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1—4章
2021-07-06 09:26:14 18 举报
AI智能生成
信息资源管理1—4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
材料,能源,信息
信息技术(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基础)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控制技术
传感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特点或趋势
数字化
小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系统化
信息革命: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
信息革命的特征
技术科学化
群体化
智能化
高新性
信息化: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和活动
信息化体系的六大要素
信息资源
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化人才队伍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法规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领域信息化
区域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三大信息产业
信息技术制造
信息内容生产
信息服务
信息社会的特点
非物质性
超时空性
可扩展性
钟义信信息理论
本体论
认识论
语法信息(外在)
随机(统计)信息(Shannon的信息概念属于此类)
模糊信息
偶发信息
语义信息(内在)
语用信息(价值)
全信息
实在信息(事物本身固有)
先验信息(主体感知)
实得信息(主题观察)
物质、能量、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 物质是基础
信息的性质
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 (普遍性体现在无时无处不在 无限性指实在信息是无限的)
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
信息可以共享
信息可以变换
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
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
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信息的分类
按存储信息的介质划分
磁、电、光、声、实体
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 文字、图像、声音、气味、形态
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
实物型、记录型、智力型
按信息源顺序
按信息效用层次
迹象、事实、知识、智能
信息测度的方法
基于数据量的(语法)信息测度方法
基于Shannon熵的信息量测度
信息的过程(环节)
本体论信息产生
信息获取
信息传递
信息加工
信息再生
信息效用
最有效用的信息是知识和智能(策略)
信息资源
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三个(经济)属性
需求性
稀缺性
信息资源
广义信息资源: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这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
特性
不可再分性
积累性或非消耗性
认知相对性
不同一性
驾驭性
信息资源管理(IRM):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因素
信息爆炸
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
数据库管理
记录或文献管理
数据处理管理
信息资源地位提高
信息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四阶段说
物的控制(1900-1960)
自动化技术(1960-1970)
信息资源管理(1970-1980)——19世纪末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生成时期,20世纪80年代形成学说。强调信息资源为主导、技术是服务
知识管理(1990至今) 更强调技术与管理的融合
第二章 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组织战略的定义: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组织战略的结构
总战略 总的方向
经营战略 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
职能战略 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指定的战略
组织战略的制定过程
环境分析
战略决策
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
组织战略的规划方法
SWOT矩阵(波士顿矩阵) O(机会)T(威胁)S(优势)W(劣势)
波特五力模型——五种竞争力(同行业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供应商的竞价能力)(客户的竞价能力)(替代商品)适用于企业开辟新业务
价值链分析法(适用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信息孤岛 定义:数据信息单元单独存放、不能自动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需要靠人工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一种现象 本质:组织信息化缺乏规划
IT黑洞 :企业在IT应用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学家称为生产率悖论
IT项目泥潭:超过预定时间或超过预算
信息化规划的战略目标
业务匹配
竞争优势
管理资源
技术架构
信息化战略: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等的策略。 是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思路与指导体系
信息化战略的内容
信息化建设的愿景与架构
组织战略、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管理提升与业务改进的方向
信息化的作用点和愿景分析
分析信息化现状、进行信息化能力评估 包括人、流程、技术三个方面
分析差距,探讨改进构想
业务需求调整
分析信息化体系架构
项目方案选择与组织
项目方案选择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组织
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建设阶段规划
风险管理质量监控策略
主要实施计划与培训计划
信息化战略规划步骤
基础信息调研
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研
组织信息化需求调研
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调研
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
信息化战略目标设定和制定
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
战略目标集转换法(SST)
步骤
识别组织的战略集
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组织信息化战略
选出一个方案送决策层审核
价值链分析法(VCA)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信息化战略规划书
环境分析
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体系架构设计
信息技术标准
项目分派和管理
信息资源规划(IRP):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
步骤
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
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
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组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数据元素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用户视图标准
概念数据库标准
逻辑数据库标准
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工作
业务分析
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信息化项目:在特定时间、质量、资金等约束下、以应用信息技术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信息化项目的内容
范围计划
进度计划(常用的进度计划工具是甘特图)
成本计划
质量计划
信息化组织结构的类型
隶属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
与业务部门平级
由CEO直接领导
由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
信息化组织结构的职能
信息化战略制订及管理工作的组织
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
信息化组织机构的岗位设置
系统研发与管理部(系统分析员)
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部
信息资源管理部与服务部(信息员)
CIO(首席信息官)
CIO机制的构成
CIO(核心)
信息化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
信息部门
业务部门的信息人员
CIO的能力
技术知识
管理知识
沟通能力
协调能力
项目管理能力
第三章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IS):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机系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分为五个阶段
系统规划 (进行初步调查,确定发展战略,对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编写系统开发计划书)
系统分析 (逻辑模型,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
系统运行与维护
信息系统的分类
战略层
经理支持系统ESS(功能:长期销售趋势预测、长期预算计划、长期人力资源计划)
管理层
决策支持系统DSS (功能:成本分析、定价分析、投资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MIS
知识层
办公自动化OAS
知识工作系统
操作层
事务处理系统TPS
信息系统的资源观
系统观(最核心的观点) 包括以下三点含义
信息系统是组织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的神经系统
由各种组成要素或子系统资源构成的 ,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
信息系统资源是动态发展的,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生命周期
辩证观 三个辩证问题
有限性和无限性
有益性与有害性
量与质
层次观
低级:物质资源
较高:能源资源
最高:信息资源
开放观
打破地域和层次封锁,合理配置资源,新理念:云计算、泛在网络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内容
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组织
一把手原则是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的核心
项目评审小组的职责:需求分析,系统选型和开发计划,阶段性评审,总结报告评审
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管理
项目授权
需求分析
可行性评估
需求评估
项目总体安排
项目实施
质量控制 控制标准:
项目开发工作流程的合理化
成本预算控制
风险控制
效率
协调管理
开发方式的运用
信息标准统一
满意度
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
正常
不正常
无法运行
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
应急计划
数据备份是必须要做的,在关键的领域还必须进行设备备份
信息系统维护管理
信息系统维护:为了是信息系统处于合用状态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目的是纠正错误和改进功能,保证正常工作
系统维护的四种类型
改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所占比例最大)
预防性维护
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成熟马背)
程序的维护
数据
代码
设备
系统维护的流程
确定维护目标(目标)
建立维护方案(方案)
维护的实施(实施)
系统维护档案建立(档案)
维护的验收总结和评价(总结)
IT服务管理的理念: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两大核心流程
服务支持类
事件管理
问题管理
配置管理
变更管理
发布管理
服务提供类
服务级别管理
可用性管理
能力管理
财务管理
持续性管理
信息系统文档管理
包括系统手册、用户手册、管理员手册、操作规程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程序和文档合并在一起称为软件
文档的作用
有利于系统分析员和用户沟通
系统的开发人员与项目负责人进行沟通
开发人员之间进行交流
系统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沟通
用户与系统开发人员沟通
系统维护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沟通
信息系统的评价和审计
信息系统的评价: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质量进行各种衡量,判断是否优质、高效、安全的运行的活动
信息系统评价内容
管理方面
技术方面
经济方面
信息系统审计: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持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资源高效使用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
第四章 信息资源内容管理
信息需求
信息用户:具备信息需求又具有信息行为的人
信息用户的特征
拥有信息需求
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
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
潜在信息用户:只具备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未形成实际的行动
类型
个人信息需求
生活信息需求
职业信息需求
组织信息需求
决策与信息需求
决策过程三个阶段
发现问题
设计和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
选择执行其中的一个方案以解决问题
决策问题
结构化:重复发生的问题,通常有固定的处理方法
半结构化:并无固定的、重复使用多次的方案可循
非结构化:独一无二、非重复性决策的问题,更多依靠决策者的直觉
信息采集
信息源: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是自然界和人类一切活动的思维反映,是人类知识和记忆的物质载体,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第一要素
信息采集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经济型原则
计划性原则(满足当前,照顾未来)
可靠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有一定的超前性)
信息采集的方法:根据信息采集计划,广泛开辟信息来源,及时将信息采集到手的基本方法。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的自动采集要依靠搜索引擎技术和链接分析技术的结合
信息采集的方法
定向采集法(监视电视信号)
定题采集法
定点采集法(交通路口设置摄像头)
主动采集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跟踪采集法
社交采集法(会议、旅游、舞会、聚会)
现场采集法(参加展览会、订货会、参观访问)
委托采集法
信息采集的途径
内部途径: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工厂内部形成的各种信息通道
管理部门
咨询与政策研究部门
内部信息部门
研究开发部门
外部途径:部门以外的各种信息来源,用于采集部门以外各种信息
文献部门(传统的外部途径)
大众传媒
学会与协会等团体
各种会议
政府部门
个人交往与观察
用户与消费者
信息存储与检索
信息存储的作用
方便检索
延长寿命
利于共享
方便管理
信息存储的基本原则(选、简)
统一性(存储形式保持一致,遵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便利性(方便用户检索)
有序性(按一定规律排列)
先进性(采用计算机或其他新兴材料为载体)
信息存储的技术
缩微存储技术(忠实于原件)
声像存储技术(录音、录像、电影)
计算机存储技术(磁盘、磁带)
光盘
网络
信息检索的类型(按检索内容)
文献检索
事实
数据
基于电子文档的全文检索(以全文本信息为主要对象)和多媒体信息检索(基于内容)
信息检索的程序
①确定检索的范围和深度
②选择检索工具
③选择检索途径
④选择检索方法
⑤实施信息查找
⑥调取信息资料
信息加工与分析
信息加工:将采集来的大量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判别、分类和排序、计算和研究、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从何使之成为二次信息的活动
间谍采集法
信息的筛选和判别
基本程序
信息整理
浏览审阅
再次审核
基本方法(专家现场分析学感集)
专家裁决法
现场核实法
分析比较法
数学核算法
感官判断法
集体讨论法
信息著录标引
信息的著录是按一定的标准和格式,对原始信息的外表特征(如名称、来源、加工者);信息的著录和标引主要依据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信息著录的步骤
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确定格式
加注表示符号
信息标引的步骤
选择和熟悉分类表
进行主体分析
归入最恰当的类
审校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信息的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的智能活动
信息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
综合法(各种信息归纳汇集)
对比法(两种以上事物辨别异同或优劣)
相关法(已知推未知:瑞雪兆丰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因果法(因果关系)
定量方法
文献计量法
插值法
回归分析法
决策分析法(以决策科学和运筹学为基础,主要有决策树、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预测分析法(概率论)
文献计量学方法
计量对象:文献量、作者数、词汇数
科学文献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
普赖斯指数:用以度量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
普赖斯指数=被引文献数量(小于或等于5年)/被引文献总量*100%
数据挖掘
定义: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人们不知道的、但又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能够对商业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关键性数据
方法和技术手段
关联分析
决策树
粗糙集(研究不完整、不确定知识的、归纳的理论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预测模型)
遗传算法(基于进化理论)
归纳学习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