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 思维工具
2021-03-03 08:37:12 46 举报
AI智能生成
学会提问 | 思维工具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搬运 by A小蚊子丨ID:xiaowenzileyuan
版权声明:本文由小蚊子搬运,发表于知乎,本文的一切权利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A小蚊子(xiaowenzileyuan)”,更多精彩内容、知识大礼包等你发现。
欢迎将此文分享给更多朋友,大家共同精进
学会提问 | 思维工具
《学会提问》一个思维工具,指导人们怎样提问去了解对方的论证是否合理,按照这个清单上列的问题依次去提问去思考,以确保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不遗漏。
他的论题是什么?
他想要证明的是什么?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的结论是什么?
他的理由是什么? 证据在哪里?他是怎么推理出来的?怎么知道它是真的?你为什么相信它?你能证明吗?他的观点需要在什么情况下才成立?反对的人会提供什么样的理由?
这个结论真的合理吗?他提供的证据可信度大吗?你确信它是真的吗?他用的哪些词句有歧义? 他的理由中是否有价值观假设? 整个推理中存在谬误吗?使用的统计数据是否有欺骗性呢?他推理的数据是否真实?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忽略了吗?他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是否有在避重就轻,是否有带偏见?
我从哪里知道这本书的?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学到什么?我可以学到什么?我学到了什么?他有哪些观点是我不知道的?它有没有解决我的问题?我将做出什么改变和行动?(了解学习作者的逻辑,建立自己的逻辑。看看目录,自己复述,复盘回顾)
学会提问? 1:在生活中,平时聊天该怎么去提问?怎么使聊天不那个枯燥无趣并且有话题 2:在工作中,怎么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发现这本书主要的目的是致力于让我们去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问的人,去判断别人说的真假。至于怎么在生活中平常聊天中为了聊天而聊天。不在他的考虑范围。1这个我主要是想去获取怎么跟别人聊天,不在乎什么有没有意义目标结论。2:她的目标是寻求更好的结论看法决定
感悟笔记
根据目录获取到的信息
首先你要知道,提问,就需要对这个问题有好奇心,有质疑,需要有批判性思维
然后,你需要去分析他说的话,去思考他到底在说什么,说话的论题是什么,他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他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你可以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
在表述中,有哪些词句具有争议,有哪些词句意思不明确,有哪些证据是事实,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可以可靠吗,数据是否真实
首先,我们需要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她从三个方面(那三个方面我忘了)去引导我们,激发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去提出更好的问题
然后他讲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谈话不中断的小技能】(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2)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3)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4)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5)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到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产生的原点。(7)好奇心再强,也要表现得体贴关心和不温不火,一旦讨论的语气升温,就要不断提醒自己,你是来虚心学习的,不是来舌战群英的。(8)确保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都表现出谦恭的样子,而不是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目空一切的架势。
然后就防止自己掉进思维陷阱,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是一厢情愿?(事实就要顺应和符合我们的看法,而不是将我们的看法去与事实相印证。一种一厢情愿的思考方式叫做奇迹式思考(magical thinking)。有些事当科学还不能提供较能令人接受的解释时,人们多喜欢依赖奇迹作为因果解释来理解这些事物,或者试图用奇迹来掌控科学无法掌控的那些事物。
然后就开始讲述如何提问?
你首先要去思考别人的论题,结论,观点是什么?她想要你相信什么?他在证明什么?如果有人断言某件事是正确的,或者某件事应该去做,却没有提供相应陈述来支撑他的这一断言,这一断言就不能称为结论,因为提出此断言的人并没有提供这个看法得以建立的任何基础,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称为纯观点。
如何去找结论?【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因为结论总是对论题的一个回应【线索二】寻找指示词·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因此可以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证明·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是【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线索五】问一问“所以呢?
然后当你找到结论之后,就将结论作为你评论的重点。接下来你只要关心的就是基于支撑这一结论的所有材料,我该不该接受这个结论?
【规定性论题还是描述性论题】作者是在描述一种境况还是在规定一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有什么不该有、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立场
资料: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依赖于大量的练习
不善提问的原因在于:
1.缺乏对提问策略的积累。 2.关注自己比关注别人多。 3.太关注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了深层次。
问题类型包含了四种:
优质提问,承重提问,轻松提问,劣质提问
倾听时两种不好的情况:
当我们倾听别人的时候会有两种不好的情况: 第一种是没有自己观点,一味的吸收别人观点被带着走。 第二种热衷于相信那些和我们期望一致的解释和描述,当遇到期望不一致的回答会自动忽略甚至扭曲别人观点
所以当你提问的之后可以问问自己:
①为什么要相信他的观点?②有没有联想到其他可能性并记录下来?③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经过客观评价?④产出的结论是否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①准确找到对方观点的论题和结论?②产生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什么?③结论和理由中是否有词语意思不明确?④假设本身是否有误?⑤推理过程是否有误?⑥证据的是否真实可靠?⑦科学的数据是否有误?⑧还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⑨还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提问方法: 5W2H3V5F (5F代表着提问的五个内容维度:
5W2H:What(什么)、Who(谁)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什么)、How(怎么样), 3V:Vision(理想,渴望得到的东西)、Value(价值观“聪明”“优秀”“为别人传递知识和能量”)、Vocabulary(常用语“目标”“自己满意”“幸福的”“重要”)。 把这个问题对自己提问。回答完之后要给予反馈客观事实(一个人的说话习惯和特点)和主观事实(我听了之后的感想)
5F:事实(Fact)具体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感受(Feeling)发生前,时,后的感受分析。(Focus)探询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假设、行动。(Future)引导难题提出者关注未来 思考选项和行动方案、学习类提问。(Finding)引导难题提出者关注未来 思考选项和行动方案、
5F代表着提问的五个内容维度:
事实(Fact)具体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 感受(Feeling)、发生前,时,后的感受 分析(Focus)探询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假设、 行动(Future)引导难题提出者关注未来 思考选项和行动方案、 学习类提问(Finding)引导难题提出者关注未来 思考选项和行动方案、
前言
“我知道做个慎思明辨的人挺好的,会问很多恰到好处的问题也挺不错,可我就是不知道该问哪些问题,不知道怎么个问法。”
要做一个富有思想的人,任何东西想要进入我们的头脑,首先就得接受我们信奉的一些特定标准的检验,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回应,提一些较有力度的问题,自行判断该价值。 假如读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一股脑儿的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你就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心甘情愿的沦为他人的思想奴隶。
01:正确提出好问题的方法
首先你要有批判性思维,对别人的观点保持怀疑态度时,同时又要对别人观点具有包容性,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
所谓批判性地倾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评判,然后做出回应,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这些技能和态度都建立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critical questions)的基础之上。
然后你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友会话氛围。避免让别人觉得你在找他茬,有意和他过不去
如何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1)尽量阐明你对别人言论的理解,不妨问一问:“我好像听你说过这个。”
(2)问一下别人,有没有证据能让他改变他的观点。
(3)提议暂停一段时间,你们可以尽量找到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4)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他认为你据以形成结论的那些证据显得不堪一击。
(5)尽量弥合分歧。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最好理由,并将这些理由和你的最好理由放到一起,有没有发现一个你们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呢?
(6)寻找一些共同的价值观或其他一致同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找出对话中分歧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类似于海绵放到水中的反应,充分吸收他能够记住作者说理论证的全部过程,但不对其做任何评价。他有两个优点。
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阅读,你就能为以后进一步展开复杂思维,打下结实的基础,
第二,这种思维方式是被动的,他不需要你绞尽脑汁的去冥想,苦想,因此来得轻松而快捷,尤其是当你看到材料本身一身一世,仅仅有条又生动有趣时,这种思维方式更显成效,但它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对外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他提供不了任何方法
淘金式思维:经常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和主张,然后提醒自己注意作者推理和论证中存在问题,他无时无刻不在和自己阅读的材料进行互动,目的是批判性的评价,所读的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淘金式思维的四个清单。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想我相信这件事情――别人的动机
我有写下觉得别人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吗――发现的问题
我有没有评估别人说的话――评估的流程
有没有基于别人所说的合理内容形成该主题下的自己的认知?――新增认知
强势批判性思维和弱势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①捍卫自己的观点;②批评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
弱势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抵制和驳倒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观点或者论述。
强势批判性思维则是对所有的主张都提出批判性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由价值观影响的
价值观是什么呢?价值观就是代表了别人认为重要和美好的事情,他对别人的行为准则有一定的约束和指导
02:论题,结论和理由是什么?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
是什么”问题(描述性论题):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指的是一个事物属性境况。他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存在方式或者看法,属于描述性论题。
应不应该”问题(规定性论题):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指的是一个行为一个选择,有好坏错对应不应该,属于规定性论题
论证的过程:由两部分组成,一要告诉你的结论是什么,另一部分是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什么。没有理由的观点是纯观点不能称为结论
结论的线索:论题是什么?指示词是什么?关键位置有没有?交流语境和作者背景是什么?
结论:文章标题/文章第一段。关键位置:文章开头/结尾
理由: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或者根据。
很多时候有各种不同的证据,既有事实(研究结果,科学实验,生活案例,统计数据),也有观点(意见,证词,类比)
03:有哪些词语意思不明?
先要找准关键词和短语,去思考关键词有哪些?有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有歧义?有哪些词语带有情感描述?
在表述的观点中, 第一:确定哪些词或短语意思不清楚, 第二:找出哪些词或短语在决定作者的理由能否支撑其结论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找出推理结构当中的关键词。一旦找到这些关键词,你就能判断它们的意思是否含糊不清。 接下来要做的是重点关注每个词或短语,问一问自己:“我知不知道它的意思?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障碍是你自认为和作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因此,在开始寻找之前,你就需要避免这种和作者心心相印的想法。你要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不停地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我就知道你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障碍是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很多术语其实都不是这样。因此,别忘了问一声:“这些词或短语中有没有哪个会有不同的意思?”
检查有没有歧义:用不同含义替换到结构中,看看对理由的论证是否有影响。】【和作者表达的是否是同一个意思,不要自认为是同一个意思,要不断提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怎么找:看上下文了解字短语的真正含义,而不是字典里的定义
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会激发我们心中某些正面情绪或负面情绪来达到目的
0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假设:所谓假设 就是一个看法 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如果你没找到这些潜在的联系,会不知不觉就相信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如果你稍加考虑的话就绝不会接受。
价值观假设:没有说出来的价值观偏向。先找到论证理由,然后再判断那些价值观会导致作者偏向这些理由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平等--个人自由。媒体自由--国家安全。竞争--合作。理性--冲突。个体责任--集体责任
描述性假设:没有说出来的对事物/属性过去现在未来的看法
怎么发现假设? 不断思考理由,结论之间的鸿沟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 认识到可能有其他方法获得理由中的好处
05: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证据的效力如何?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
谬误有三种形式:理由立足于错误的假设,理由和结论无关,倒因为果循环论证
谬误类型:人身攻击谬误,完美方案谬误,偷换概念谬误....
人身攻击谬误,滑坡谬误,完美方案谬误,偷换概念谬误,诉诸公共谬误,权威谬误,诉诸感情谬误,稻草人谬误,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乱扣帽子谬误,转移话题谬误,光环效应谬误,循环论证谬误,
人身攻击型谬误:对论证人的人品 外貌等进行诉说,而不直接反驳提供的理由
滑坡谬误:设想方案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实际上由现成的防止此类连锁事件发生。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 :认为某种解决方案后有遗留问题未解决,就完全不采用
诉诸公众谬误 :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的观点,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权威的话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情感有:恐惧、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因此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有人攻击一个立场的几个方面,一定记住要查看一下他是否公正全面地表现了这个立场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却假想只有两种选择方案。
乱扣帽子谬误 :以为给某个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就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
计划谬误 :人们或者机构倾向于低估他们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
光环效应谬误 :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品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查其理由。
循环论证谬误 :指在论证过程中已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利用结论。类似于:这样的做法非常好,因为它非常好。
以偏概全谬误 : 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强求确定性谬误 :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被抛弃。
错误类比谬误 :这种情况发生于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特别相关的不同点。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忽略常见原因谬误 :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因果混淆谬误 :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事后归因谬误 :一件事紧接在另一件事后面发生的这一发现本身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
诉诸公众谬误 :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试图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错误的以为大部分人喜欢的事就是可取的。一定要警惕诉诸流行观点或公众感受的论证。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 :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而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专家意见,科学研究,抽样调查,类比论证 ,个人观察、研究报告 都需要保持怀疑态度
不完整的推理理由,持论者知识不全,潜在的负面效果没有被提及
案例
2017年5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说,我国大概有6000加上3600多万的多万留守儿童,流动未成年人,总数在一亿左右。大约占了全国3亿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为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What,Why,How
What:初步的、肤淡的、表面的认识
这是谁说的?是事实还是观点?说话的人是什么立场?
那句话是事实,事情符合常识或逻辑吗?信息源是什么?数据是否可靠?
哪句话是观点,我理解的对吗?
观点是否提供了理由,理由是否可靠?
Why:为什么要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数字?
为什么会给社会带来很大挑战?
被老人带大的孩子会有什么问题?
他们是否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为什么父母不选择带在身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困难?
社会是否为这些儿童提供救助和福利?
是否有相反的意见?
How:各种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如何影响了该事件的一步步发展
留守儿童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都有主要因素?
这些孩子如果跟随父母如何生活学习?
如果留在家乡如何生活学习?
打工子女都有哪些学校可上?
打工收入是否可以支付学费?
还有什么信息是我不了解的?
还有那些是我没有想到的?
搬运者信息:
如果觉得这篇分享对你有用,欢迎三连走起:
1、点个"赞同"或者"喜欢",这会让我更有动力更新内容;
2、关注知乎专栏@A小蚊子,第一时间阅读我,更多关于职场的内容;
3、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A小蚊子』,更多精彩内容、知识大礼包等你发现。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