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策略、设计及其自动化实战》——于艳
2021-06-18 10:54:59 13 举报
AI智能生成
详述了测试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进阶技能。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二章 测试策略模型
第一章 软件测试必备理论
1.1 软件测试知识
1.1.1 软件测试知识
使用手工或者自动化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对其是否满足设计需要进行评估的过程
1.1.2 软件缺陷
产品内部看
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产品外部看
缺陷是系统所需要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1.1.3 软件测试应遵循的七原则
1.测试无法显示潜藏的软件缺陷
2.穷尽测试是不可行的
3.软件测试应尽早介入
4.缺陷集群性(Pareto原则)
80%的缺陷发生在20%的模块
5.杀虫剂悖论
相同案例重复测试,最后将不能再发现新缺陷
6.测试依赖于软件测试背景
不同上下文的测试是不同的
7.不存在缺陷就是有用系统的谬论
系统无法使用,修复没有帮助
1.2 软件测试方法
1.2.1 功能测试方法
重点:是对软件产品功能行为的测试
方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判定表、正交实验设计、错误推测法……
1.2.2 性能测试方法与流程
狭义:通过模拟生产运行的业务压力或用户使用场景来测试系统性能是否满足性能的要求,一般属于正常范围下的测试
广义:压力测试、负载测试、稳定性测试、配置测试……
流程:
1.测试出最佳性能值。
2.分析影响性能的因素
3.测试各因素下性能趋势是否符合预期
4.以场景为单位,测试每个场景下的性能
1.2.3 负载测试法
通过对被测系统不断加压,直到超过预定指标或部分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不能再加压为止。
用来发现设计上的错误或者验证系统的负载能力
预期结果是用户的性能需求得到了满足
1.2.4 压力测试法与驱动压力测试案例
1.2.5 安全性测试法与案例
1.2.6 UI与UE算法
1.2.7 国际化、本地化、全球化测试法
1.2.8 安装与卸载测试法
1.2.9 兼容性测试
1.2.10 故障转移与恢复性测试法
1.2.11 容量测试法
1.2.12 可靠性测试法与案例
1.2.13 可访问性测试法
1.3 软件产品质量模型
1.3.1 功能性
1.3.2 可靠性
1.3.3 易用性
1.3.4 效率
1.3.5 可维护性
1.3.6 可移植性
1.3.7 质量属性与测试类型的对应关系
1.3.8 质量属性的定制化使用
1.4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1.4.1 大棒模型
1.4.2 边做边改模型
1.4.3 瀑布模型
1.4.4 V模型
1.4.5 快速原型模型
1.4.6 螺旋模型
1.4.7 敏捷软件开发
1.4.8 持续集成与常见问题说明
1.5 漫游测试的方法与管理
1.5.1 常用的漫游测试法
1.5.2 探索性软件测试法
1.5.3 漫游测试的选取与定制化
1.6 软件测试分类
1.6.1 黑盒、白盒、灰盒测试
1.6.2 静态、动态测试
1.6.3 单元、集成、系统、验收测试
1.7 测试过程阶段
1.7.1 测试计划与控制阶段
1.7.2 测试设计阶段
1.7.3 测试执行阶段
1.7.4 评估结束准则和测试报告阶段
1.7.5 测试结束活动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