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消费时代》读书笔记
2021-05-03 13:47:2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 第4消费时代》 阐述了日本消费社会四个阶段,对理解消费社会的发展及演变,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和学习价值。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序言
引言
日本最流行的消费哲学圣经
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度过充实的人生
消费社会的四个阶段
引言
消费社会的四个阶段
第二消费社会与第三消费社会的区别
引言
五个变化
从家族到个人(从一家一台到一人一台)
从物质到服务
由量到质(从批量生产产品到高档消费、名牌商品)
从理性、方便到感性、个性化
从家庭主妇到职场女性
消费者行为
越大越好倾向
消费者并不可以追求商品的个性及设计等方面,在更新东西的时候,一般都会挑更大的买。
均质消费者
产品越来越标准化
第二消费社会的矛盾和婴儿潮一代的“个性”
整齐划一的消费活动,不协调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是否应该进行更具有个性的消费,强调个性
从政治到消费:新人类一代的兴起
新人类一代厌恶政治,支持新学究主义
天生的消费者
新人类一代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一买东西就感到幸福
消费的过渡化、个人化
未婚单身,与父母同住减少住宿支出,具有强烈消费欲望,尤其是对时尚的消费
消费从家电到个人电器
从消费到“创费”:从生存必需衣食住行,社会活动不许商品,到差别化、表现自我的商品,到自我启蒙及充实内心的商品(兴趣、读书、艺术等)
从超市到便利店
从物质到服务消费,餐饮业兴起
追求名牌
产品目录文化兴起:产品目录传递了一个讯息,即在生活中需要的物品自己动手做(DIY),并介绍了“有用的道具”、“有利于培养独立精神的教育”、“物品价廉”、“尚不知情”等选择物品的标准。
方便面高级化,高档车里约会
消费者的心理变化
洗练的消费:从越大越好、追赶超越到精炼考究
崇尚健康:由物到心,由量到质
从物到事:从单纯地卖东西到卖服务、卖信息、卖“事”
从猛烈到美与重新发现日本:物质主义的反省,重新认识自己
无法描绘幸福的世界
经济高速发展产生了负面作用,公害、环境破坏、交通事故等日益加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生存本身的价值与进化的价值之间产生了平衡循环运动,或许能够从中引出更加和谐的进化
大众的分裂与差距社会的预兆
从大众到小众
走向感性与适合自我的时代
消费行为由于收入增加和感性需求而多样化,消费方式就成了显示段层差距的东西
“分众”的诞生
阶层消费产生差距
差距论因泡沫而烟消云散:大张旗鼓穿戴名牌已经不再是财富阶层的象征,反而更加朴素安静、不张扬。
不知道想要什么的时代
从生活必需品变为非必须、让人感到开心的商品
从拥有与他人相同东西的时代逐渐变成自己随心所欲的时代
东急手创馆与普通人的创造性
东急手创馆的特别之处在于,让人们自己开发出商品不同的用途,从而给人们带来快乐。东急手创馆出售的不是天然素材和完全的成品、“所有的商品都是半天然和半成品,无论商品还是成品都带有半字,剩下的一半则成为人们发挥想象的空间
半成品思想的日式特征——无印良品
把商品当做素材,由消费者亲自进行加工创造,思考新的用途。
日本人能够将庭院铺石看成一座小山,把小卵石铺成的路比做大海,从小小的茶室窥见宇宙,从茶碗的缺口中发现美。
杂货的时代
高度消费社会的饱和
差异化消费的噩梦
消费彰显不同的差异化,而不再是大众化,人们夹在相同与不同之间,无限的映射自己的样子。
成为消费社会病理的自我探寻
消费者出现自我探寻倾向
永恒倾向与自我改造倾向
永恒倾向:追求绝对存在的高级奢侈品,消费者觉得应该向品牌靠近;
自我改造倾向:消费者意识到无论高级品牌还是其他东西,消费已经无法实现自我独特性时,他们认为只能改变自己
多重自我带来的热销
追求自我的消费者,形成了“多重自我”的消费行为,带来了满足消费者“多样自我”的企业热销场景
欲求的整合=无法自我整合
从差别化到优衣库
消费不断个人化、个人的感性、感觉反应到消费活动和商品的选择,消费者和商家疲于应付,除去雕饰的商品成为潮流的引导者。
从第三消费社会向第四消费社会的转变
引言
第四消费社会及作为基础的共享意识
第三消费社会的矛盾和向第三消费社会转变中产生的五个变化
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从利己主义到利他主义
从私有主义到共享意识
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休闲
从崇尚欧美、向往都市、追求自我到日本意识、地方意识
由“物质到服务”的真正实现,或对人更为重视
信息社会的利他意识
私有财产包围成长下的年轻一代,开始觉得也许并不需要将一切都私有化,即消费分工的开始
环保意识、日本意识、地方意识的发展,从金钱到人的转变
对消费的影响
不再追求购买一瞬间满足感官最大化的商品,而是倾向于购买哪些持续带来满足感最大化的商品;
互联网对共享意识的推动,进而使得物品的共享变得更为简单。
正因是个人主义才有利他性
不是向他人展示或者炫耀自己的独特之处,而是去寻找和他人的共通之处,并以此为媒介创造和他人的新的联系。
生活方式的共享
合租公寓受欢迎,从经济、安全、圈子、个性等满足消费者需求
去私有的价值观逐渐普及
通过消费将家人联系起来的,或者通过购买名牌产品来获得幸福感的做法,已经没有意义
共费时代:人们对价值的判断,不再拘泥于单纯通过物质和服务的消费来获得满足,而是通过消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得以建立;即时不通过消费,人与人是否能够通过共同完成某件事而相识、相互交流。
消费不炫耀
幸福观念的变化:能够产生交流和圈子的消费作为重点
向着全年龄段单身化发展:单身率和自由职业进一步增加,共享型的生活方式仍然是必要的
自由职业/非“”正规“雇佣”,促使公司逐渐失去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平台的功能,也成为共享型生活方式的必要背景之一
追求简约、日本意识、地方意识
从更高档到“简约
去外国旅游的年轻人逐渐减少,本土旅游不断增加
追求节约、追求简约和日本本土意识之间的意识亲和性
不同地方特色的尤其对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反而有更好的价值
从设计看日本:细腻、周到、细致、简洁地安置物品和环境的能力
重新审视商业街,将它作为买卖的场所、居住的场所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它作为福利、护理、教育、育儿、文焕等据点作用
分散的居住和工作场景,却相互联系的消费者
消费社会的终极形态
作为自我充实的消费
所追求,不仅是“效率”或“进化”,而是从开始追求“或者本身”得到“充实”
从单纯的物质转移到真正的、人性化的服务商
消费社会的去向
引言
面向第五消费社会的准备
我们需要构建不能像20世纪一样以人口和经济增长为基础,而应以人口减少和经济萧条作为前提
三个老年人支撑一个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把自家的空屋免费出租给年轻人、给年轻人做饭、动用大企业人脉关系介绍工作;
年轻人替老年人买菜、跑腿,教老年人使用网络和社交工具等
面向第五消费社会的尝试
把社会全体(包括生活形态、商务、城市建设等)改变为共享型社会;
鼓励人们逐步贡献私有物资,促进公共环境的形成;
培育地方独特的魅力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使他们享受地方生活,在地方开发工作;
尝试从金钱到人情,从经济原来到生活原理的转变。
从共享房到共享城:打开心扉、开放房屋
追求人生意义的消费
企业应该做什么:共享型经济,扭转企业销售下降趋势
现代消费者追求不是快感而是愉悦感
充分发扬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