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简史
2024-03-06 12:01:58 72 举报
AI智能生成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七章 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先富起来
二、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1979年3月,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后表述为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79年11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三、农村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八字方针”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四、党的十二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回答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新党章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
农村改革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社分设
人民公社制度不复存在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城市改革
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863”计划
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长期与共、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讲四美三热爱”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五、党的十三大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
六、国防战略的调整
七、“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八、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两个重大转变
改变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观点,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科学判断
改变“一条线”战略
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九、经受政治风波的考验和治理整顿的完成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党的思想建设
十、邓小平南方谈话
他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八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一、党的十四大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
一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二是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处理好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
二、加强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实现“软着陆”
十四届五中全会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江泽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党的十五大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党的十五大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防范工作,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名成员
四、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
1999年11月,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1999年,“神威”计算机问世
“211工程”、“985工程”
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西部大开发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五、政治文明、先进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1999年3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以德治国
“九五”计划胜利完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科技强军战略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思想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两岸交流扩大
“九二共识”
李登辉
“台独”
八、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主动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九、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江泽民,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九章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党的十六大和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
党的十六大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党章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党的十七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部署
党的十七大
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决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四、应对重大挑战和深化改革开放
汶川大地震
严重自然灾害
“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第一次太空漫步
五、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四个“决不”
双向“三通”
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七、坚持和平发展合作
八、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党的十八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
习近平当选为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决定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把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党的十九大
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
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
2013年,习近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主要特点: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015年10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015年11月,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4年12月,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012年底,习近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五、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七、党的十九大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八、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九、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
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三个一以贯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开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伟大抗疫精神
十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结束语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洪流
一、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
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多次侵略中国
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主义革命
袁世凯
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
军阀割据和混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廓清蒙昧、启发理智
陈独秀《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
罢工、罢课、罢市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党的一大
最后一天: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党的二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民主集中制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无产阶级
群众
反帝反封建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党的三大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
党的四大
无产阶级领导权
五卅运动
1926年初,叶挺,国民革命军第四独立团
五、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北伐战争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国共合作硕果
六、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蒋介石反共
南京国民政府
党的五大
五届一中全会
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央政治局会议
18岁以上方可入党
马日事变
汪精卫分共
大革命的失败
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第二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一、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毛泽东:“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秋收起义
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三湾改编
党对军队的领导
广州起义等
党的六大
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二、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朱毛红军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土地革命
井冈山《土地法》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古田会议
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
书记: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原则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三、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反围剿
毛泽东:“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岷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土地革命
四、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左翼文化运动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义勇军进行曲》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五、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5年1月,贵州遵义,遵义会议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
毛泽东:“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二·九运动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
第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国共重新合作
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
洛川会议
十大纲领和决定
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
毛泽东《论持久战》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游击战
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南京大屠杀
平型关大捷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百团大战
四、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推进抗日民主运动
狼牙山五壮士
大生产运动
延安精神
五、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开展整风运动
提出加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理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反对主观主义(最主要)、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六、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党的七大
中国工业化
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第四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一、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一二·一运动
二、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五二〇运动
三、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土地制度改革
《中国土地法大纲》
四、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实施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局面的形成
五、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红岩精神
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筹建新中国
“两个务必”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第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西藏:十七条协议
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革命
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三反”运动
“五反”运动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展开
内建
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日内瓦会议
整顿干部作风
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1953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国家工业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
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
统购统销
农业合作化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一、党的八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经济问题和政治关系
党的八大
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新党章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关于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届九中全会
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四个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
第一颗原子弹
“两弹一星”
原子弹
氢弹
东方红一号
铁人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文化大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
“四人帮”
“左”的错误
三线建设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三个世界
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面整顿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
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1976年10月14日,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