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
2021-08-23 20:34:07 1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老子《道德经》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的《劝学篇》
道德起源
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师德”
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内涵
激发、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动力功能
保证教育活动正确处理矛盾、选择正确行为
2.调节功能
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
3.教育功能
规范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准则
4.评价功能
直接或间接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5.示范功能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者
教师自身修养
6.引导功能
功能与作用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课观
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针对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关于教育领域是非善恶的专门性道德,因为它的一切理 论都是围绕教师职业展开的
适应的针对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要求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要求的双重性
内容的全面性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这一行 业所特有的伦理现象和精神文化,影响着从业者的内心世界,成为职业工作源源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行为的善恶标准观念意识,不仅是衡量评价教师职业行为及其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各种关系和矛盾加以调节或解决的重要依据。
功能的多样性
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因为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行为的典范性
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广泛地影响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和家长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广泛
指教师道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其影响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影响其终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
深远
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莘知
特点
崇高职业理想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教师职业理想
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2.教师职业责任
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
3.教师职业态度
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
4.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5.教师职业技能
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6.教师职业良心
一贯态度和行为
7.教师职业作风
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8.教师职业荣誉
构成
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
2.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
3.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原则集中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人民利益、为社会发展的献身精神,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
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 人利益
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2.集体主义原则
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
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过程主体的角色作用,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是根据人的需要提出来的。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尊严、有个性的,有独立自主性,有受人尊重的需要,有发言的权利
4.教育民主原则
指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它是教师从教为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反映了教师行业的本质原则
是衡量和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也是指导教师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
5.教书育人原则
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由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的,也是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教师乐教勤业,是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决定的
乐教勤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核心。
6.乐政勤业原则
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
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
7.人格示范原则
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①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
②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基本要求
8.依法从教原则 / 依法执教原则
基本原则
概述
包括教师道德原则、规范中所有的基本概念, 也包括反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概念(如“谦虚”“朴实”“仁 爱”“乐观”),还包括教师道德评价、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如“善”“恶”“自制”“慎独”)
广义
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 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狭义
底线、必须得干
是人民教师的一种社会属性
1.教师义务
上线要求
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
2.教师良心
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需要的公平和正义
核心——对学生的公平
即教师的教育公正
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3、教师公正
是推动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社会认可和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社会组织和成员对教师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肯定和褒奖,教师因意识到这种积极评价而产生道德体验,进而获得教师的荣誉感
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品质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的作用
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工作,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的助推器
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作用
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
:①调整价值取向,以教书育人、培育人才为荣;②珍惜教师荣誉,维护教师专业荣誉和尊严;③加强教育宣传,争取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正确地对待和争取荣誉
同时教师又要不为名所累,潜心育人
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
4.教师荣誉
精神上的满足
5.教师幸福
个体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与特征
主要指——道德人格
6.教师人格
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教师威信所反映的内容同样是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但教师威信并不是教师角色本身所具有的内容
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7.教师威信
主要范畴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
③有扎实学识
④有仁爱之心
“四有教师”
范畴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1.爱国守法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高层次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低层次
2.爱岗敬业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正面关爱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反面关爱
3.关爱学生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会教书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会育人
4.教书育人
目的在于培养人才
培养人才的根本在于启迪德行、开发智力、自我奋斗
学校的一切行为围绕“教书育人”这个主题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5.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6.终身学习
1.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3.教师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师表,
4.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求是精神。
5.严谨治学是关系到能否教育好学生,培养好人才的大问题,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
6.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
(1)严而有理; (2)严而有度; (3)严而有恒; (4)严而有方
7.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
8.依法执教既要遵循法律规则,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9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对教师的特殊规范,它有自己独具的特征。
(1)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2)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3)为人师表具有重要的激励性; (4)为人师表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10.为人师表的特征
补充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爱两人一终身
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要求
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本质要求、师德基础
师德的灵魂、核心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
教师天职、根本任务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志
内在要求、基本准则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规范
教师在知、情、行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
自律很重要
内部的
含义
1.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
2.知识和技能的修养
3.心理素质修养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4.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基本内容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1.加强理论学习
2.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3.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
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5.学会反思
无人的时候监督自己
隐(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与微(细微的地方)
树立信念
(1)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息行为的品质,并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2)要在“隐”和“微”出着手,不管有无监督,都要自重、自爱、自律
(3)重视在无人监督时,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怎么做
6.努力做到“慎独”
修养方法
1.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途径
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准则。它是从事教育职业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来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民、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也可以说,教师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和从事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修养等道德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教师道德
指党和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师范院校及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领导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及在校师范生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使他们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
外部的
⑤实践锻炼法
④个别教育法
③对比教育法
②榜样教育法
①说理疏导法
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养成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3.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4.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内容
讲授、报告、谈话、讨论、辩论、阅读书籍报刊等形式
1.说理疏导法
用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迹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
2.榜样教育法
把各种不同事物的特点、属性等进行比较,分清是非、把握事物 本质的方法
把过去的教师道德和现在的教师道德加以比较,从中看出变化和发展规律,端正对 现实的认识
“ 纵比”
把同类的两个事物加以比较,从中引出正确的认识
“横比”
实施教师道德的对比教育,一般可采用“纵比”与“横比”
3.对比教育法
针对教师道德品质的差异性,用交心谈心的方法,解决教师道德问 题的一种方法
是教育者联系教师的情感、了解教师道德情况的基本方法
4.个别教育法
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5.实践锻炼法
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行为所做的青恶更贬的道德评判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①教育发展利益
教师职业道德评 价的基本标准
②学校发展利益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直接标准
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标准
①自我评价
②学生评价
③社会评价
评价
是国家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
终身学习
基本理念
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维度
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