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
2023-08-07 13:36:5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4.1.1 结构可靠度
14.1.2 结构生命全过程可靠度
14.1.3 结构功能函数
14.1.4 结构失效概率
14.1.5 结构可靠指标
14.1.6 求可靠度指标β的方法
14.1.7 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的方向
14.1 基本概念
14.2.1 基本原理
14.2.2 随机QR法
14.2.3 随机非线性QR法
14.2.4 随机模糊非线性QR法
14.2.5 结构时变可靠度分析的随机样条函数方法
14.2 结构不确定性静力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14.3.1 基本原理
14.3.2 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样条函数方法
14.3.3 确定结构动力可靠度
14.3 结构不确定性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14.4.1 基本概念
14.4.2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QR法
14.4.3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失效树-QR法
14.4.4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概率网络估算-QR法
14.4.5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蒙特卡罗-QR法
14.4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的QR法
14.5.1 模糊机构-QR法
14.5.2 几种方法
14.5.3 简化方法
14.5 复杂结构体系不确定性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14.6 计算例题
14.7.1 可靠指标的几何意义
14.7.2 计算可靠指标β的两个常用公式
14.7.3 改进一次二阶矩法
14.7.4 结构体系中功能函数的相关性
14.7.5 随机变量的抽样
14.7.6 结构不确定性可靠度
14.7.7 结构体系模糊可靠度
14.7 附录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高层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15.1.1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
15.1.2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15.1.3 结构抗震性能概念设计
15.1.4 结构抗震性能计算设计
15.1.5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15.1.6 结构抗震性能控制
15.1.7 结构抗震性能的社会经济评估
15.1.8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总框图
15.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
15.2 恢复力模型
15.3.1 建模
15.3.2 算法
15.3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15.4.1 结构随机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15.4.2 结构随机模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15.4 结构不确定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15.5.1 基本原理
15.5.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动力方程的解法
15.5.3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步骤
15.5.4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的Pushover-QR法
15.5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的QR法
15.6.1 结构失效模式
15.6.2 结构失效准则
15.6.3 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15.6.4 结构抗震可靠度公式
15.6.5 结构体系抗震可靠度计算步骤
15.6 结构不确定性抗震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15.7.1 基本概念
15.7.2 基本假设
15.7.3 分析方法
15.7.4 判断框架塑性极限状态的一般准则
15.7 高层框架塑性极限分析的QR法
15.8.1 南宁香格里拉大楼地震反应
15.8.2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地震反应
15.8 工程实例分析
15.9.1 确定恢复力向量
15.9.2 悬臂梁变形形状函数
15.9.3 加载模式
15.9.4 材料本构关系
15.9.5 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时变动力可靠度
15.9.6 结构在使用期限的可靠度
15.9.7 复杂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15.9 附录
第十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的新方法
16.1.1 风荷载
16.1.2 抗风设计要求
16.1.3 风振控制
16.1 基本概念
16.2.1 结构体系
16.2.2 建模
16.2.3 算法
16.2 结构风振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16.3.1 结构随机非线性风振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16.3.2 结构不确定性非线性风振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16.3 结构不确定性风振反应分析的新方法
16.4.1 基本概念
16.4.2 结构抗风时变可靠度
16.4.3 高耸结构抗风可靠度计算步骤
16.4 结构不确定性抗风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16.5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十六章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分析的新方法
17.1.1 钢结构抗火研究
17.1.2 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
17.1.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研究
17.1.4 结构抗火设计方法
17.1.5 结构抗火研究存在的问题
17.1.6 结构抗火研究的趋势及关键问题
17.1 基本概念
17.2 构件在火灾时的温度场
17.3.1 计算原理
17.3.2 建立单元
17.3.3 建立新单元
17.3 温度场分析的QR法
17.4.1 热弹塑性本构关系
17.4.2 建模
17.4.3 算法
17.4 高层建筑结构抗火分析的QR法
17.5.1 建立梁单元刚度矩阵
17.5.2 建立钢框架刚度方程
17.5.3 结构高温反应分析的算法
17.5 钢结构高温反应分析的QR法
17.6.1 结构构件耐火极限
17.6.2 钢构件耐火极限计算方法
17.6.3 钢-混凝土组合柱抗火计算方法
17.6.4 结构耐火极限
17.6 结构耐火极限
17.7.1 总体目标
17.7.2 功能目标
17.7.3 性能要求
17.7.4 结构抗火性能概念设计
17.7.5 结构抗火性能计算设计
17.7.6 结构抗火性能评估
17.7.7 结构抗火性能控制
17.7.8 结构抗火性能的社会经济评估
17.7.9 结构抗火性能设计总框图
17.7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火设计
17.8.1 钢结构
17.8.2 钢管混凝土
17.8 附录
第十七章 高层建筑结构抗火分析的新方法
18.1.1 状态转移矩阵
18.1.2 矩阵指数的计算方法
18.1 基本概念
18.2.1 状态空间
18.2.2 状态方程
18.2.3 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法
18.2.4 结构动力响应问题
18.2.5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18.2.6 弹性力学三维问题
18.2 状态空间理论
18.3.1 最速升降问题
18.3.2 最优控制问题的提法
18.3.3 Hamilton原理
18.3.4 无约束最优控制的变分法
18.3.5 弹性力学与最优控制理论的关系
18.3.6 LQ控制理论
18.3 最优控制理论
18.4.1 基本概念
18.4.2 主动控制理论
18.4.3 TMD控制理论
18.4.4 被动控制理论
18.4 结构现代控制理论
18.5.1 随机线性连续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18.5.2 随机线性离散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
18.5 随机最优控制理论
18.6.1 弹塑性状态方程
18.6.2 样条状态空间法
18.6.3 变分原理
18.6 样条状态空间法
18.7.1 精细算法
18.7.2 样条加权残数法(一)
18.7.3 样条加权残数法(二)
18.7 状态方程的算法
18.8 计算例题
第十八章 高层建筑结构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19.1.1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19.1.2 设计原则
19.1.3 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9.1 基本概念
19.2.1 QR法
19.2.2 样条子域法
19.2.3 先整体后局部分析法
19.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新方法
19.3.1 建模
19.3.2 算法
19.3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
19.4.1 建模
19.4.2 算法
19.4.3 结构抗震性能
19.4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的新方法
19.5 计算例题
第十九章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新方法
20.1.1 结构体系
20.1.2 主要特点
20.1.3 工程实例
20.1.4 巨型框架结构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
20.1.5 巨型框架结构分析的精细化计算方法
20.1 基本概念
20.2.1 建模
20.2.2 算法
20.2 巨型结构体系分析的QR法
20.3.1 建模
20.3.2 算法
20.3 巨型结构体系抗震分析的QR法
20.4.1 设计总则
20.4.2 结构内力计算
20.4.3 巨型结构构造要求
20.4 巨型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20.5 计算例题
20.6.1 巨型框架结构的设计总则
20.6.2 结构内力计算
20.6.3 巨型框架结构的构件设计
20.6 附录
第二十章 巨型结构体系分析的新方法
21.1.1 结构体系
21.1.2 高层混合结构受力的特点
21.1.3 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1.1.4 高层混合结构分析的注意要点
21.1 基本概念
21.2.1 QR法
21.2.2 高层空间混合结构分析的QR法
21.2.3 高层建筑复杂空间混合结构分析的QR法
21.2 高层混合结构分析的新方法
21.3.1 建模
21.3.2 算法
21.3.3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
21.3.4 结构损伤分析的新算法
21.3 高层混合结构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
21.4.1 建模
21.4.2 算法
21.4 高层混合结构抗震分析的新算法
21.5.1 Pushover法
21.5.2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分析的Pushover-QR法
21.5 高层混合结构抗震性评估分析的Pushover-QR法
21.6.1 结构不确定性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QR法
21.6.2 结构不确定性抗震可靠度分析的QR法
21.6.3 结构不确定性抗风可靠度分析的QR法
21.6.4 结构不确定性抗火可靠度分析的QR法
21.6 高层混合结构可靠度分析的QR法
21.7 计算例题
第二十一章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22.1 基本概念
22.2.1 计算简图
22.2.2 建立上部结构的刚度方程
22.2.3 建立基础的刚度方程
22.2.4 建立地基的刚度方程
22.2.5 建立耦合体系的刚度方程
22.2.6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耦合体系分析的QR法
22.2 结构-基础-地基耦合体系分析的新方法
22.3.1 建立样条地基子域
22.3.2 建立结构样条子域
22.3.3 建立整个结构耦合体系控制方程
22.3.4 相邻结构相互作用
22.3.5 相邻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QR法
22.3 相邻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的新方法
22.4.1 利用QR法建立地下结构控制方程
22.4.2 利用样条无限元法建立远场岩土介质控制方程
22.4.3 建立耦合体系控制方程
22.4.4 分析地下结构
22.4.5 地下工程分析的QR法
22.4 地下工程分析的样条无限元-QR法
22.5 计算例题
第二十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地基耦合体系
23.1 智能高层结构分析的新方法
23.2 智能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
23.3 智能高层结构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
23.4 智能高层结构振动主动控制
23.5 计算例题
23.6.1 智能梁单元
23.6.2 智能板壳单元
23.6.3 其他单元
23.6.4 非线性QR法
23.6 附录
第二十三章智能高层与超高层结构分析的新方法
24.1.1 连体结构体系
24.1.2 连体结构静力性能
24.1.3 应注意几个问题
24.1.4 强连接连体结构设计方法
24.1.5 弱连接连体结构设计方法
24.1.6 工程实例
24.1 基本概念
24.2.1 建模
24.2.2 算法
24.2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体系分析的QR法
24.3.1 弹性静力分析
24.3.2 弹塑性分析
24.3.3 小结
24.3 计算例题
24.4.1 结构分析
24.4.2 强连接体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24.4 强连接体结构设计原则
24.5 弱连接体结构设计原则
第二十四章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分析的新方法
25.1 基本概念
25.2.1 建模
25.2.2 算法
25.2 结构分析的QR法
25.3.1 混凝土构件徐变特性及计算方法
25.3.2 混凝土收缩特性及计算方法
25.3.3 徐变理论
25.3.4 徐变、收缩对巨型框筒悬挂结构的影响
25.3 混凝土的徐变、收缩理论
25.4.1 结构从施工过程到使用过程的轴力变化
25.4.2 徐变收缩对截面内力重分布影响的理论分析
25.4.3 巨型框筒竖向承重结构考虑施工过程收缩徐变分析
25.4.4 考虑施工过程巨型框筒悬挂结构竖向结构变形计算
25.4 巨型框筒悬挂结构体系施工过程的有关分析
25.5 计算例题
25.6 小结
第二十五章 高层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的QR法
1.1 高层建筑
1.2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
1.3.1 框架结构体系
1.3.2 剪力墙结构体系
1.3.3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1.3.4 筒体结构体系
1.3.5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1.3.6 悬挂结构体系
1.3.7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1.3.8 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
1.3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4.1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4.2 抗风设计的基本原则
1.4.3 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
1.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5.1 竖向荷载
1.5.2 风荷载
1.5.3 地震荷载
1.5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
1.6.1 高层建筑结构理论研究的现状
1.6.2 高层建筑结构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1.6 高层建筑结构理论发展现状与趋势
1.7.1 B样条函数构造的方法
1.7.2 B样条函数的性质
1.7.3 B样条函数的数值方法
1.7.4 样条基函数
1.7 样条函数
1.8.1 风荷载有关系数
1.8.2 地震荷载有关系数
1.8.3 样条函数值
1.8.4 样条离散化
1.8.5 薄梁的小挠度问题
1.8.6 薄板的小挠度问题
1.8.7 求[Q]=[S]<sup>-1</sup>值
1.8.8 式(1.40)所示样条基函数的具体形式
1.8 附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
2.1 QR法
2.2 框架结构体系
2.3 剪力墙结构体系
2.4 框-剪结构体系
2.5 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2.6.1 样条平面梁子域
2.6.2 样条空间梁子域
2.6 样条子域
2.7 计算例题
2.8.1 梁单元
2.8.2 弹性力学平面单元
2.8.3 薄板单元
2.8.4 平板壳单元
2.8.5 开洞单元
2.8.6 弹性力学平面单元刚度矩阵
2.8.7 薄板矩形单元刚度矩阵
2.8.8 薄板内力向量
2.8.9 非结点荷载作用下的梁单元
2.8.10 图2.38所示单元的刚度矩阵
2.8 附录
第二章 高层建筑常规结构体系分析的新方法
3.1 筒体结构体系
3.2 筒体结构受力性能
3.3 筒体结构分析的QR法
3.4 结构参数对筒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3.5.1 样条平面梁子域
3.5.2 样条空间梁子域
3.5.3 样条厚梁子域
3.5 样条子域
3.6 计算例题
3.7.1 B样条内积的积分法
3.7.2 几个重要矩阵
3.7.3 [Q]矩阵
3.7.4 板条函数/梁函数
3.7.5 筒体结构平面布置实例
3.7.6 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3.7 附录
第三章 高层建筑筒体结构分析的新方法
4.1.1 平面形状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4.1.2 竖向体形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4.1.3 错层建筑结构体系
4.1.4 连体结构体系
4.1.5 多塔楼结构体系
4.1 复杂结构体系
4.2 高层建筑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的QR法
4.3.1 样条子域法
4.3.2 高层建筑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的样条子域法
4.3 高层建筑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的样条子域法
4.4.1 样条子域类型
4.4.2 样条弹性平面子域
4.4.3 样条剪力墙子域
4.4.4 样条框架子域
4.4 样条子域
4.5 计算例题
4.6.1 非均匀分划问题
4.6.2 样条基函数
4.6.3 样条厚板壳/薄板壳矩形子域
4.6.4 样条厚板壳/薄板壳三角形子域
4.6.5 梁的振型函数
4.6.6 压杆稳定函数
4.6.7 板条函数
4.6.8 正交多项式
4.6 附录
第四章 高层建筑复杂结构体系分析的新方法
5.1 建立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分析的新模型
5.2.1 结构动力特性
5.2.2 特征值问题
5.2.3 特征值问题解法
5.2.4 滤频迭代法
5.2.5 建立结构的质量矩阵
5.2 结构动力特性的算法
5.3.1 基本方程
5.3.2 建立递推格式
5.3.3 建立无条件稳定算法
5.3.4 建立条件稳定算法
5.3 结构动力反应的新算法
5.4 计算例题
第五章 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分析的新方法
6.1.1 屈服准则
6.1.2 强化(软化)准则
6.1.3 流动法则
6.1.4 增量理论
6.1.5 Mises等向强化弹塑性矩阵
6.1.6 广义等向强化弹塑性矩阵
6.1 弹塑性本构关系
6.2.1 弹粘塑性模型
6.2.2 本构关系
6.2 弹粘塑性本构关系
6.3.1 单向应力状态
6.3.2 复杂应力状态
6.3.3 统一的本构理论
6.3 材料非线性应变理论
6.4.1 平面框架弹塑性分析的QR法
6.4.2 高层复杂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QR法
6.4 建立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新模型
6.5.1 增量初应力迭代法
6.5.2 增量变刚度迭代法
6.5 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算法
6.6 弹塑性梁单元
6.7 计算例题
第六章 高层建筑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
7.1.1 梁的小变形几何非线性理论
7.1.2 薄板的小变形几何非线性理论
7.1.3 两个重要性质
7.1 结构几何非线性理论
7.2.1 高层框架几何非线性分析的QR法
7.2.2 高层复杂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QR法
7.2 建立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新模型
7.3.1 Newton-Raphson法
7.3.2 修正的Newton-Raphson法
7.3.3 增量法
7.3.4 增量迭代法
7.3 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算法
7.4 计算例题
7.5.1 平面梁单元
7.5.2 平面样条梁单元
7.5.3 空间梁单元
7.5.4 空间样条梁单元
7.5.5 弹性力学平面单元
7.5.6 大挠度薄板单元
7.5.7 大挠度薄壳样条子域/样条单元
7.5.8 板壳几何非线性样条子域/样条单元
7.5.9 单元刚度矩阵的三种格式
7.5.10 小结
7.5 几何非线性单元
第七章 高层建筑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
8.1.1 一般原理
8.1.2 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
8.1 大变形本构关系
8.2.1 高层框架双重非线性分析的QR法
8.2.2 高层复杂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QR法
8.2 建立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模型
8.3.1 增量迭代法
8.3.2 有关迭代公式
8.3 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算法
8.4 计算例题
8.5.1 单元三种格式的刚度矩阵
8.5.2 双重非线性单元刚度矩阵的具体形式
8.5.3 大变形弹塑性问题
8.5 附录
第八章 高层建筑结构双重非线性分析的新方法
9.1 动力本构关系
9.2.1 结构几何非线性动力问题
9.2.2 结构双重非线性动力问题
9.2.3 结构材料非线性动力问题
9.2 建立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新模型
9.3.1 非线性动力方程
9.3.2 求解非线性增量动力方程的新算法
9.3.3 求解非线性动力方程的几种新算法
9.3.4 无条件稳定算法
9.3 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新算法
9.4 计算例题
第九章 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新方法
10.1.1 结构失稳特性
10.1.2 判断结构稳定性的能量准则
10.1.3 结构动力稳定性
10.1 基本概念
10.2.1 建模
10.2.2 算法
10.2.3 迭代收敛准则
10.2 结构非线性静力稳定性问题
10.3.1 切线刚度法
10.3.2 特征刚度法
10.3.3 位移收敛控制增量迭代法
10.3 结构非线性平衡路径跟踪算法
10.4.1 基本原理
10.4.2 计算步骤
10.4.3 算例
10.4 结构非线性静力稳定性简化算法
10.5.1 建模
10.5.2 算法
10.5.3 计算步骤
10.5.4 求解结构动力失稳临界荷载的方法
10.5.5 几点注意
10.5 结构非线性动力稳定性问题
10.6 计算例题
第十章 高层建筑结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
11.1.1 单轴受力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11.1.2 双轴受力下的破坏准则
11.1.3 混凝土破坏准则
11.1 混凝土破坏准则
11.2.1 弹塑性理论
11.2.2 弹粘塑性理论
11.2.3 弹塑性应变理论
11.2 混凝土本构关系
11.3.1 分布模式
11.3.2 离散模式
11.3 钢筋本构关系
11.4.1 τ-s关系
11.4.2 粘结性的模拟方法
11.4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关系
11.5.1 混凝土宏观裂缝产生的原理
11.5.2 混凝土裂缝模拟
11.5.3 混凝土开裂后的处理方法
11.5.4 混凝土开裂后的抗拉效应
11.5.5 单元受压破坏后的处理
11.5.6 钢筋单元屈服后的处理
11.5.7 联结单元破坏后的处理
11.5.8 释放力分配原则
11.5 混凝土裂缝模拟及处理
11.6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QR法
11.7.1 增量初应力迭代法
11.7.2 增量变刚度迭代法
11.7 算法
11.8 计算例题
第十一章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的新方法
12.1 不确定性变量
12.2 不确定性本构关系
12.3 结构不确定性非线性变分原理
12.4.1 样条离散化
12.4.2 建立样条刚度方程
12.4.3 计算不确定量
12.4 结构不确定性样条函数方法
12.5 小结
第十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不确定性分析的新方法
13.1.1 结构损伤
13.1.2 基本方程
13.1.3 损伤变量
13.1.4 应力应变关系
13.1.5 演化方程
13.1.6 应力等效原理
13.1 基本概念
13.2.1 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
13.2.2 弹塑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
13.2.3 各向同性损伤的弹塑性应变理论
13.2.4 各向同性损伤的弹粘塑性理论
13.2.5 弹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关系
13.2.6 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关系
13.2.7 损伤演化模型
13.2 钢材损伤理论
13.3.1 混凝土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
13.3.2 混凝土弹塑性各向同性本构关系
13.3.3 混凝土粘弹塑性各向同性本构关系
13.3.4 各向同性损伤的弹塑性应变理论
13.3.5 损伤演化方程
13.3 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
13.4.1 损伤变分原理
13.4.2 三类变量损伤广义变分原理
13.4.3 二类变量损伤广义变分原理
13.4 损伤变分原理
13.5.1 建模
13.5.2 算法
13.5 结构损伤分析的新方法
第十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损伤分析的新方法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