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认知篇(多角度理解认知)
2024-03-01 15:48:41 15 举报
AI智能生成
逻辑思维:认知篇(多角度理解认知)是一本探讨人类思维过程和认知能力的书籍。它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人类的认知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推理、判断等。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的本质,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这本书不仅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适合想要提高自己思维能力的人士参考。总之,逻辑思维:认知篇(多角度理解认知)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实战:提升个体战斗力
1.什么是会工作
2.学会入伙式求职
3.帕瓦罗蒂与多明戈的终身职业规划
4.你会搞关系吗
5.怎样说服他人
6.FBI怎么和恐怖分子谈判
7.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8.宇航员如何面对风险
9.你懂得利用信用网络吗
10.被误解的舒适区
11.怎样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
第一章 起点:认知升级
1.保持头脑的开放性
我学习得越多,点亮的灯越多,最后,我要照亮的是我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成为其中的任何一盏灯。
这个技术会成就什么东西?那我就去干那个东西。
面对新风潮,是坚决地投身新分工,还是坚守老分工?依我说,都对。
我们这代人学习的两个特征:第一,确定性的知识越来越少,一切都在飞速演化;第二,真理性的知识也越来越少,互相矛盾也未尝不可。那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保持头脑的开放性。
你认识资源的来源越是多元化,你的认知升级就越快。
“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的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做?保持头脑的开放性。
2.学会和随机性打交道
迷信和科学其实都是在找规律,只不过,科学讲究方法和证据,而迷信是一通胡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迷信和科学反倒是近亲,都符合人类要给现象找原因的本能。
迷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其实是承认不确定性,是承认随机性,承认有些东西不可解释,不可预测,并且欣然接纳它带来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声称自己认知能力不错,他得具备两个要件:第一要有科学精神,第二还要学会接受随机性。
3.做知识的游牧民族
不要迷行信息输入,要行动,根据自己的当下问题去不断试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当作立身之本,这当然必要。
要用20%的时间,掌握一个新领域80%的知识。
第一,不要迷信系统学习。胡适说得好,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第二,不要迷信什么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万能钥匙,要允许自相矛盾的原则在脑海里共存,要允许现实世界给我们反馈帮助迭代。第三,不要迷信信息输入,更重要的不是信息输入,而是输出,是行动,是根据自己的当下问题去不断试错。
4.知识大迁移,人人都是福尔摩斯
过去的学习,是面对已知的学习;现在的学习,是面对未知的学习。人人都是福尔摩斯。
人类的知识总量已经太大了。大到任何一个人,用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消化,哪怕是一个门类的知识。知识的确定性正在丧失。
除了专长之外,要尽可能多地、碎片化地掌握一些知识的皮毛。一知半解就好,不用系统,不用深入。这就是未来最好的学习方法。
从“考试式学习”到“破案式学习”
5.突破“元无知”
什么是“元无知”?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知。
面对谷歌、百度搜索引擎,我们需要的不是体系性的知识,而是一个可以追索下去的线头。只要这个线头存在,就摆脱了“元无知”。
零星但维度丰富的知识比体系化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各个领域的人都要认识一点。
一个人在一个城市里生活,至少要认识四种人,一个公务员,一个江湖人,一个老师,一个医生。
一眼就能看到的表象,可以洞察大量信息。
区块链
谁能够打破区块,连接区块,跨界区块,提供链条,谁就能创新,谁就能享受未来时代的财富红利。
6.什么时候该孤注一掷
所有的选择难题,本质上都是视野狭窄带来的。偏好不够用了,那就看看概率。概率不够用了,那就看看运气。运气也看不清了,那就看看公共利益。甚至公共利益也看不清,那就想想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越是没有资源的人,越应该孤注一掷。
有的人会更多利用概率躲过不确定性,这就是学霸的道路;有的人躲过概率更多地拥抱不确定性,这就是创业者的道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重大的一次性选择,当然很难,不可重复,没有可靠的依据。但是如果跳出来呢?跳到整个群体、整个人类、全部时空,那就不是一次性的选择了,那是可重复的选择。
所有的选择难题,本质上都是视野狭窄带来的。
格局越大,选择就越容易。
7.为什么要做一个“斯多葛”
所有真正有生命的思想体系,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过完这一生?
要想把握一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关键看它的人生哲学。
那斯多葛的人生哲学是什么?就是把自己从环境中剥离,认知到自己是一个纯粹的人,专注思考自己的生命担当。
爱我们所爱,但要知道我们所爱的都如朝露。就是说,我们所爱像朝露一样转瞬即逝。
对待做事,态度应该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把它当作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8.谁是最“愚昧”的人
越是在现代自由社会,服从,特别是服从专业知识共同体,反而越成了一种重要的能力。
这个世界上谁是最“愚昧”的人?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一知半解、有一点知识,足够感染到这些互联网知识病毒,但是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可以消毒的人。
让吃药就吃药,让节食就节食,医生最能够帮到听话的病人。
9.认识什么是“边缘突破”
原来很边缘的技术和工作,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最终成为了整个协作网络的中心。
10.工具产生的真正意义
有的工具,是对人现有力量的强化、延伸,最受欢迎。有的工具,看起来不是那么有力量,但是它能给人观察世界增添一个维度。
测谎仪
技术的演进,不是单维度地增强人的力量,而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在其他维度上对我们猛推一把。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在已经看到的维度上,它可能作用不大,甚至是乱象丛生,但它总会绕到你身后,在一个现在还不知道的地方,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洞开一个巨大的机会。
11.意义炼金术
意义的价值,是为我们排除了大量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开始行动。
郭德纲说过一段话:“沾酒不醉是喝得少,见色不迷是摸不着,以德服人是打不过,淡泊名利是实在没有招儿。”确实,如果用纯粹的、理性的实用精神来看,任何意义都经不住推敲。
12.认识“意义”的价值
有限游戏
下棋
有明确边界,有开始、有结束的游戏
无线游戏
人生
活着活着就发现自己面对的任务不同了,人生的意义也不同了,干的事也不同了。
这种游戏,没有最终的输赢,本身的目的就是把游戏持续下去。
无线游戏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意义的价值,就是设立一个边界,将所有的无线游戏,切割成一个个让我们能行动的有限游戏。一件事有了意义,它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小世界,周边的大世界就和它无关了。人就可以在这个假想的,甚至是谬误的小世界里展开行动。换句话说,因为意义的存在,这个世界的大量复杂性就被屏蔽在外了。
有勇气去行动,替我们遮蔽了漫天遍野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在无知中就开始行动。
意义是一次次蜕变、一次次升华出来的。
我们每一个人本质上都是这些懒惰的儿子,被一个虚妄的东西指引,才能开始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它是我们人生的必需品,它是我们认知的替代品,它是我们一刻也不能缺的行动拐杖。
真正的灾难,是我们无法屏蔽铺天盖地的大世界原本的复杂性,无法克服畏难情绪,从而陷入无法行动的处境。
13.迷信有什么用
认知复杂性是一个不能纵容的坏东西。对付它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升级认知,用你的智慧把握它;第二个恰恰相反,缩窄认知,用一个迷信屏蔽它。
避免熵增
避免认知复杂性持续地呈几何级数增加
如果通道两侧是悬崖绝壁,影响我的不是路本身,也不是我的行走能力,而是我的认知。我的认知中会出现大量的复杂性和熵增,堵在我的大脑里。思考的不是怎么走,而是掉下去怎么办。想法一旦多了,就没有办法走了。怎么办?给两边加上围栏,划了边界,这就是迷信的作用。
做成一点事的人,都有一个特点,他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和某个结果有关系。
14.我们对中年有什么误解
一个中年人感受到的所有危机,其实都是为了让大脑保持在巅峰状态而付出的代价。
亲本投资
停止生育,把精力留在照顾后代上
第一类,是包括食物在内的各种投资。
第二类,知识。
中年不是衰退期,而是分工的转变期。将体能上的优势切换为大脑上的优势。
15.为什么青年才俊总有机会
为什么说每一代青年才俊都有机会?
第一,年轻,有的是时间,可以干其他人干不动的苦活儿、累活儿、长期性的活儿。
第二,年轻人有开创新的赛道的可能。
第二章 工具:思维模式升级
1.为什么要具备模型化思维
模型的好处是,我们知道了对象的一个特点,就可以根据模型推知它的其他特点。这当然就节省认知资源了。
2.立体思维与线性思维的区别
线性思维
陷入局部,不能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世界
和计算机竞争
立体思维
在分散、看似无联系的事物之间,洞察深入、隐秘、内在的因果联系。
3.黑匣子思维为什么很重要
人在紧急状态下,会感到时间变慢,操作者觉得时间足够,可事实上时间已经耗尽。
“四步提醒制度”
提醒
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案?
提警报
病人状况恶化,也许该实施气管切开术
挑战
再不切开气管,病人会死亡
严重警告
我要叫急救队来切开气管了
4.向计算机学习思维原则
算法思维是有原则的,而人类的思维很难有坚定的原则。
买房子
考察前37套,就可以选了。
法官原则:谁先排队谁先办理
客服原则:谁最重要,谁先办理
先苦后甜原则:哪个客户消耗时间最长,哪个客户先办理
算法思维:哪种方式消耗的时间最短、花费的资源最少、效率最高
5.学习卡尔·萨根创建概念、建立形象
卡尔-萨根
特别擅长把复杂的科学知识介绍给外行
方法
子主题
6.同构学习法更能接近事物本来的面目
7.从单纯问题到棘手问题
8.组建“内心董事会”处理棘手问题
9.做刺猬还是当狐狸
10.故事思维——什么是故事思维
11.故事思维——强者与规则
12.故事思维——摆脱故事思维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