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的人名及其贡献
2021-03-03 10:40:4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管理学发展历史中出现的人名及其主要贡献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管理学中的人名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
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利的基础
代表人角色: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角色
领导者角色: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努力确保组织目标实现
联络者角色:对内一起工作,对外建立良好关系
信息传递角色:确保同事有足够的信息完成工作
监督者角色:持续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
传播者:分配信息,保证员工具有必要的信息
发言人: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让相关者了解感到满意
决策制定角色: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企业家角色:对作为监督者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
干扰对付者角色:处理组织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
资源分配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
谈判者角色: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必要的谈判,以确保小组朝着组织目标迈进
卡兹/美国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三种基本技能
技术技能(基层)
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的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各层)
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高层)
能够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早期西方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英国
代表作《国富论》
劳动分工使生产效率提高
提出“经济人”观点。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成了整个资本主义管理的理论基础
经济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由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活动产生的
提出“生产合理化”的概念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生产力的改良,是国民财富增长的基本原因
查尔斯•巴贝奇
《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系统研究了专业分工、工作方法、机器与工具的使用等内容
重视人的作用,鼓励工人提建议,主张实行有益的建议制度,重视运用管理技术等
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带来优势的思想,提出了要提高效率必须细致研究工作方法和以专业技 能作为工资与奖金基础的原理
罗伯特•欧文/英国
人本管理之父,是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的人之一
改善工厂的水条件,使生产设备布局合理,缩短劳动时间
提高童工最低年龄限制
与工人接触,了解工人的生产、生活
提高工资,免费为工人提供膳食,开设工厂商店,设立幼儿园和模范学校,发放抚恤金
泰罗
科学管理之父
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内容是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作业管理
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以代替过去的单凭经验作业的方法
科学地挑选并培训工人
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组织管理
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工人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令作业
实行职能工长制-小组长
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和监督权
完全理性决策—决策以最优为原则
评价
贡献:管理历史上第一次把管理将经验上升为科学管理;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足:把人看成“经济人”,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挣钱
法约尔
组织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 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区别了经营和管理。 企业基本经营活动包括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六大职能,管理是核心职能
倡导管理教育
提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首要)、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和“法约尔跳板”原理
“法约尔跳板”:在层级划分严格的组织中为提高办事效率,两个分属不同系统的部门遇到只有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先自行解决,协商不成才上报
马克斯•韦伯/德国
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权力作为组织的基础,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的、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组织的“纯粹形态”,即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忽视了人的因素
梅奥
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理论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
1️⃣职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大量其特有的感情倾向和精神导向为纽带的“非正式组织”
3️⃣企业领导新的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以提高生产效率
4️⃣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霍桑实验: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因为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
切斯特·巴纳德
社会系统理论:将社会学的概念用于管理上
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
组织存在的基本条件
明确的目标
合作的意愿
良好的沟通
权威接受论
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于上级,而是来自下属们的认可
麦格雷戈
X理论(传统管理学)
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批评、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Y理论(自己的学说)
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
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超Y理论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方式,必须灵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是一种主张权益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伯法
管理科学学派: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依靠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进行决策
以经济效果评价可行方案
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进行决策
赫伯特·西蒙
决策理论学派: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
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有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之分
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以满意为原则—有限理性
卢桑斯
权变管理思想
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方式
哈罗德·孔茨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控制
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管理应具灵活性
彼得·德鲁克
经验或案例学派
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研究
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
实施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激励下级(最大贡献):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迈克尔·波特
战略管理理论
波特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威胁
现有竞争者
买方砍价能力
供应商砍价能力
替代品的威胁
基本的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目标集中战略
大内
向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
Z理论
强调组织管理的文化因素,并认为组织在生产力上,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和利润等硬性指标,而且还应考虑软性因素,如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微妙性等
A型组织
短期雇佣
评价和升级快速,员工回报快
员工过分局限于自己专业,对整个企业不了解
控制而非激励
个人决策,不重视员工参与
J型组织
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
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
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人才
收藏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