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
2021-02-16 15:31:23 17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现代史整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北京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
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1978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10月
措施: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化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1992年
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是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建设
时间:1980年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都经济特区建立
沿海开放城市
时间:1984年
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时间: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放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时间:2001年12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港澳回归
香港回归
时间: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 日凌晨
澳门回归
时间: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
意义
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1979年,开始停止炮轰金门和马祖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1992年,“九二共识”
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年,胡景涛会见连战,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新中国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时间:1949年10月1日
意义
国内意义
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中国人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国际意义
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
时间:1950年10月
领导人:彭德怀
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土地改革
时间:1950年
意义
政治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名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名政权
经济意义: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1953—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人名代表大会制度确定
时间: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合作化
公私合营
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
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年—1976年10月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科技城就
1967年4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水稻
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万隆会议
时间:1955年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10月
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尼克森总统访问中国,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
时间: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