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读书笔记
2021-05-12 13:22:18 4 举报
AI智能生成
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6. 非语言沟通:超越字词之外的信息
非语言沟通的特征
非语言技巧的重要性
所有行为都具有沟通的价值
非语言沟通主导者关系
认同管理
反映和塑造
传递情绪
非语言沟通提供很多的功能
重复
补充
替代
强调
调整
矛盾
非语言沟通泄露了欺骗的线索
非语言沟通是模糊不清的
影响非语言沟通的元素
性别
文化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身体动作
身体定向
姿势
手势
表情与眼神
声音
非故意停顿
发出声的停顿
触碰
外貌
生理吸引力
穿着打扮
物理空间
距离性
亲密距离:约0.5m
个人距离:0.5~1.2m
社交距离:1.2~3.6m
公共距离:>3.6m
领域性
物理环境
时间
7. 倾听:不只是听见
倾听的定义
听与倾听
心不在焉的倾听
心无旁骛的倾听
倾听过程的元素
听到
专注
理解
回应
记忆
倾听的挑战
无效倾听的类型
虚伪地倾听
自恋地倾听
回应的时候总是把话题带到自己身上
选择性倾听
隔绝性倾听
防卫性倾听
埋伏性倾听
鲁钝地倾听
为什么无法有效的倾听?
超负荷的信息
心不在焉
飞快的思想
费力
外在的噪音
错误的假定
缺乏明显的益处
缺乏训练
听力的问题
有效倾听的策略
少说话
摆脱注意力分散
不要过早评断
寻找关键意思
倾听反应的类型
借力使力
使用沉默和简短的言论来鼓舞对方多说话
提问
需要避免的提问方式
给说话者设圈套
“你不喜欢那部电影,是吗?”
附加问句
“你说你5点到,但是你忘记了,不是吗?”
陈述式提问
“你终于把钱还了?”
带有隐蔽计划的提问
“你星期五有空吗?”假如你说有,但是若对方说“那你帮我搬个东西吧?”较好的处理是,“事实+感觉+想法+请求”
倾向性提问
“亲爱的,你觉得我胖吗?”
基于未经核实的假设提问
“你为什么不听我说?”比较好的处理应该,“我看你一直看着电视机,我感觉你没有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但可能我想错了,你刚才有主意听吗?”典型的“事实+感觉+想法+请求”
释义
释义的几个技巧
改变说话者的措词
“双语教育真是一个失败又浪费钱的政策”对比“你看我说得对不对,你很生气是因为你觉得双语教育表面上听起来很棒,但是实质上没什么作用,对吗?”
从接收到信息里,举出一个例子表达自己的理解
反应说话者的潜在寓意
“你一直在提醒我要小心,听起来好像你在担心一些事将发生在我身上,是吗?"
释义之前需要注意几点
这个问题够复杂吗?需要释义吗?
有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来释义吗?
你能克制在释义过程中不加评断吗?
释义和你其他反应成正比吗?不要过多的释义
支持
支持式回应
同理心、同意、提供协助、赞美、恢复信心
避免几点
否认别人的感觉
“不用担心”“这有什么啊?不值得你那样难过”
看轻事实
“那不过是......而已”不要从自己的观点出发
话题转移到以后,将来
“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火上浇油的评断
“你知道吗?这都是你的错!当初要不是.....”
自我聚焦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一次.....”
自我防卫
“不要怪我,我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
有效的支持回应
对他人内心的挣扎提供支持,但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察对方对你支持性回应的反应
支持性回应也不是永远受欢迎
确保你对后果已经做好了准备
分析
在提出解释前,用试探性的口气比绝对性好
“也许这个问题是...."
确定对方愿意接受你的分析
确定自己分析的动机确实基于协助
忠告
注意几点
这个忠告有必要吗?
对方真的愿意听吗?
现在劝告合适吗?要不要先分析解释?
你的忠告管用吗?有价值吗?
提出忠告的人够亲密吗?值得关心吗?
提出的忠告的态度谨慎吗?顾全对方感受了吗?
评断
当身处困境的人向你求助时寻求评断时再评断
当你评断时,你应当真诚、有价值性
选择最佳的倾听反应
性别
女性更倾向于支持性回应,男性倾向于评价、忠告;但研究表明,支持性、赞同是比较好的
情境
对象
个人风格
8. 沟通和关系的演变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关系?
外貌
吸引人的外表特征可以打开大门,但是渐渐地,除了外表之外,必须还有其他条件才能保持大门常开
相似性
我们喜欢和我们类似的人
互补性
对立的吸引力
相互吸引力
我们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能力
我们喜欢那些有能力而又亲切的人,也许是希望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可以分一些给我们
袒露
自我袒露也能建立好感,因为这是重视对方的标志。袒露也要注重时机
接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
报酬
社会交换理论:如果对方相处带给我们的报酬大于或等于我们所要付出的成本,我们更愿意建立和维持这段关系
人际关系的演变模式
发展的观点
初始阶段
表明自己愿意与人接触,并表示自己是个值得谈话的对象
试验阶段
通过获得更多有关对方的信息来逐步了解对方
强化阶段
表达情感更多
整合阶段
放弃自己旧有的人格特质,与他人建立分享认同的时刻
结合阶段
公开承诺
分化阶段
开始从“我们”中重视“我”
各自阶段
明显的区分你的我的,并且分离的部分明显多于整合的部分
停滞阶段
失去热情
逃避阶段
彼此间有一种物理距离
结束阶段
关系结束
聚合期(初始阶段, 试验阶段, 强化阶段, 整合阶段, 结合阶段)
维持期(整合阶段, 结合阶段, 分化阶段, 各自阶段)
离散期(分化阶段, 各自阶段, 停滞阶段, 逃避阶段, 结束阶段)
辩证的观点
联系和自主
在寻求联系的同时也不愿失去全部的自我
公开和隐私
再紧密的人际关系都需要一些距离
循例和新奇
稳定是关系中重要的需求,但过多的稳定则会使人感到没有新意
经营这些辩证的挑战
否认
虽然认识到了一成不变不好,但是改变起来很难
无所适从
遭受的打击很强烈以至于不能正视问题
交替
有时候花大量时间选择联系,有些时间选择自我
分割
分割出关系的不同区域
平衡
平衡辩证关系
整合
可以预期的新奇,固定一个时间做意见新奇的事来整合关系
再界定
从相反的一面看待问题,以前因为我们不同而不和,现在因为我们存在不同所以相爱
再证实
接受辩证关系的存在
关系的特性
关系是经常变动的
文化影响关系
对关系做沟通
内容的与关系的信息
关系性信息的类型
亲切感
即时性
尊重感
控制性
后设沟通
人们谈论关系时交换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
”我希望我们不要再吵了““我很感激你能对我坦白”
9. 人际沟通中的亲密关系
关系中的亲密
亲密的程度
身体上的、智力的(思想交换)、情绪的、共享活动
男性和女性的亲密状态
阳刚的男性一般通过协助的行为或共享的活动来表达关照
阴柔的女性一般通过直接表达情感来表达关照
文化对亲密的影响
媒介沟通中的亲密感
亲密感的限制
家人间的沟通
家庭沟通的特性
形成性的
依附理论:孩子会和家人发展处密切的联系。
角色驱动的
自发的
家庭作为系统
家族系统是相互依赖的
家庭系统通过沟通显现
家庭系统的结构是嵌套的
与家人沟通的模式
谈话取向
自由、开放
遵从取向
强迫彼此的态度、价值观、信仰保持一致
友人间的沟通
友谊的类型
年轻的和成熟的
长期的和短期的
关系导向的和任务导向的
高度袒露的和低度袒露的
高度义务感和低度义务感
频繁接触的和偶然接触的
性、性别和友谊
同性友谊
男性:为你做事且与你一起做事的人
女性:袒露更多的个人信息,给予情感支持帮助
异性友谊
异性朋友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出建议
炮友
发生性行为却不用给出恋爱承诺
性别考虑
性别角色:阳刚的女性,阴柔的男性?
友谊和社交媒介
爱人间的沟通
感情的转折点
伴侣的冲突类型
波动型:强烈的、激动的争论
回避型:忽略问题,回避问题
效用型:公开的、合作的管理冲突
爱的语言
肯定的语言
赞美、表扬、言语支持
有品质的时间
需要你的时候,这段时间给予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的关爱
礼物
服务行为
帮忙做做小事
身体接触
改善亲密关系
关系需要承诺
“我们是永远的朋友”“我们会一直在这里”
关系需要维系与支持
关系维持
积极性
保持关系的氛围是礼貌的和积极向上的,同时避免批评
开放性
直接讨论关系的性质,并且袒露你的个人需求和关注
保证
让对方知道他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做出了承诺
社交网络
关注彼此的朋友、家人
共享任务
帮助打理彼此生活中的琐事
社会支持
情感支持
集中在说话者的情绪上“这件事一定让你很难过”而不是忽略对方的感受”这又不是世界末日“或是分散注意”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信息支持
我们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往往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最佳来源
工具支持
直接的小帮助
修复损坏的关系
非暴力沟通:事实+感觉+想法+请求
10. 增进沟通气氛
沟通气氛和肯定信息
沟通气氛
信息的肯定程度
肯定的沟通:“你很重要”“你真厉害”;不肯定的沟通:“我才不管你”“关我屁事”
不肯定信息
视若无睹、插嘴、各说各的、岔开话题、无人情味、含糊其辞、表里不一
异议信息
攻击性言论、抱怨、争辩
肯定信息
重视、承认、赞同
沟通气氛如何发展
防卫:原因和对策
威胁面子的行为
避免对他人防卫
评价和描述
评价式的沟通类似“你”的语言
描述式沟通类似“我“的语言
支配和问题导向
支配式沟通发生在不顾对方的需要和兴趣自顾自地去解释、决定一些事
问题导向式沟通会把焦点放在满足自己和他人需求上
策略和自发
策略式沟通会把说话者真正的动机隐藏起来
自发式沟通细心思考后真实的表达内心的想法
中立和同理
中立的态度是不肯定的,不关心、不重要
同理是体会比人的感受,并把自己置身于他们所经历的情境中,但不一定表明你完全赞同他们
优越和平等
优越是自以为是,让别人恼怒
平等
确定和协商
保留面子
使用清晰信息处方
行为+解释+感觉+结果+意图
对批评以不防卫回应
寻找更多的信息
询问详情、推测详情、对说话者的想法释义、询问批评者要的是什么、询问行为的后果
同意批评者的看法
同意事实、同意批评者的观感
11. 处理人际冲突
冲突的本质
冲突的定义
表达出来的斗争
感觉到互不相容的目标
知觉到不足的资源
互相依赖
另一方的阻挠
冲突是自然的
冲突可以是有益的
冲突的类型
逃避(双输)
调适(一输一赢)
你允许别人用他的方法甚于你自己的方法
竞争(一输一赢,有时会双输)
在乎自己而不管对方
妥协(部分双输)
双方都牺牲一部分,得到一部分
合作(双赢)
“我们”的方法
关系系统中的冲突
互补、对称和平行的形态
破坏性的冲突模式
批评
防卫
蔑视
回避
冲突惯例
冲突惯例可能是非常熟悉又让你觉得很舒适的,但是它们并不是解决关系中各种不同冲突的最好方法
冲突类型的变项
性别
文化
建设性处理冲突的技巧
合作解决问题
确认你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要
订立约会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XX了吗?”
描述你的问题和需求
思考对方的观点
商议解决之道
追踪解决方案的后效
1. 人际沟通入门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生理需求
认同需求
社交需求
实际目标
沟通的历程
线性观:单方面的传送接收信息
交流观:双方面的传送接收信息
人际沟通和非人际沟通
独特性:不是由社会关系、社会角色决定的沟通
不可替代性:独特性使得每一段关系都不可替代
相互依存性:沟通中,你和对方的命运是相连的
公开一部分私人信息:人际沟通通常走心,私人化
内在的回报:非人际沟通中,我们的目的往往和对方没有关系
沟通的原则与迷思
沟通的原则
沟通可以是有目的或无目的的行为
人不可能不沟通
沟通不可复制
沟通不可逆转
沟通同时具有内容和关系两个向度
沟通的迷思
沟通得越多不见得沟通得越好
意思不在字眼里
成功的沟通并不表示彼此理解
沟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社交媒介与人际沟通
社交媒介的益处
保持与不能常见面的家人、朋友联系
社交媒介的挑战
精简性:精简的信息可能缺乏某些信息
去抑制:表达很直接,或考虑不周就表达了自己的言论
持久性:一封恶意的邮件、短信等永久存在
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沟通能力的定义
没有理想的沟通之道
幽默、外向、活泼、沉默、文静
沟通能力依情境而定
不同情境不同人不同的沟通
沟通能力可以后天学习
沟通高手的特质
拥有多样的行为反应
挑选恰当行为的能力:情境、目的、对他人的认知
表现行为的技巧
认知复杂度
同理心
自我监控
承诺
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动机、容忍模糊性(容忍不同文化沟通带给你的困惑)、开放心胸、知识和技巧、专注力、被动观察、积极策略(阅读相关书籍、电影等去了解)、自我袒露(ps.这对我比较新奇,具体该怎样做?)
运用社交媒介的能力
先思考后发布
要考虑周全
尊重他人对全神贯注的需求
注意言论的文明
不要影响局外人
2. 沟通和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沟通和自我
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感觉、认识
自尊则是你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高自尊的人更倾向认为别人是好的,并且期望被他们接受;低自尊的人认为所有人都一直用批判的眼光看着自己,根本不管这种想象是否符合事实,低自尊的人还会敌视别人,因为低自尊者唯一抬高自己的办法就是贬低别人
对安静的不同解释: “(低自尊)我简直是个懦夫,所以才会说不出话”/“(高自尊)我享受倾听更甚于听话“
自我的生物性和社会根源性
生物性与自我
不同环境中有稳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并且是可以被经验塑造的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我们对自己的很多认识都是基于别人的评价;还有就是社会比较,我们也根据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身
自我概念的特征
自我概念是主观的
扭曲的自我评价可能来自过时的信息、歪曲的反馈、完美主义、社会期待
自我概念抗拒改变
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
有切合实际的期望
有改变的意愿
有改变的技巧
文化、性别和认同
文化、性别等很多因素都影响着我们自我概念的塑造,儿童时期就跟应该所有注意
自我应验预言和沟通
自我应验预言
1、持有某种期待(对自己或对别人)
2、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3、期待如实发生
4、强化起初的期待
自我应验预言的类型
自我强加预言:肯定自我,加强自己的信心
他人强加的预言(皮格马翁效应)
自我的展现:沟通作为认同管理
公开自我与隐私自我
我们公开的自我是一个得到社会认可的形象;部分隐私的自我是很少会去公开的
认同管理的特征
我们致力于建构多元认同
不同的情境转化不同的沟通方式
认同管理是合作的
沟通是双方合作的,要表现得友好,不要主动生事
认同管理可以深思熟虑也可以不知不觉
不知不觉的是经验性的,深思熟虑是对于很特殊的情境
我们传递的很多信息都是为了创造我们想要的认同
为什么要管理认同?
为了开始和经营关系
为了获得别人的顺从
为了保住别人的颜面
为了探索新的自我
在现实和虚拟世界里的管理认同
面对面的印象管理
举止、外貌、配备
网络印象管理
认同管理和诚实
在关系中的自我袒露
自我袒露的模式
社会穿透模式
深度和广度
乔哈里视窗
开放区、盲视区、隐藏区、未知区
自我袒露的好处和风险
自我袒露的原则
这个人对你而言重要吗?
袒露的量与方式合适吗?
袒露的风险合理吗?
有建设性的影响吗?
你的自我袒露是互惠的吗?
你在道德上有义务袒露吗?
自我坦露的替代选择
沉默
说谎
模棱两可
暗示
回避的理论议题
3. 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知觉历程
1选择(选择知觉的对象)
刺激的强度
重复的刺激
频繁的对比或改变(一成不变的很难被感知到))
动机(你会感知到你希望感知到的)
2组织
知觉基模
每个人都有一套不同的方案来组织我们对于其他沟通者的印象
刻板印象
消除刻板印象,试着把对方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断句
描述原因和结果在一系列的交流中所起决定性的作用,你的切入点和对方的切入点
3诠释
交情深浅、个人经验、态度、信息、自我概念影响着
4协商
影响知觉的因素
获取信息
生理因素
文化差异
社会角色
知觉的倾向
对人严厉,对己仁慈
当别人出错我们总是归咎于他们自身;当自己出错,我们总是归咎于外部条件
先入为主
第一印象不可避免,但是要做到可以随时改变当初的判断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别人并非按照我们的方式思考和感觉的
我们被期待所影响
最明显的最有力
最明显的因素不一定是事件中最重要的
知觉检核
知觉检核的要素
描述你注意到行为
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解释
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知觉检核的考量
完整性
不一定完全按照剧本走
非语言的一致性
表情、语气、动作要与表达的东西一致
文化支配
保留颜面
同理心与沟通
同理心
获得观点,暂时放弃你自己的论断
情感体会,去感受对方的恐惧、伤心、忧郁
关心,真诚真实的关心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认知复杂度
认知复杂度和沟通
用更多的方式去了解并解释他人的行为,你就更有可能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增强你的认知复杂度:枕头法
1、我对你错
2、你对我错
3、这个议题不重要
4、四个立场都有道理
4. 情绪:感觉、思考和沟通
什么是情绪?
生理的因素
非语言反应
认知的诠释
重新评估,当因为一件事的诠释影响了自己感受这件事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情绪的影响方式重新思考充满感性色彩的事件的意义。
语言的表达
影响情绪表达的因素
性格
文化
性别
女性更善于表达,对情绪的刺激反应也要比男性强烈得多
社会习俗
真诚表达情绪不多(我真的感到很尴尬)、人们习惯传达分享正面的情绪(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不愿意传达令人尴尬或威胁别人的信息(我对你很失望)
自我坦露的不安
情绪感染力
情绪表达的原则
辨认感觉
辨识感觉、说话和行动之间的不同
扩充你的情绪词汇
分享多样的感觉
评估何时何地表达感觉
对自己的感觉负责
一味认定别人造成了我们喜欢不喜欢他们的原因,就否认我们每个人为自己情绪所要负的责任
关照沟通渠道
管理困扰的情绪
有助益与无助益的情绪
强度
持续性
无助益情绪的来源
生理因素
基因决定,防卫系统
情绪记忆
以前经历过类似的事就类比现在发生的事
自我内言
自己抱持的信念很难改变,重新评估一下是很好的办法
非理性思考和无助益的情绪
完美的谬误
以为完美的沟通者无所不能,期待自己是个完美的沟通者而抛弃很多原则
赞同的谬误
认为别人的赞同很重要,为了得到赞同牺牲自己的原则;很多人为了了1条批评而忽视99条赞美
应该的谬误(我应该怎么怎么样
导致不必要的痛苦,不断渴望理想的人,很少满足现有的东西
只报怨没有行动,会让你不想做任何事来改变不满意的状态
这种抱怨会使得痛恨喋喋不休的人建构一种防卫的氛围
过度推论的谬误
基于有限的证据推出很大的结论
“我真笨!我本应该会记得带伞的”
夸大缺点
“你总是迟到”“你一直都这样”
因果论的谬误
沟通过度谨慎者困扰,以为对方的不开心是自己的一番评论行为造成的,其实对方不开心生气可以理解别人对你行为的反应,而不是结果
我们认为是别人的行为引起我们情绪的,这样想你就忽略了自己对自己情绪负责的态度
灾难性预期的谬误
始终记住为了别人赞赏而活而试图达到完美的想法都是愚蠢的
减少无助益的情绪
监控你的情绪反应
注意引发的事件
记录你的自我内言
重新评估你的非理性信念
5. 语言:障碍与桥梁
语言是符号
理解和误解
理解词:语义规则
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有特殊的用途,开放型诠释的时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相对语言
任何对比都是需要比较对象的
静态评价
“是”“他是个坏蛋”,少用静态评价,我们都是多变的,更多的根据现在的情况事实来看待
抽象化
理解结构:句法规则
理解情境:语用规则
语言的影响
命名与认同
联盟关系
不同的团体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趋同性
权力
不同的权力对应着不同的话语权
让人混淆的语言
事实与意见混淆
事实与推论混淆
情绪性的语言
语言的责任性
“这件事”的陈述
适当使用“我”的语言,有一定的负责态度,但也有以自我为中心之嫌
“但是”的陈诉
保留一定的颜面
“我”和“你”的语言
“你”的语言通常被认为是评断别人,问罪的意向;“我”的语言是一种为自己所表达的东西负责的态度
“我们”的语言
团队合作、聚集力
性别与语言
内容
沟通的理由
男性之间对话在喜欢的事上;女性在需要的联系上
对话的形式
男性更直接、简洁、任务取向;女性间接、详细、关系取向
非性别因素
文化与语言
语言沟通的形式
低语境文化
信息很清楚、重视自我表达,直接陈诉意见观点,试图说服对方、明确有表现力
高语境文化
不明确的信息、重视关系的和谐,间接表达意见、围绕中心话题谈,抽象化,模棱两可
语言与世界观
使用说明:内容较多已折叠,
点击右侧 + 可查看内容
点击右侧 + 可查看内容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