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2021-05-28 17:39:48 58 举报
AI智能生成
宏观经济学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内生成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概念: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运用生成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理解
是地域概念、不是国民概念
是流量,不是存量
是本期生产的,不是销售的
是最终产品,不是中间产品
既包括物品的价值,也包括劳务的价值
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
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与GDP有关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NP
概念
是国民概念,不是地狱概念
GNP与GDP关系
GNP=GDP+本在外-外在本=GDP+NFP(国外要素支付净额)
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
绿色GDP
核酸GDP的方法
支付法-总需求:GDP=C + I + G + (X - M)
居民消费(C):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内
企业投资(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报考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不包括转移支付
进出口(NX)
收入法-总供给: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GDP指标的缺陷
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锁造成的负面影响
不能反映人民的福利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
不能准确的反映一个国际或地区的财富变化
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国内生成总值(NDP)
NDP=GDP-折旧
国民收入(NI)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个人收入(PI)
PI=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PDI=PI-个人所得税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基本公式:投资=储蓄
两部门经济:I = S
三部门经济: I= S + (T - G)
四部门经济: I = S + (T - G) + (M - X + Kr)
解释:I(投资),S(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M进口,X出口,Kr转移支付给外国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
概念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公式:y = c + i
假设只有家庭 和 企业 : 两部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
凯恩斯心理:
决定消费最主要的是收入,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
决定消费最主要的是收入,收入增加,消费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
消费曲线
0<MPC<1, APC 可能大于1,=1或<1
MPC和A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MPC < APC
线性消费函数: ,α为自发消费,βy为引致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储蓄曲线
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
APS< MPS
线性储蓄函数:s = α + (1-β)y,(1-β)为边际储蓄倾向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决定投资的因数
实际利率:首要因素;与投资成反比;i = e - dr
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成正比
投资风险: 与投资成反比
IS曲线
含义: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利率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特点:IS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 i = s;IS曲线右侧点 i < s; 左侧的点表示 i > s
斜率的绝对值:(1-β)/ d
β、d越大,IS越平坦;β、d越小,IS越陡峭 (反比)
β、d越大,IS越平坦;β、d越小,IS越陡峭 (反比)
移动(扩张财政右移,紧缩财政左移)
投资需求增加
右移
政府支出增加
右移
税收减少
右移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流动性偏好于货币需求动机
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
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
交易动机
与收入成正比
预防(谨慎)动机
与收入成正比
投机动机
与利率成反比
货币需求函数:L= L1 + L2 = ky - hr,k是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h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流动性偏好陷阱
含义: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
当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无效
LM曲线
含义: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利率和收入的关系
特点:L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L=m,LM曲线右侧的点表示L>m,左侧的点表示L<m
斜率:k/h ,越大,h越小,LM曲线月陡峭;k越小,h越大,LM曲线越平坦
三个区域
中间区域: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凯恩斯区域: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区域:LM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移动
价格不变,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LM曲线右移
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价格水平下降,LM曲线右移
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右移,紧缩性货币政策LM曲线左移
货币政策只影响LM曲线移动,财政政策只影响IS曲线移动
IS-LM模型
均衡状态
均衡的决定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
均衡的变动
财政政策
扩张-》IS曲线右移,y和r都增加
紧缩-》IS曲线左移,y和r都减少
货币政策
扩张-》LM曲线右移,y增加,r下降
紧缩-》LM曲线左移,y减少,r上升
非均衡状态
上小下大(投资比储蓄,货币需求比货币供应)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IS曲线月陡,LM曲线月平坦,财政效果越大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IS曲线月平坦,LM曲线月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看斜率变化
AD-AS模型
总需求(AD)
总需求
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曲线
含义: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客户想要购买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
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实际余额效应
利率效应
总供给(AS)
总供给
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
总供给曲线
含义:便是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选择生成并销售的产品劳务数量
形状
古典: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原因:弹性工资轮
凯恩斯:是一条水平线;
原因:刚性工资论
常规:向右上方倾斜,反映价格和供给总量同向变动关系;
原因:粘性工资论
AD-AS模型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与后果
原因
扩张财政或货币政策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
后果
总需求减少时,物价下降,产出减少,经济社会处于衰退状态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与后果
原因
企业利润增加,总供给增加;利润减少,总供给减少
后果
总供给减少时,物价上涨,产出减少,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政策含义
古典总供给曲线
增加需求的政策不能改变产量,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则国际就可以
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常规总供给曲线
当经济衰退时,政府运用扩展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
失业与充分就业
分类
原因
摩擦性
结构性
周期性
自愿
自愿
非自愿
奥肯定律
失业率与 GDP 负相关关系,失业率每上升 1%,GDP 下降 2%
通货膨胀
成因
货币数量论
需求拉动
有超额需求
成本推动
工资推动
利润推动
效应
治理
增收节支,双提一卖出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通胀率不存在替换关系
费力普斯曲线政策含义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政策有效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国际经济学基础
汇率及其标价
汇率
标价法
直接:外币固定一单位
间接:本币国定一单位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的决定
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铸币平价
纸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购买力平价理论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国际收支
本币:顺升逆亡
利率水平
本币:顺升逆亡
物价相对变动
通胀高-》本币贬值,外币升值
汇率变动的影响
本币贬值,利于出口
本币升值,利于进口
蒙代尔-佛莱明模型
模型假设
小型开放经济
资本完全流动
本国汇率r=世界汇率r*
模型内容
IS*曲线
LM*曲线
模型应用
浮动汇率(货币有效)
扩财政:Y不变,e上升,NX下降
扩货币:Y增加,e下降,NX增加
固定汇率(财政有效)
扩财政:Y增加,e不变,NX不变
扩货币:Y不变,e不变,NX不变
国际收支
含义
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货币记录
流量
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
经常账户(最主要)
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
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蓄投资
错误和遗漏账户
国际收支不平衡
含义
国际收入不等于国际支付
影响
顺差
本币升值,不利于本国出口
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逆差
本币贬值,不利于经济交往
消耗外汇储备资产,降低偿债能力
调节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
顺差:松财政、松货币、本币法定升值
逆差:紧财政、紧货币,本币法定贬值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