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2021-03-28 11:27:18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毛概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
形成条件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南北问题:发展,东西问题:和平)
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形成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党的十二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十三大: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4.1992年南方谈话:走向成熟
5.十四大:第一次系统回答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6.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入党章(1999年入宪)
基本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关系)
主要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
3.党的基本路线
内容
如何坚持
4.社主义根本任务理论
发展生产力
5.“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
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6.改革开放理论
制度——完善,体制——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对外开放的要求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
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化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9.“一国两制”
核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持三大优良作风
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条件
思想过程
十六大入党章(2004年入宪)
核心观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2.建党一百年,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国家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的意义
5.推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十七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新思想
新时代的内涵
1.历史新篇章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
2.战略新安排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2020)、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1世界中叶)的时代
3.生活新向往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梦想新征程
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
5.国际新地位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从站起来(1949)、富起来(1978)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3.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及其依据
党的八大: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升
2.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3.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两个没变:基本国情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
习中特主要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思想层面表述:重点讲怎么看“八个明确”
1.明确中特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明确中特总布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直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21世纪中叶)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特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 ,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怎么办“十四个坚持”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中特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人类文明进步重要意义
习中特意义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党的十九习中特的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入宪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坚持和发展中特的根本指引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
党成为中特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的总任务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本质)
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梦的伟大意义
中国梦的实现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4.实现中国梦必须锲而不舍和实干,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
5.实现中国梦必须和平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建设方面
政治建设方面
文化建设方面
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高度的物质文明(富强)
高度的政治文明(民主)
高度的精神文明(文明)
高度的社会文明(和谐)
高度的生态的文明(美丽)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
贯彻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民共享(人人享有、各得其所)
全面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
共建共享(只有共建才能共享)
渐进共享(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及其主要任务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是什么)
1.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治举措和行动(怎么做)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大众创业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构建市场经济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做主
依法治国
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础群众自治制度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协商民主
内涵: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重要性:协商民主是中特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 字方针
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①独立自主自办②政教分离)
4.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港澳问题)
1)必须准确贯彻”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2)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3)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4)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坚持一国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
4)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
5)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6)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
牢牢掌握意识型态工作领导权
1.~,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3~,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5~,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发展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得各方面
2.~,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3.~,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4.~,还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文化事业
政府主导,注重社会效益(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文化需求
发展文化产业
市场主导、注重经济效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做法
1.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教育优先
就业最大
保障兜底
脱贫攻坚本质要求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健康中国重要标志
加强各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2.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3.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4.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5.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
坚持人与自热和谐共生(核心)
尊重自然(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基本原则)
保护自然(重要责任)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1.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4.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推进绿色发展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领域、人口、区域全面
目标要求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3.发展协调明显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7.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怎么做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首位)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必要性
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要选择
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和前途
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2.~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3.~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方向前进(出发点和落脚点)
4.~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根本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得关系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1.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方略
2.1999年3月,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入宪
3.2010年,中国依据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4.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5.十八届四中全 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若干 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
推进依法治 ,加快建设法治中 ,开启了中特法治道路新征程
推进依法治 ,加快建设法治中 ,开启了中特法治道路新征程
6.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特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中国法治道路做法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总任务
总目标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任务
1.推进中特法治体系建设
①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特法律体系
②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③要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④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①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障善治
③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推进公正文明执法
④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⑤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⑦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总要求
1.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2.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3.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4.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
方针
”全面“是基础
”严“是关键
”治“是要害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时间
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原因
1.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3.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首要任务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基础建设)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3.持之以恒的正风肃纪
4.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5.深化标本兼顾,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习近平强军思想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特的本质特征,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党的领导是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
型于古田会议,是党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优势
型于古田会议,是党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优势
基本内容
时间
到2020年,国防和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提升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到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
做法
1.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
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4.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必要性
途径
好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技术五方面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内涵
1.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
2.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3.坚持各国的事务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
4.主张和平解决国家争端和热点问题
依据
社会性质和国际地位所决定的
源于中华文明,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认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意义
对中国、亚洲、世界有利
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核心
做法
1.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国际看
从国内看
内涵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同舟共济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坚持环境友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1.新型国际关系
2.全球伙伴关系
3.全球治理观
4.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多方面建立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
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中特事业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中特最本质的特征
原因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入宪
党的领导是中特最大优势
1.中特是由党带领人民创建的
2.党的领导是中特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
3.党的自身优势是中特优势之源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伟大梦想
目标
指引前进方向
伟大斗争
手段
激发前进动力
伟大工程(决定性作用)
保障
提供前进保证
伟大事业
主题
开辟前进道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
2.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3.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确保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增强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体制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
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学习本领
政治领导本领
改革创新本领
科学发展本领
依法执政本领
群众工作本领
狠抓落实本领
驾驭风险本领
毛泽东思想
时代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萌芽
第一次国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趋于成熟
遵义会议以后至抗日战争时期
《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正式确立
党的七大
《论联合政府》
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革命和建设进行“第二次结合”。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正确矛盾的问题》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革命总路线
三大法宝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队战略理论
武装斗争、党指挥枪
政策和策略理论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党的建设理论
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起源南昌起义、奠基三湾改编、定型古田会议)
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等
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根本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群众路线
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生命线
独立自主
根本政治路线
毛泽东思想的意义
科学评价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
国情
主要矛盾
根本任务
革命性质
实践基础
1.旧革命的失败呼唤新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基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革命总路线
《中国的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阐述
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首要对象、最凶恶的敌人)
封建主义(主要对象、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动力
无产阶级(领导)
农民(主力军)(贫农最可靠、中农可靠)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和妥协性/动摇性)
革命领导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革命的根本标志
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
条件
率领被领导者......并进行政治教育
关键
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基本策略
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坚强支柱
革命武装力量
根本保证
党的建设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隶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同之处
革命前途
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分两步走(先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
反对左倾(一次革命)、反对右倾(两次革命论)
总纲领
政治纲领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应有之义、双重性质)
保护名族工商业(极具特色的一项)
文化纲领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道路
步骤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战争和战略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必要性、必然性)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正确处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关系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建立~的可能性
建立~的必要性
两个联盟
~的经验
武装斗争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大优良作风
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性质特点
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
个体经济(农民手工业者)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三个阶级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
剥削工人的一面
接受工人阶级其政党的一面
隶属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社会
总路线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历史经验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2.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 1956《论十大关系》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
两种矛盾的解决方法
分清敌我问题、采用专政
分清是非问题、采用民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思想政治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的矛盾: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走中国化道路的思想
《论十大关系》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走一条区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方针
4.经验和教训
重要意义
经验教训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