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织经
2021-03-06 22:38:14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罗织经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 阅人卷
1. 人之情多娇,世之俗多伪,岂可信乎?
人们的情感许多是做作出来的,世间的习俗许多是虚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
虚假
太平盛世才高遭忌,守愚得存
1.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耻其匿怨而友人也。
孔子说:“甜言蜜语、和颜悦色、毕恭毕敬,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他们不耻心中藏着的怨恨,表面却与人要好的虚伪行径
勿显高志,随俗乃安
2.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
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多欲
2. 成事享其功,败事委其过,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劳,事情失败了便推托过错,圣人尚且不能超越这一点,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趋利避害
莫忘下属的特殊职责-“替死鬼”
3. 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
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念,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罪恶从此便产生了
多欲则贪
要懂得给别人留有余地
3. 民之畏惩,史之惧祸,或以敛行,但有机变,孰难料也。
老百姓害怕惩罚,官吏恐遭祸患,不得不收敛自己的行为;一旦有了机缘变故,谁都无法预料
民之畏惩,史之惧祸
力不能及却勉强去做则遭祸
4.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
人们受害常常是因为对人没有仔细地察验,人们遭受祸患往往是由于对人心慈手软
不察
不忍
4. 恒公溺臣,身死家衰;夫差存越,终丧其足。
齐桓公过分信赖宠臣,以致惨死,家族衰败。
吴王夫差没有吞并越过,最后却导致吴国的灭亡
4. 亲无过父子,然广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则莽奸弗绝。
关系密切没有超过父子的,可是像杨广那样的逆子却总是存在的
人多善伪,至亲亦不可信。
施以恩德没有超过君对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样的奸臣却从未断绝
伪装与隐忍是窃国大盗的必杀技
4. 是以人心多诈,不可视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终无功。
因此说人的内心隐含着太多的欺骗,不能光看他的外表
人心多诈
善者无功
世上的事缺少情爱,做好事的人最后却得不到功劳
宽恕敌人是致命的错误
4. 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为智者乎?
相信别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别人不要心存侥幸
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
环境严酷时,唯有自己可以相信
这种技艺不学习,难道还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吗?
第二 事上卷
1.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
上司的疑心重,下属的恐惧多
为上者疑
疑
应对方式
一 对上司的认识能深入本质
二 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1. 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上司和下属的心意不一致,祸事便由此产生了
上下一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首要前提
2. 上者骄,安其心以顺。
高高在上的人骄傲,顺从他可使其心安
顺
2. 上者忧,去其患以忠心。
高高在上的人忧虑,忠于他可使其免除忧患
忠
设法消除居上者对自己的猜忌方能自保
贪一点没事,傻一点没事,只要忠顺,就不会是最大的祸害
2. 顺不避媚,忠不忌曲,虽为人诟亦不可少为也。
顺从不要回避献媚,忠心不要忌讳无理,虽然遭人诋毁也不能少做
讨好上司是最重要的事情
顺不避媚,忠不忌曲
忠顺
2. 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
上司能给你什么,自然能拿回什么,生死都控制于人手,怎么能违背他们呢?
上所予,自可取
权势大时,须得收敛,否则遗祸子孙
违背上司实是官场中最大的禁忌
2. 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祸福相异,咸于此耳。
因此有智慧的人善于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坚持自己的见解,他们祸福不同,都是源自这个原因
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
摸准上意,方能官运
3.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
当主子的没有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于强大的,当臣子的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
人主莫喜强臣
3. 臣强则死,念妄则亡。
臣子权势过大会招致死祸,想法荒谬会导致灭亡
3. 周公尚畏焉,况他人乎?
周公姬旦尚且惧怕这些,何况是其他人呢?
功高之人最易遭忌
4. 上无不智,臣无至贤。
上司没有不聪明的,下属绝无最有德行的
上者有错,下者亦不可忤逆
官大一级压死人
不要成为那个牺牲品
4. 功归上,罪归己
功劳归上司,罪过留给自己
功归上,罪归己
功归上,过归己,放弃的是虚名,得到的是实利
4. 戒惕弗弃,智勇勿显。
戒备警惕的心不要丢弃,智慧勇力不要显露
戒惕弗弃,智勇勿显
老实听话,常常比有胆有识更为管用
一个人得意时,往往忘行失态,放纵自己,这时最危险
4. 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
虽然是最亲近的人也忍心断绝,纵然是干邪恶的事也不躲避
为功利灭人情,虽得高位子,难逃天谴
4. 诚如是也,非徒上宠,而又宠无衰矣
如果真能这样,不但上司会对其宠信有加,而且宠信不会衰减
第三 治下卷
1. 甘居人下者鲜。御之失谋,非犯则篡耳。
自愿处于下属地位得人很少。
甘居人下者鲜
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如果没有计策,不是下级抵触上级,就是下级夺取上级的权力
力量不及时,需要隐忍
上下级关系
上下级关系利害相互冲突的矛盾对立面
上级对下级要利用也要防范
下级对上级不得不服从他,又无时无刻不在窥视他、算计他
管理下级
不可放纵大意
注意方式方法
2. 上无威,下生乱。
上司没有威严,下属就会闹出祸事
上司没有威严,在下属的眼里,便是上司软弱可欺
没有实力、没有力量
上司没有威严,在下属的眼里,便是上司软弱可欺,没有了惧怕,做事自然不会循规蹈矩,上司的决定也不会被很好地贯彻执行
官有官威,高高在上,神秘莫测,不苟言笑,令人敬畏,俯首听命,这是必要的
保持距离,少说话
2. 威成于礼,恃以刑,失之纵。
威严从礼仪中树立,依赖于刑罚,放任它就会丧失
以礼为先,辅之以刑,则威严自生
2. 私勿与人,谋必辟。
秘密的事情不要让人参与,参与谋划的人一定要清除
私勿与人
阴暗面不要跟人分享
2. 幸非一人,专固害。
宠信不要固定再一个人的身上,让一个人专权一定会带来祸害
专宠如养痈,久则成患
2. 机心信隐,交接靡密,庶下者知威而畏也。
心思一定要隐藏起来,与人交往不能过分亲密,下属便能由此感知上司的威严而必生敬畏
隐藏心思,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下属就难度上意,故不敢隐匿,不敢懈怠
两条铁律
不让下属知根知底
不轻易示好
下属对上司的不敬,是为上者最忧心的头等大事
3. 下附上以成志,上恃下以成名。
下属依附上司才能成就志向,上司依靠下属才能取得功名。
以其所需为饵,人才自来
获取自己最大利益
上司是资源
下属是实力
高明的上司,知道下属所思所想,施于不同方法让其甘愿卖命
3. 下有所求,其心必进,迁之宜缓,速则满矣。
下属有贪求的东西,他的心自然会要求上进,提升他应该慢慢来的来,他快他就满足了。
欲望一旦满足,属下便不服驱遣
3. 上有所欲,其神若亲,礼下勿辞,拒者无助矣。
上司有想使用的人,他的神态要亲切,以礼相待下属,不要推辞,不这样做就没人协助他了
为了大计,暂时放下身份和尊严,以感召天性傲慢、性格倔强的大贤之人来辅佐自己,成就功业
礼贤下士,求才若渴
4.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
人有喜好的东西,用喜好的东西引诱他没有收服不了的
人有所好,以好诱之无不取
满足属下的需求,才能获得属下的忠心
4. 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
人有惧怕的东西,用惧怕的东西逼迫他没有不接受的
人有所惧,以惧迫之无不纳
对于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手段
有时,运用惩罚的手段治理下属更管用
4. 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隐忍。
有才能可以使用的人,没有大的害处要暗中容忍
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隐忍
容忍下属只是暂时的利己而已
要么收割
要么征服
4. 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
其人不能驯服,确实是才能出众的也要诛杀
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诛
人才若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要留给敌人
为我所用是用人的最高原则
4. 赏勿吝,以坠其志。
没有功名利禄,为下者就不愿意受到驱遣
4. 赏勿吝,以坠其志。
4. 罚适时,以警其心。
惩罚要适合适宜,用此让他的心得到告诫
罚适时,以警其心
罚过了,就会给自己树立一个敌人
4. 恩威同施,才德相较,苟无功,得无天耶?
恩惠和威力一起施行,才能和品德互相比较,如果这样做还没有成效,莫非这就是天意吧
恩威同施
第四 控权卷
1. 权者,人莫离也。
权力,是人们不可以缺少地
权力能改变人的生存处境
做人要做人上人,做鼠须做仓中鼠
人的一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根源是无权
1. 取之非易,守之尤艰。
获取权力不容易,保住权力更加艰难
获取权力需要胆量和勇气
守住权力需要智谋和耐心
1. 智不足弗得,谋有失竞患,死生事也。
智慧欠缺的人不能得到,谋略不当的人最终却能带来祸患,这是关系生死的大事
能者居之;否则自讨苦吃
2. 假天用事,名之顺也。自绝于天,敌之罪也
借用天意行事,名义上才适合正道。
名不正,言不顺
掌握权力,排挤对手,找一个正当的名义,尤为重要
逆天而行,自作自受,这是敌人的罪名
名若不正,权则不稳
2. 民有其愚,权有其智。
让老百姓愚昧无知,这是掌权者的聪明之处
2. 德之不昭,人所难附焉。
恩惠不显示出来,人们就很难依从了
掌权者为己牟利的同时让人小利,收买人心,从根本上杜绝后患,以保权力无失
勿贪婪过甚,不体恤下属不能保权
3. 乱世用能,平则去患。
混乱动乱的时代要使用有能力的人,天下平定要铲除他们以绝后患
乱世用能
功高震主,才大遭诛
3. 盛世惟忠,庸则自从。
大治时期,只使用忠于自己的人,平庸无才的人最易掌握和归顺
盛世惟忠
太平盛世,任人未必贤
盛世最重要的是对掌权者的忠心和顺从
缺一不可
发展事业要才
固权要忠顺手下
3. 名可易,实必争;名实悖之,权之丧矣
职衔可以改变,实权必须力争;职衔和实权完全相反,权力就丧失了。
名可易,实必争
实权才是权力的真正内含,抓住了它,就是抓住了权力的本质
有名无实的傀儡,大都在权谋家的黑名单中
3. 嗜权逾命者,莫敢不为;权之弗让也,其术乃极
酷好权力超过他性命的人,是没有什么不敢做的;权力没有主动让给别人的,所以争夺它的方法无所不用
权之弗让也
过分膜拜暴力必然导致灭亡
权术离不开阴谋和欺诈,只因为它实用和有效
3. 机为要,无机自毁;事可绝,人伦亦灭
时机十分重要,时机不当就会自取灭亡;事情可以做绝,自己的亲人也能狠心杀死
机为要,无机自毁
事可绝,人伦亦灭
3. 利禄为羁,去其实害;赏以虚名,收其本心
用钱财爵禄来拘束他们,以消除他们可能造成的实际危害;用虚名来赏赐他们,以收买他们的人心
明智的掌权者,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会让人以利,收买人心
让人以利,收买人心
利禄为羁
赏以虚名
3. 若此为之,权无不得,亦无失也
如果这样行事,什么权力都可获得,也不会失去
居上者的行为隐含着潜台词
第五 制敌卷
1. 人皆有敌也。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
人都是有敌人的,敌人是与他有利益冲突,生死不能相容的人
分清敌友,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分不清敌友,是灾难性的
分清敌友,需要克服人性弱点
敌人,利益的对立面
冲突,立场和看问题角度对立面
善言善语的背后是最凶险的陷进
损害了一个人的利益,便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
万不得已,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
损害别人利益就是树敌
这个敌人你值不值树立,利是不是足够大
这个敌人你能不能搞定,害是不是能承受
1. 未察之无以辩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
不能认清敌人就无法分辨朋友,不能制服敌人就不能成就事业,这是最大的祸害,一定要根除它。
敌人不会示真面目,最危险的敌人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
只有多站在他人的利益角度看问题,才能分清敌友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敌人永远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危害者
分不清朋友比没有朋友危害更大
2. 君子敌小人,亦小人也。小人友君子,亦君子也。
君子和小人为敌,也就变成小人了。小人和君子予友善,也就变成君子了
要得到想要的东西,需违背本心作出变通
不要固执
坚持自己的理念和观点没什么卵用
没有真正意义的小人和君子,只有真正的利益
对自己有利就是君子
对自己不利就是小人
2. 名为虚,智者不计毁誉。
名声是虚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计较别人的毁谤和称赞
自私者眼中,利益永远要比善名实惠得多
名声的好坏与事业的成功,仕途的发展没有太大影响
2. 利为上,愚者惟求良善
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愚笨的人才只求取好的善名
清廉谨慎虽然减少祸患,却不能免除祸患
投机者总是按照利益的大小来调整敌人的定义,作出最有利自己的选择
同情弱者
有实力占有利益,在世人眼里就是坏人
没实力败下阵来,在世人眼里就是好人
3. 众之敌,未可谓吾敌;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
人们共同的敌人,不能说一定是我的敌人,上司的敌人,虽然是我的朋友也要与他为敌
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
3. 亲之,故不可道吾亲;刑之,故向吾亲亦弃也。
亲近他,也不能说他就是我真正想亲近的人,对他加以刑罚,即便是我一向亲近的人也要舍弃
3. 惑敌于不觉,待时也
在不知不觉中迷惑敌人,以等待时机
3. 制敌于未动,先机也。
在敌人没有行动的时候制服他,这就是抢先占有有利的时机
事情发动之前不要声张,这样才能令对手猝不及防
3. 构敌于为乱,不赦也
在犯上作乱上构陷敌人,这是不能赦免的罪名
犯上作乱,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条大罪
领导多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3. 害敌于淫邪,不耻也
在淫邪之事上加害敌人,这最能让人鄙视他
把对手搞臭是敌斗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3. 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
最大的敌人,没有比不知道谁是敌人更大的了;最深的祸患,以和敌人友善最为严重
敌之大,无过不知
祸之烈,友敌为甚
分不清敌友是最大的祸患
3. 使视人若冠,待亲如疏,接友逾仇,纵人恶余,而避其害,何损焉?
把天下人看得像强盗一样
对待亲人像陌生人一样
交朋友超过了对敌人的态度
纵然人们厌恶我,却能躲避祸害,又有什么损失呢?
第六 固荣卷
1. 荣辱有初,鲜有终者;吉凶无常,智者少祸。
显达和宠幸有开始的时候,能保持到最后的就很少了;吉利和凶险没有不变的,有智慧的人才能减少祸事。
1. 荣宠非命,谋之而后善;凶吉择人,慎之方消愆
显达和宠幸不是命里就有的,现有谋划后才有成;吉利和凶险是选择人的,谨慎小心才能消灾免祸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若不想为其所伤就必须深思而谨慎
1. 君命无违,荣之本也,智者舍身亦存续
君主的命令不要违抗,这是显达的根本,有智慧的人宁肯牺牲自己也要让显达延续下去
富贵之中隐藏隐忧,必须明晰利弊,及时决断
1. 后不乏人,荣之方久,贤者自苦亦慧嗣
后代不缺乏人才,显达才可持久,贤明的人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惠及后人
1. 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
官位没有固定不变的主人,用机智多变取悦他的君主
1. 君有幸臣,无由亦须结纳
君主都有宠幸的臣子,没有什么原由也必须和他们结交往来
不能忽视居上者身边的小人物
1. 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
谁都有三亲六故,惩罚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审察他的家族
打狗不可不看主人
1. 人有贤愚,任人勿求过已
人有贤明和愚蠢之别,任用人不要要求他们的才能高过自己
权力是荣华富贵的基石
2. 荣所众羡,亦引众怨。示上以足,示下以惠,怨自削减。
显达为众人所羡慕,也能引发众人的怨恨。对上司要表示心满意足,对手下要施以恩惠,怨恨自然就会减少了
高处不胜寒
2. 大仇必去,小人勿轻,祸不可伏。
大的仇人,一定要铲除,无耻小人不要轻视,祸患就不能隐藏
宽恕小人就是为自己掘墓
2. 喜怒无踪,慎思及远,人所难图焉
高兴和愤怒的心情不露踪迹,谨慎思考放眼远处,人们就很难图谋了。
城府和远虑是为官者安身立命之本
固荣的核心要义
忠顺自己但在别人眼里是小人
第七 保身卷
1. 世之道,人不自害而人害也;人之道,人不怨己而自怨也
世间的道理,人们不伤害自己却遭到别人的伤害,做人的道理,别人不原谅自己而自己却能原谅
1.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好名羁行,重利无亏。
君子爱惜名誉,小人爱护自己。喜好名誉就会束缚人的行为,重视利益就不会吃亏
君子惜名,小人爱身
君子珍惜名誉是致祸的根源
1. 名德不昭,毁谤无损其身;义仁莫名,奸邪不以为患。
名望和德行不显示,诽谤就不能损害他本身的清誉;义气和仁德不占有,奸诈邪恶的人就不会把他视为祸患
保身之道,重要的是不树强敌,成为众矢之地
名誉太高,威望太重也会招致灾祸
名德不昭
义仁莫名
2. 阳以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阴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
表面上赞美别人,让他难以忍受却不知真意,背地里为达私利,攻击他最忌讳的地方而保存自己
阳以赞人,置其难堪而不觉
阴以行私,攻其讳处而自存
软刀子杀人往往最见奇效果
捧杀
捧得越高,摔得越高
隐蔽性和欺骗性,杀伤力也是惊人的
背地里的一套,最能显现一个人的真正面目
2. 庶人莫与官争,贵人不结人怨
老百姓不要和官府争斗,富贵的人不要轻易和人结下怨恨
2. 弱则保命,不可作强;强则敛翼,休求尽善。
身为弱者要保全性命,不能逞强显能;身为强者要收敛羽翼,不可求取完美无缺
弱则保命,不可作强
强则敛翼,休求尽善
2. 罪己宜苛,人怜不致大害
责备自己应该苛刻,使人怜悯就不会招致大的祸害
贬低自己来满足对方心理,可换取生机
2. 责人勿厉,小惠或有大得
责罚别人不要过于严厉,小的恩惠有的能带来大的收获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 恶无定议,莫以恶为恶者显;善无定评,勿以善为善者安
恶没有固定的说法,不把恶当作恶的人显达,善没有固定的评价,不把善视为善的人平安
2. 自怜人怜,自弃人弃。心无滞碍,害不侵矣
自己怜惜自己别人才会怜惜,自己厌弃自己别人自会厌弃。思想没有停滞障碍,祸害就无法侵犯了
处事沉稳,生机乃现
第八 察奸卷
1. 奸者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奸臣不会自己招认,忠臣不能自己辩解。奸臣损害国家,忠臣损害自身
奸者自招,忠不自辩
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人性是恶的,因此世道有利于奸臣
1. 无智无以为奸,其知存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没有智谋不能成为奸臣,他们的智谋都是阴险的。心存善良不会甘当奸臣,他们的良知没有丧失
奸臣=阴谋诡计+没有良心
1.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
智谋不超过奸臣,讨伐他就不能获胜;良知不深远广大,对奸臣就难以抗拒
和奸臣斗争,充满凶险
1. 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
忠臣和奸臣是可以变换的。君主任用信任的人,虽然是奸臣也被看做忠臣;君主抛弃不用的人,即使是忠臣也被视为奸臣
任人唯亲
统治者用人标准和处事作风往往是有利于奸臣
是忠是奸,你的老板说了算,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1. 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
时势变了人就不同,时间变了奸臣就有分别,忠奸的名称难以依赖,只有君主才可作为依仗
2. 好恶生奸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喜欢和厌恶产生奸臣,人们的敌人,不是奸臣的也被视为奸臣。人们的朋友,是奸臣的也被说成忠臣
忠奸之名,因情势而定,与实无关
2. 道同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
道义相同才能获得利益,道义不同只能得到灾害
2. 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以为忠
当奸臣有好处,人们都可以成为奸臣。当忠臣招致祸害,人们就很难做忠臣了
2. 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忠言而恶奸,世之表也
奸臣多而忠臣少,这是世间真实的状况。说自己是忠臣而厌恶奸臣,这是世间表面的现象
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
忠言而恶奸,世之表也
2.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只是献媚君主,只是为了自己。去除表面探求实质,奸臣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第九 谋划卷
1. 上不谋臣,下或不治;下不谋上,其身难;臣不谋僚,敌者勿去
1. 官无恒友,祸存斯须,势之所然,智者弗怠焉。
1. 料敌以远,须谋于今;去贼以尽,其谋无忌。
1. 欺君为大,加诸罪无可免;枉法不容,纵其为祸方惩。
第十 问罪卷
第十一 刑罚卷
第十二 瓜蔓卷
1.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
整人者是升官发财的捷径
1. 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君主为了安定,臣子为了邀功
1. 荣以荣人者荣,祸以祸人者祸。荣非己莫恃,祸惟他勿纵。
真正的显达是能让他人也显达的显达
真正的祸患是能使他人也致祸的祸患
1. 罪无实者,他罪可代;罪无彰者,人恶以附
实力不及偏要挑衅,是自取灭亡
1. 心之患者,置敌一党,情之怨者,陷其奸邪
2. 官之友,民之敌;亲之友,仇之敌,敌者无常也。
敌者无常也
2. 荣之友,败之敌;贱之友,贵之敌,友者有时也。
友者有时也
2. 是以权不可废,废则失本
2. 情不可滥,滥则人忌
2. 人不可密,密则疑生
2. 心不可托,托则祸伏
2. 智者不招己害
2. 能者寻隙求功
2. 饵之以逮,事无悖矣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