度。分散的数据库为分散的应用而设计。实现起来比第三类数据环境简单
第三类数据环境:主题数据库。信息系统所建立的主题数据库与一般具体的应用有很大的区别,它有很强的独立性,数据经过设计,其存储的结构与使用它的处理过程都是独立的
第四类数据环境:信息检索系统。一些数据库经过组织能保证信息检索和快速查询的需要,而不是大量的事务管理
2.信息系统的应用层次
战略级的信息系统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都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对于现代公司制企业,就是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班子
战术级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一般是企业的中层经理及其管理的部门
操作级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一般是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部门,例如,保险企业的保单处理部门
事务级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一般是企业的管理业务人员,例如,企业的会计、劳资员等
14.1.2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产生阶段,也是信息系统的概念阶段或者是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产生过程,即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想法;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又可分为 5 个阶段,即,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验收阶段
信息系统的运行阶段
要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就是系统维护。在软件工程中,把维护分为 4 种类型,即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信息系统的消亡阶段
14.1.3 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1.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
2.用户参与开发原则
3.自顶向下规划原则
4.工程化原则
5.其他原则
14.1.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由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它假定被开发的系统是一个结构化的系统,因而,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等阶段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主要特点
(1)开发目标清晰化
(2)工作阶段程式化
(3)开发文档规范化
(4)设计方法结构化
2.原型法
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地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
原型法具有开发周期短、见效快、与业务人员交流方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用户需求模糊,结构性比较差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3.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看法,它是把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一个由相互配合而协作的对象所组成的系统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
4. 面向服务的方法
14.2 信息系统工程
14.2.1 信息系统工程的概念
(1)集合性。系统是由许多元素有机地组成的整体。每个元素服从整体,追求全局最优。
(2)相关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有目的和目标的
(4)层次性。一个系统往往由多个部门(或部分)组成。每个部门可看作一个小的系统,称为子系统,子系统之下又可划分为子子系统。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5)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是存在并活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环境
系统的分类
按照系统功能划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军事系统和经济系统等。
按照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划分: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按照系统的内部结构划分: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等。按照抽象程度将系统分为:概念系统(描述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大致轮廓)、逻辑系统(脱离实现细节的合理系统)和物理系统(实际存在的系统)
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信息系统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备完整功能的集合体
将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应用到信息系统,并结合信息系统自身特点,就形成了信息系统工程
14.2.2 信息系统工程的内容
1.信息系统工程的体系构成
信息系统分为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三类
2.信息系统工程的技术构成
软件工程和信息工程是信息系统工程的技术基础,因此,信息系统工程首要的任务是实施软件工程和信息工程
3.组织流程管理
组织和流程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一个组织必然有工作,而有工作就必然有流程;任何流程必然发生在某一个具体的组织之内
4.信息系统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首先是一项工程,而一项工程一般总是被定义为一个项目,因此,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也可以视同为项目管理
(1)任务划分。任务划分是把整个开发工作定义成一组任务的集合,这组任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进而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任务群
(2)计划安排。依据划分完毕的任务即可制定出整个开发及项目管理计划,并产生完成任务的计划表
(3)经费管理。经费管理在整个开发项目管理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项目经理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来控制整个开发工作
(4)审计控制。按照所采用的开发方法,应针对每一类开发人员制定出工作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完成任务的质量标准等,按照计划对每项任务进行审计
(5)风险管理。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信息系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6)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项目始终。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应该建立系统质量的度量模型和相应的机制,对项目质量提出总体的要求;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应对质量管理不断细化,按自顶向下的方式将总体要求划分成若干易于考核和度量的质量单元
14.2.3 信息系统工程的总体规划
1.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概念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是信息系统工程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明确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系统规模和开发计划
(1)总体规划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需求日趋紧迫
(2)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制定出信息系统工程的长期发展方案,决定信息系统工程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发展进程。这样做能为以后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打好基础
(3)总体规划主要步骤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的调查
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分析子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编写可行性报告
2.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目标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目标就是信息系统工程的方向和指导方针
(1)总体规划目标的意义
(2)总体规划目标的功能
(3)总体规划目标的分析过程
(4)总体规划目标的使用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目标制定出来以后,最重要的工作是正确、有效地使用它
3.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的范围
信息系统工程的总体规划包括,总体规划的层次、总体规划的任务、信息系统工程的功能范围、确定功能范围的步骤、系统总体结构分解、投资概算和总体规划的成果等内容
14.2.4 总体规划的方法论
1.业务系统规划法
业务系统规划(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BSP)方法既是信息系统的重要规划方法,同时,也是信息系统工程总体战略规划的重要方法
(1)BSP 的概念
① 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
② 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③ 信息系统应该适应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改变
④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当从总体信息系统结构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
(2)BSP 的目标
BSP 的目标主要是提供信息系统规划,用以支持企业短期的和长期的信息需要
(3)BSP 方法实施步骤
① 确立项目
② 工作准备
③ 主要活动
2.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的,并用于信息系统规划的一个有效方法。该方法能够帮助组织找到影响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组织的信息需求,从而为管理部门控制信息技术及其处理过程提供实施指南
(1)CSF 的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的特征如下
内部 CSF:针对机构的内部活动,如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工效等。
外部 CSF:与机构的对外活动有关,如,满足客户企业的进入标准、获得对方的信贷。
监控型 CSF:对现有业务流程等进行监控,如监测零件缺陷百分比
建设型 CSF:适应组织未来变化的有关活动,如改善产品组合
CSF 共分 4 层:行业的 CSF、组织的 CSF、部门的 CSF、管理者的 CSF,它们依次相互影响。可以通过内外渠道收集的数据按一定方法来验证 CSF,对于不易量化的 CSF 则多由管理者做出主观判断。若要用客观方法来量度,需相当高的创意,例如,使用德尔斐法或其他方法把不同人设想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行业关键成功因素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识别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2)CSF 实施步骤
第一步: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
第二步:识别所有成功因素。可以通过与高级管理层进行交流,辨别其目标及由此产生的成功因素;也可以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引出影响系统战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第三步:确定关键成功因素。对所有成功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组织的现状和目标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第四步:识别绩效指标和标准,以及测量绩效的数据。即给出每个成功因素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以及用以衡量相应指标的数据
(3)CSF 的优缺点
优点
管理者必须面对环境的变化,在对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考虑如何形成自己的信息需求,对于高层管理和开发 ESS、DSS 尤其适用,该方法要求高层管理就评价标准达成共识
缺点
数据的汇总和数据分析过程比较随意,缺乏一种专门严格的方法将众多个人的关键成功因素汇总成一个明确的整个组织的成功因素;由于个人和组织的成功因素往往并不一致,两者之间的界限容易被混淆,从而容易使组织的成功因素具有个人倾向性;由于环境和管理经常迅速变化,信息系统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而用 CSF 法开发的系统可能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环境;CSF 在应用于较低层的管理时,由于不容易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指标,效率可能会比较低
3.战略目标集合转化法
战略目标集合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将组织的战略看成一个“信息集合”,包括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发展趋势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战略性系统规划就是把组织的战略集合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集合,而后者由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环境约束和战略规划组成
步骤
第一步:识别和阐明组织的战略集合
(1)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如卖主、经理、雇员、供应商、顾客、贷款人、政府代理人、地区社团及竞争者等
(2)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3)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
第二步:将组织的战略集合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集合
14.3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14.3.1 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历程和策略
1.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我国政府信息化的策略政府信息化的一个中心任务是实现由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问题
政府信息化的策略
(1)做好战略数据规划
(2)面向主导业务流程
(3)重视资源条件
(4)以人为本
(5)设立 CIO,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员)职位
(6)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14.3.2 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形成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1)政府与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公文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以及各级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和执行信息系统
(2)政府对企业(Government To Business)
企(事)业单位从事合法业务活动的环境,包括产业政策、进出口、注册、纳税、工资、劳保、社保等各种规定
(3)政府对公民
(4)企业对政府
(5)公民对政府
(6)政府对公务员
G2E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 G2G、G2B 和 G2C 电子政务模式的基础
14.3.3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
1.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
(1)以用户为中心
(2)引进“客户关系管理”技术
(3)政府门户
2.电子政务的技术模式
(1)网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在网络管理上分为政府专网和通用网络两部分,包括专用网络、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2)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可以选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有多种,目前主要有两种,即元数据管理模式和 XML 数据管理模式
(3)应用开发模式
政府与公务员(Government To Employee,G2E)
政府对经济活动(Government ToBusiness,G2B)
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政府对公民服务(Government ToCitizen,G2C)
(4)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
(5)电子政务的标准化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而标准化是电子政务重要的支撑手段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概括描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的机制
第二部分:工程管理。概括描述电子政务工程管理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部分:网络建设。概括描述网络建设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四部分:信息共享。概括描述信息共享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五部分:支撑技术。概括描述支撑技术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六部分:信息安全。概括描述保障信息安全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六项电子政务标准
① 基于 XML 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公文体;
② XML 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
③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④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⑤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一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⑥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14.7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BPR 是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反思,要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衡量现代企业绩效的关键指标,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得到奇迹般的改善
BPR 的内容
核心内容
(1)根本性
(2)彻底性
(3)戏剧性
(4)流程
BPR 的作用
(1)BPR 的实施使企业更贴近市场
(2)BPR 使生产成本成倍压缩
(3)BPR 使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4)服务质量更趋完美
BPR 遵循的原则
(1)流程中心原则企业业务流程,特别是关键业务流程总是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用户价值,因而,流程式管理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企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结果而不是围绕工序或分工
(2)团队管理原则在流程式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服从业务流程,使组织扁平化,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另一个重要原则——团队式管理原则
(3)客户导向原则
14.6 知识管理与商业智能
14.6.1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手段
(1)知识管理工具的范畴
数据管理工具的管理对象是数据,手工数据,如销售数据、库存记录、各种台账报表等,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有数据库、数据仓库、搜索引擎、数据建模工具等
信息管理工具的管理对象是信息。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工具,如电子交换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
知识管理工具的管理对象是知识,知识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实现知识管理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如专家系统、知识库等
(2)知识管理工具的分类
① 用于知识生成的工具
② 用于知识编码的工具
③ 用于知识转移的工具
(3)对知识管理工具的评价
一是功能不完整
二是集成度不高
三是协同性不够
四是可重构性差
14.6.2 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是企业对商业数据的搜集、管理和分析的系统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洞察力,帮助他们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
14.4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4.4.1 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一般意义而言,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整体上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的数字神经系统
2.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建立在企业战略规划基础之上,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基础建立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建立企业战略数据模型的依据。企业信息化就是技术和业务的融合
首先,企业战略的层面
其次,业务运作层面
再次,管理运作层面
3.企业信息化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是单元技术的改造,它要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也就是会涉及企业所处的“生态系统”,个别单位或部分业务的信息化并不能代表整个企业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方法
(1)业务流程重构方法
(2)核心业务应用方法
(3)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4)主题数据库方法
(5)资源管理方法
(6)人力资本投资方法
14.4.2 企业资源规划
ERP 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它在企业信息化中具有示范性和标志性的作用。ERP 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它扩充了 MIS、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的管理范围,将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紧密联系起来,可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和优化,提升基础管理水平,追求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1.ERP 的结构
(1)ERP 的管理思想
(2)软件产品
(3)管理系统
六大功能目标
一是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经营系统
二是实现全球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也就是实现在预测、市场规模、广告策略、价格策略、服务、分销等各方面进行信息集成和管理集成
三是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建立全面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和保持企业的成本优势
四是研究开发管理系统,保证能够迅速地开发适应市场要求的新的产品,构筑企业的核心技术体系,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五是建立敏捷的后勤管理系统,强调通过动态联盟模式把优势互补的企业联合在一起,用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参加竞争,迅速响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
六是实施准时生产方式,把客户纳入产品开发过程,把销售代理商和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按照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步组织生产,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性和灵活性
2.ERP 的主要功能
一是支持决策的功能
二是为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 IT 解决方案
三是从企业内部的供应链发展为全行业和跨行业的供应链
3.ERP 的主要功能模块
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14.4.3 客户关系管理
CRM 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基础上,重构包括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CRM 的目标不仅要使这些业务流程自动化,而且要确保前台应用系统能够改进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以达到使企业获利的最终目标
1.CRM 的概念
2.CRM 的背景
3.CRM 的内容
(1)客户服务
(2)市场营销
(3)共享的客户资料库
(4)分析能力
4.CRM 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过程
要素
(1)畅通有效的客户交流渠道(触发中心)。在通信手段极为丰富的今天,能否支持电话、Web、传真、E-mail 等各种触发手段进行交流,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2)对所获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挖掘中心)
(3)CRM 必须能与 ERP 很好地集成。作为企业管理的前台,CRM 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信息必须能及时传达到后台的财务、生产等部门,这是企业能否有效运营的关键
实现过程
一是客户服务与支持,即通过控制服务品质以赢得顾客的忠诚度,例如,对客户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对客户投诉的快速反应、对客户提供产品查询等;
二是客户群维系,即通过与顾客的交流实现新的销售,例如,通过交流赢得失去的客户等;
三是商机管理,即利用数据库开展销售,例如,利用现有客户数据库做新产品推广测试,通过电话促销调查,确定目标客户群等
5.CRM 的价值
较高的满意度,使得企业能够保留老客户,并不断增加新客户;
识别利润贡献度最高的客户并给以相应的优厚对待;
通过有效目标市场定位,来降低营销成本;
引导潜在消费至适当的销售渠道;
提供正确的产品来增加销售(交叉销售/纵向销售);
简化部门工作流程来缩短销售周期;
通过集中共同活动以减少多余运作;
减少由于多个不协调的客户交互点而产生的差错,节省费用;
利用客户喜欢的沟通渠道来增加对客户需求的了解;
参照与其他客户的联络记录和经验,与目前的客户进行沟通;
根据对以前绩效的分析评估未来的销售、营销和客户服务活动
14.4.4 产品数据管理
PDM 是工程数据管理、文档管理、产品信息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信息管理、图像管理,以及其他产品定义信息管理的集成管理框架技术
1.PDM 简介
用户主要有三类
一是信息的使用者,他们要求最简单的用户界面
二是数据的创造者,如机械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等,他们希望 PDM 系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产品设计应用中
三是系统管理员,他们面对的是最复杂的用户界面
2.企业对 PDM 的需求
PDM 系统强大的功能妥善地解决上述问题,为企业更好地实施 CIMS 和并行工程提供了底层支持。PDM 能够描述复杂数据的类型和结构,动态地定义和修改数据模式和严格地约束管理等
3.PDM 的发展过程
三个阶段
(1)配合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的早期简单的 PDM 系统
(2)产品数据管理
(3)产品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CPC)或 PDM 标准化
4.PDM 主要功能模块和内容
功能模块
面向信息集成的系统集成工具
面向用户的 PDM 功能模块
内容
(1)数据基库
(2)产品配置管理
(3)工作流管理
(4)分类及检索功能
(5)项目管理
14.4.5 企业门户
1主要功能
(1)能够将一个机构现有的互联网址和服务完全合并而且相互兼容。
(2)能够支持开放标准和应用编程接口,让平台得以轻易容纳新的应用程序。
(3)能够接入一个由支持企业门户网站架构的伙伴和专业服务公司所组成的网络。
(4)能够多渠道接入网站,如互联网至公司内联网、话音网络、无线网络等
(5)能够以统一的服务作为企业门户网站各种服务的基础,让用户享有多种便利,如一次登入、个人化接口等。当用户进入门户网站的不同部分时,系统可以记住用户的身份以提供合适的信息
2.企业门户的分类
(1)企业信息门户。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EIP)的基本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企业信息,它强调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访问、管理和无缝集成
(2)企业知识门户。企业知识门户(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EKP)是企业员工日常工作所涉及相关主题内容的“总店”
(3)企业应用门户。企业应用门户(Enterprise Application Portal,EAP)实际上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集成
3.企业门户的要素
(1)战略性思维。评估未来的需求,并将这些需要与影响业务发展的因素一并考虑,例如处理客户数据时个人隐私及安全问题
(2)为用户所需要的不同类型门户网站建立一个门户网站架构
(3)寻找合适的技术供货商——既能够支持各主要标准,并能够将其基本门户网站架构与其他供货商的应用程序整合起来
(4)确定所要建立的门户网站类型,如销售门户网站或知识管理门户网站。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并清楚界定投资回报。如果对进展感到满意,就可逐步实行门户网站策略的其他元素
(5)首先小规模地试办项目,确保有一个可行的工作环境。接着,如果用户的工作队伍决定加入新服务,就可相应地扩充项目
14.4.6 企业应用集成
EA 伴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而产生和演变。企业的价值取向是推动应用集成技术发展的原动力,而应用集成的实现反过来也驱动公司竞争优势的提升。EAI 技术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就像一个整体一样
14.4.7 供应链管理
1.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SCM 的核心是供应链。供应链是指一个整体的网络,用来传送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开始一直到最终客户(消费者),它凭借一个设计好的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来完成
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任何一个企业内部都有一条或几条供应链,包括从生产到发货的各个环节
另一层含义是一个企业必定处于市场更长的供应链之中,包括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每一个环节
六大应用功能:需求管理(预测和协作工具)、供应链计划(多工厂计划)、生产计划、生产调度、配送计划、运输计划
2.供应链与物流
供应链与物流的关系极为密切,而且不可分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或思想,而物流是在现实经营活动中的物质运动,供应链管理思想是从物流管理的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管理的对象是物流;物流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
3.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
随着 Internet 的普及,物流管理很自然地上升为供应链管理。因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供应链管理可以起到弥合整个体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4.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覆盖了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再到零售商等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
其信息流分为需求信息流和供应信息流,这是两个不同流向的信息流。当需求信息(如客户订单、生产计划、采购合同等)从需方向供方流动时,便引发物流。同时供应信息(如入库单、完工报告单、库存记录、可供销售量、提货发运单等)又同物料一起沿着供应链从供方向需方流动
5.供应链管理的技术支持体系
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信息技术来支持,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涉及众多的领域:产品(服务)设计、生产、市场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物流供应等。它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通过采用各种不同信息技术来提高这些领域的运作绩效
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支撑
第一个层面是由标识代码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基础信息技术构成
第二层面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发的支持企业生产
14.4.8 电子商务概述
1.什么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指买卖双方利用现代开放的 Internet,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主要包括网上购物、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等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分三个方面:即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及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网上售后服务等
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个人消费者或集团购买)、商户(包括销售商、制造商、储运商)、银行(包括发卡行、收单行)及认证中心
2.电子商务的类型
(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Customer,B2C)
(2)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Business,B2B)
(3)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ustomer to Customer,C2C)
(4)O2O 即 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