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2021-04-29 20:26:22 56 举报
AI智能生成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书摘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前言
乔治.奥威尔的预言
《1984》
预言:人们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
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真相被隐瞒;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
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
奥尔德斯.赫胥黎的预言
《美丽新世界》
预言:人们会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埋没在无聊琐碎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作者: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非前者的。
P1
1.媒介即隐喻
今天的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城,是个娱乐之城,这里的一切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其他的领域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便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商业:与其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种表演艺术——丰田每年的广告预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观点
1.应该把焦点放在人类会话的形式上,并假定形式对于要表达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其结果便是,容易表达出来的思想自然会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2.在电视上,话语是通过视觉形象进行的,而不是通过语言。电视无法表现政治哲学,它的形式注定了它同政治哲学是水火不容的。
3.20C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的变化: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这种转换从根本上,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因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不可能传达一样的思想。
4.隐喻: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通过这种强大的暗示力,我们脑中也会形成一个概念——要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引入另一个事物。(例:光是波,语言是一棵树等)为了理解这些隐喻的功能,我们要考虑到信息的象征方式、来源、数量、传播速度以及信息所处的语境。
5.我们的语言即媒介,媒介即隐喻,隐喻创造了文化的内容。
2.媒介即认识论
观点
1.笔者的焦点是放在认识论上,而非放在美学或文学批评上。要想严肃对待电视,必须讨论认识论。
2.真理的定义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传递信息的媒体的性质。
3.“共鸣”:通过共鸣,某种特定语境中的某个特定说法获得了普遍的意义。
4.而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语境中。
5.揭示媒介如何影响文化的例子:口述时代的传统;学术界里,出版的文字被赋予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远远超过口头语言。
6.随意决定用什么方式来揭示真理其实是有些武断的。随着一种文化从口头语言转向书面文字,再从印刷术转向电视,关于真理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真理,是人类通过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7.任何讲述事实的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影响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结论
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
要辩证看待印刷术和电视的影响,别忘了好处,更要提防坏处。
3.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尽信书不如无书
铅字,在公众话语的各种舞台中产生的影响是持久而强大的,不仅是因为它的数量,更是因为它的垄断地位。(从17C到19C末,印刷品几乎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消遣。)
4.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用当今的标准来衡量,那时的听众具有超常的注意广度和非凡的理解能力。当时的演讲场合也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生活中,文化生活和公共事务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流行的媒介极大影响了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人们为之显现的表达习惯。(当时全民阅读,崇尚用书面语来演讲和辩论。)
所以,18C和19C的美国的话语以语言为中心,意义丰富、内容严肃。(一句话如果要传达意义,其内容自然就要严肃。)
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美国,印刷术从来没有让理性如此彻底地出现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理性至上,已成习惯。)
然而,美国的报纸广告在某种程度上是印刷术统治下的思想日渐衰落的象征:以理性开始,以娱乐结束。“阐释年代”逝去,“娱乐业时代”开启。
5.躲猫猫的世界
交通和通讯可以彼此脱离,空间不再是限制信息传播的障碍。地球村加剧了人类交流的疏远。
电报的冲击:话语变得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信息沦为可以交易的商品。
电报线路的开辟完成,从此,来路不明、读者对象不定的新闻开始横扫整个国家。
现实和信息不对称,事实和信息脱轨。人类首次面对信息过剩的问题,人们对待信息的认知和处理能力面临挑战。
新闻的本质:时效性(电报若被赋予永恒、持续或连贯的特性,就会失去价值)
电报式话语不允许人们进行历史的回顾,也不鼓励深入的分析,只会提供接连不断的琐碎信息,不容你稍加思索。
摄影:照片把世界再现为一系列支离破碎的事件。“看”取代了“读”而成为人们进行判断的基础。
所有的技术合力促成了崭新的虚拟世界。人们只会看到他们期望看到的东西。
电视的认识论已经进入了生活,而我们甚至不觉得怪异。换句话说,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到最后我们很可能会接受它并喜欢它。而这正是赫胥黎所担心过的。
P2
6.娱乐业时代
电视只能攻击文字文化
电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于视觉快感的需求,适应娱乐业的发展。
随着娱乐业和非娱乐业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难以划分,文化话语的性质也改变了。
一种技术只是一台机器,媒介就是这台机器创造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技术不是中立的;电视技术也有自己的倾向;然而电视已经演变成一种媒介。
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可怕的是,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
SO:就像一句稍稍改一下就有点预言味儿的歌词——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7.“好……现在”
只要播音员说一声“好……现在”,一切就可以马上从我们的脑海中消失,它提醒你该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的新闻或广告了。
信息的可信程度取决于观众是否喜欢上镜的人的脸——讲述着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也许电视台需要的是讨喜的“可爱的脸”和“可靠可亲的脸”。
SO:人们得到了最多的娱乐,却得到了最少的信息。
8.走向伯利恒
电视屏幕本来就有着很明显的现世主义倾向,想把它和宗教宣传联系起来是很困难的。
SO:在电视上,宗教和其他东西一样,被表现为一种娱乐形式。真正的危险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
9.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所有的政治话语都采用了娱乐的形式,审查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10.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关掉电视也无法获得自由。
学习对于学习的态度比要学的内容本身还要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
电视对教育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它提出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一旦每个学生都“深以为然”的时候,他们会觉得: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都必须采用娱乐的方式出现。简言之,每个人都会变得更加没有耐心。
可怕的是,电视不止步于此,政治、宗教、新闻和商业领域也会被它以如法炮制的“轻松加愉快的方式”包装和侵蚀。
11.赫胥黎的警告
有2种办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
奥尔威式:文化成为一个监狱
赫胥黎式: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已经成为现实
不是所有人都认为需要什么解决方法;也许根本不存在什么解决方法。
若某种媒介的使用者已经了解了它的危险性,那么这种媒介就不会过于危险。
一种微妙的困难的解决方法:学校的教育和帮助
《美丽新世界》的警告: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