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读书笔记
2021-05-10 19:42:2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互联网带来的最重要的效应之一:让边缘的、小众的、不起眼的、看似没有力量的东西,瞬间可以聚集起力量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原则
01涌现优于权威
涌现
当一堆事物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在高一个层次,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事物和现象
案例
蚂蚁
水分子
一个成就,一个结果
它到底是自上而下控制的结果,还是自下而上涌现的结果呢?
为什么要说“涌现优于权威”
在过去的几千年文明史上,人类已经把权威的方式用到了尽头,但是有些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一种探索到了极处,另外一个逻辑就会呈现出巨大的价值
02拉力优于推力
“拉力”思维
先有需求
再将有用的资源吸引过来
从而使得世界从“资源储存”向“资源流动”转变
“拉力优于推力”是什么意思
从“涌现”的逻辑自然延伸下来的
过去,办成一件事
是把一个想法和指令推到行动的末端,决策者把资源推到他们认为最有用的地方,这是权威
未来,办成一件事
应对社会的不确定性,更有效的方式,不是推,而是拉。就是在最需要的地方,能够随时把资源拉进来,不需要权威
微软百科和维基百科
微软的百科全书是推力的代表,找最好的人给最好的资源
维基百科是拉力的代表,没人让你做这个事,你花了大精力大心血做了还一分钱不赚
结果是二者的百科内容质量,基本相当
03指南针优于地图,04风险优于安全
随着创新成本的下降,风险的性质也在改变
新规则是我们应该拥抱风险
什么是地图?
是你掌握详细的地形信息和达到目标的最佳路径
这个时代最根本的困境之一
没有人能给出未来的地图,就算给了,也一定会有错误,你照着走,没准越走越黑
“指南针优于地图”的认识维度
01咬死目标,不偏离
时时刻刻问自己: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02重新评估风险
最佳路径的设计,其实包含了对于风险的回避
你看着安全的地方,没准是新型风险爆发的地方
03行动为先
你在任何地方有所行动,在将来可能就有无穷妙用
05违抗优于服从
“独立思考,质疑权威”是取得创新突破的关键
探索、质疑、违抗(硅谷精神)
这种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帮助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06实践优于理论
通过工作来学习,或用非长期的精力投入于新领域的创新都能降低创新成本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最简化可实行产品
让团队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一个产品,以此最大程度上了解和验证对用户问题的解决程度
腾讯内部的产品方法论
快速实践,之后检验,升级理论,再实践
07多样性优于能力
自我复制是高能力的天性,而领域差异往往使外行人更能解决一些难题
多元化的团队在大多数领域内更具生产力
多样性正在成为学校、公司以及其他机构战略发展的要素之一
08韧性优于力量
“韧性优于力量”原则的经典例证
芦苇和橡树的故事
飓风肆虐时
钢铁般结实的橡树被连根拔起
柔软、极具韧性的芦苇弯下了腰,待飓风过去后又迅速生长
在对抗的过程中,橡树已经注定失败了
大公司是橡树的优秀代表
大公司就像橡树,自身变得强大以抵御失败
它们储备资源,实施层级管理、僵化的发展模式和五年计划,旨在使自身免于混乱
它们认为相比风险,安全更重要
相比拉力,推力更重要
相比涌现,权威更重要
相比违抗,服从更重要
相比指南针,地图更重要
相比系统,个体更重要
09系统优于个体
每一项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干预必须考虑到对全球网络的整体影响
书籍介绍
探讨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每个人应该如何提高自己以应对这些变化和机遇
伊藤穰一和杰夫·豪将这一逻辑提炼为9大原则,帮助人们驾驭这一动荡时刻,应对当下的挑战
内容大纲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在愈加充满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现在,你需要知晓的”未来社会9大生存原则”
涌现优于权威 / 拉力优于推力 / 指南针优于地图
风险优于安全 / 违抗优于服从 / 实践优于理论
多样性优于能力 / 韧性优于力量 / 系统优于个体
金句
互联网带来的最重要的效应之一:让边缘的、小众的、不起眼的、看似没有力量的东西,瞬间可以聚集起力量
人才与任务匹配的有效方式,是观察成千上万民众的行为来确定谁具备完成任务的潜质,而不是基于传统地将任务分配给适合的人的管理模式
负责任的创新不只需要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要持续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整体影响,以及理解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创新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要摆脱束缚,科学进步的规则便是打破规则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01新体制
过去,我们理解新旧时代之间的区别,从进步还是落后这个角度来看的,带有鲜明的价值判断
新时代,就是光明和智慧
旧时代,就是黑暗和愚昧
其实不同社会阶段面对不同的问题,形成不同的社会体制
本质上都是和那个时代相适应的
案例
体制的区别体现
农耕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和财富
早婚早育这种体制就是和农耕社会相适应的
今天女性想着一百年前的中国女人,十几岁就出嫁生娃,会觉得那样的生活暗无天日
那时候女性如果知道今天的女性还要天天上班,还要抛头露面,也会觉得匪夷所思
农耕时代,社会关系需要稳定
“忠诚”就成了主流的道德,要巩固社会关系
西方式的对领主、国王的忠诚,中国式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工业时代,社会资源的组合方式变多,“自由”又成了主流价值观
站在现代自由主义的角度,看当年的儒家礼教,是人吃人,是黑暗的压迫
02新条件
未来的样子,我们现在不可能知道
人们对技术的发展缺乏想象力
你可以把一个新事物看成是一个生物物种
不仅是它适应环境,它还要反过来改造环境
一个物种,它不是独自长大,它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和环境适应
预测错误的案例
电报的发明人莫尔斯,以为电话是不值一提的电子玩具
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但是他以为这是一个录制音频信件的设备,完全没想到是个音乐播放器
微软公司前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说过,苹果手机根本没啥机会
03这个时代三个前所未有的条件
不对称性
力量对比,不再是看上去的那个样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对称?
因为互联网
复杂性
不对称性导致的结果就是复杂性
不确定性
像地震和股票不能预测一样,未来越来越多的事情不可预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