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通识50讲》读书笔记
2021-05-14 21:46:5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所有的器官都在逐渐老化,出现异常症状未必是病了而只是老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治疗和手术,而是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五章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第25讲疫苗:对抗疾病的新逻辑
第26讲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
第27讲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
第28讲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安全代言人
第29讲X-射线:活体信息采集的里程碑
第30讲呼吸机:先救命,然后才有然后
第31讲抗生素:物种竞争关系的巧妙利用
第32讲癌症的免疫疗法:从外部干预到增强内力
第33讲氯丙嗪:精神病治疗的第一道曙光
第34讲脑死亡:重新定义生命终点
第35讲循证医学:如何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第36讲避孕药:把女人的身体还给女人
第37讲诺贝尔奖:所有的科学奖都是医学奖
第六章改变医学的大医生
第38讲希波克拉底:2500年前的誓言为什么今天还在用?
第39讲奥斯勒:实践为什么成为医学的核心理念?
第40讲福斯曼:医疗禁区是如何一个一个被打破的?
第41讲塞麦尔维斯:如何纠正体系的无知之错?
第42讲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
第43讲林巧稚:为什么现在女医生那么多?
第七章医生的精进
第44讲好医生第一关: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
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复杂和多,并不能带来完美,反而会带来隐患。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所有的器官都在逐渐老化,出现异常症状未必是病了而只是老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治疗和手术,而是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对于这些问题,吃药当然没错,但是如果只吃药,那就只能缓解症状,我们同时还需要找到这些问题背后的节点,也就是寻找一个撬动所有问题的杠杆解。
如果能在吃药的基础上,改变生活方式,吃药+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这就是针对疾病的杠杆解,就是用最小的干预获得最大的利益。
人类的错误分成两类,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
顾名思义,无知之错是指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无知带来的错误。而无能之错,是有了知识却没有正确的运用所犯下的错误。很显然,无能之错更容易纠正,而无知之错则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第45讲好医生第二关:在信息不完备下快速决策
一流的医生
第46讲好医生第三关:克服不理性的冲动
第八章病人的修炼
怎么让自己远离疾病
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被突然发现的。生活中许多细枝末节的习惯,都决定着我们什么时候去医院。
首先,适度节食。
其次,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为7~8小时。
第三,适量运动。
应对疾病的隐性期,我们能做的就是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不仅效果好、花费少,而且病人的痛苦小,生存率也高。
何有效的和医生交流获得信息,薄世宁整理出了5个核心问题。同学们有必要刻意的记一下。
1、我真的需要做这个检查、治疗或者手术吗?
2、有什么风险吗?
3、可能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4、还有其他更安全、更简单的选择吗?
5、如果我不做,会怎么样?
第47讲管理健康: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第48讲聪明的患者:会知情、会选择、会寻找支持
第49讲最后的告别:还有更好的选择
第九章医学的未来
第50讲医学的未来:继承与叛逆
发刊词:每个人都应该上一次医学院
第一章医学的基础共识
第1讲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生命第一
1.医学保障不了人类物种的延续。
2.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生命第一
3.生命第一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活着、尊严、意义
第2讲疾病与人终生相伴
1.疾病和感觉没有必然联系。
2.疾病和健康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疾病和健康是可以共存的
疾病的本源是进化的不完美
我们的基因是不完美的
人体设计也是不完美的
人类与环境适应(进化)的不完美
3.疾病也有价值,疾病可以刺激人体免疫,可以成为进化的动力,推动整个物种进化。
第3讲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1.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2.自我修复缺失,医疗也无能为力。
3.医疗的作用是为自我修复提供时间,创造条件。
第4讲医学具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性格
1.医生的态度不是判断人文的唯一标准。
2.真正的人文,要有科学基础。
3.真正的科学,要考虑病人的整体。
科学给人文赋予力量,体制用温情推动更多人享受到医学的福祉。
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滥情。
第5讲医患之间不是甲方乙方,而是联盟
1.医疗过程的实质不是消费
2.治病更像过河,医患关系的本质是联盟
3.联盟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病人家属最喜欢听的一句话是医生说,如果这个病人是我的家人,我会选择怎么做。
第二章疾病的原理
第6讲疾病:人类进化的遗产
1.进化不能消除疾病,很多病反而和进化有密切关系
2.进化的三个不完美和疾病密切相关:器官性状的不完美,适应的不完美,需求和能力匹配的不完美
第7讲病因追寻:疾病认知的历史演化
1.用神鬼解释病因是蒙昧的神鬼巫术,不是医学
2.四体液学说用哲学思辨解释疾病,也没有带来突破
3.现代医学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找病因。它相信任何病都有病理基础,这为解释一切病带来了希望
这个找病因的过程,有点像破案。非典的例子
第一步:先找发病部位。
给患者拍X光片发现病变在肺,
第二步:找病原体。
从病人体内、痰液、血液中,甚至死者的肺内,不断寻找是否有细菌或者病毒
找到一种冠状病毒
第三步:把嫌疑病毒给动物接种
发现动物感染后,症状和人一模一样。找到致病因子
第四步:扩大搜索范围,开始地毯式搜查
果子狸——一种偏远的蝙蝠
第8讲病与症:为什么这些“病”不用治?
1.疾病带来的症状,绝大多数时候是提醒、是保护
过度要干预
2.症状和疾病应该区别对待。病要治,症状只能适度干预
误区
骨刺不是病,而是症状
病是骨骼和关节的老化。老化让关节的稳定性变差了,才会引起疼痛。
骨刺增加了骨骼表面积,减少局部压强,让关节稳定
高血压也是症状
年龄高、肥胖或者别的原因,使血管狭窄、硬化,血流阻力增加
为保护器官供血,血压增高,这就是原发性高血压
第9讲代偿: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的首要手段(why)
幽门螺旋杆菌能在胃酸(PH2.0)中存活
说明
1.从这种慢性的、持续的,甚至没有症状的细菌感染发展成胃癌,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而是突然发现的。
2.掌握了这个慢性过程的具体环节,预防和治疗就有了依据。
比如结肠癌,从一个良性的腺瘤逐步演变成恶性肿瘤,通常需要15年
女性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一般需要大约十几年(高危型,就是最容易引起宫颈癌的病毒类型)
重点
1.代偿是人体面对持续损伤的一种妥协机制。
2.代偿让器官满足基本功能,却掩盖了症状。
3.针对慢病,我们可以主动筛查,阻断发病环节,放大代偿。
第10讲内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内共生可是生物进化的关键一步,没有内共生就没有现在的人类。
真核细胞里的线粒体是由细菌演化而来
真核细胞和内部的细菌是内共生关系
内共生于人类疾病
首先是免疫屏障
其次,细菌会合成化学物质,帮助人体完成生理功能。
最后,细菌培养出了强大的人体免疫。
打破内共生就会带来病
免疫屏障相当于“常驻部队”,用抗生素把常驻部队都杀了,那“土匪”就该捣乱了。
ICU的病人,大量使用抗生素,很容易引起耐药性和深部真菌感染
内共生被打破,导致细菌合成化学物质异常,也会带来病
胖人体内“胖菌”多,胖菌会分解食物产生乙酸这种物质,乙酸就会让人产生饥饿的感觉
大脑细胞完成信号传递功能,涉及到主要20多种化学物质,很多由肠道细菌参与合成的。
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精神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闭症
重建或者恢复内共生,可以治疗疾病
少用抗生素
别太干净
自然分娩、多于大自然和宠物接触
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少吃糖
比如苹果、梨、魔芋、黑麦、黄豆、青豆、枸杞、石榴、椰子、冬菇。
糖阻止了拟杆菌的定值。拟杆菌就是让你变瘦的“瘦菌”
第11讲健康的底层逻辑:人体免疫
1.零免疫意味着疾病和死亡
2.人体免疫认不出“坏人”
流感病毒,不断地变换病毒表面的H蛋白----辨别物质,人体免疫也就认不出来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藏在神经节里。很多病毒可以藏在细胞里,让免疫细胞找不到。
癌细胞伪造一张“身份证”,骗过“警察”的检查
把“好人”当“坏人”
红斑狼疮
过敏是免疫系统把本来无害的物质辨别为“敌人”,产生过度的反应。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哮喘
认出来但是打不过“坏人”,是发病的三个原因
艾滋病、白血病、糖尿病、尿毒症
有时候认出来了,癌细胞释放麻痹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的能力降低
3.通过打疫苗,保护内共生,得小病,可以提高免疫力
正确看待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第三章医疗活动的实质
第12讲诊断:假设与验证的循环
1.诊断是一个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的实质就是用一个医学诊断去匹配病人描述的症状和不适
低手是大海捞针,高手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假设更接近真相
收集证据
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
验证假设的不断循环
发现和利用反常疑点的能力。
临床诊断时,反常的疑点通常可以成为最后确诊的突破点
福尔摩斯说过一句话:
一旦你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那么剩下的不管多么难以置信,就是真相
第13讲治疗: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互动
1.任何治疗的核心问题都是先定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开展治疗。
2.治疗目标必须基于患者需求。
迈克尔杰克逊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白疲风,而是“能演出”
刘翔伦敦奥运会是能比赛,所有打封闭而不是根治的手术
3.治疗的本质就是用客观的、可量化的医学目标去匹配患者需求。治疗的过程是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互动的过程。
第14讲临床诊治指南: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1.指南适用于大多数病人。它用规范降低水平差异,用科学保证疗效,控制风险。
是一套标准化的方案,对医生治病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建议。
指南保证基本和规范的治疗
指南用规范的流程解决水平差异问题
2.指南制定的基础是证据,会随时更新和迭代。
3.灵活运用指南,可以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我们制定规则来减少犯错,但只有灵活运用规则,才会带来卓越。
第15讲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1.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它背后是整个医学认知体系。
阿莫西林本质上就是,对嗓子发炎这个病的所有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药反映医学认知水平
整体认知水平提高,也就能交付出更好的药,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开始化疗
先找这种病的发病机制,越精准越好,找到一个关键点
到了1983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罪魁祸首,是一段称为BCR-Abl的基因。这段基因合成的蛋白,给细胞“乱发信号”,让细胞变成癌细胞
格列卫,根据靶点设计出了专门的分子药物,稳准狠,减少了副作用
2.认知越来越深入,是增加有效性,降低不良反应的核心。
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某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联合其他药物,将这种凶险、死亡率很高的白血病的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90%以上
现在治疗麻风病结节性红斑,还有多发性骨髓瘤这两种疑难病有一种药,叫做沙利度胺,也叫反应停。
药用错了适应症。用在改善孕妇早孕反应上,所以好药成了杀人的恶魔。致畸的“海豹儿”
第16讲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
1.医疗服务要解决两个问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
2.医院高度分工协作,才能汇聚前沿技术解决难题。
只有医院这种形式,才能让孙宇教授的能量和最需要这种手术技术的病人匹配,达到最高效的利用。
孙宇的底气来自于他的个人技术,同样重要的,是他背后医院的整体实力。
正因为高度分工,才让每个领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带来最前沿的成果。
医院又用协作形成了网络,才能够治疗疑难病和复杂病。
比如,咱们国家正在推行的分级诊疗,本质就是分工协作。
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保障基础的医疗保健,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可以完成疾病的首诊。
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相互转诊,急性病在大医院得到有效治疗后,还可以转到基层医院继续康复。
这就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优势技术协作,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仅保证了质量,还能让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医院让能量高效匹配利用,让信息充分流动传承。医院是医疗服务高质、高效的组织形式。
医院又用专业化的传承体系,避免了信息偏差或者丢失。
第17讲公共卫生:性价比最高的健康工程
1.公共卫生利用公共管理机制,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公共卫生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对象不仅包括疾病、环境、防疫,甚至能细到一种色彩。
澳大利亚烟草
2.建立公共卫生体系,付出过血的代价
三次霍乱倒逼英国在1875年颁布《公共卫生法案》。
3.公共卫生三个特点:
效益非即时显现,
现在认真刷牙,不仅是为了口腔清洁和不得牙病,而且在几十年后还能带来更大效益,只是当下没有感受到而已
每天多刷一次牙,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降低9%。定期看牙医并且进行专业牙齿清洁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14%。保持口腔清洁,还有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群体利益和个体风险的权衡,
治病的代价远远大于预防,典缺乏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性价比最高。
第四章需要重新认知的疾病
第18讲癌的生成机制:同归于尽的疯狂跑车
1.癌症就像一辆“疯狂跑车”,它有六个环节:
(1)图纸错误。癌基因造出了癌细胞;
癌细胞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信号多,对抑制信号不敏感。长得快,不停长。
(2)自检体系失效。癌细胞赖着不死;
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如基因P53
(3)癌细胞有丰富的血管和独特的能量利用系统;
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和最近的毛细血管距离不能超过100微米,
癌细胞特别灵活,促进血管形成的信号增多,而抑制血管形成的信号减少。持续的新生血管形成,源源不断地给肿瘤组织供血。
所以在临床上,多数恶性肿瘤通常都是血流丰富。医生们甚至用这个特点区分良性和恶性。
(4)免疫逃逸,癌细胞躲过了警察;
(5)篡改里程,拒绝报废;
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发现染色体末端都有端粒。
每次细胞分裂,端粒就缩短一部分。正常细胞分裂50次左右,端粒也就消耗光了。
没有了端粒,细胞只能死。
但是,“癌症跑车”会不断地篡改里程,不断地延长端粒长度
(6)导航错乱,同归于尽。
癌细胞能在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灵活移动,癌症容易发生侵袭和转移
2.癌症的所有治疗,都是针对这6个环节。
外科手术就好比端掉了汽车加工厂
癌症的靶向药多数都是针对错误的图纸,根据基因突变类型,选择靶向治疗药物。
癌症的免疫治疗药物PD-1抑制剂,就是恢复警察的敏感性和战斗力,让警察擦亮眼睛,认出癌症跑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就是针对癌症组织血管丰富的特点,抑制血管生长,也就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第19讲癌症:时间的老朋友
1.引起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大
癌症基因突变最大的危险因素不是环境也不是遗传,而是随机错误
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占到66%。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加一起也只占34%。
骨癌的基因突变:随机错误占了99.5%,遗传占0.5%,与环境因素完全无关
甲状腺癌,随机错误占98%,遗传占1.5%,环境因素仅占微不足道的0.5%。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脑部肿瘤、前列腺癌、睾丸癌,这些癌症的基因突变中,随机因素都占到了95%以上
2.细胞分裂会带来基因突变,生命就是一种癌前状态
细胞分裂需要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然后把遗传信息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里
工作量太大,人的基因组有31.6亿个碱基对,每次分裂这31.6亿个碱基对都要复制一次
工作量太大就难免出错,出错了就是随机错误
每次细胞分裂带来随机错误。错误不断累积,犯的错就会越来越多,有可能发生在关键点上变成癌基因
这种随机错误,就是细胞分裂的产物
3.既然年龄因素无法改变,通过避免其他危险因素,仍然可以减少相当比例的癌症发病
去除致癌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
戒烟、戒酒、减肥、多运动、多吃全谷物食品、蔬菜、水果、豆类,少吃糖、少吃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这是改变生活方式。
避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HPV病毒感染。已经感染了,要治疗或者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疾病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癌症检查中心,对45岁以上无症状的普通人每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见到腺瘤就切除
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比预期的减少了85%
咱们越来越长寿,那就应该接纳癌症,和它共存
第20讲冠心病:不只是器官问题,而是全身病
1.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年龄、吸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
2.改变生活方式加药物,这种全身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根本。
对于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和单纯吃药比起来,吃药加上支架并不能降低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死亡率
如果这些因素持续存在,单纯放支架解决了一个部位的狭窄问题,但是预防不了其他部位继续狭窄
改变生活方式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戒烟和运动
今天,已经证实的可以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心肌梗死的药物,包括:
·抗血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降血脂的药物,如他汀;
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的药物,如倍他乐克等;
·降低血压、改善心肌重构的药物,如某某普利、某某沙坦
3.介入手术和搭桥手术在关键或者病变严重的时候可以救命
第21讲心身疾病:不仅是心病,而是真病了
1.心身疾病的三个环节:应激,心理变化,躯体疾病。
仅有应激,不会得病,对应激产生了剧烈的心理变化,之后引起了身体上的病
心身疾病,是心理剧烈变化带来的躯体疾病
2.不同性格的人,心身疾病发病风险不同,容易发生的病也不同。
A型性格的人: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苛求自己,渴望出人头地;以事业成败作为人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下楼梯就一直抱怨电梯慢,恨不得自己跑下去;好斗,对人有敌意,看谁都是敌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身疾病
B型性格的人更少患心脏病,并且更长寿:谦逊谨慎,不自以为是;做事有条理,游刃有余;足够自信,但不在别人面前自夸,也不迫切需求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不轻易反对和敌视他人;心态平和,不为外界事物所扰乱;主动调节心态,不偏执,不自虐。
C型性格,这类人容易发生肿瘤,所以也被称为“肿瘤性格”:内向;喜欢谁不喜欢谁,自己心里知道就是不说;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遇到不公,怒而不发;憋着,爱生闷气
3.治疗应该心身同治。
咱们人体几乎每个器官都有可能发生心身疾病。比如:
反映在皮肤上,会出现斑秃、湿疹
反映在循环系统上,会出现高血压、冠心病
反映在呼吸系统,会出现哮喘
反映在泌尿生殖系统,会出现男性阳痿、女性性交疼痛和性冷淡
影响了免疫系统,会出现自身免疫病,甲亢、类风湿关节炎,甚至免疫低下引起癌症
第22讲医源性损害: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1.医源性损害分为两种:医疗事故和医疗局限性的代价。
医疗事故是第一类医源性损害,最容易出现在手术或者操作环节。分为技术事故和责任事故
技术事故是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诊疗经验不足,并没有主观故意违反操作规程
责任事故,就是医生个人的责任心问题了。比如切错了肾,比如把纱布留在病人肚子里,再比如没有遵守操作制度引起的传染病
2.通过制度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现在开药必须用HIS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电脑会自动审核。
大医院开展了PIVAS(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也叫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避免护士配错药
3.更多的医源性损害是医疗局限性的代价,要通过整体认知水平提高来降低。
千手观音,携带一种基因的突变,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就容易耳聋,这是小概率事件。
第23讲疼痛:不仅是症,还可能是病
1.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具有客观的神经传导通路。
60%以上的门诊病人,是因为疼痛就诊。30%以上的成人有慢性疼痛,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例还会逐年增加。
首先,各种损伤会刺激人体组织,释放致痛物质
接下来,这种化学物质会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然后由神经通过脊髓传给大脑
大脑经过快速、复杂的分析和整合,最终形成疼痛的感觉
2.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病。
3.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疼痛不能忍,需要科学治疗。
在疾病严重的时候,止疼药物上瘾的可能性极低。
一旦明确病情之后,所有的疼都不需要忍。免除疼痛是人类的基本权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镇痛治疗”指南,使用镇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如下:
口服给药:口服为首选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的病人可选用其他给药途径(静脉、皮下、直肠、经皮给药等)。
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病人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A.轻度疼痛:NRS≤3分,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如果存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禁忌证,也可考虑使用小剂量阿片类药物;B.中度疼痛:3<NRS<7分,可使用弱阿片药物,也可使用小剂量强阿片类药物;C.重度疼痛:NRS≥7分,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并可联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怪给予镇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有效的
个体化给药:指按照病人病情和癌痛缓解药物剂量,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无标准用药剂量,应当根据病人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还应鉴别是否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性质,考虑联合用药可能。
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镇痛药物的病人,要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第24讲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
1.衰老的本质不是年龄增长。
2.衰老的机理分为三个层面:
基因损伤,
基因突变是一种损伤,比如,细胞分裂的时候会有突变,接触紫外线、化学物质,人体产生的自由基也会引起基因损伤。
癌症就是衰老的一种表现形式
细胞功能异常,
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越来越少
细胞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也会下降。会出现糖尿病、高血脂。并不完全是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同时还有利用障碍。
人体产生很多衰老细胞和有害的蛋白质,短时间内清除不掉。比如,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大脑里面,会沉积很多淀粉样蛋白和衰老细胞。
自我修复能力下降。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是衰老的本质。
基因损伤可以自我修复
深度睡眠,大脑神经胶质细胞的体积可以缩小60%。是为了给大脑内的液体留出空间,加快液体循环,清除衰老物质
细胞损伤或者死亡后,干细胞会加快分裂,补充坏死的细胞
3.运动、节食、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衰老
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成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晶体智力是后天获得的认知能力。比如学会的某种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等。晶体智力不会随着年龄下降
流体智力是一种先天的能力,比如记忆力、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有生理基础,它在30岁以后会逐步下降
流体智力有生理基础,利用有效的方法延缓生理衰老,有利于减慢流体智力的衰退速度。
少吃有利于清除大脑里的衰老细胞
运动清除体内废物,增强自我修复和代偿能力
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基因损伤,减慢衰老速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