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宁财务讲义》读书笔记
2021-04-25 22:50:36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这本书能够帮助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士建立“财务思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财务思维视角,增加分析维度,更好地进行工作和生活的选择决策。在书中,贾宁老师将管理者和投资人如何“解读企业财务报表”“找钱”“花钱”融进30个财务思维、50个全球案例、17个财务与金融研究成果、20个中国财务与会计政策,让读者看懂商业高手们的判断逻辑和决策意图,从而做工作和生活中的聪明人。知识密度高,跨领域通用。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学习归纳笔记
part 1 表征。看三大表来了解公司经营活动
财务报表的作用、意义
财务报表是公司的体检报告
内部是管理和决策工具,外部是通用商业语言,跟投资者债权人沟通
三大表不能代表所有东西,表外很多信息
资产负债表
资产概念的辨析:
资产是“企业控制、未来预期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赚钱的东西才算资产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案例:蛋糕店的特殊模具之后没用了,虽然拥有,但不算资产
研发支出如果预期能带来利益,就可以算作资产了
企业拥有的实际资源可能远大于报表里的资产
案例:大学的老师、品牌的无形资产、互联网企业的数据等,这些都很难计入报表。
资产的配置揭示经营战略
固定资产和存货比例高的属于“重资产企业”
钢铁、地产、大零售等,但是可乐这样的公司可以把自己扮成轻资产
轻资产企业在战略上更集中在最为重要的事情上。但对把控能力要求极高
其本质: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降低,聚焦在品牌文化、技术研发、人力资源来撬动更多
轻资产企业往往有更高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因为对上下游谈判力强(品牌强
但同时研发、广告、人力应该也投入大。
坏处是:1.核心产品质量的失控(因为外包 2.丧失对外部环境敏感度
成功案例:nike、可乐,失败案例:光明乳业三聚氰胺事件
关注资产期限结构,来看企业健康成度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要注意资金链断裂风险
关注应收账款及期限,太长会计提坏账比例
负债概念:负债就是你借来的钱
资产负债率不能跨行业比较。房地产、建筑业、能源产业前三名负债
高负债≠高风险,要看具体行业和模式。
房产行业占用用户首付款,其实基本上就无风险
OPM模式两种:
用客户的钱:如房地产
用供应商的钱:如苏宁国美大零售
学会负债是一种能力
具体术语就是经营性负债,比如OPM,无息负债
金融性负债需要偿还本金和利息,不能太多
表外负债/债务是经营风险,要关注
“或有负债”概念:
如ABB收购公司的破产问题,企业诉讼
如债务担保。
这些负债可以被会计方法操作,不披露等
刻意隐瞒的负债
e.g.新城控股以自己公司章程为理由没有合并报表,子公司的负债率非常高
创新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ABS:只要你资产未来能产生稳定现金,能预测,就可以发行ABS
学校的学费、景区的门票
永续债:到期时间超过30年,具有股权特点。
损益表/利润表
经济利润概念 👈 来自巴菲特“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经济利润 = 会计利润 - 资金的机会成本(考察利润的大小)
安然公司的案例:大量低回报项目,会计利润为正,但回报率低于贷款利率,机会成本太大
折旧概念:固定资产折旧平均反映在每年的费用里。e.g.北美铁路的故事
利润的质量
可持续利润👈真正决定企业未来预期的
两面针做投资、苏宁易购卖阿里巴巴,都是常见投资受益>主营业务收益的案例
可见企业的价值要看两个points
1.短期业绩
2.长期可持续增长能力
波音公司因为97年开始的CEO犯下短视求利错误,导致737MAX问题
判断企业持续盈利能力
先比较利润结构:主次和经常性。
如nike鞋服销售是主要、经常,限量产品是主要非经常;银行利息是次要经常,突发理赔是次要非经常
再看核心问题:
1.市场需求
宏微观分析看需求变化
2.商业模式决定你的利润是不是稳定长期。(广告公司就不算是。没啥投资价值
e.g.商业地产vs住宅地产
1.市场需求住宅不断下降 2.模式上商业地产是稳定获取租金收益
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看的是企业总体状况,利润看赚钱情况,现金决定了企业当下生死
企业破产不是因为没利润而是因为没现金
盈利的企业为甚会没有现金?
会计配比原则:收入来了,但钱没收到,利润却记作有 👉利润和现金产生了错位关系
why:为了强调努力和成果成正比,所以同步。比如短期内CEO的业绩需要利润体现
企业需要多少现金呢?
现金太少会死,所以看 现金比率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可能流动比率更合适)
现金太多说明企业不懂(2018中国上市公司平均现金比率30%)
1.说明企业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投出去
2.企业融资困难或者融资成本高
3.导致企业乱花钱(hh
因此现金水平取决于“风险预防” vs “资金使用效率”的平衡
现金 x 经济利润 可以形成财务战略矩阵
第一阶段初创期:现金少、利润有,需要融资快速发展、不做分配
第二阶段成长期:现金多、利润有,企业可以增加内部投资(研发、NPD)、外部投资。所以企业都应该尽可能延长这个阶段
第三阶段成熟期:现金多、没有正的经济利润了(比如前面两面针),所以就是去提高经济利润,要么会计利润提高,要么缩减资金成本,甚至出售
第四阶段衰退期:现金少、也无利润,要么变局,要么出售
现金结构
现金流可分为三种
经营性现金流:你自己经营活动赚的现金
筹资性现金流:借的钱
投资性现金流:投出去的钱,但应该也有回报
利润质量 = 经营性现金流 / 利润
现金流和经营特征配比,说白了现金流好坏≠企业好坏
e.g. 容百科技的案例:16-18年总体现金流都持续为负,筹资也很多,但是主营业务是专注的,且上有:因为其客户是龙头+集中,必须出现赊销情况,有大量应收账款;同时对下游购买存货又必须现金购买,所以现金持续负。
这种情况很多,所以许多企业如果现金流持续为负,我们就要关注它的筹资能力
OPM策略当然让现金流好很多,压下游账期,上游又可以立刻收钱。
e.g. 国美过度运营OPM导致出现问题,被苏宁反超
报表的附注小字很重要
尤其是看是否有“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初心是好的,但是被滥用
part 2 找钱:从外部融资和从内部降本增效
概述
找钱 = 外部融资和内部的降本增效
外部融资 = 1.债权融资,如银行贷款 2.股权融资,如VC投资
分别体现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内部降本增效则是内部管理,由企业管理层决定;所以管理层 + 投资人 + 债权人 就是三大核心利益相关方
外部融资
融资关系
1.债权人和股东的冲突:
原理是债权人有优先清算权。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股东不会基于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做决定
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股东会更激进并投资高风险、高收益,这损害了债权人。股东本来就预期什么都拿不到,如果失败了对股东也不会更糟糕,成功了则会有分配
e.g. 高风险高回报项目;擅自发行新债券,老债券贬值
保护方式
早期限制性条款
可转债
2.大股东与小股东冲突:关联交易问题
事实证明,大股东并不是无私的大家长,很容易出现侵占小股东利益问题,所以要注意
33.4% 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 2018的A股
托普软件案例下的大股东掏空 —— 主要运用关联交易
1.大量关联交易,将母公司资金和利益转移向大股东关联方
e.g.募集资金投资给关联方、委托研发、购买,进行高额溢价支付
2.占用母公司资金
直接占用:直接从母公司拿走,就会变成其他应收款
间接占用:让母公司作为关联企业的贷款担保人,最后承担连带责任
如何抑制“掏空”:
1.股权分配时有多个股东可以互相牵制
2.引入机构投资者
3.管理层 vs 股东 —— 股权结构:AB股的力量
原理:正常股权下稀释股份换取投资,也会稀释控制力
AB股:通过发行投票权更高的B股来将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
好处:让最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去掌控公司,获得更好发展
代表企业:fb、谷歌、百度、JD、小米
AB的问题:
1.控制权太集中,错误决策,投资人权益受损
2.财务信息更不透明,存在更多财务造假现象
融资原则
假设北京迪士尼要贷款300亿建园,它考虑的融资原则是什么?
1.融资方式和投资项目之间的配比
期限配比
短期贷款利率 < 长期贷款,但如果都用短代,但项目是长期投资长期回报,那中间必然无法避免还款现金流问题,就更容易出现“借新还旧”周转;——这就是短代长投
e.g.三胞集团的激进的投资并购,并用短期贷款,结果还不了
风险配比
风险低的可以考虑债务融资,债权人在意的是下限,收回本金和固定利息
风险和收益高的则考虑股权融资,股权投资人在意的是上限、高回报
e.g. 风投机构本身也存在期限配比问题。中国VC的LP(出资人)的存续期大多在5-7年,LP会要求VC在这个时间内退出、分配收益;美国时间更久,10-12年
LP存续期短的问题也导致国内诸多揠苗助长的上市企业,上市后破发
2.便宜:利率低
融资生态,如供应链金融
局部优化VS整体优化
思维上:市场竞争不是单一企业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过度运用OPM策略的零售企业,可以以自己龙头信誉担保,建立供应链金融,帮助供应商获得融资和周转 —— 最终整体优化 > 自己的局部优化
e.g. 宝洁公司和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计划
背书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思维
内部管理
效率管理:提升净资产收益率
它是投资标准、融资门槛、决定企业自我可持续增长能力
ROE,净资产收益率 = 税后利润 / 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拆解为 —— 杜邦分析
= 税后利润/销售收入 x 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x 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
= 销售利润率 x 资产周转率 x 权益乘数
= 高利润、高周转、高负债型企业
e.g.房地产企业的变革:
1.利润已经很高,房产有限价
2.负债已经很高
3.只能寻找快速周转,所以“345模式”,3月就开盘,4月资金回笼,5个月资金再利用
决策有效信息
把信息分为两类
相关/直接信息:满足两个条件
会随所选方案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是对未来的预测,而不是历史数据
市盈率 = P/E = 股价/利润
利润应该用对未来12月的预期利润,未来利润才是与决策最相关的信息
不相关/非直接信息(不论在哪个方案里都不会变化),不干扰决策
成本识别
精准的识别和计算成本是成本管理的先决条件
精准计算成本需要精准的“成本动因”,也就是和某项活动最匹配的计量维度
在大众定制汽车案例中
除了考虑直接成本(原材料和生产工人),还要考虑机器的制造费用分摊,然后还要考虑更关键的工程师和设计费用。定制车的组件更多、设计、工程师占据时长更多,因此分摊更多
极致的成本控制和高效率文化,也会阻碍研发创新、第二曲线,e.g. 诺基亚
资源管理
财务决策的反噬效应(短期牺牲长期)
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会计处理,高资本化比例问题【钻空子提醒】
e.g.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转变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没有带来合理利润,反而增加了巨大的无形资产“摊销”(折旧)
填塞分销渠道(让供应商提前进货
拉长固定资产投资年限
人力资源的反噬效应
科大讯飞的技术人员占比过高,导致:
话语权增大,薪资成本上升
搭便车现象,降低企业绩效
市值管理 :估值反噬,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现象
管理变革
成本中心 vs 利润中心:传统会计管理按照部门是否产生收入为标准划分,导致
1.部门之间目标不一致(成本中心只考虑降低成本
2.企业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降低(后台部门只管自己
转移定价:让每个部门都能和企业收入挂钩
企业部门之间的内部“买卖”
将外部市场价格作为对标,然后看每个部门之间的议价能力
我想这总体是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外部的原理,才能成为一个企业
part 3 花钱 —— 投资与分配
固定资产投资
决策方式:同风险等级比较。
就是说:考虑机会成本,买和租、借是完全不一样的。租和借是同风险等级
e.g.航空公司年付700W,10年得到飞机 vs 一次性5000W买下飞机,对比银行贷款5000W买下,然后还利息。
这就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租飞机) vs 经营租赁(租大巴车)
经营租赁是可以变成费用,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而融资租赁则必然成为负债,影响表征。所以有公司这么钻空子。【钻空子提醒】
盘活固定资产:急用钱的企业,把固定资产卖给金融公司,再租回来使用...骚操作
股票投资
价值投资
基本面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利润,也没办法预测真实价值。
所以格雷厄姆代表的价投是 —— 发现别人的错误定价,进而赚钱。只要判断当前价格是过高还是过低,而不用真的预测未来价值。
反向推导思维
根据当下价格带入模型,得出别人假设,来验证假设。
在企业战略上有两个好例子:1蒙牛牛根生的5年计划制定 2.张磊给JD的投资
企业估值公式:
企业估值 = 投入本金 + 短期价值创造 + 长期价值创造
投入本金,与账面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同义的。
长期价值创造可以看当前市值、分析师预测短期价值创造,来计算出来 =P201
项目投资影响因素(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如在哪开新店)
投资收益比较
首先要考虑资金成本。所以要计算“净现值”
净现值 = 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 - 项目投资成本
e.g.详情案例见P205 拜博口腔新店选择
考虑溢出效应
比如开迪士尼乐园,对IP电影、周边的增值影响;
竞争对手的溢出效应:KFC vs 麦当劳对门,小龙虾一条街
投资回收期平衡
就是回本的时间长短,在企业投资组合里要串联考虑,长短结合,降低风险
e.g. 商业地产著称的万达,也需要开发住宅地产来对冲商业的长周期
更多的非财务因素
财务思维的基础是会计和量化,但上层、底层还是要看企业的战略视野
e.g. ebay收购paypal是战略性的、准备私有化退市的公司考虑员工心情等
风险管理:风险不可怕,关键是预测和量化
风险量化:从点线面去看。去看风险的“损失大小”外,要看风险“波动幅度”
点分析,就是保本分析:多少、多久能盈亏平衡。
企业盈利的目标有三个层次:1.保证不亏 2.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3.超过证券分析师预测
没有做保本分析的case:无锡尚德的光伏投入
线分析,对最好情况和最坏情况区间的预测
企业偏好平滑的利润增长,利润的稳定性很重要。代表波动小,可预测。
步骤:1.找到核心决策指标 2.进行最好、最坏、一般三种情况预测 3.分析最好和最坏的差异,越小代表风险波动越小。
面分析:考虑多个因素互相联动后的情况
企业家关注冒险,而财务需要做的是量化这个意义的尺度,从而给企业家提供最合理的建议。
实物期权:帮企业应对投资的不确定性,柔化风险
定义:当投资标的不确定性很高时,应该从动态角度进行分析决策,增加投资灵活性,想办法加入途中调整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实物期权。比如,延迟、退出、扩张期权
e.g.爱尔眼科的并购策略。小医院不一定能成,和PE联合成立基金投资,可以在孵化期观望,等盈利稳定了再决定并购,纳入企业报表。
好处很多:1.只出一部分钱 2. PE帮你去专业筛选、咨询 3.让市值好看。1元利润 x市盈率,放大市值。所以是一种很聪明的市值管理
同理,也能降低企业创新的试错成本 —— 思科+红衫的基金孵化新技术,联合利华孵化器等
局限性:
互联网企业很适合,因为数据可以量化,可以分阶段看指标
一些二元型结构发展的企业不适合,达到关键节点前,企业没什么价值
e.g. 新能源汽车,投入巨大,量产以后才有价值
风险转移:通过保险等手段转嫁到企业外部
1.签订长期合同:购买矿石材料的企业预测之后价格上升,可以签长期合同锁定。风险就是判断错误的损失很大
2.利用金融工具,如商品期权(不是期货):买入看涨期权,如果真涨价,有权以当下价格购买。所以是一种【以合同价购买的权利】而非义务。最大的损失就是“权利金”。
3.购买保险:企业买财产险、公众责任险等。
可能会有反作用:如,董事高管责任险,会降低高管们的监督积极性,事不关己了。所以一定的风险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利益绑定在一起。(有点像总统豁免权)
并购策略:并购是大公司快速复制扩张的常用方法
判断企业的复制扩张战略是否成功,看两项财务指标:收入集中度、利润集中度。还集中在老店上就说明新店不行啊。e.g. 爱尔眼科的并购很成功
过度并购导致消化不良:分众05-08年上市后的并购,管理跟不上,导致退市。
小鱼吃大鱼:收购方出10-20%的钱,剩下的向外界筹资。债务通过未来被收购企业创造的现金流or资产出售来偿还。
最知名案例:吉利总资产30亿美元,收购年收入147亿美元的沃尔沃。
杠杆收购的风险还是在于,这么大的债务,未来经营状况到底好不好、有无现金流。e.g. KKR的失败。
并购隐患 —— 商誉定时炸弹
商誉 = 并购价格 - 被购企业的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
高估值、溢价收购是商誉产生的根源,所以企业大量并购就要考量商誉减值的风险,商誉是企业股价崩盘的重要事前信号
高溢价/假商誉的来源:
1.并购中的利益输送 —— 大股东左手转右手
2.竞争激烈导致竞价,所以中国市场上许多并购成功的企业最终不一定成功
3.客观的外部环境、关键因素(PEST\管理层)等问题发生变化
商誉减值的时机要注意 —— 洗大澡,亏损洗干净,从头再来!
洗大澡的情况:
1.很多企业会鸡贼的选择在“出现亏损且短期内扭转无望”的时候一次性减值完
2.管理层、股东、会计事务所更迭时的洗大澡,做好铺垫、推锅
洗大澡的特征:
企业利润出现过山车,先是巨亏,然后出现微利。ST企业尤其如此
散户可能会出现非理性行为,认为巨亏代表“黎明前的黑暗”
股东大幅度套现,因为提前知道消息,股价下跌。
具体方法是“八项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钻空子提醒】
企业的分红问题,分红不带好企业,不分红也不代表差
企业分红的能力:
可供分配利润
自由现金流
分红与否:
当前的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战略。
选择分红意味着从高速成长,转向成熟,利润稳定,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
分后开始后:一般意味着成熟期
要关注分红的稳定性
【钻空子提醒】考察一直分红的企业突然不分红了,and没有能力分红的企业突然分红
part 4 用哈佛战略框架看财报、分析公司
看财报得目的:1.了解过去历史2.看当前状况 3.预测未来
哈佛战略框架:看报表如同看一张照片来获取信息
step1 战略分析:了解照片的拍摄环境
经营环境分析
PEST宏观环境分析:人口、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category / industry 行业分析:考察行业规模、增长前景、利润空间、变革等
分析行业前景
A.增长型行业,不同经济周期阶段,都保持高速增长如高科技
B.防御型行业,不同经济阶段,稳定增长,如食品医疗
C.周期性行业,与经济周期一同变动,如地产、大宗原材料
分析行业利润空间:波特五力
行业变革速度:考虑驱动需求的核心因素
企业自身分析
企业自身的战略:
高利润/差异化战略的星巴克
高周转/成本领先的沃尔玛
step2 会计分析:
1.对企业影响最大的会计政策是什么?
如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的处理非常影响其利润
重资产企业则关注“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
2.哪些会计政策发生了变化?
目的是防止其不合理变化👉操纵利润,如延长折旧时间
3.对标企业的会计政策有何不同?
比如比较科技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的区别
step 3 财务分析(18年A股指标参考)
1.偿债能力:破产是最大风险,所以优先
①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比较短期的偿债能力,18年A股平均“1.22”)
②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流动负债(不考虑难变现的资产后;平均“0.50”)
③现金比率 = 货币现金 / 流动负债 (最苛刻的指标。平均“0.31”)
④利息保障倍数 = 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
⑤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多少资产用债权人钱购买,平均61%)
2.营运能力:企业发展,看效率 👉 考察企业周转率指标
①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年末]/2,平均0.66)
②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代表回款速度快)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365/ 应收账款周转率
③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越大、存货卖的快)
存货周转天数 = 365/存货周转率
④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考察1个固定资产带来的销售收入)
3.盈利能力:企业发展更看盈利
①总资产报酬率 = 息税前利润 / 平均资产总额 (考察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对股权和债权人同时;A股是5%)
②净资产收益率,又叫股东权益报酬率,主要衡量对股东的
净资产的收益率 = 息税前利润 / 平均净资产总额
净资产 = 所有者权益 = 账面价值
4.价值创造/估值:主要考虑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
①市盈率:衡量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看好程度,越看好越高
PE市盈率 = 每股价格/每股收益 = 当前市值 / 净利润,不建议比较不同周期企业
PEG = 市盈率 / 盈利增长速度,这个可以比较不同周期的企业
补充知识:
每股收益 = 净利润/总股本,EPS
静态PE = 当前市值 / 最近年财报的净利润
动态PE = 当前市值 / 以最近一个季度财报公布利润为基准的预测年度利润
TTM 滚动PE = 当前市值 / 最近4个季度的净利润之和
②市净率 = 市值 / 净资产 = 每股价格 / 每股净资产
情况1:企业亏损时可用来评估
情况2:比较稳定,市盈率波动大
step 4 前景分析:对上述总结后,对企业前景的预期
案例:东阿阿胶15-18年的上述分析后
1.提价策略是否可行?
提价是因为原材料成本提高
提价如果做不到,那么要看阿胶品类到底还有无潜力(量)
2.原材料把控问题
驴皮供应紧张是整个产业的问题,要看东阿的布局能不能实现
个人觉得这些分析不准确,本质核心问题回到了消费品的根本驱动 —— 阿胶品类是否还有成长能力、被消费者继续认可
策略思考
1.目的:主题阅读第一本,了解财务思维常识,学会看财报
2.提问:
财务报表到底怎么看,看哪些指标最重要,最优先看哪些?看完回答:浓缩在最后一部分,看四种能力和每种能力的核心指标,都可以在财报中找到。不过前提是深刻理解含义与关联
怎么通过看财报和报表来明确企业的合理估值、定价、战略、商业模式?回答:估值/投资问题看财报可以解决40-50%,看当前是不是便宜(市盈率),然后还是要看行业和周期是不是好、公司财务所体现的忧虑与潜力。即所谓的:好行业、好公司(好管理层)、好价格
给我公司的财务有哪些启发?回答:做大要依靠债务思维
3.读此书的目的类型:学习型+应用实践型。通过实践可以反馈书本的。
娱乐型、拉高认知型、学习型、理论储备型、好奇探索型、应用实践(为己所用)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