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养育》-科恩博士
2021-04-27 06:29:3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科恩博士把游戏力打造成适合中国养育环境的方法系统,系统的介绍“联结->向内看->轻推”游戏力思维,并从比如磨蹭、不合作、二胎之前的争执常见的育儿难题着手,教会大家应对育儿问题,和实践游戏力养育方式。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简介
专属中国家长的《游戏力》版本
书中充满来自中国育儿市场的育儿困惑案例
书中文墨对家长充满共情,一本很容易读进去的书
作者
介绍
游戏力养育创始人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硕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发展教育学家、亲子关系专家
畅销书《游戏力》获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享誉全球,被翻译成14种语言出版
写书的愿景
愿每个孩子都被倾听,愿每位父母都被支持
写书的目的
父母总是能倾听孩子,欢迎孩子所有的情绪,还和孩子一起玩
书中5条核心观念
游戏力思维
游戏力养育不设定标准答案,不教所谓正确的方式
父母开始理解自己的家庭文化,看到自己家庭的养育特点,将会自然孕育出家庭内部的力量
更关注养育者本人
父母也需要理解和支持,而非批评和评判
无论时代怎么变,儿童发展和养育中,温暖亲密的亲子关系仍是养育的核心
游戏力养育的儿童观
他们自带智慧,天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有爱心,可爱,友好,乐于合作,具有体会深层快乐的能力
养成自己的养育观方法
一个疏漏
良好稳定的情感也是孩子成长中良好的开端
梳理自己的人生
你曾经的生活中已失去的东西
重大失去
经历的不幸
成长过程中你获得的东西
哪些是你想保持的品质
哪些方面你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理念或想法
梳理自己的养育
你管教孩子是出于恐惧吗
溺爱和过度严厉,都是恐惧的一种表现
都害怕面对孩子的情绪
你有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
实践
找一个亲密的人详细地说一说你的经历
倾听伙伴
自由书写
反思
终极目标:形成自己平衡的养育观
8大育儿场景举例
设限的平衡
设限和严苛设限就是建立在爱和联结基础上的设限
分享昨天早上的例子
孩子遇到困难帮还是不帮
我会永远帮你做任何事
你得自己做所有你得事儿
当孩子遇到害怕的事
害怕就别干了,咱回家
害怕?你又不是小孩子了,快点去干
期待
低期待
比如,你以后就是个扫地的
高期待
不切合实际的高期待或高标准强加给孩子
一定能考清华/北大
到底谁说了算
啥事都依着孩子
什么都让孩子听自己的
合作
你想怎样就怎样
我说了算,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
保护和挫折之间
过度保护
忽视
学习和作业
过于严厉
不要过多地活在未来,要关注孩子当下的需要
平衡养育观的关键
信任
放轻松
当发现自己很难找到中庸之道的时候,记得向内看,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会那么担心”
父母角色功能
没法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管理能力的两种父母
监工式的
啦啦队式的
外在向导
有高期待,保持放松的状态
要求父母管理好自己的焦虑,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会倾听,不会说教
说话的语气心平气和,和孩子保持联结
向导的发展
养育在身边
外在的向导
生活中给予孩子支持和指导
离开父母
内在的向导
内在的声音
游戏力是什么?
一种生活态度
幽默感
一种养育思维
一种处世态度
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是儿童的母语
游戏力的作用
有效激发孩子合作的意愿
培养他们的自信
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
帮助父母更耐心
游戏力思维养大的孩子什么样?
轻松识别自己的感受
有信心和能力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
沟通遇到障碍,有耐心,会用幽默缓解情绪
不可动摇的经历艰难谈话之后关系会更亲密的信念
崇拜给他提供游戏力思维的养育者
为什么游戏力是一种好的养育方式?
为什么跟孩子一起玩儿
使孩子开心
在游戏中体会到自信和强大
释放各种负面情绪:孩子的和自己的
表达孩子的感受,把他们的感受语言化
好多时候,孩子只是希望他的感受和情绪被我们看到而已,仅此而已
否则就搞事情
为什么跟孩子玩,亲子关系更好
顺应孩子的天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他的工作,是他的自然语言
建立亲子联结
传递爱,让孩子感到安全
能为他们发展独立性、探索世界提供基础
玩游戏,就是在讲游戏的语言,进入孩子的世界
跟孩子刚出生需要辨别孩子哭声一样
主动给予跟反馈的故事
游戏力的养育目标
存储可能导致联结断裂的原因
以及联结断裂时的表现
重建联结的方法
享受陪孩子玩游戏的关键
调整自己的心态
配合的心态
为什么要陪孩子玩游戏?
谨记自己的初衷
找到问题区孩子不会配合的原因
在游戏中化解掉那个原因
比如豆儿刚上幼儿园无法适应班上很严的规矩
用角色扮演
足够了解孩子
游戏
如何唤醒自己的游戏力
①改变自己一本正经的态度
借助绘本、动画片主角
动作、表情夸张
②跨越障碍
担心失去权威
觉得孩子游戏太无聊
强迫自己(给自己洗脑)
把玩“无聊游戏”当成了解孩子、看见孩子的机会
情绪管理
对待自己暴脾气的视角转化
①所有情绪问题都是我自己的问题
意识
②但是不我的错
自我慈悲
③我不想这样,我可以改变我自己
觉察接纳自己情绪,不要忽视
坦诚的面对自己的愤怒,也可以对孩子坦诚,注意真实表达,调低情绪的音量
练习
①练习暂停
理智告诫自己
离开场地
对镜子说话
②记录自己的情绪模式
写情绪日记
时间
事件
情绪关键词
持续时间
情绪日记
找好朋友倾诉
运动
像跟闺蜜对话那样跟自己对话
接纳并鼓励包容自己
③改变情绪的反应模式
④练习管理情绪的方法
借助孩子的绘本
每天把清空自己的情绪之桶作为一场日常练习
每天记录3件让你感恩的事情,积累积极心理资源
有情绪的时候可以打坐冥想,3 5分钟都可以,注意感受身体的反应
联结
定义
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参与
互动
你来我往
关注
爱的流动
心连心
心心相印
助益型关系
心与心、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容易混淆说法的释义
链接
指在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
指在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
连接
一般是指物体之间无生命体的连接,表示两样物体连到一起并接上了。
作用
能够建立孩子基本的安全感
安全感对他的学习、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安全感的前提是信任
建立信任的唯一渠道是建立联结
维持的基础
爱之杯的维护
你有为自己蓄杯的方式么?
暴饮暴食?
吃甜食?
酗酒?
沉湎于电视?
电子游戏?
看小说?
想生一次病
可选的为自己蓄杯的方式
陪孩子游戏
一个人待一会儿
过过二人世界
见见朋友
找善于倾听的朋友聊天
倾听伙伴练习
做饭、画画、爬山
深呼吸、慢慢地、专注的品一杯茶
假他人之手
养育团队
写日记
哭
情绪之杯的维护
联结断裂的表现
孩子
拒绝合作
攻击性行为
胆小退缩回避
父母
易怒
吼叫
责骂
打孩子
如何向别人(另一方)传达联结断裂需要重建的方式
孩子
莫名其妙找茬大哭大闹
调皮捣蛋
喜欢控制人
总要求关注
不配合
逆反
大人
莫名其妙找茬吵架
抱怨
生闷气
养育的目标不是避免联结断裂,而是尽早发现联结断裂,及时重建联结
觉察
敏感度
敏锐
时机
使联结断裂的常用教育方式
说教
责骂
羞辱
打
建立联结正确的方式
宗旨
启动孩子的理智脑
重建联结
方法
①用儿童喜欢的世界,游戏
解决问题
缓解冲突
②情绪理解
①语言
②面部表情、肢体语言
4个步骤
①坐在地板上(跟孩子保持同一视觉角度)
这是游戏力养育最主要的原则之一
进入孩子生活的世界
关注孩子的关注
②装得傻乎乎的
矮化自己
降低身段
尤其在问题区
亲子容易起冲突的地方
③让孩子感到自信和强大
角色扮演,可以让他体会更强大角色的权威感、掌控感
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④向孩子学习如何玩耍
观察孩子
孩子会经常发起游戏
以孩子为主体
不是自己引导和控制,来主导游戏
做打乒乓球里那个接球的人
时刻调整自己
孩子才是游戏的专家
向内看
倾听背后的原理
我们相信每一个成年人/孩子都拥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智慧和资源
帮助调节自己的工具和方式,帮助自己找回理智的方式
看见孩子的需求
需求和行为
行为是指表明能看得见孩子的一些外在表现
需求是看不见的内心,导致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
需求分3类
①对于亲密的需求
②掌控的需求,自主的需求
③获取成功的需求,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的需求
看见自己的需求
向内看的步骤
感受身体部位的感受
以及产生了什么想法,有什么冲动
与这种感觉相处
方法
倾听伙伴
自我慈悲
轻推和设限
定义
轻推:推动孩子或父母向前取得进步,但力度不要太大
设限:设置界限,立规矩,说“不”
必要性
轻推
认为所有孩子都需要轻推
设限
孩子需要规矩、边界
边界会让人感到安全
能够保证孩子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地位
轻推的教养方式是介于过度放任和严厉逼迫的中间模式
我们对设限时自己的态度两个误解
常见的心态
严厉
严肃
凶
对孩子被设限后反应的误解
希望孩子心平气和的接受
孩子大脑发育决定着他做不到
这样的原因是有一种期待/假设
孩子是知道我们是为了他好
对孩子设限该有的态度
①我们是在对孩子的行为设限,不是对孩子设限
②我们是对孩子的行为设限,不是对他的情绪设限
③我们是对孩子的行为设限,不是对他内在的需求设限
④我们到底是在用什么去设置和限制孩子?
常用方法
自己的情绪?
愤怒
让他们感到羞愧?
由内而外的感觉
威胁?吓唬?恐吓?
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式
爱
平静
信任
如何跟孩子设置界限
设限前
考虑设限的必要性,理清孩子的需求
是需要边界还是其他?
理清自己的价值观
这些场景是不需要设限
①行为跟父母期待不符
可能更多需要调整父母的期待
多了解一些儿童发展规律的知识
②孩子的爱之杯空了、缺乏安全感的时候
③情绪超载了
设限中
在联结中设限
有爱
心连心
共情
平静
父母常见的设限情绪
责备
严厉
强迫
愤怒
设限可能需要跟孩子讲很多次,那也需要每一次都保持联结状态
设限后
孩子的情绪
愿望被拒绝,感到伤心和愤怒
先设限,后倾听
对行为设限,但是不对情绪设限
共情
接纳情绪
倾听不单指用耳朵,主要是用心倾听
游戏力在育儿情境的应用
解决手足之争
二胎家庭父母之痛
孩子们吵架、打闹、打架
担心有人受伤,嫌大的不知道谦让、小的不懂得尊重
到底该保护谁,又该责怪谁呢?
处理手足之争的错误❎态度
习惯保护小的,保护女孩,对大的、或者男孩要求更多、期待更高
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
家里的孩子都有冲突,这很正常
父母总是看不到孩子打闹时刻的快乐情绪
没有多少人觉得手足之争给自己带来多少伤害,如果真的有,都是感受到父母的不公平对待产生的
研究表明,对于争吵比较宽容的家庭,孩子长大之后亲密关系更亲密
如何看待不同孩子之间的公平?
孩子之前没有绝对的公平
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
处理孩子之争的法则
辨别是在游戏还是真的冲突
让自己成为太阳
一个微笑、一个抱抱、用心倾听两方
不判断对错
避免成为裁判或者法官
本来彼此生气,现在加一条,生你的气
父母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里也不想谁可恶,谁无辜
要知道孩子有时争的不是玩具,而是妈妈的爱,自我表达的主张
“我爱你们两个,我相信你们一定知道怎么办?”
“你们自己商量,试试”
“我看到你们两个之间出现点问题...你们两个好像都挺难过的...要不拥抱一下吧...我倒是想知道你们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三个游戏力解决二胎之争
情绪理解
看到情绪背后的理解和需求
嫉妒
竞争
怨恨
不公平
辨别孩子之间是在游戏还是真的冲突
包括容易被忽视的快乐情绪
预防不好的情绪来临
大人帮助及时暂停
游戏仍然好玩,还没有失控之前停下来
辨别情绪的流动性
从高兴到生气,再到高兴
加入游戏
①促成合作,而不是竞争
比如,抢走玩具,边跑边说:“现在我抢到了,难怪这个玩具你们会抢,太好看了,现在是我,你俩合起来也抢不走”
一定让他俩一起合作来抢
充当“外敌”,让他俩临时成为盟友
②大小悬殊比较大
将大孩子的力量引入到大人身上
“嘿,你倒是找个头儿和你差不多的人试试啊!”
让他意识到,游戏中和弱小的孩子玩,需要控制力度
力量游戏会感觉到自己力量的强大,不会把力量用在弱小的孩子身上
千万不要为了教训孩子而打他,只会让他认为任何一个强大的人,都可以用武力去欺负弱小的人
③邀请他们打架
“我从来没看过你们是怎么开始打架的,每次看到要么是在哭,要么是生气了,要不,在我面前打一架,让我看看你们是咋怎么开始的”
特殊时光
是情绪理解和游戏的完美结合
父母在固定的时长内,怀着格外的热情,给予孩子一对一全然关注,由孩子决定做什么
①一对一陪伴
一次一位家长陪一个孩子
②家长给予孩子全身心的关注,全情投入,尤其是不要看手机
③固定时长:定表
短时、特别、高质量很重要
④让孩子做主
最重要的元素
只要不是太贵、太危险
⑤规律的进行
可以每天5分钟,也可以每个周末1小时
当孩子特殊时光是可以被期待的,效果会更好
应对磨蹭
应对磨蹭两个小技巧
先联结,后指导
不要隔着老远发号施令
不要责备、唠叨
一步一步联结,满足孩子角色切换需要的时间
清晰的沟通
①表达方式清晰
要用陈述句的时候不要用问句
xxx好不好?
②情绪清晰
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和需求
①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隐藏的情绪
孩子磨蹭是因为他感到xxx(情绪词汇)
②透过孩子的行为,解读背后的需求
孩子磨蹭是因为他需要xxx
更多的情感联结
自主权和掌控感
没玩够、追求刺激、想要安静的待会儿
③玩起来
最后,向内看,你为什么觉得孩子磨蹭是件事?
常见担心
①孩子犯错了还跟他抱抱,会不会让他误会是在鼓励他犯错?
不会,如果拥抱满足了孩子的内在需求,他就不需要在外在行为上再犯错了
②满足孩子的需求,是不是就得纵容他们拖拖拉拉?
不是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不是不对他提要求,或者磨磨蹭蹭导致迟到,而是寻找别的方法来满足那些内心需求。
培养专注力
专注力那些迷思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专注力
专注力只有在破坏之后才需要训练
两个例子
迁移到学习上的表现
关于专注力,有一个秘密,那就是:通过关注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沙子、蚂蚁,儿童的专注力就能够得到发展和提升
不允许孩子自主地选择关注什么,这会破坏他们与生俱来的专注力
把孩子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上拉走,也会阻碍专注力的自然发展
让孩子自己选择去专注什么,不去打扰,不去干涉
经常父母所谓孩子不专注的时候其实不是专注的问题
不同阶段培养专注力的方法
婴儿时期
不同表情跟他互动,锻炼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大一些
跟随婴儿的目光,婴儿关注什么就去讲解什么,注意度,不要总拿玩具去吸引他的注意力
学步期
关注孩子的新发现
因为觉得孩子关注的东西不重要而批评他,那这会干扰他专注力的发展
更大
让孩子自由地选择他想要关注的事情,可以提升专注力
培养专注力注意事项
①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太满
②观察自己的孩子,为他提供适应他的不同的环境
有的孩子专注时就安安静静坐着
有的孩子需要跟环境互动,更能集中注意力
比如坐在瑜伽球上
手里拿个东西玩
听音与等
③每个孩子的输入方式不同,用适合他们的方式
语言型
视觉型
肢体型
3个重点
①让孩子自由选择关注的事儿
②动是孩子的天性,一动不动地专注于一件事儿,反而是消耗他们更大的能量
③奖励和惩罚都不是培养专注力的有效方式,因为专注力不是由孩子的潜意识控制的
提高孩子管理能力
阶段性退出
①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事儿,直接安排孩子的时间,指导他学习
②父母和孩子一起安排时间
③父母开始后退,让孩子做主导,来管理学习,同时,需要持续地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实际的帮助
④孩子一步步成为自己的向导,独立管理自己的事情
家长不要批评孩子
不要管的太细
关于约定好不能遵守的原因
有时,孩子同意约定,因为父母的说教,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觉得别无选择,不得不同意
不是一个真正的约定
不平等条约
无法遵守约定的原因
压力太大
自己也需要玩耍时间
约定不能遵守怎么办
约定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灵活性
平静地坐下来,用轻松的方式一起来找出约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保障孩子是真的同意
用一周的时间来实验性的练习自我管理的执行,然后复盘
对于大孩子,大人要放下重学习的结,多做一些陪孩子玩的事情
处理孩子发脾气
认识孩子发脾气这件事
你的孩子经常发脾气么?
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发脾气是一种自然反应
孩子发脾气时需要什么?
理解
联结
需求被满足
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内在需求
联结的需求
经常和孩子进行身体接触
拥抱、亲吻、充满爱意的身体抚摸
在孩子半梦半醒的时候亲吻他,或者表达对他的爱
用面部表情表达共情
温暖的微笑
倾听
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听他说说原因和感受
游戏
有实践证明,每天晚上睡前玩枕头大战,能够有效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次数
自主的需求
2岁左右萌发自主意识
生活中尽量多的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游戏中给予孩子自主权
成就感
孩子需要自信需要感到“我能行”
外在原因
缺乏沟通技巧
孩子不会表达
大人也不会
缺乏育儿技巧,不了解孩子
大人忽视孩子语言表达出来的情绪
他们会升级到发脾气/肢体动作
处理孩子发脾气3个阶段
①发脾气前
尝试预防
满足他的需求
用替代的方式满足需求
有哪些需要预防的场景和措施?
②发脾气中
冷静的陪伴,给予共情
故意不理他
脾气中不游戏,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
铭记养育目标
游戏力的养育目标不是强迫发火的孩子不要有情绪,或者有情绪不表现出来
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有爱的环境,让他把情绪表达出来,让他能够最终回归放松、合作的状态
让自己脱离当前的困境回归纯爱的方法是谨记自己的育儿价值观
整理出自己的育儿价值观
坐在孩子旁边,不说教
尽量靠近,但不干扰
等他慢慢放松下来
扔东西,乱踢,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陪着
说不好听的话时就听着
“我听到你说的了,听起来很难受,我在这儿陪着你”。
③发脾气后
重建联结、向内看
恢复/加固关系
促进彼此的理解,孩子不愿意聊,也不要强迫
复盘问题
大人
回忆自己小时候
假象自己是孩子被自己的对待会什么感受
反思自己的行为
下一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孩子
授人以渔
孩子总和大人对着干
说脏话
3、4岁的孩子体验到语言的力量
需求:说有力量的语言
视而不见
会引发孩子用更强烈的方式
转移注意力
暂时有效
强迫不许说
也是暂时有效
狗屎头换成牙膏头
将脏话换成正常有趣的说法
你可不要叫我xxx
让孩子做什么他都不做
换位思考,带来同理心
父母让孩子盲目服从的语气会让孩子感受到谴责、批判和轻视,内心会涌出愤怒、痛苦或悔恨
服从的坏处
让孩子缺乏主动性
让孩子变得鬼鬼祟祟,一有机会就钻空子
意识到不需要服从你之后,就会反抗你
长大之后,还可能会用极端的方式
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合作的原则
父母先要有合作的态度
要想孩子合作,那先跟他们合作
让孩子看到家中的大人是如何合作的
大人要改变那些争吵的习惯
向孩子传递出一些轻松的氛围和信念
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这叫自主权
陪孩子玩游戏的挑战
不想玩
①因为自己的事情会累、乏、心情不好
②孩子的游戏太无聊
③烦恼自己的养育方式
不会玩
唤醒自己的游戏力
①改变自己一本正经的态度
借助绘本、动画片主角
动作、表情夸张
②跨越障碍
担心失去权威
觉得孩子游戏太无聊
强迫自己(给自己洗脑)
把玩“无聊游戏”当成了解孩子、看见孩子的机会
金句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拥有完美的父母,而是他的父母愿意学着去尝试
当孩子真的感受到联结和亲密时,就会更容易展现出乐于合作、主动学习的天性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需要爱的时候
游戏的目的是建立联结,不是哄骗或控制,让他去做我们大人想让他做的事
联结是养育的核心,联结断裂是导致大多数家庭问题的原因,重新联结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很多家庭中的问题,通常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也不是父母做错了什么,只是关系太紧张。
没有什么比和孩子一起大笑,更容易释放紧张情绪的了。
观察孩子,你能学到更多。
很多时候,你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并不是因为你不好,只是因为养育孩子这事确实很难
如果你希望孩子发自内心地爱兄弟姐妹,那你就发自内心地爱他们每一个人
最需要游戏力的时候,也是最难保持游戏力状态的时候
情绪出来,能量就进去了
在联结中设限,然后倾听孩子的情绪
有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我们只对行为设限,永远不要对眼泪、发脾气或者恐惧设限。
太阳是不会告诉花儿如何生长的,它提供阳光,花儿自己就会成长
打人的孩子内心也一定不好受,在那个瞬间,他最需要的是被联结
如果你希望孩子善待他人,乐于分享,那你就善待他们,与他们分享
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满足需求的方式,和同意孩子此刻的行为可不是同一件事儿
孩子需要不被打扰地玩耍和探索
乳沟想让孩子在上学时能够集中注意力,需要让他现在专注地玩耍,来锻炼这种呢能力,而不玩两分钟就烦了
小心自己的焦虑以及压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紧张
奖励和惩罚都不是培养专注力的有效方式,因为专注力不是由孩子的意识控制的
不哭并不代表情绪过去了,它只是被掩藏了起来,压抑的眼泪,以后更有可能变成攻击性或抑郁。
要知道,被憋回去的眼泪,总有一天会以更大的能量释放出来
需求无错,行为可能会有不当。
需求是需要肯定的,行为是需要调整的,一定要把这两者分开
合作是让人终生受益的品质,服从是没有出路的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