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7行政管理学(2019年新版)
2021-03-23 10:20:24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00277行政管理学(2019年新版)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1章概述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行政管理的特征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
美国学者伍罗德·威尔逊1887年《行政研究》,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世纪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等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等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
1、行政管理学理论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
2、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
3、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行政管理学在学术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行政管理的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研究基础
3、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个学派的理论家纷纷建立了自己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理论,行政管理学在学术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行政管理的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区别
1、不同意新公共管理理论所谓服务顾客的观点,而主张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民。
2、主张政府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追求公共利益。
3、相对于企业家精神而言,认为更重要的是重视公民权利,政府行动应尊重民意,具有民主精神。
4、政府不能仅仅是掌舵,而应真正承担起服务的责任
5、政府不应仅仅重视生产率,而更应该重视人
2、主张政府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追求公共利益。
3、相对于企业家精神而言,认为更重要的是重视公民权利,政府行动应尊重民意,具有民主精神。
4、政府不能仅仅是掌舵,而应真正承担起服务的责任
5、政府不应仅仅重视生产率,而更应该重视人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简述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意义
1、有助于我们探索中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发展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
2、有助于我们探索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为国际行政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2、有助于我们探索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为国际行政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实践意义
1、有助于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提高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执行水平
2、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提高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执行水平
第2章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的特点与类型
行政环境的类型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以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宏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2、以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宏观行政环境、中观行政环境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还常常被分成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融合型、棱柱型和衍射型行政模式的特点
在对不同社会环境与行政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之后,雷格斯逐渐提出了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
1、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由于缺乏专业化分工,雷格斯认为这种模式下的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2、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其行政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体系,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3、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过渡型社会里,行政行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特性:
1)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行完全的或者说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
2)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甚至由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成
3)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往往形同虚设
1、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由于缺乏专业化分工,雷格斯认为这种模式下的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2、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其行政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体系,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3、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过渡型社会里,行政行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特性:
1)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行完全的或者说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
2)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甚至由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成
3)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往往形同虚设
经济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简述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
3、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
3、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社会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简述我国当前政治-社会环境的基本特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各种迅速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对政治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3、各种迅速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对政治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政治-社会环境的主要因素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政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简述政党制度影响行政系统的主要途径
1、通过自身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功能,为行政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民众的政治要求等方面较为专业、系统的信息,为行政系统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2、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为行政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改善政民关系提供保证
3、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2、运用自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座重要的桥梁,为行政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改善政民关系提供保证
3、成为执政党,通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来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
简述现代社会中社会团体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作用
1、社会团体构成行政系统与社会公众之间强有力的“媒介”。通过它的作用,社会公众的许多特殊利益要求、愿望能有效地传递给政府,而政府的政策措施也往往需要通过社会团体在公众中取得支持和有效实施。
2、社会团体不仅扩大了行政系统的效能,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团体的发达程度,往往深刻地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与发展。
2、社会团体不仅扩大了行政系统的效能,而且也塑造着行政系统本身,决定着行政运行程序与规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团体的发达程度,往往深刻地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与发展。
试述我国现行政治-社会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个部分。其中,直接影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建立与各级政府直接对应的组织系统———各级党委与党代会直接对行政系统的组织、人事和决策活动行驶领导功能,直接领导行政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与控制;而间接影响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国家权力组织与政治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来影响行政系统的组织与运行过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监察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从制度层次来看,各级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直接构成行政系统的重要环境制约因素。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为我们正确地处理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为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科学化定位奠定了基础。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改革开发以来,社会公众的自我意识与责任感不断增强,由社会公众基于共同利益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社会团体纷纷涌现。这些不断产生并迅速成长起来的各种社团组织必将对我国行政组织及其运行过程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其表现之一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颁布,2016年修订)的实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监察机关都由权力机关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从制度层次来看,各级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直接构成行政系统的重要环境制约因素。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为我们正确地处理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为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科学化定位奠定了基础。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改革开发以来,社会公众的自我意识与责任感不断增强,由社会公众基于共同利益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各种社会团体纷纷涌现。这些不断产生并迅速成长起来的各种社团组织必将对我国行政组织及其运行过程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其表现之一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颁布,2016年修订)的实施。
文化环境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行政价值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行政功能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行政运行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简述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的基本特点
1、从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转变
2、从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转变
3、从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转变
4、从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转变
2、从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转变
3、从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转变
4、从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转变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行政文化及其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蕴含了三个层面的行政文化:
1、国家层次的行政文化,即行政管理对于国家而言就是要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次的行政文化,即行政管理对于社会而言就是要维护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行为准则层次的行政文化,即行政管理者应在自身的行为中体现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国家层次的行政文化,即行政管理对于国家而言就是要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次的行政文化,即行政管理对于社会而言就是要维护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行为准则层次的行政文化,即行政管理者应在自身的行为中体现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行政文化,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具有价值引领作用,对于行政管理机构公务员的行政管理行为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从而使我国的行政管理能够更充分地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价值
第3章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的概念及演变
权利的类型
1、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主权权力)和从属性权力(派生权力)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又可以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作用领域,权力又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2、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又可以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3、根据权力作用领域,权力又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行政权力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容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行政权力的特性及结构
简述行政权力公共性的主要表现
1、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简述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的基本内涵
1、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2、行政权力的运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其运行过程中有许多环节
3、时间在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4、行政权力作用的结构也是行政权力动态结构的重要构成因素
2、行政权力的运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其运行过程中有许多环节
3、时间在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4、行政权力作用的结构也是行政权力动态结构的重要构成因素
简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的责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关系
简述行政权力结构与行政组织结构的关系
1、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与行政组织结构相统一,行政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实质和内核,行政组织结构是行政权力的主体和体现
2、行政权力结构与行政组织结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的侧面所观察的不同的行政现象
2、行政权力结构与行政组织结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的侧面所观察的不同的行政现象
试述国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基本类型
1、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成员政府权力关系
1)联邦制国家中央和联邦成员单位的权限都是固有的
2)联邦政府在全国只拥有相对的权力
3)联邦成员单位的权力为宪法所明确规定,不由联邦政府授予或划分
4)美国的州并不是地方政府,州以下的政府才称为地方政府。美国宪法一方面强调联邦地位高于州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奠定了联邦和州分权的基础
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1)在单一制国家,全国有统一的宪法、统一的机关体系
2)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作为地方政府
3)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4)英国的中央政府是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最高领导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中央政府通过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等方式对地方政府实施各个方面的监控和指导
1)联邦制国家中央和联邦成员单位的权限都是固有的
2)联邦政府在全国只拥有相对的权力
3)联邦成员单位的权力为宪法所明确规定,不由联邦政府授予或划分
4)美国的州并不是地方政府,州以下的政府才称为地方政府。美国宪法一方面强调联邦地位高于州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奠定了联邦和州分权的基础
2、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
1)在单一制国家,全国有统一的宪法、统一的机关体系
2)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作为地方政府
3)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4)英国的中央政府是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最高领导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中央政府通过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等方式对地方政府实施各个方面的监控和指导
简述西方发达国家地方分权化的主要原因
1、地方分权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2、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3、地方分权是为了适应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演变
1、改革开放之前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演变
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非经济管理权力关系
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限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础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行政权力的监督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础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行政权力的监督
第4章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的含义、特点及构成
行政职能的构成
1、以行政管理内容为标准的任务性行政职能体系,其具体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政治职能根据其实施对象和手段性质不同,还可细分为阶级统治职能、保卫职能、社会治安职能和民主职能
2、以行政管理过程为对象的程序性行政职能体系,其具体职能包括计划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2、以行政管理过程为对象的程序性行政职能体系,其具体职能包括计划职能、决策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简述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及意义
1、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干预经济;
2)政府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2、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意义:
1)积极意义是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的作用,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消极意义在于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1)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干预经济;
2)政府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2、弱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意义:
1)积极意义是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的作用,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消极意义在于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试述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的特点和意义
1、行政职能的特点
1)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扩展,具体表现为: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兴办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规制;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职能、环境资源保护职能、教育科学文化管理职能)。
2)行政职能方式更多复杂多样,具体表现为:广泛使用法律手段;使用计划手段;制定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
2、行政职能的意义
1)积极意义:在凯恩斯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
2)消极意义: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的”滞胀“现象,行政职能大规模扩张,使国家财政赤字愈来愈大,而社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1)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扩展,具体表现为: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兴办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规制;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保障职能、环境资源保护职能、教育科学文化管理职能)。
2)行政职能方式更多复杂多样,具体表现为:广泛使用法律手段;使用计划手段;制定产业政策;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
2、行政职能的意义
1)积极意义:在凯恩斯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
2)消极意义: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的”滞胀“现象,行政职能大规模扩张,使国家财政赤字愈来愈大,而社会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采取三种形式:政府业务合同出租;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公共服务社会化。
2、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行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采取三种形式:政府业务合同出租;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公共服务社会化。
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简述我国改革开放前政府“全能主义”职能模式的主要弊端
1、造成政府机构膨胀
2、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4、容易产生腐败
2、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3、企业和社会缺乏动力机制
4、容易产生腐败
简述我国行政职能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试述我国行政职能关系转变的主要内容
职能关系问题是指不同的管理职能由谁来行驶以及管理主体之间职责权限划分。因此,分清职能、理顺关系、明确不同管理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环节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在指导原则上要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行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适度分权,做到责权利相一致,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协调分工的合作关系
2、理顺企业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的依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正在不断改革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神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要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社会管理费方面地基本职能就是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改变计划体制下由政府包办一切的状况。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是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三是完善协调机制。
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在指导原则上要坚持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行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适度分权,做到责权利相一致,形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协调分工的合作关系
2、理顺企业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与企业的依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正在不断改革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神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要把市场对社会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和战略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社会管理费方面地基本职能就是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改变计划体制下由政府包办一切的状况。
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是对政府各部门进行职能分解和职能分析;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三是完善协调机制。
第5章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与作用
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及其类型
简述世界上几种不同类型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1、内阁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2、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3、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4、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5、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2、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3、半总统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4、委员会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5、国务院制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
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1、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划分,可分为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
2、根据性质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可分为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2、根据性质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可分为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
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法治性原则的内容
1、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
2、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都必须由法律赋予
3、行政管理机构的权力由法律予以必要的限制
4、对于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也应由法律或法规性文件加以明确界定
2、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都必须由法律赋予
3、行政管理机构的权力由法律予以必要的限制
4、对于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也应由法律或法规性文件加以明确界定
简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程序
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实施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实施
试述我国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程序
1、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国务院总理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2、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并报请国务院批准,最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5、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市辖区、不设区的人民政府,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构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立,在上级政府批准的编制总额内,由各工作部门报请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2、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和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决定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并报请国务院批准,最后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4、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者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5、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构;市辖区、不设区的人民政府,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构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机构的设立,在上级政府批准的编制总额内,由各工作部门报请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简述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外部因素
1)经济体制的转变
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
3)社会发展程度
4)国际环境的转变
2、内部因素
1)机构的过度膨胀
2)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1)经济体制的转变
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
3)社会发展程度
4)国际环境的转变
2、内部因素
1)机构的过度膨胀
2)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简述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1、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
2、整合分散于不同部门的职责
3、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
2、整合分散于不同部门的职责
3、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
简述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共同趋势和特点)
1、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
2、行政管理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2、行政管理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分离
3、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
4、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5、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
试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各阶段的背景/基本内容和特点
1、第一阶段:主要以1982年和198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背景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改革开放,迫切需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政府对企业和社会在微观方面的直接管理,激发企业和社会的活力。改革的特点是以精简政府机构和减少政府工作人员为重点,并初步将改变政府职能提上改革的议事日程
2、第二阶段:主要以1993年和199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背景是提出并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必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特点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通过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以改变政企不分的状况;同时大力加强宏观管理职能部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3、第三阶段:主要以2003年和200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背景是中国加入WTO后,不断融入全球化的经济体系,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需要建立与全球化时代和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特点是通过确立政府的基本职能,完善和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关系,推行大部制改革
4、第四阶段:主要以2013年和201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政府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逐步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的特点是在继续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同时,根据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科学设定党和国家机构,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政府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2、第二阶段:主要以1993年和199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背景是提出并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必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特点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通过撤销工业专业经济部门,以改变政企不分的状况;同时大力加强宏观管理职能部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3、第三阶段:主要以2003年和200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背景是中国加入WTO后,不断融入全球化的经济体系,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需要建立与全球化时代和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特点是通过确立政府的基本职能,完善和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关系,推行大部制改革
4、第四阶段:主要以2013年和2018年的机构改革为代表,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政府行政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逐步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的特点是在继续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同时,根据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科学设定党和国家机构,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政府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经验
1、坚持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
2、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先破
3、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4、坚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
5、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
6、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
2、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先破
3、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
4、坚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
5、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
6、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
第6章行政管理事务
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与类型
行政管理事务的类型
1、按行政管理事务所属的层级划分,可分为高层行政管理事务、中层行政管理事务和基层行政管理事务
2、按行政管理事务的性质划分,可分为宏观行政管理事务(行政领导事务)和微观行政管理事务(日常行政管理事务)
3、按行政管理事务同政府的关系划分,可分为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和政府外部社会公共行政事务
2、按行政管理事务的性质划分,可分为宏观行政管理事务(行政领导事务)和微观行政管理事务(日常行政管理事务)
3、按行政管理事务同政府的关系划分,可分为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和政府外部社会公共行政事务
政府内部行政事务
人事分类制度的基本类型
1、品位分类,即以认为对象进行分类,其分类依据是公务员个人所具备的条件和身份
2、职位分类,即以职位为对象进行分类,其分类依据是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
2、职位分类,即以职位为对象进行分类,其分类依据是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
保密管理的主要措施
1、建立和健全保密制度,加强对机密文件、图纸、资料、照片、档案、信函的管理工作
2、坚持保密原则,保证知密不失密,不在公共场合探究机密,不带机密文件或信息出入公共场所
3、建立健全收发文制度,机关内部应设立专人负责文件登记、管理和清退工作,一旦发现泄密,及时追查,减少损失
4、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设立专人负责机房应用管理和信息存储,涉密信息采取加密技术加密,降低泄密的可能性
2、坚持保密原则,保证知密不失密,不在公共场合探究机密,不带机密文件或信息出入公共场所
3、建立健全收发文制度,机关内部应设立专人负责文件登记、管理和清退工作,一旦发现泄密,及时追查,减少损失
4、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设立专人负责机房应用管理和信息存储,涉密信息采取加密技术加密,降低泄密的可能性
信访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
2、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
3、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
4、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
5、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6、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2、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
3、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
4、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
5、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6、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社会公共行政事务
简述社会公共行政事务的主要内容
1、经济事务
2、政治事务
3、社会事务
4、公共事业管理
2、政治事务
3、社会事务
4、公共事业管理
试述我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内容与措施
1、宏观经济调控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总量调控,即通过对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使用,对投资规模、消费规模、财政收支规模、信贷规模、以及货币发行量等的调节与控制,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结构调控,即通过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如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等,以合理调整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基本平衡
3)规范性调控,即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确定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规范,保证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合理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方向和目标一致
2、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
1)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或法规,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以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2)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和相关决议,促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
3)在必要的时候直接通过行政干预,来达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如直接对银行货币总量和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等。
1)总量调控,即通过对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使用,对投资规模、消费规模、财政收支规模、信贷规模、以及货币发行量等的调节与控制,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结构调控,即通过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如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等,以合理调整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基本平衡
3)规范性调控,即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确定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规范,保证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合理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方向和目标一致
2、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
1)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或法规,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等,以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2)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和相关决议,促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
3)在必要的时候直接通过行政干预,来达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如直接对银行货币总量和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等。
公共财政的主要内容
1、公共收入。公共收入主要有两个方面: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非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债务收入
2)国有资产收益
3)政府费收入
4)其他收入形式
2、公共支出
我国公共支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建设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3)地质勘探费用
4)科技三项费用
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6)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
7)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
8)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10)国防支出
11)行政管理费
12)价格补贴支出
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非税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债务收入
2)国有资产收益
3)政府费收入
4)其他收入形式
2、公共支出
我国公共支出的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建设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3)地质勘探费用
4)科技三项费用
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6)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
7)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
8)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10)国防支出
11)行政管理费
12)价格补贴支出
公共财政非税收入主要有哪些形式
1、债务收入,主要包括国内发行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各级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
2、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包括政府凭借其资产所有权取得的股息、红利、租金、资金占有费、土地批租收入,主要包括各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以及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等
4、其他收入形式,主要指上述几种收入之外的政府各项杂项收入,如罚没收入、对政府的捐赠等
2、国有资产收益,主要包括政府凭借其资产所有权取得的股息、红利、租金、资金占有费、土地批租收入,主要包括各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以及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等
4、其他收入形式,主要指上述几种收入之外的政府各项杂项收入,如罚没收入、对政府的捐赠等
公共安全事务的内容
1、从业务范围来看、包括户政管理、公共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危险物品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
2、从地域来看,包括城市治安管理、乡村治安管理、水上治安管理
3、从行业来看,包括铁路治安管理、民航治安管理、交通治安管理、林业治安管理等
2、从地域来看,包括城市治安管理、乡村治安管理、水上治安管理
3、从行业来看,包括铁路治安管理、民航治安管理、交通治安管理、林业治安管理等
试述民族与宗教事务的具体内容
1、参与制定和执行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促进民族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有关领域的实施,防范利用宗教进行非法、违法活动,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
3、协调处理民族、宗教关系中的重大事项,参与协调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社会维稳工作
4、保障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5、支持民族、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民族、宗教团体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办理民族、宗教团体需政府帮助解决或协调的有关事务
6、依法管理民族、宗教方面的涉外事务
7、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和使用工作
2、促进民族政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有关领域的实施,防范利用宗教进行非法、违法活动,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
3、协调处理民族、宗教关系中的重大事项,参与协调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社会维稳工作
4、保障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5、支持民族、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民族、宗教团体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办理民族、宗教团体需政府帮助解决或协调的有关事务
6、依法管理民族、宗教方面的涉外事务
7、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和使用工作
民政与社会福利事务的主要内容
1、民政与社会福利事务的主要内容有:基层政权建设、村民自治、社区建设、优抚安置、社会捐赠、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区划地名、社团管理、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
2、广义的社会福利还应包括社会保障。政府的社会保障事务包括: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确定社会保障对象的标准和范围,以及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具体内容
2、广义的社会福利还应包括社会保障。政府的社会保障事务包括: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确定社会保障对象的标准和范围,以及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具体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依法对运用共同资源举办的教育、科学、体育和卫生等公共事业进行管理的总称,是政府行政管理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育管理,是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管理对象,以法令、法规为根本依据,对整个教育系统和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的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2、科技管理,是由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活动所实行的宏观管理
3、文体管理,即政府针对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通过专业职能部门展开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指导文体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4、卫生健康管理,是以卫生保健事业为对象,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为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社会力量,改善社会卫生健康条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地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管理,是以整个教育系统为管理对象,以法令、法规为根本依据,对整个教育系统和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的管理活动,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2、科技管理,是由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活动所实行的宏观管理
3、文体管理,即政府针对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通过专业职能部门展开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指导文体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4、卫生健康管理,是以卫生保健事业为对象,以行政管理、监督执法、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为手段,通过宏观调控协调社会力量,改善社会卫生健康条件,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地社会实践活动
第7章行政管理行为
行政管理行为的含义与基本类型
行政管理行为的基本类型
1、从行政层级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可分为中央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和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行为
2、从行政过程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可分为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执行行为、行政监督行为,其中行政执行行为还可细分为行政指挥行为、行政协调行为等
3、从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角度来分,可分为行政组织行为、行政领导行为和行政沟通行为等
2、从行政过程的角度来进行分类,可分为行政决策行为、行政执行行为、行政监督行为,其中行政执行行为还可细分为行政指挥行为、行政协调行为等
3、从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角度来分,可分为行政组织行为、行政领导行为和行政沟通行为等
行政管理行为的特点
1、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作用于被管理者的行为
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2、行政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者调动被管理者或其下属积极性的行为
3、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是行政管理者,但在行政管理行为过程中也离不开下属的积极参与
行政组织行为
行政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行政组织的目标、职能于环境
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规模、权力配置、运行机制等
3、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
2、行政组织的技术特征,包括行政组织的结构、规模、权力配置、运行机制等
3、行政组织目标、职能与环境和行政组织技术特征的匹配性
简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1)一般来说,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2)在设计行政组织机构时,管理层次的多少与管理幅度的大小应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前提,适当控制管理幅度,尽量减少管理层次
2)在设计行政组织机构时,管理层次的多少与管理幅度的大小应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前提,适当控制管理幅度,尽量减少管理层次
行政组织体制的分类
1、根据行政决策和担负行政责任的人数来划分,可分为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2、根据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权重不同,可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3、依据同一层次上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来划分,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2、根据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权重不同,可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3、依据同一层次上各个行政组织所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数目来划分,可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简述我国行政机构实行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
1、它既具有首长制的特点,又吸收了委员会制的长处
2、它在对有关问题做出决定时,是在充分展开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行政首长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形成行政组织的决定
3、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质上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2、它在对有关问题做出决定时,是在充分展开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最后由行政首长集中大家的正确意见,形成行政组织的决定
3、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质上是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行政组织激励的类型
1、按激励所运用的手段不同,行政组织的激励行为可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2、按激励所运用的方式不同,行政组织的激励行为可分为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
3、按激励实施的途径不同,行政组织的激励行为可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2、按激励所运用的方式不同,行政组织的激励行为可分为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
3、按激励实施的途径不同,行政组织的激励行为可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
简述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相结合的意义
在行政组织中,总有一些成员意志衰弱,战斗力不强,甚至违法乱纪,怠工敷衍,如果不及时对这些不良现象及其成员进行批评、惩罚,行政组织内就会滋生歪风邪气,正气树立不起来,影响士气和成员的斗志。因此,在对工作积极性高、绩效好的成员采取表扬、奖励等方式以实行正面激励的同时,还必须对那些具有不良记录且绩效差的成员采取批评、惩罚等方式以实行负面激励,来达到扶正压邪、创造良好组织环境的目的
行政组织冲突的类型
1、根据冲突主体的不同对组织冲突进行分类,可将组织冲突分为组织中个人之间的冲突,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2、根据组织冲突功能对组织冲突进行分类,可将组织冲突分为功能正常的冲突与功能失调的冲突
2、根据组织冲突功能对组织冲突进行分类,可将组织冲突分为功能正常的冲突与功能失调的冲突
行政领导行为
行政领导方式的类型
1、按照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和程序划分,可分为专断式、民主式和放任式三种类型
2、根据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重人式、重事式和人事并重式三种类型
2、根据行政领导工作重心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重人式、重事式和人事并重式三种类型
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授权艺术
在授权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授权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有责无权会出现下级不敢做主、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形;而有权无责则会形成任人唯亲、推诿扯皮的情况
2、视能授权原则。要根据所授事项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来选择能力适合下属。同时,授权在一定时期之后应该根据被授权者的能力和现实变化作出相应调整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行政领导者在对下属授权时必须对下属给予充分的信任,以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必须严格监督,防止其滥用权力
4、单一隶属原则。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只能对一个上级负责,上级授予下级的权力是确定的。
注意授权的方式:
1)充分授权。行政领导允许下属决定行动方案并自行创造所需条件,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以有利于充分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不充分授权。这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授权方式,行政领导能掌握细致的情况,避免下属工作发生偏差,但是精力消耗大,下属的主动性、创造性也不高
3)弹性授权。动态授权,在执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授权方式。弹性授权机动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作出调整,避免因为授权不当而带来的差错
4、制约授权。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别授予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系统之间产生相互制约的作用,避免出现疏漏
1、权责统一原则。有责无权会出现下级不敢做主、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形;而有权无责则会形成任人唯亲、推诿扯皮的情况
2、视能授权原则。要根据所授事项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来选择能力适合下属。同时,授权在一定时期之后应该根据被授权者的能力和现实变化作出相应调整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行政领导者在对下属授权时必须对下属给予充分的信任,以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必须严格监督,防止其滥用权力
4、单一隶属原则。一个人在一件事情上只能对一个上级负责,上级授予下级的权力是确定的。
注意授权的方式:
1)充分授权。行政领导允许下属决定行动方案并自行创造所需条件,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以有利于充分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不充分授权。这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授权方式,行政领导能掌握细致的情况,避免下属工作发生偏差,但是精力消耗大,下属的主动性、创造性也不高
3)弹性授权。动态授权,在执行一项任务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授权方式。弹性授权机动灵活,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作出调整,避免因为授权不当而带来的差错
4、制约授权。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别授予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系统之间产生相互制约的作用,避免出现疏漏
简述行政领导的用人艺术
1、知人善任
2、任人唯贤
3、用人所长
4、敢用敢秀
2、任人唯贤
3、用人所长
4、敢用敢秀
行政沟通行为
行政沟通的种类
1、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可以将行政沟通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2、按照沟通方向,可以将行政沟通划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3、按照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可以将行政沟通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2、按照沟通方向,可以将行政沟通划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3、按照信息是否进行反馈,可以将行政沟通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简述行政沟通的主要方式
1、口头沟通,即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进行的沟通方式
2、文字沟通,即以文字、图片或各种符号为媒介的沟通方式
3、非语言沟通,即以声、光信号和体态等为媒介的沟通方式
4、电子沟通,即以传真、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进行的沟通
2、文字沟通,即以文字、图片或各种符号为媒介的沟通方式
3、非语言沟通,即以声、光信号和体态等为媒介的沟通方式
4、电子沟通,即以传真、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进行的沟通
试述行政沟通的过程
1、信息发送者意愿的形成
2、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
3、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收者可以理解的符号,包括文字、图表、照片等
4、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
5、接收者接受信息
6、接收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
7、接收者采取行动
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准确接收。
2、发送者选择信息传递的媒介
3、发送者将信息编译成接收者可以理解的符号,包括文字、图表、照片等
4、确定发送信息的时间、途径和方式
5、接收者接受信息
6、接收者将信息再编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即对信息的再理解
7、接收者采取行动
8、发送者通过信息反馈来了解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准确接收。
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
1、行政信息式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
2、行政信息的质量式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
2、行政信息的质量式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
第8章行政管理过程
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与基本阶段
行政管理过程的特点
1、行政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2、行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
3、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者说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
4、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问题的解决过程
2、行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
3、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或者说是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人员行使行政权力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过程
4、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问题的解决过程
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管理过程的基本内容或基本阶段的原因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2、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必经阶段
3、行政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不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的根本标志,也是行政管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2、行政执行是将行政决策的主观意图变为客观现实的必经阶段
3、行政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不偏离行政决策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
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
2、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管理事务
3、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
4、行政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行政决策内容是行政管理事务
3、行政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
4、行政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简述中国特色的探索式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
1、坚定而明确的决策方向
2、实事求是的决策思维
3、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
4、摸着石头过河的决策路径
2、实事求是的决策思维
3、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
4、摸着石头过河的决策路径
简述探索式决策模式的优点
1、探索式决策模式是一种通过总结中国重大决策经验而形成的一种决策模式,具有当代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重大决策及其规律的反映,并适合当代中国决策实践的需要,对当代中国行政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探索式决策模式注重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统一、创新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2、探索式决策模式注重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统一、创新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试述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完善措施
在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1、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
2、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3、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4、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完善行政决策程序的措施
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的特点
1、行政执行是由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的
2、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
3、行政执行活动必须按照行政决策的相关内容进行
4、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
5、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
2、特定的行政管理机构只能在其特定的权力与职责范围内从事行政执行工作
3、行政执行活动必须按照行政决策的相关内容进行
4、行政执行过程是行政管理机构对人、财、物的有机组合过程
5、行政执行的结果必然导致原有客观环境或客观状况的改变
简述行政执行控制系统包含的基本要素
1、衡量行政执行是否符合要求的正常标准
2、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
3、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
4、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
2、衡量当前行政执行情况的手段
3、将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与标准相比较的方法
4、校正当前的行政执行情况以便达到标准的方法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
1、行政监督的实质在于对行政权力运用的限制和行政管理机构及其公务员的督促
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公务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
3、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
2、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机构和公务员及其行政管理活动
3、行政监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既包括行政机关外部的监督主体,也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主体
行政监督的重要意义
1、加强行政监督,是防止行政权力被滥用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
2、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加强行政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监督的类型
1、按照行政监督所持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
2、按照监督发生在行政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根据监督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长期监督和暂时监督
2、按照监督发生在行政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根据监督活动开展的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长期监督和暂时监督
行政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
1、政治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
1、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执政党,其监督方式是政策督导方式、人事监管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民主党派,其监督方式是协商座谈方式、考察调研方式、信息反映方式、联系调查方式
3、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人民政协,其监督方式是政治协商方式、提案议案方式、批评建议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民主党派,其监督方式是协商座谈方式、考察调研方式、信息反映方式、联系调查方式
3、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人民政协,其监督方式是政治协商方式、提案议案方式、批评建议方式
2、法律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
1、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权力机关,其监督方式是法律监督方式、工作监督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司法机关,其监督方式是检察监督方式、审判监督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司法机关,其监督方式是检察监督方式、审判监督方式
3、行政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
1、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行政领导机关,其监督方式是工作督导方式、备案方式、行政复议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行政职能部门,其监督方式是业务督导方式,业务检查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行政职能部门,其监督方式是业务督导方式,业务检查方式。
4、专职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
1、纪检与监察机关及其监督方式
1)中国共产党纪检机关的监督,其监督方式是巡视检查方式、党纪教育方式、案件受理和审理方式
2)国家监察机关(各级监察委员会)监督,其监督方式是廉政教育和监督检查方式,对违法犯罪的调查方式、依法处置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审计机关,其监督方式是审计检查方式、审计调查方式、审计建议方式、审计建议方式、审计通报方式、审计处理方式。
1)中国共产党纪检机关的监督,其监督方式是巡视检查方式、党纪教育方式、案件受理和审理方式
2)国家监察机关(各级监察委员会)监督,其监督方式是廉政教育和监督检查方式,对违法犯罪的调查方式、依法处置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审计机关,其监督方式是审计检查方式、审计调查方式、审计建议方式、审计建议方式、审计通报方式、审计处理方式。
5、社会性监督主体及其监督方式
1、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公民,其监督方式是公开举报方式、控告和申诉方式、信访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社会团体,其监督方式是对话和建议方式、请愿方式、舆论传播方式
3、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体,其监督方式是批评性新闻报道方式、负面热点事件的快速曝光方式、批评性的新闻评论方式
2、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社会团体,其监督方式是对话和建议方式、请愿方式、舆论传播方式
3、作为行政监督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体,其监督方式是批评性新闻报道方式、负面热点事件的快速曝光方式、批评性的新闻评论方式
第9章行政管理手段
行政管理手段的特点与作用
简述行政管理手段的地位与作用
1、行政管理手段是使行政管理思想变为现实状态的中间媒介
2、行政管理手段是实现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
3、行政管理手段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2、行政管理手段是实现行政功能的重要环节
3、行政管理手段是实现行政目标的途径
行政管理手段的基本内容
简述行政管理中运用法律手段的优点
1、能够为行政管理活动提供规范和程序,使行政管理各环节、各部门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行动的规范和工作程序
2)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对行政管理对象的制约和控制,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3)通过法律手段的运用,能够增强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从而促进行政法制建设
2)有利于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加强对行政管理对象的制约和控制,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3)通过法律手段的运用,能够增强行政主体和被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从而促进行政法制建设
简述行政管理中运用行政手段的优点
1、有利于行政管理系统集中统一,能使国家的政策、法律上和上级意图快速向下贯彻
2、使行政系统内各环节围绕行政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保证政策、法令、决策指令得到迅速贯彻实施
3、上级可以针对下级工作情况,及时灵活地发出各种指令,使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更显示出这种手段灵活快捷的优势
2、使行政系统内各环节围绕行政目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保证政策、法令、决策指令得到迅速贯彻实施
3、上级可以针对下级工作情况,及时灵活地发出各种指令,使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更显示出这种手段灵活快捷的优势
试述经济手段的利弊
1、行政管理主体运用到经济手段实施行政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自主性。经济手段是依靠经济杠杆,以物质利益为核心实施管理,触动的是人们最敏感的神经,被管理者会很快接受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因而运用经济手段收效快且效果较为显著。这种手段特别适用于行政管理主体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2、经济手段仅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前提,其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方面,而不能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同时,经济手段强调以物质利益为核心,掌握运用不当会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产生副作用,严重的还会引起经济生活混乱,助长非正常经济行为
2、经济手段仅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为前提,其作用范围仅集中在经济行政管理方面与经济有连带关系的工作方面,而不能解决行政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同时,经济手段强调以物质利益为核心,掌握运用不当会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产生副作用,严重的还会引起经济生活混乱,助长非正常经济行为
行政技术手段与电子政务
简述运用行政技术手段的原则
1、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2、与当地政府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3、当地公众科技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2、与当地政府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3、当地公众科技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电子政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电子政务是基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数字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综合服务系统
2、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
3、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2、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府有关的公开事务、内部事务的综合系统
3、电子政务是新型的、先进的、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的特点
1、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信息技术是辅助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手段,政务和电子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颠倒
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
3、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4、电子政务必须是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它要求政府面向全球转变职能,符合国际化的规范
2、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流程电子化
3、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4、电子政务必须是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它要求政府面向全球转变职能,符合国际化的规范
电子政务的内容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简述电子政务的功能
1、能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能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3、有利于行政管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4、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电子政务是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改革的动力与依据
2、能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3、有利于行政管理模式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4、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电子政务是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改革的动力与依据
电子政务对行政技术手段的意义
1、电子政务有助于改善现有行政技术手段的信息基础和信息通信手段
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
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2、电子政务有助于创立全新的行政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
3、电子政务为全面实现行政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手段
第10章行政管理规范
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与类型
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
行政管理规范(或行政规范)是指由社会约定俗成或由国家机关明文规定的,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有效履行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集合。其含义理解如下
1、行政管理规范或行政规范的实质是一种约束或限制
2、行政管理规范的约束对象是各种行政权力及其行使过程,也就是各种行政行为
3、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4、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形式或说表现形式是各种行为标准的集合
1、行政管理规范或行政规范的实质是一种约束或限制
2、行政管理规范的约束对象是各种行政权力及其行使过程,也就是各种行政行为
3、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4、行政管理规范的存在形式或说表现形式是各种行为标准的集合
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
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即国家机关
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即行政法律关系
3、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
4、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
5、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即行政法律关系
3、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
4、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
5、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行政管理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
简述我国行政道德的具体规范
1、勤政
2、廉政
3、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4、实事求是,科学行政
5、热情待人,协调行政
2、廉政
3、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4、实事求是,科学行政
5、热情待人,协调行政
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
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
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简述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
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
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
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
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
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试述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
1、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
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纯粹的法制观念建立在性恶论的伦理哲学基础之上。中国传统的德政、德治观则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善”这一性善论基础之上
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依据行政主要是依赖于行政法律规范的强制力来实现对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的约束与控制。与之相反,以德行政则试图运用行政道德规范来约束与调节行政主体的权力行为
3)运行机制的不同。依法行政的基本运行机制就是立法、执法与司法的客观和外在的法律过程机制。以德行政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通过鼓励与制度建设等外在途径培养提高行政主体道德素质和道德想象力,创造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促成行政主体自愿自觉地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行政
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依法行政能够确保国家法律与人民的意志得到最低程度的遵守与实现,但是不利于发掘行政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以德行政能购为行政主体积极主动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创造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缺乏真正有效的强制力约束,其结局往往是政局动荡,乃至于专政独裁
2、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1)形成的理论依据不同。纯粹的法制观念建立在性恶论的伦理哲学基础之上。中国传统的德政、德治观则是建立在“人之初,性本善”这一性善论基础之上
2)运行的手段与内容不同。依据行政主要是依赖于行政法律规范的强制力来实现对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的约束与控制。与之相反,以德行政则试图运用行政道德规范来约束与调节行政主体的权力行为
3)运行机制的不同。依法行政的基本运行机制就是立法、执法与司法的客观和外在的法律过程机制。以德行政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通过鼓励与制度建设等外在途径培养提高行政主体道德素质和道德想象力,创造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促成行政主体自愿自觉地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行政
4)运行后果的表现形式及效果不同。依法行政能够确保国家法律与人民的意志得到最低程度的遵守与实现,但是不利于发掘行政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以德行政能购为行政主体积极主动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创造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缺乏真正有效的强制力约束,其结局往往是政局动荡,乃至于专政独裁
2、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1)对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精髓所在
2)实现责任行政是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共同目标
3)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功能
4、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石,以德行政是依法行政的补充
第11章行政绩效评估
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与作用
我国现阶段开展和完善行政绩效评估的效果
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程序
简述行政绩效评估的程序
行政绩效评估程序是指实施行政绩效评估的过程及包含的各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制定计划。1)制订计划的目的;2)计划的具体内容;3)书面计划
2、初步调查
3、管理控制评估
4、详细评估。1)详细评估的目的;2)详细审查的内容
5、撰写评估报告
1、制定计划。1)制订计划的目的;2)计划的具体内容;3)书面计划
2、初步调查
3、管理控制评估
4、详细评估。1)详细评估的目的;2)详细审查的内容
5、撰写评估报告
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分类
1、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可划分为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政治发展指标
1)经济发展指标,具体包括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等
2)社会发展指标,具体包括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
3)政治发展指标,具体包括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
2、根据评估的方法,可划分为经济评估指标、效率评估指标、效益评估指标、公平评估指标
1)经济评估指标。成本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其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
2)效率评估指标。行政效率与行政收入呈反比关系,行政产出与行政效率则呈正比关系。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量、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
3)效益评估指标。效益评估关注的是组织工作的质和社会效果,也就是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效益评估是评估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4)公平评估指标。社会公平的符合理论认为社会公平可分为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等类型
1)经济发展指标,具体包括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社会就业率、进出口总额等
2)社会发展指标,具体包括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社会治安和事故指标
3)政治发展指标,具体包括行政机构管理指标、行政决策指标
2、根据评估的方法,可划分为经济评估指标、效率评估指标、效益评估指标、公平评估指标
1)经济评估指标。成本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其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
2)效率评估指标。行政效率与行政收入呈反比关系,行政产出与行政效率则呈正比关系。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量、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
3)效益评估指标。效益评估关注的是组织工作的质和社会效果,也就是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效益评估是评估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4)公平评估指标。社会公平的符合理论认为社会公平可分为单纯的个人公平、分部化的公平、集团性的公平、机会公平、代际公平等类型
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
论述行政绩效评估中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
1、利用官方记录的方法。可用于衡量完成工作量的记录,如修理的物件的数量、进行水处理的数量、收集垃圾的吨数等;可用于衡量服务质量的记录,如收到的投诉的数量、交通伤亡的数量、统计的犯罪数量和被逮捕的人数、消防和警察部门的接警数目等
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质量品质评价。保证观测者评价的准确性的措施有:
1)提供等级标准;2)在使用前先实验一遍;3)被选择的评价者应独立于被评价的组织之外;4)定期检查观测者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质量;5)培训新的观察者和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对观测者进行重新培训
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公众满意调查通常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能直接获得公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有信件调查、亲自访谈、电话采访、网络调查和综合运用各种访谈技术
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有些绩效的衡量需要借助特别的设备来获得资料,如空气、水、噪声污染等的测定
2、培训观测者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质量品质评价。保证观测者评价的准确性的措施有:
1)提供等级标准;2)在使用前先实验一遍;3)被选择的评价者应独立于被评价的组织之外;4)定期检查观测者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质量;5)培训新的观察者和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对观测者进行重新培训
3、公众满意意见调查方法。公众满意调查通常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能直接获得公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有信件调查、亲自访谈、电话采访、网络调查和综合运用各种访谈技术
4、特别的资料收集方法。有些绩效的衡量需要借助特别的设备来获得资料,如空气、水、噪声污染等的测定
简述行政绩效评估中经济合理性评估的基本方式
1、成本与投入的比率测定法
2、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
3、人均投入测定法
4、单位成本测定法
5、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
2、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的比率测定法
3、人均投入测定法
4、单位成本测定法
5、经济改进余地测定法
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特征
1、它试图衡量一个公共项目可能对社会生产的所有成本和收益,包括许多很难用货币成本和收益来计量的无形部分
2、如果一项政策或项目的净收益(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大于零并高于其他公共或私人投资方案的净收益时,它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因此,这种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经济理性
3、一般使用私人市场作为公共项目评估的出发点和参照物。公共投资的机会成本常常通过考虑投资于私人部门可能获得的收益来计算
2、如果一项政策或项目的净收益(即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大于零并高于其他公共或私人投资方案的净收益时,它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因此,这种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经济理性
3、一般使用私人市场作为公共项目评估的出发点和参照物。公共投资的机会成本常常通过考虑投资于私人部门可能获得的收益来计算
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及其克服途径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行政管理机构绩效高的原因
1、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行政组织的维护和运转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二是政治制度和民主法治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三是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有制约作用
2、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行政组织有一套自己的体制和制度,用以维持组织的运转和发展。这种结构性的体制对于行政绩效往往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一方面,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权力也收到限制
3、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一方面,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另一方面,公务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行政绩效水平
4、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在行政绩效管理中,一方面政府的大量产出难以被量化,另一方面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如行政绩效管理项目往往缺乏准确性,因而也影响了行政绩效的提高
2、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行政组织有一套自己的体制和制度,用以维持组织的运转和发展。这种结构性的体制对于行政绩效往往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一方面,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权力也收到限制
3、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一方面,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另一方面,公务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行政绩效水平
4、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在行政绩效管理中,一方面政府的大量产出难以被量化,另一方面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如行政绩效管理项目往往缺乏准确性,因而也影响了行政绩效的提高
试述当前条件下克服制约因素,提高我国行政绩效的途径
1、改革和创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强化法治政府的行政理念,为提高行政绩效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理念,是当前我国最需要的行政环境。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方面的不端完善和法治政府的建立,加强了对行政组织的监督和控制,为提高政府活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2、不端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一要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二要实现依法行政;三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了提高公务员素质,要求公务员:一要加强学习,掌握广博知识;二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三要勤政廉洁,树立良好政风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从四个方面入手:绩效管理需要立法保障;公民参与机制是行政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2、不端改革行政体制,进行政府的运行机制创新,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以提高行政绩效。一要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二要实现依法行政;三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提高行政绩效,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了提高公务员素质,要求公务员:一要加强学习,掌握广博知识;二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三要勤政廉洁,树立良好政风
4、建立和健全良好的行政绩效评估体系,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行政绩效水平。从四个方面入手:绩效管理需要立法保障;公民参与机制是行政评估体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
1、行政环境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
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
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2、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
2)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
3、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
2)公务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行政绩效水平
4、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大量产出难以被量化
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1)经济体制的类型会制约行政组织的绩效
2)政治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也制约行政绩效
3)大众传播媒介对行政绩效的制约作用
2、行政体制因素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政府的活动受资金预算的限制
2)政府部门的权力也受到限制
3、公务员素质对行政绩效的制约
1)公务员往往在主观上排斥绩效管理
2)公务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等职业素质必然制约行政绩效水平
4、行政绩效管理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大量产出难以被量化
2)绩效管理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第12章行政发展
行政发展的特点与模式
简述行政发展的特点
1、行政发展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过程
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秩序的过程
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
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和发展过程
2、行政发展是一个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秩序的过程
3、行政发展是一种制度支撑下的行政动态过程
4、行政发展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变化和发展过程
行政发展模式的类型
1、按照行政发展的管理主义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基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行政发展模式和基于传统公共行政改革的行政发展模式
2、按照行政发展的动因内容来源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内源式发展模式和外源式发展模式
3、按照行政发展的改革方式和实现途径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
2、按照行政发展的动因内容来源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内源式发展模式和外源式发展模式
3、按照行政发展的改革方式和实现途径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以解除政府管制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进行授权改革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以实现灵活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
内源式发展模式的特点
1、政府始终把自身的改革同自身的生存结合起来,危机意识比较强
2、强调公共部门的民营化,以这种措施来为政府的职能和机构“瘦身”。同时,政府同民间特别是私人企业保持者良好的关系,以此来发挥其管理经济的职能
3、将传统行政文化和现代文官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公务员制度始终保持较强地生命力
4、行政改革与发展大多是在一党执政的情况下推行的,这有利于保持行政发展的连续性,避免由于政党更替而出现的行政发展断层现象
2、强调公共部门的民营化,以这种措施来为政府的职能和机构“瘦身”。同时,政府同民间特别是私人企业保持者良好的关系,以此来发挥其管理经济的职能
3、将传统行政文化和现代文官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公务员制度始终保持较强地生命力
4、行政改革与发展大多是在一党执政的情况下推行的,这有利于保持行政发展的连续性,避免由于政党更替而出现的行政发展断层现象
简述外源式发展模式的特点
1、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是以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所以起点比较低
2、行政改革是在外力强迫下的“自我手术”,缺乏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
3、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缺乏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育不良
4、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极大地阻挠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脚步,导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
2、行政改革是在外力强迫下的“自我手术”,缺乏改革与发展的内源性和自发性
3、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严重缺乏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发育不良
4、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极大地阻挠了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的脚步,导致政府缺乏权威,体制不健全,机构涣散,效率低下
简述以实行企业家政府的改革方式来实现的行政发展模式的内容
1、在组织结构上,首先把政府机构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主张下放决策权力和执行权力,同时减少政府的机构和结构层次,使多层次的金字塔式结构逐步变成多层次少的扁平结构
2、在政府官员管理上,实行合同聘用制,建立以功绩制为原则的个性化绩效工资制度
3、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主张按照市场游戏规则制定公共政策
4、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企业家政府主张以公众为中心,政府围绕公众的需求提供服务
2、在政府官员管理上,实行合同聘用制,建立以功绩制为原则的个性化绩效工资制度
3、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主张按照市场游戏规则制定公共政策
4、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企业家政府主张以公众为中心,政府围绕公众的需求提供服务
试述西方国家行政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1)市场经济发达,社会中介组织成熟,产权制度明确,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明晰,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行政系统中来。发达的市场经济是西方行政发展得以实现的根本基础
2、信息产业发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行政价值与观念,而且为行政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3、制度创新能力强。西方的每一次行政发展都是一次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而且有助于推动下一轮行政改革,实现下一轮行政发展
2、信息产业发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行政价值与观念,而且为行政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3、制度创新能力强。西方的每一次行政发展都是一次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巩固改革成果,而且有助于推动下一轮行政改革,实现下一轮行政发展
行政发展的动力和阻力
试述行政发展的动力
1、行政发展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推动因素。行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来自于行政体系与行政环境相互适应的需要。行政发展的动力主要有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大部分
2、行政发展外部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外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其中,政治对行政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和紧密,文化变革主要影响行政体系的价值判断,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行政绩效的提高以及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化
3、行政发展内部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内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的演化、组织分工的细化、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2、行政发展外部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外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其中,政治对行政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和紧密,文化变革主要影响行政体系的价值判断,技术进步对行政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行政绩效的提高以及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化
3、行政发展内部动力是指行政发展的内在推动因素,主要包括行政组织的演化、组织分工的细化、政府内部改革人士的推动
结合实际分析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阻力
1、行政发展的外部阻力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发育相对不完善,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等各种行政关系调整的接受程度低,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行政发展
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如果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没有与行政改革想配套,或者存在滞后现象,则必然影响行政发展
2、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
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党行政发展启动时,既有的行政制度的惯性就表现出强大的保守性,拒绝改变自身特性,抵触新事物的进入,排斥新兴的行政制度,由此阻碍和束缚行政发展
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公务员为行政权力和利益的受益者,一旦行政发展触及其利益,就会遭到公务员的强烈抵制
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当行政发展以一种全新的走向运行时,行政文化对于这种变革的认同却往往处于滞后状态,则势必会对行政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1)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发育相对不完善,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等各种行政关系调整的接受程度低,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行政发展
2)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的不配套。如果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没有与行政改革想配套,或者存在滞后现象,则必然影响行政发展
2、行政发展的内部阻力
1)来自既有行政制度惯性的阻力。党行政发展启动时,既有的行政制度的惯性就表现出强大的保守性,拒绝改变自身特性,抵触新事物的进入,排斥新兴的行政制度,由此阻碍和束缚行政发展
2)来自公务员的阻力。公务员为行政权力和利益的受益者,一旦行政发展触及其利益,就会遭到公务员的强烈抵制
3)来自行政文化的制约。当行政发展以一种全新的走向运行时,行政文化对于这种变革的认同却往往处于滞后状态,则势必会对行政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行政发展途径
简述行政改革的原则
1、坚持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
2、坚持民主决策、依法改革的原则
3、坚持注重专家咨询、科学论证改革方案的原则
2、坚持民主决策、依法改革的原则
3、坚持注重专家咨询、科学论证改革方案的原则
试述当代中国行政发展途径的主要特色
1、立足于中国国情
2、坚持行政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
3、坚持渐进式改革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6、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坚持行政改革为经济建设服务
3、坚持渐进式改革
4、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借鉴国外行政改革经验与吸收我国传统行政精华并举
6、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