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4社会学概论(自考)第1-7章
2023-10-22 10:54:38 3 举报
AI智能生成
00034社会学概论(自考)笔记整理,含考点重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社会学的创立
根源: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进程不断加快,由此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创立的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原理和方法论);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原理和方法论);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创立[创三]
孔德 (法国)
社会学之父
社会学(皇后地位)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
孔爸爸,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两个核心概念
秩序
社会静力学
进步
社会动力学
实证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马克思(德国)
《资本论》
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巨著。
马克思社会学主要奠基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注重实际”
《共产党宣言》
斯宾塞(英国)
社会有机体论、进化论
口诀:聪明绝顶的斯宾塞,静静研究有机进化的原理
《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
形成时期【形二】
涂尔干(法国)
“三论”
《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
“五观”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涂尔干)干实事:研究社会事实
2、社会团结理论
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机械团结(相似性高,自发成团)
有机团结(异质性高,社会or目的分工)
3、失范理论
失范:社会对个人欲望、行为的调节缺乏系统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4、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5、功能分析(产生的结果)和历史分析(在当下)方法
创建了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
马克思·韦伯 (德国)
理解社会学
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行动,根本方法是理解。
用实事去解释事实
帅韦伯:研究社会行动
理想类型(科层)
韦伯为避免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关键性概念工具。
各大主要流派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
第一个社会学系
结构功能论(二战期间作重要的流派)
帕森斯【美】:《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口诀:怕行动】
AGIL功能分析图式:适应;达鹄;整合;维模
莫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显功能+潜功能
口诀:二战来了,姐姐“指两个结构”莫帕
冲突理论;
科赛的 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的 辩证冲突论《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最早、最深刻和最系统
口诀:功科达辩是冲突
交换理论;
霍曼斯(建立)、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口诀:布劳而获是交换
符号互动论;
起源于米德、代表人物为布鲁默和戈夫曼
口诀:米鲁戈,就看符号
社会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口诀:辐射“社会批判”
中国社会学百年
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康有为开设群学
谭嗣同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
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
章太炎翻译了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
队伍和制度化建设
费孝通的“五脏六腑”
口诀:两村
五实体:社会学系、研究机构、图书馆中心、学会组织、出版物
六学科: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里学、城乡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
概念:
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社会学中国化基本做法/实现目标/如何实现
1)以马列毛邓三科学的行动指南
2)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经验结合。
3)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基本任务
4)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形成社会学学派
5)早就一直愿意并且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
研究对象
社会现象【孔德】
社会事实【涂尔干】
社会行动【韦伯】
社会关系【索罗金】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齐美尔 · 德国】
社会学的特征
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口诀:整合经应“精英”
社会学的功能
研究功能:描述性(是什么)、解释性(为什么)、规范性(怎么做)、预测性(未来怎样)
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口诀:教育两帮助,选择社会化
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
社会批评功能:揭露陈旧的思想、提出建议、促进发展
研究方法论
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社会现象的性质、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价值的作用
实证主义(定量)方法论: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因果规律来研究
代表人:孔德、涂尔干
人文主义(定性)方法论:予以主观意义,在于理解
代表人:韦伯、迪尔泰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代表人:马克思
当代流派:后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
口诀:两后一新一批判
研究对方式与方法
1.统计调查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自下而上)
2.实地研究/田野调查
怎么做好实地研究:
前(筹划)知己知彼;中(实施)访谈记录;后(总结)撰写报告
个案研究(某个单位或案例)、典型调查(有意识代表性)、访谈法、观察法
3.实验法
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
作用
1、提出新的假设;2、建立新的理论
4.文献法/非介入研究
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5.问卷调查
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
一般程序与分析类型
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的步骤
前期:筹划阶段; 中期:实施阶段; 后期:总结阶段
【简答】筹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1)选择研究题目;
2)初步探索;
3)建立研究假设,做出理论解释,明确概念;
4)制定研究方案;
5)组织工作,协作沟通
2)初步探索;
3)建立研究假设,做出理论解释,明确概念;
4)制定研究方案;
5)组织工作,协作沟通
分析类型
A 定性分析(人文主义的;步骤/审查、分类和编辑、汇总);
B 定量分析 (偏经验实证主义,数据变化;步骤/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 定量分析 (偏经验实证主义,数据变化;步骤/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简、论】社会学研究分析类型
例子
两者区别
1)着重点不同;2)依据不同;3)手段不同;4)学科基础不同;5)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互补,配合使用。两者是有机结合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涵义与特征
涵义: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间稳定的关系才叫“结构”。
汉语中,社会最早一词出现在“唐朝”。
1)以人为主体;2)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来源于自然有不同于自然
社会结构的含义与特征
概念: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
1)实体性结构(社会组织类的,医院/学校);2)关系型结构(家庭/道德);3)规范性结构(法典规范/约束力)
口诀:社会结构是稀饭(实、系、范)
社会建设(建立和完善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VS 社会管理(协调和管理)(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社会基本要素
人
1)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人口数量/规模;人口质量/素质
问题:人口素质问题、人口流动迅猛、人口分布失衡、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性别失衡。
自然资源
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就是自然资源。1)环境资源 ; 2)生物资源 ;3)矿产资源
特征:有限性(不可再生资源);无限性(人的创造力);系统性;不均匀性(资源不均/南水北调)
自然资源特征:系不有无限
环境【强调空间】
功能: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启迪
文化启迪:在环境中蕴藏的各种规律。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特征
涵义: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特点:1)创造性(自然区别)、2)习得性(本能区别)、3)共享性、4)累积性(历史传承)、5)特殊性和共性
文化结构
1)文化特质/文化元素(点;最小的单位);
2)文化集丛(线:一组特质/元素);
3)文化模式(面:文化集丛的结合)
2)文化集丛(线:一组特质/元素);
3)文化模式(面:文化集丛的结合)
文化规范体系
特点:
1)习俗(最古老最普遍)、
2)道德(习俗演化)、
3)法律(具有公正性和强制性)、
4)宗教/人民的鸦片(信仰、观念、组织、制度)
1)习俗(最古老最普遍)、
2)道德(习俗演化)、
3)法律(具有公正性和强制性)、
4)宗教/人民的鸦片(信仰、观念、组织、制度)
文化交流
特点:
1)文化传播(载体是人;电子网络是当代最普遍、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2)文化冲突(相互排斥:民族性、阶级性)、
3)文化采借(文化杂交/融入本土文化)
1)文化传播(载体是人;电子网络是当代最普遍、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2)文化冲突(相互排斥:民族性、阶级性)、
3)文化采借(文化杂交/融入本土文化)
文化震惊
1)文化震惊(初次接触的震撼)、2)主文化和亚文化、3)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自觉
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的
概念
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内涵
1)时间方面(一生);2)内容方面(方方面面);3)关系方面(全部社会关系)
内容
生活技能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的类型
基本社会化
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源的过程。
任务:A 生理性成熟 ; B 社会性成年
预期社会化
社会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例如:职业学院、岗前培训
继续社会化
含义: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
再社会化
含义:重新社会化。(打破重塑)类型:1)主动再社会化;2)强制性再社会化
正向社会化和反社会化
上下两代人间的相互学习影响
相关理论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学说( 人格结构分析:本我/自我/超我 )
库利&米德 · 自我理论( 库里的镜中之我:米德的主我/客我 )
口诀:库利三阶段,me德两个我
科尔伯格 · 道德意识 · 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前常规/常规/后常规 ,孩童随年龄增长找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口诀:科尔伯格,三宫六院
社会化的条件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人)、环境因素(第一要素:家庭)、互联网、社会实践(观察/模仿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知识内化 )
【简】互联网的好处
1)了解时事,开拓视野;
2)为青少年接受教育提供选择权;
3)有助于帮助建立青少年的社会规范;
4)虚拟环境为他们提供了与人沟通的积极互动环境。
2)为青少年接受教育提供选择权;
3)有助于帮助建立青少年的社会规范;
4)虚拟环境为他们提供了与人沟通的积极互动环境。
社会角色
概念
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的扮演
1)角色期待(别人对自己);2)角色领悟(自己领悟);3)角色实践(实践)
社会角色失调
1)角色紧张(宝妈);2)角色冲突(新生/新人);3)角色不清(定位不清);
4)角色中断(退休);5)角色失败(离婚)
4)角色中断(退休);5)角色失败(离婚)
人的全民发展
社会化的基本目标
涵义
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社会合格成员; 人的现代化,是当今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目标
【论述】人的全面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人的社会化所提出的最高目标; 2)是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发展; 3)是指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4)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完整、和谐、自由的发展; 5)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成员的成熟标志。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的含义与形式
概念
1) 一定的符号 ; 2)交往形式
构成要素
1)两个或以上的互动主体(个人/集体);
2)互动的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形式的接触(方方面面);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互动的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形式的接触(方方面面);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基本形式
1 ) 暗示(委婉);
2)模仿(新人);
3)交换(付出/回报/收益);
4)竞争(共同目标,争权夺势);
5)合作(自发式、契约式、约定俗成);
6)冲突(资源稀缺);
7)调试(角色变化适应)
2)模仿(新人);
3)交换(付出/回报/收益);
4)竞争(共同目标,争权夺势);
5)合作(自发式、契约式、约定俗成);
6)冲突(资源稀缺);
7)调试(角色变化适应)
互动的符号
指有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自身以外的别的事务的象征。
三种符号象征
1)语言 ;
2)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静态的身体语言);
3)个人空间(亲密45;个人122;社会365;公众演讲家)
提出者:爱德华·T·霍尔
互动的理论
符号互动论
又称符号互动主义或现象相互作用论。从微观出发。
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
拟剧论
表演和比喻。观点: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提出者:戈夫曼,超Y理论,自我呈现的印象管理
常人方法学
指宏观的方法研究,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提出者:加芬克尔 口诀:加分是常规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涵义:人脉;社会网络是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特征:普遍性、多重性、多向性、隐蔽性、滚珠性
口诀:网络 - 海王 - 普多多蔽滚
形态
【论述】强关系与弱关系
1)强关系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如亲人;
2)弱关系指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如同事;
3)关系的强弱决定了能够获信息的性质以及个人达到其目的的可能性;
4)美国的劳动者更通常是通过弱关系获取工作信息;
5)中国的劳动者更通常是通过强关系寻找工作渠道。
社会资本
指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
分为: A:同质性社会资本(家族宗族亲族、乡土、情感) B: 异质性社会资本(泛泛之交、点头之交同事同学等)
第六章 家庭与婚姻
什么是家庭与婚姻
家庭的概念:具有婚姻、血缘、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
威廉 · 古德
家庭特征概括:至少两个异性成年人;劳动分工;共享资源;交换;亲子兄弟姐妹关系
口诀:威廉古德讲家族婚姻
婚姻的概念: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成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体制。(领证)
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结构功能主义分析:强调家庭的功能,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
社会冲突论:两性竞争冲突,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家庭的功能与类型
家庭功能
规范性行为、经济生活(生产和消费)、人口再生产、精神生活、教育、抚育赡养
家庭的结构类型
1、核心家庭(最稳定的机构);
2、主干家庭(父母做主);
3、联合家庭(家长制);
4、其他不完全家庭(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
2、主干家庭(父母做主);
3、联合家庭(家长制);
4、其他不完全家庭(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
特殊类型
1、重组家庭;2、失独家庭;3、丁克家庭(也是核心家庭);4、同性恋家庭、5、留守家庭
变迁中的家庭与婚姻
家庭形态的变化
家庭规模小型化(生育观念变化、人口控制)、离婚率上升(女性经济独立、舆论压力小)、家庭类型多样化
家庭功能的变化
经济功能弱化、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生育偏好开始改变、养老功能的挑战
婚姻观念的变化
性观念多元化、地位平等化、行为理性化
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
什么是群体
涵义与特征
涵义
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20世纪,美,库利提出
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成员;2)共同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行为准则;5)时间持续性。
群体的类型
【互动关系】初级群体/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具有规模较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烈等特性。
初级三个类型:A:家庭 B:邻里 C:伙伴群体(以性格、志向、兴趣、感情、个性等因素集结的群体)
次级群体:既是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加入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
【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公立的、民间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心理归属:心理上】内群体(我群)/外群体(他群)
口诀:内心
【群体成员归属:身体上】成员群体/参照群体
【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简】初级群体的概念、特征
概念
初级群体作为由面对面的互动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特征
1)规模小;2)互动多;3)性格全面表现;4)角色难替代;5)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
口诀:想象成一个家庭。家庭是最基本的初级群体。
组织和组织理论
组织的概念
人民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组织过程
1)组织决策(选择决断:情报/设计/抉择/审查);
2)组织沟通(内部的信息交流);
3)组织控制(组织内的秩序,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三个过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2)组织沟通(内部的信息交流);
3)组织控制(组织内的秩序,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三个过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韦伯)的组织科层制理论
合法统治的类型:
A、超凡魅力型(宗教、神明) ;B、传统型(家长制、世袭知、封建制); C、法理型(典型性形式就是科层制)
科层制,又叫官僚制
是指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上,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特征:
A 固定权限;
B 职位等级;
C 职务专业化和量材录用;
D 按公文规定执行职务&照章办事
A 固定权限;
B 职位等级;
C 职务专业化和量材录用;
D 按公文规定执行职务&照章办事
口诀:权位材行,照章办事
【简】科层制的优缺点
优点:行政效率高;特别适合复杂的大型的组织管理
缺点:1)形式主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境,人情味缺乏;
4)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境,人情味缺乏;
4)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科学管理理论
观点:科学化和合理化,讲究各干各的,流水线作业。
代表:泰罗、法约尔
口诀:法,泰科学
人际关系理论
观点:人是社会人
代表:梅约、洛伊斯里斯伯格(著名霍桑实现形成的)
口诀:梅人约
组织行为理论
【巴纳德】组织平衡论(重视付出与满足的平衡)
口诀:巴来巴去不平衡
【麦克雷戈】提出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
两者均提倡民主型领导,认为采取民主而非集权专制的领导方式更好。
口诀:Y麦
权变理论
观点:情势理论,认为需要灵活决定及领导、决策。
代表:摩尔斯、洛斯奇(超“Y”理论)
口诀:斯斯权变Y弯
基本观点:
集体行为
概念与特征
涵义
集体行为,指在缺乏确定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自发形成的,由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的行为。
特征
群众性、自发性、非组织化、非制度化
口诀:集体行为,裙自飞飞
传统解释
1、勒庞的乌合之众理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
口诀:庞、众,都很大
认为群体会产生独特的集体心理,这种集体心理通过彼此情绪上的相互感染,会使个人不由自主地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
2、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把集体行为的形成,有6个因素,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
口诀:尔瑟很累,6了
【简】理性选择理论
1、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
1)私人物品(经济学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成为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搭便车,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
2)公共物品(搭便车,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
口诀:奥迪奥拓都是车
假设是:如果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那么这个群体发生集体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
2、社会运动的资源动员理论
1)麦卡锡、扎尔德;
口诀:麦卡锡、扎德社会运动资源
2)指比较有明确的变革社会目标、组织化程度的集体行为
3)所需资源:时间资源、参与者规模、金钱和物质资源、外界支持、理念资源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