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艺术》读书笔记
2021-05-09 22:04:4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从鉴赏的角度看电影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八章 音效与对白
一、声音与现代电影
电影即时即刻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成声轨的三个要素:音效、对白和配乐。
制作人可以利用数字录音技术组合和处理声音,制造听觉环境,增强观众对画面场景的情感反映。
现代电影声轨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投入大量的关注,做好用心倾听的准备。
二、对白
在绝大多数影片中对白能给我们提供大量的重要信息。
影片中的对白处理的更贴近现实。
影片中的对白应该服从于视觉画面。
三、声音的三维特性
通过改变声音的属性和音效来制造他们与镜头的不同距离,制造出听觉的三维立体感。
临场环绕音响系统布置在影院后部可以营造出真实的360度环绕立体声环境
杜比-环绕声音系统利用编码过程实现环绕声场
四、可见与不可见声源的声音
不可见声源的声音就像独立的图像一样,具有高度表现性和象征性
一个有效的声音形象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五、声音中的视点
声音的音量和音质会随着人物距离摄影机的相对位置而变换。
声轨可以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状态等
六、音效与对白的特殊用途
通过强化的自然声音讲述内心的故事
通过声音的夸张放大可以使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情感
通过赋予机械声音的某些个性,可以把它融入某个具体场景的总体基调中
影片最后的场景中可以将慢速的声音和慢镜头动作结合起来
声音和图像组合在一起形成单一的一组印象
对声音进行非同寻常的强调,前提是需要弱化视觉图像
将视觉和听觉元素以近乎平等的方式编织成一个混合体,创造独特质感
七、声音作为剧情手段
围绕录音营造悬念、组织重要情节要素
八、声音作为转场元素
用来表明不同镜头、场景或者段落之间的关系
使一个镜头或段落向另一个切换更加流畅自然
九、旁白
使用与故事中的自然场景和对白没有直接关系的声音
可以传达背景信息,填补无法用画面表现的剧情
十、作为音响效果的寂静
没有声音的影片片段会使我们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
增加紧跟着无声片段出现的突然或出其不意的声音的震撼和冲击效果
十一、对白与音效的韵律特征
音效的韵律要素经常与视觉韵律匹配,反映剧情的气氛、情感或节奏
十二、外语片或外国片的“声音”
配音的精准使我们能用通常的方式观看影片
简明扼要的翻译文字在银幕下方可以对内容有更清楚的了解
第九章 配乐
一、音乐与电影的密切联系
音乐是感受影像中所蕴含的情感和节奏的高效辅助手段
音乐具有节奏感和连续性,很容易适应影片的基本节奏和流动的轮廓
二、配乐的重要性
音乐使我们的心理反应产生巨大的影响,丰富和增强我们对于影片的总体反应
一曲好的配乐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性要素
三、配乐的常见功能
创造结构性韵律,强化影片的基本结构
激发情感反应,补充或增强影片的叙述及戏剧结构
四、配乐的特殊功能
加强对白的戏剧效果,表达话语中隐藏的情感
讲述内心故事,可以表达哪些无法通过语言或图像来表达的东西
提供某种时空感,令人联想起特定的场所或时期
预示事件或建立戏剧张力,刺激我们的神经
增加视觉画面的多层含义,使我们以全新的、不同寻常的方式体验视觉场景
使用音乐进行人物刻画,显示出固定的节奏模式
引起条件反射,不同的音乐类型或者符号与特定情景相联系
可以提供转场或成为各个场景之间的桥梁
确立初始基调,更加吸引人,并进行情景联想
用音乐般的声音作为配乐的一部分,创造所需的氛围
音乐作为内心独白,揭示中心人物个人的情绪、情感或想法
音乐作为舞蹈化动作的基础,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观影体验
弥补影片中可能的缺陷,使某些动作和对白更具有剧情性
五、合成配乐
利用电子合成器来进行电影配乐
利用“合成乐草稿”与导演交流想法,并为后期用完整的配乐做准备
六、平衡配乐
用多少音乐合适取决于影片本身的特点
给电影配上音乐的价值绝对不亚于精彩的对白
第十章 表演
一、表演的重要性
演员的表演吸引了我们的绝大部分注意力
我们本能地对影片中最富人性的因素做出反应
二、演员的目标
让我们相信所饰演的片中人物的真实性
通过某种技巧和手法实现一定程度的自然的效果
同时具备相当的智慧、想象力、敏感性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三、化身为剧中人物
需要体验情感和记忆,使这些情感开始影响演员的行为
通过模仿,努力掩饰内心的个性,成为剧中的人物
四、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的区别
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同,电影中不存在如何让远处的观众看见听见的问题
电影演员必须仔细对待每个姿势、台词,会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观众眼皮底下
电影演员面临的是不连贯的零碎片段,舞台表演是连续的场景
电影演员与观众没有直接的接触,无法用观众的反应来激励自己
电影演员必须使用更多非言语交流方法来交流思想
五、演员的类型
角色再现型演员,有能力摆脱自己的真实个性,并展现剧中人物个性的演员
阐释与解说型演员,扮演与自身的个性和外形非常相像的人物
本色型演员,角色必须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适合他们个性的。
六、明星制度
明星的加盟就是影片票房成功的重要保证
许多明星拍摄的每一部电影中都体现出一套始终如一的价值观
我们通常会被熟悉的面孔和任务个性所吸引
七、挑选演员
挑选演员的难题,不止是为故事片物色一名合适的演员然后签约,还有候补演员等问题
扮演类型化角色的陷阱,若演员在早期扮演的某个角色较好,之后可能会被指定扮演类似的角色
配角演员,任何影片中配角演员几乎都与主要演员同等重要
特殊选角的挑战,讲述一个人物多年的生活经历,存在一个不同寻常的选角问题
临时演员和小角色,会经常出演非常重要的场景,必须要与场景相匹配
八、演员的创造性贡献
充分让演员决定所扮演角色的个性特征,允许深度参与整个创作过程
演员与导演之间保持一种真正的合作关系
九、对演员的主观反应
我们对演员的反应是非常主观和个人化的,评论各有千秋
大多数明星有一些基本形象、深层次的个性特征,角色安排时也会考虑到
第十一章 导演风格
一、风格的概念
导演的风格就是导演通过电影语言表达其个性的方式
影片制作过程中,导演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其风格的一部分
二、题材
导演 的个人背景可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类型产生重大影响
导演选择刻画的戏剧性冲突类型也是探究其风格的重要线索
导演选择的主题也能体现出其表现时空概念的某种一惯性
三、摄影
在分析视觉风格时,许多导演非常注重沟通的形式感
用光、对色彩的处理、摄像机的运动都可以体现导演的风格
四、剪辑
制造时间/空间转场的剪辑切换可以呈现出某种独特的节奏特征
剪辑行为本身是否引起观众的注意也构成了剪辑的主要特征
五、场景与场景设计
和题材的选择紧密相关的是场景的选择以及对场景的强调程度
专门为某部影片精心打造或搭建不同寻常的场景时,导演的喜欢会体现在场景设计中
六、声音与配乐
有的导演只是简单地将自然声响与对应的动作进行匹配
有导演声音和画面同等重要,并使用画外音通过想象营造出环境的整体感
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使用当代流行音乐中的独唱和乐队组合作为影片配乐
七、选角与表演
大多数导演会介入选角过程,他们对演员的表演会施加很大的影响
演员表演的几乎每个方面都可能受到导演影响
八、剧本与叙事结构
有些导演会给影片制造一个紧凑的结构,以使每个单一动作、台词都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些喜欢松散的剧情,顺便展现一些对情节主线意义不大的内容
九、不断演变的风格与适应性
有些导演并没有固定于某种稳定而成熟的风格,而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不断地变化和实验
像演员一样,导演也需要通过努力避免被定型
十、特别剪辑:导演剪辑版
为了配合影院的放映需求,有些镜头需要丢弃,形成导演剪辑版
十一、四位导演的比较
通过四位导演拍摄的影片捕捉每个导演的视觉风格。
第十二章 影片的总体分析
一、基本方法:观看、分析及评价影片
第一步是确定影片的中心思想,就可以进一步对影片主题进行更清楚更具体的阐述
如果可以看到每个要素与主题或中心目的之间清楚的逻辑关系,可以认定推断是否正确
我们在用自己的标准对某影片进行评价时,应尽量先从导演想做的或想表达的思想水准这一角度来评判该影片
对影片的客观评价,要洞悉每个独立要素的长处与不足,并看到各个要素如何共同作用以诠释影片主题
对影片的主观评价,我们对电影的反应可能包括强烈的感情、成见和偏好
二、分析、评价及讨论的其他方法
把电影视为一种技术成就,深知技术对于影片总体效果的重要之处
把电影视为展示演员才华的舞台,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影片中主要演员的表演上
把电影视为个人的创造性成果,它是制作者的艺术眼光或风格的反映
把电影视为对道德、哲学或社会观念的表达,其整体价值取决于影片主题的意义
把电影视作情感或感官的体验,可以根据观众感受的逼真程度和强烈程度来评价影片
将电影视为重复的艺术形式,类型片所表现的对象、主题或风格因为经常地使用
作为政治声明的影片,影片可以反映各种不同的政治立场
把电影视为性别或种族表达
电影作为对内心世界的洞察
折中的分析方法,为了公允起见,必须考虑导演的不同意图,再选择其中一种分析方法作为补充
三、再读评论
回到影评中,用一种与观看影片之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阅读该影评
读者和影评人两种不同的思想相碰撞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四、评价影评人
重新深入阅读影评后,我们可以问自己,影评作者是否充分发挥了影评的作用
为了不让自己过于受评论家的观点影响,我们需要进行独立思考的训练
我们必须培养对自己的品味、洞察力、感知力和敏感性的足够自信
五、制定个人标准
为了树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能力的信心,需要制定一些电影评判的个人标准
需要一套笼统而又灵活的指导原则或者评价标准,适用于绝大多数影片
我们必须敞开心胸,接受各种类型的影片
第十三章 改编影片
一、改编影片存在的问题
媒介的变化,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不同媒介之间的改编都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艺术创作者的变化,我们的分析必须考虑创作者的变化给艺术作品带来的影响
原著改编成电影的可能性,某些作品相对于其他作品更适合改编成电影
二、小说的改编
文学视点和电影视点的比较,打算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制作者必须确定如何改编小说的原有视点
第三人称视点的挑战,第三人称视点和意识流视点都强调人物的思想、观念或反思,很难用电影手法体现
第一人称视点的挑战,电影的主观视点与文学作品第一人称视点并不完全对等
长度和深度的问题,电影对长度和能有效处理的素材量有限制,小说中可以深入描写的内容,在电影中只能暗示
哲学思考,小说中让我们感悟到人生真谛的内心活动,电影制作者会将视觉形象的意义暗示给观众
总结人物的过去,小说会给初登场的人物一个快速简略的描述,电影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深度感不足
总结事件的困难,电影可以展示不同时期的过渡,但无法像文学作品那样有效填补两个时期之间的空白
文学过去时与电影现在时,绝大多数小说都是用过去时创作的,电影制造了一种发生在此时此刻的感觉
其他影响小说改编的因素,商业因素的考虑,拥有大量读者的畅销书对电影制作者来说也非常诱人
三、戏剧的改编
结构的划分,戏剧有明确的结构划分,高潮在剧中,电影的段落之间的过渡非常流畅
空间感,将戏剧改编为电影的过程,打破了舞台环境给表演带来的形体束缚和空间限制
电影语言和舞台语言,电影对白比舞台剧使用的对白更简单,诗体对白更适合舞台
舞台传统表现手法和电影传统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和表演主义舞台布景也给电影改编带来了难度
其他变化,优秀的舞台剧演员未必会参与电影拍摄,剧院观众之前通常比影院观众素质更高一些
四、从真实事件到电影故事:从现实到传说
虚构情节和真实背景的混合总是会给电影观众带来一些困惑
我们应该小心谨慎地对待基于事实的影片,不能假定影片上的任何事物都反映事情真相
第十四章 类型片、重拍片及续集
一、类型片
价值观,绝大多数类型片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真挚感表明制片厂的负责人和导演也拥有同样的价值观
类型片的力量,从事既定类型片制作可以给导演提供一条捷径,也可以使观影过程更轻松愉悦
类型片基本要素分为五类,即场景、角色、冲突、结局以及再次确认的价值观
二、重拍片与续集
重排片最常见的理由是升级更新,通过赋予影片更多当代特质或为现代观众提供全新感受来提升原作品的品质
如果故事是连续发展的话,续集在质量上能和原版相匹配,在续集中保持原版中的演员班底对于票房吸引力很重要
第十五章 电影与社会
一、异质性的电影
外国影片,重要的文化差异可能限制或转移我们的反应,也让我们有机会体验与自身非常不同的风俗、观念、行为举止
“怪异的”无声电影,如果仔细观摩,就能学会用这种纯画面方式清楚而快捷地传递画面信息的高效性
二、美国电影塑造或反映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吗?
一种艺术的受欢迎程度越高,它与观众的社会价值观、道德和风俗习惯的联系就越紧密
电影不是一种独立的实体,而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电影能加快公众接受社会变革的速度
三、《电影制片法典》(1930-1960)
1930年,电影工业组织出版了一部正式的《电影制片法典》,并成立了制片法典管理委员会来实施裁决
每一部完成拍摄的影片在送往冲印厂之前,必须先呈送给法典委员会审核
四、过渡时期的审查制度(1948-1968)
最高法院的判决为独立制作的影片不经法典委员会许可而自主发行打开了大门
1966年,法典得以简化,制片法典管理委员会将获得发行许可的影片分为两类,可以给任何观众看和只给成人看
1968年,法院判决迫使电影工业制定出了更具体的分级制度
五、MPAA分级制度
1968年,MPAA分级制度向公众宣布,用来预防政府对电影的控制而实施的自律性规章
没有获得理想评级的制片人可以选择对法规与分级管理局的裁决进行申述
六、审查制度与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
审查制度给众多在电视上播放的故事片带来了很多麻烦
拍摄一部明确会在电视网络播放的影片时,通常会拍摄“遮挡镜头”替代不雅镜头
七、在法典与分级制度之外
电影工业试图推行法典与分级制度,以缓和对电影进行某种形式的审查的要求
宗教领袖和他们的支持者们不时通过对某种影片的谴责来事假某种非官方的审查
八、改变对性、暴力及粗口的处理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暴力、性和粗口在影片中出现,并非为了取得令人震惊的效果,而是因为它们表现出来的形象是时尚流行的
电影审查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个人品味、美学或其他方面的因素
九、社会问题电影与纪录片的拍摄
社会问题电影对喜欢严肃题材的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但较难评价,因为它们很快就会过时
一部关注社会问题的影片具有很高的艺术制作水准,会比它所抨击的问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真正的纪录片导演对于他们在影片画面和声音中发现的东西有一种执著的热爱
第一章 看电影的艺术
一、电影的独特性
(一)构成电影独特性的要素
自由和连续运动的画面使它与其它媒介区别开来
画面与音响持续的相互作用再加上运动,使得电影超越了静态的美术和雕塑的局限。
电影甚至优于戏剧。能提供不断的视觉流,模糊并简化转场而不损坏故事的完整性。
传达信息很直接。
能处理无穷无尽的主题。
能够表现出我们能想到或观察到的任何事物。
提供凡人通常无法获得的经历。eg:《哈利·波特》《阿凡达》
拍摄方法上非常无限。
(二)技术进步让真实感越来越强
将幻想变成现实。eg:吉列尔莫·德尔·托罗的《潘神的迷宫》,电影这一媒介给予这类奇幻片如真实世界一般的形态和情感冲击。
电影经历了从手绘图画到摄影照片,到投影画面,到有声、彩色,再到宽荧幕,到3D技术等的一次次进步。
二、电影分析面临的挑战
挑战
我们必须近乎完全沉浸在观影体验中,同时又要保持高度的客观性和电影评判所需的距离。
电影的技术属性同样也带来挑战。(熟悉基本的电影制作技术、补充重要的技术术语)
如何培养分析式观影的正确习惯
第一遍:常态欣赏电影,首先关注情节元素、整体的情感效果,以及中心思想和主题。
第二遍:电影制作者怎样拍和为什么这样拍的艺术技巧上。
注意
当电影放完时,电影分析并没有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际才刚刚开始。
进行单个影片的分析时,必须时常提醒自己,如果这个媒介真的能被称为“艺术”,那么它肯定是一个“合作”的艺术。
三、电影分析的价值
(一)要还是不要电影分析
非黑即白、两极化地看待直觉与分析是有问题的。
它否认了中间层面的可能性——结合了两个思路各自的优点,并且同等地体现出情绪性/直觉性和理性/分析性思考的效力。
(二)本书的态度:两种思路可以共存
直觉与理性可以共存,可以从两个方面体验美好、欢乐与神秘。
运用分析的工具,我们能获得对一部影片最深入的理解,那些只有我们内心的诗意才能欣赏的。
电影分析使我们能习惯性地理解一些元素,从而集中精力思考那些最有意义的问题。
(三)分析让我们更加热爱电影
让我们更加有效地认识一部电影的意义和价值,帮我们理清头脑中的观影经验,还能使我们的整体评判力更敏锐。
它打开了意识的新通道和理解的新深度。
分析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电影,从而提高电影欣赏水平。
分析不是取消看电影的情绪体验,相反,分析能提升和丰富那种体验。
四、试着接受各种类型的电影
(一)注意个人偏见
最难克服的偏见之一是忽略特定类型的电影。
抵触一些有价值的电影
“电影应该是什么”的固执观念
(二)从整体角度来看影片
对演员个人爱恨过度而变的盲目。eg我爱某某演员的电影,我不能忍受某某演员的电影
对特定电影元素的反应过度。eg性和暴力
金句:著名电影评论家罗杰·尹伯特:“任何对电影抱着严肃真诚的兴趣的人应该恪守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判断电影的好坏不取决于它讲述的内容,而在于电影怎样讲述这些内容。”
(三)心理预期对观影感受的影响
如果我们特别喜欢的一本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我们对电影的期待也可能会过高。这部影片很可能满足不了这种过高的期待,我们就会对本可能喜爱的作品感到失望。
五、看电影的环境
在好的电影院看电影好像一个猛子扎进迎面而来的巨浪之中;在标准电视屏幕前看电影则像在一加仑的水桶边用海绵洗澡。
从2001年秋天DVD播放器大面积投放市场以来,开始让电影观众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种种可能有了更好的认识。
TIPS:本书能鼓励读者去探究DVD中常见的丰富信息。
六、准备看电影
1.评论
看电影前去阅读评论,它通常能提供事实性的信息。eg:制作人员、上映时间、题材、情节的简短介绍。
TIPS:客观的看待评论,不要被其影响自己独立判断作品的能力。
2.宣传
每部电影都有大量的宣传攻势,它们会影响我们的评价。eg电视访谈、预告片。
3.口碑
大量的重要信息能通过“口耳相传”获得。eg:即使聊天工具可以使大量的人对当前的电影发表看法,并进行实时交流。
4.专业网站
两个必看的网站:互联网电影数据库(www.imdb.com)、烂番茄(www.rottentomatoes.com)
七、深化我们对电影的反应
写电影日志:记录你看的电影,详细写出你从电影中看到了什么。对自己在情感层面和理性层面的感受做笔记。
第二章 主题元素
一、主题与中心
(一)以情节为中心
在冒险故事和侦探故事中,电影制作者关注故事情节,即发生了什么。
(二)以情感效果或情绪为中心
恐怖电影、悬疑惊悚片、浪漫情调的诗化电影
(三)以人物为中心
通过对话和动作实现对某个人物的清晰刻画。强调其不同寻常的个性。
(四)以风格、质感或结构为中心
具有一种能将自身与其它电影区分开的特质。
(五)以思想为中心
1.道德含义
2.人性的真相
3.社会问题
4.为人性的尊严抗战
5.人类关系的复杂性
6.长大成人/失去纯真/意识觉醒
7.道德或者哲学谜题
二、确立主题
确定电影主题是困难的。
确定主题对电影分析来说既是开始,也是结束。
情节、情感效果或情绪氛围、人物、风格或结构,以及思想是大部分电影的中心所在
仅仅对主题做出阐述不能传达电影本身全部对魅力。
三、评价主题
评价主题是一个主观过程,任何对这种价值判断进行系统性指导的企图都是偏颇的。然而,做出一些概括是可行的。
常用的评价标准是普适性。普适性主题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它不仅对此时此刻的人,而且对所有年龄段的全体人类都有意义。
第三章 虚构与戏剧的元素
一、电影分析与文学分析
电影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段,与短片故事及小说有许多共同之处。
电影与舞台剧更为相似:两者都要通过表演或以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张嘴讲述。
文学和电影在很多方面有共通之处,富有见地的电影分析也依赖文学分析所遵循的原则。
二、好的故事应具备的元素
(一)完整的情节
一部结构完整的电影应包含某个概括性的主旨,或者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
一个完整统一的剧情着重表现贯穿不同情节的一条单一线索,前一个事件自然而合理地引发后一个事件。
虽然情节的完整性是基本要求,但也有例外情况。
(二)可信的
外在可见的真相:事物的真实面貌
人性的内在真实:事物应该什么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艺术假象的真实:此前从未出现过,将来也不会(虚拟世界)
(三)有趣的
悬念
它们通过预兆或暗示最终的结局,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从而提高我们的兴趣。
动作
对于一个值得讲书的故事,展现某种动作或变化是基本要素。可以是有形的、具体的活动;也可以是内心的、心理或情感层面的。
(四)简单又复杂的
优秀的电影故事必须足够简单,以便通过电影来进行完整的表达。同时,好的故事情节必须有一定的复杂性,至少能保持我们的兴趣。
(五)有节制的处理情感戏
通常我们拒绝接受滥用感情戏的感伤类影片。
三、标题的重要性
只有在看过电影后才能完全理解标题的全部含义。
标题经常是反讽的,与实际想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而且很多标题引自深化、圣经中的段落与其他文学作品。
某些标题会引起我们对影片中某一关键场景的注意,当我们意识到该标题取自改场景时,就会对这一场景作深入的研究。
虽然标题很少指出影片主题,但它通常是观众确定主题的重要线索。
四、戏剧结构
(一)线性或按时间顺序安排的结构
用幕的感念描述具有线性结构或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影片。
第一部分:介绍部分,介绍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将他们置于一个真实可信的时间和空间内。(介绍人物是谁,整个故事的情景是什么样子)
第二部分:复杂状态,冲突开始,并逐渐变得清晰、激烈而重要。(影片最长的部分)
第三部分:高潮,表现问题和冲突如何得以解决。
第四部分:结局,冲突各方面重新回复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二)非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包括很多变体,包括直入本题和片段式结构,其中各要素不按时间顺序排列。
直入本题:开始的讲书,用一件令人兴奋、刺激的事件作为开场,而实际上该事件发生在进入第二阶段即复杂状态之后。
(三)结局:精心设计
电影制作者尤其在意观众对于影片结尾或故事结局的反应。一个令人不满意的结尾常常会导致不好的口碑,而不好的口碑意味着票房的失败。
五、冲突
冲突都是推动每个故事发展的主要力量。它是真正吸引我们的兴趣、增强我们的感受、加速我们的心跳,并挑战我们的才智的要素。
几乎所有影片的主要动力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产生的戏剧张力。
一个故事中可能存在多个冲突,处于核心位置的主要冲突对于整个故事最为重要。
主要冲突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不是用显而易见或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快速容易解决的。
主要冲突划分为:外部冲突和内心冲突
外部冲突
可能由中心人物和其他角色之间个人的、单独的斗争构成。
安排剧中的中心人物与非人类力量或作用对抗,如命运、神、大自然的力量或社会体制。
内心冲突
主要描述中心人物内在的、心理上的冲突。
六、人物刻画
(一)通过外表进行人物刻画
(二)通过对白进行人物刻画
(三)通过外部动作进行人物刻画
(四)通过内心活动进行人物刻画
(五)通过其他角色的反应进行人物刻画
(六)通过对比进行人物刻画:戏剧衬角
(七)通过漫画化和主导主体进行人物刻画
(八)通过名字的选择进行人物刻画
(九)人物角色的多样性
七、寓言
一个故事,若其中的每一个物体、事件、人物都被赋予某个抽象的意义,就是寓言
在寓言中,每个要素都是相互依赖的,共同构成一个系统,该系统以纯粹象征的手法讲述一个清楚、独立、完整、有教诲意义的故事。
寓言的主要问题是它很难让两个方面(具体的和象征的)的意义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寓言中的人物不能拥有过多的独特个性,因为角色越具体越不具备代表性。
八、象征
(一)通用的和自然的象征
通用象征是被预先激活的——随时可用象征,能传达出既定文化背景下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价值观和关联。eg:十字架形状象征基督教
自然的象征——具有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属性。 eg:秃鹫死亡的象征
(二)创造象征意义
重复
角色赋予事物的象征意义
上下文
通过它与同一幅画面中其他可见物的关系。
通过剪辑将一个镜头与另一个镜头并置。
根据该影片在影片结构中的重要程度。
用特殊视觉、声音效果或音乐进行强调。
(三)象征阵式与递进
电影制作者通过多个象征来表达同一个思想,而不仅仅只依赖一个。
象征真实的形成有一定的推进过程,由此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象征的作用或力量也逐渐加强。
(四)冲突具有的象征意义
大多数冲突容易获得某种象征意义,使卷入其中的个人或力量能体现出某些超出自身的东西。
我们应该从字面意义和象征意义两个层面来分析主要冲突。
(五)隐喻
视觉隐喻:利用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的相似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形象。
外部隐喻:它不属于故事情节的一部分,而是由电影制作者认为地放入场景中。
内部隐喻:直接出现在场景中,比外部隐喻更自然,通常也很巧妙。
(六)过分解读象征意义
对一部影片中的象征手法进行剖析,可以深化影片内涵,也可能导致荒谬的结论。
九、反讽
(一)戏剧性反讽
通过不知情和知情之间的对比产生讽刺效果。
(二)情景反讽
局面的突然颠倒或事件发展适得其反
(三)角色反讽
当角色自身呈现很强的对立或相反的性格,或他们的行动和预期的行为模式完全相反时,角色反讽就产生了。
(四)场景反讽
当一个事件在我们认为完全不可能发生的场景中发生了,就是场景反讽。eg:小孩在坟场出生,或魅力如画的环境中发生的谋杀案。
(五)语调反讽
相反的态度或情感的并置。eg:“多么美好的世界”与一连串爆炸镜头的并置效果。
(六)宇宙反讽
反讽手法连续不断得出现,则可能意味着该电影制作者抱有某种特殊的哲学观或愤世嫉妒的世界观。
宇宙反讽触及内心的痛楚
第四章 视觉设计
一、彩色与黑白
彩色摄影中,新的电影胶片和处理技术给电影制作者以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更具灵活性的选择。
很多电影制作者保持对黑白片的忠诚。
黑白影响能使观众的注意力保持在人物和故事上,避免他们因俗艳凌乱的背景而分散注意力。
大部分现代电影制作者认为彩色摄影使他们能创造出更有表现力、更真实的画面,并能更好地和观众沟通。
黑白片有时和彩色画面形成对比,让影片实现更多的特殊效果。
电影制作者在规划影片的视觉设计时,需要紧跟彩色摄影的发展潮流,并且考虑到彩色画面对观众的冲击力。
二、银幕格式(宽高比例):标准银幕与宽银幕
标准银幕
宽高比例是1.33:1
适合拍摄小公寓为场景的亲密爱情故事,要求频繁的用紧凑的特写镜头,而且空间内主题运动非常少。
宽银幕
宽高比例从2.55:1到1.85:1不等。
西尼玛斯科普宽银幕(2.55:1)、潘那维申宽银幕(2.2:1)以及维视宽银幕。
宽银幕在拍摄宏大场景和大量人群时能获得全景视野,也可拍摄有快速运动的西部片、战争故事、历史剧,以及运动感强的动作/冒险片。
三、电影胶片与高清摄像
电影胶片
细颗粒胶片
能产生非常平滑的画面。这类胶片也能呈现出各式各样亮和暗的微妙差异,使导演能创造出细腻的韵味,有艺术感的光影与反差。
适合浪漫的爱情场面。
粗颗粒胶片
产生粗糙的、颗粒几粒明显的画面。这种类型的胶片总和纪录片“现场感”的特质联系在一起。
适合暴动的场面或激烈的 打斗场景。
高清电影
电影制作人都开始用数码高清格式来拍摄影片,而不在使用电影胶片。
不过有些大牌导演表示,他们会继续使用真正的胶片拍摄或剪辑,而不是操纵像素。
四、美工设计与美术指导
(一)剧本:电影制作的起点
有时剧本会表明影片运用了视觉隐喻手法,并明确需要使用特定的颜色组合,影片画面就要着重表现几种精心调配的色彩,用来营造特定的情绪或气氛
美工师也可以通过控制既定场景的空间感,强化剧本中想要表现的相关意图。
(二)场景及其效果
1.场景决定人物
2.场景反映性格
3.场景实现拟真
4.具有强大视觉冲击的场景
5.场景创造情感气氛
6.场景作为象征
7.场景作为缩微世界
(三)摄影棚还是外景拍摄
近几年,美术师们的大多数工作都在摄影棚中完成。重要原因是导演可以完全控制环境
选择去外景地拍摄,通常是剧本要求的。
有时,剧本要求美工师在可控的摄影棚场景和遥远的外景地场景之间跳转切换,创造着两个场景是同一地方的相邻两部分的幻觉。
(四)年代片
指故事并非发生在现代而是在早前某个历史时期的影片。
为了再造那个时代的样子,美工师要做相当广泛的建筑方面的研究。找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感觉。
(五)生活空间和办公室
建构生活区域或办公地点的场景时美工师要参考剧本,设计出能够支持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方案。
(六)奇幻世界
电影对于美工师最严峻的挑战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奇幻世界。
五、服装与化妆设计
通过一个整体而连贯的设计将服装的样式、色彩与布景的色彩同步协调起来。
设计师需要让演员穿上角色服装后产生一种自己就是角色本人的自在感。
一名技术精湛的设计师能改善演员的身材。
年代片对与服装设计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演员对服装经常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化妆造型也有助于创造出想要的形象。
六、布光
光能强化每个场景的情绪,对全片用光的仔细考察能揭示出电影的总体情绪和调子。
(1)不同光的强度。
低调光是指场景的大部分都处于阴影中,只是少量的高光勾勒出主体轮廓。这种类型的光提升了悬念并创造出幽暗的情绪,常在悬疑片和恐怖片中使用。
高调光,着光区比阴影部分多,主体在中灰调和高光中呈现,对比更少。高调光适合表现喜剧和明朗的情绪,如表现歌舞片的气氛。
(2)光线的方向。
顶光、侧光、顺光、逆光
(3)光的性格特征
直射的、强烈的硬光、中等的平衡光、以及柔和的漫射光。
七、预算对影片视觉设计的影响
低预算的电影无法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视觉风格。
画面不够精美或缺乏需要昂贵资金支撑的华丽的艺术细节也可以变成电影的优点。
第五章 摄影与特殊视觉效果
一、视觉画面的重要性
画面的美学品质和戏剧表现对影片的整体质量极其重要。
视觉画面不能表现过度,以致忽略了电影作为一个艺术整体的目标。
二、电影化的电影
连续运动的特性——真正在运动的画面,不断变化的视觉流和听觉流。
节奏感——银幕上画面、声音和动作持续且即时的彼此作用建立变化多样的、复杂而微妙的节奏。
巨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可以摆脱话语的束缚,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直接、有形和具体的表达;可以自由地从最佳角度给我们展示,并随意改变我们的视角;可以自由的操控时间和空间,随意延长或压缩时空;可以随心所欲地实现快速明确的时空转换。
三、电影的视点
(一)客观视点
摄影机作为旁观者。
多运用静止镜头以制造出“视窗效应”。
仅仅是记录它,将它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主观观点
摄影机作为动作的参与者,并让观众感受到该角色的情感变化。
体验更强烈、更即时。
(三)间接主观观点
紧贴动作场面,密切摄入,感受强烈的视觉体验。
关键是镜头套贴近动作
(四)导演的解释性观点
通过从特殊角度或用特殊镜头拍摄,在或缓或急的运动中拍摄,以及其他技巧,导演赋予电影画面某种调子、感情态度或风格。
四、电影的构图元素
(一)关注最有意义的物体
物体的尺寸和距离
通常眼睛会被更大更近的物体吸引。
变焦程度
眼睛会自动去看呈现得最清晰的物体。
大特写
近距离拍摄的人、物。
运动
眼睛会被运动的物体吸引。
人和物的安排
通过人与物的相互位置安排,吸引注意力。
前景构图
重要的人、物和次要的人、物一同安排在前景中。
光线和色彩
对光线和色彩的特殊使用有助于将视线集中于最有意义的。
(二)保持画面的动感
固定取景框内的运动
摄影机保持在同一个位置并拍摄一个场地。
摇镜头和升降镜头
让摄像机的视线上下左右移动,模拟人类的视域。
变焦镜头
在不同焦距下保持画面焦点不变的透镜。
运动镜头
对着静态主体拍出动感画面。
剪辑和运动
经常创造出电影中最有活力的视觉节奏。
“闷屏”和“活屏”
通过构图设计使视觉画面承载够多的电影信息。
(三)制造景深幻觉
让主体运动(固定取景框)
尽量少用,避免图像显得过于平板。
移动摄影机
让摄影机接近或者远离相对静止的拍摄对象。
貌似移动的摄影机(变焦镜头)
改变焦平面(调焦)
深焦
用特殊镜头让不同距离的拍摄对象获得同等清晰度。
人物位置的三维安排
制造前景框
特殊光效
利用反射
导演也会充满想象力地使用反射来制造一种深度感并赋予画面更多的信息。
五、特殊电影技巧
(一)手持摄影机
运用手持摄影机可以创造出特殊的戏剧效果。摄影机的抖动、不规则的运动强化了主观视点产生的真实感。
(二)摄影角度
有时摄影师会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增加多样性或在两个镜头之间制造一种视觉平衡感。
(三)色彩、漫射和柔焦
导演可以利用滤色镜制造出多种多样的特效。
(四)特殊镜头
特殊镜头通常用来表现对现实场景的主观扭曲。
(五)快动作
场景以低速度拍摄,而播放按正常速度
(六)特殊光效
对需要凸显的镜头采用特殊光效处理
六、电影魔术:现代电影中的特殊视觉效果
特效,能在大屏幕上创造出视觉奇观,让观众看到他们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事物。
近几年技术的进步使精良的特效成为现代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效自从出现以来,一直就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视觉特效为故事营造出气氛并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七、动画片中的特效……尤其是为成人制作的
在所有三类基本动画类型中(手绘、定格动画和电脑动画),艺术家的主要目标都明显在与吸引成人观众。
eg:手绘动画就表现出真人实景和手绘画面结合的倾向。
第六章 剪辑
一、选择
最基本的剪辑功能是从若干镜次中选择效果最好的镜头。
最强表现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视听效果片段
剪掉粗劣的、不相干的和无阻轻重的素材。
二、一致性、连贯性及节奏性
电影剪辑师负责将众多“拼块”组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他/她必须能够有效地引导我们的思维、联想和情感反应,从一个画面进入另一个画面,或者从一个声音转到另一个声音,使不同画面或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晰呈现,并且使不同场景、段落之间流畅过度。
三、转场
划接
画面翻转
翻转和划接的速度较快,主要用于表示时间流逝或地点变化更符合逻辑或自然的转场。
淡出/淡入
叠化
表示相对重大的转场,通常用来使观众意识到重大的场景变更或者时间的流逝。
四、节奏、速度及时间控制
剪辑切换赋予影片一种外来的、可控制的,而且独一无二的节奏特性。
缓慢切块能模拟平静的观察着心中的印象,快切则模拟了兴奋的观察者的感官印象。
五、拉伸与压缩时间
闪切手法
将不同镜头的画面层层叠加在一起,如机关枪似的快速播放。
实现流畅的时间压缩效果。
跳切手法
即删掉连续镜头中无意义或不重要的部分。
显著地增强影片的趣味性。
平行剪切(交替剪切)
在两个发生于不同地点的动作之间迅速地来回切换。
给观众造成了两个动作同时发生的印象。
六、慢动作
拉伸某个时刻来强化它的情感特质
目的: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相对重要而短暂的动作阶段,通过延长该时间片段,强化了我们内心与该动作有关的情感。
夸大表现努力、疲劳和受挫感
有效传达人物的主观状态。
表现超人的速度和力量
急动骤停效果带有相当的喜剧感甚至怪诞色彩。
强调身体动作的优雅
赋予几乎任何人或动物的动作以优雅和魅力的特质,尤其是用来表现快速运动时,效果更佳。
表现时间的推移
与正常动作形成鲜明对比
慢动作可以用在正常速度表现的影片内容开始之前,用来拉长时间和建立张力。
七、定格、融格及静止画面
(一)定格
定格效果是指某个单独的画面在电影胶片上被重印很多次,当影片放映时,看上去就像运动停止了一样,银幕上的画面保持静止,仿佛放映机停转了或画面凝固了。
最普遍的用法是标志极富戏剧性的段落的结束或者表示整个影片的结束。
(二)融格
定格画面溶解,逐渐恢复活动,就是融格。
可以用在某个场景或整部影片的开始,它也能起到转场功能。
(三)静止画面
指照片,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本身并不运动。
当摄影机拉近或离开他们或者是移动越过它们时,产生运动的感觉。
八、创造性的镜头并置:蒙太奇
(一)画面与声音并置
用没有关联的画面和声音形成一首微型的视觉诗。
我们能够凭直觉予以理解不同镜头画面的内在联系。
(二)电影制作
蒙太奇是将不同地点、不同距离和角度、不同拍摄方法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形成叙述情节。
场面调度是单个画面的创造性构图。
蒙太奇与场面调度经常会在电影制作中同时使用。
第七章 色彩
一、现代影片中的色彩
(一)色彩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保持在兴趣中心处
(二)彩色与黑白色一起使用,过渡位置突出显示另一种明显不同的色彩或色彩风格(作为过渡手段的色彩)
(三)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内心思想或制造表现主义效果
(四)色彩与剧中的某些人物联系起来,形成标记性效果
(五)场景的拍摄角度与灯光设计配合
(六)将各种色彩进行混合调配,类似绘画的创作
二、彩色与黑白的对比
(一)黑白影片在美学中的作用
不同层次灰色的应用
可以将观众代入抽象的王国中
广告以黑白开始可以吸引观众注意
(二)彩色的多元性
可以表现浪漫、轻松、娱乐等不同场景
移动变化的色彩吸引我们的注意力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