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读书笔记
2021-05-31 22:41:4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认知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而行为是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本书通过从源头上提升对每个人来说极重要的六件事的基础认知,搞清楚它们的内在逻辑,指出大部分人的认识误区,直指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道理,让你思维开挂,认知升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如何变得睿智,做有技能的人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成果
学校上课读书只是某个人生阶段的维度,分数说明不了一切,学习最好的未来不一定最有出息
学校的竞争类似于标准跑道上的赛跑,社会的竞争类似于越野跑
没人告诉你该学习什么,该早晚自习,方向和时间全部得自主安排
学校能学到的知识极其有限,学历不代表知识,学府排名也不代表知识的排名
知识的层次
原始信息知识:从外界摄取的、最底层、最基础的
他人传授给你的任何东西,都只是最底层的信息
加工后属于自己的知识: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造
成体系的知识:某个领域内足够多的、强关联的、加工后的知识
智慧:大量的成体系的知识
摄入有效知识的正确姿势
并非所有知识都同等重要
外部接收
内部创造
在接受外部知识时,都不可能完全体会知识背后的真正含义
如我们接触牛顿第一定律,即使当即接受它是正确的,但是不理解它为什么正确
有效知识:联接点比较多的、可应用范围比较广的知识点
次有效知识:相对孤立的知识点
多摄入有效知识
阅读是获得高质量底层信息的主要方式
按照阅读对象划分
系统化阅读:需要较大段时间,充分调动相关知识,吸收、归纳、整理后才能往自己体系里添加东西
碎片化阅读:主题不深,篇幅较短,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的人难以将有效知识融入自己的体系
方法论一:从碎片化的知识中抽离出想要的东西,针对这些东西,补齐相关的背景知识,添加到自己的体系之中
方法论二:多做系统化的阅读,“多看有效知识的书”,解剖出骨肉脉络,为我所用
时间就是生命
对时间的正确理解
时间可以赚?怎么赚?
单位时间内,做同类事情的数量更多
单位时间内,做有效事情的种类差别大
深度和种类上的平衡,做到80%的深度即可换其他类,人生的内容和丰富度
自杀和谋杀
想占用别人时间,先小心翼翼的征求对方的同意,并养成付费的习惯
让自己的时间值钱
时间用在哪里,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管理时间,实质上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任何时候使用注意力,都伴随着无法做另一些事的隐形成本
少操别人的心,多专注自己
该花时间还是花钱
视稀缺度来定:打算拿多少钱,去换有多少产出的时间
有核心价值的、不可替代的,由自己来完成;低价值的、自己能力达不到的,请人或花钱
用闲置时间来换钱
计算时间价值
假如一年收入30万,那么每分钟就是6毛,每小时就是36元,每天就是864元
闲置的时间越多,越拉低你的单位时间价值,总的产出也就越低
某段时间做某事的效率性
如早起更适合深度思考、运动、读难度大的书
早起的重要性
不熬夜早睡的重要性
时间是选择的艺术
方向大于程度
选择——方向
努力——程度
埋头做事的人要取得一点成就,要有一个正确的选择作为前提
紧急、重要与否的四象限
紧急但不重要,先解决掉,别放在心上
紧急且重要,首要任务,其他事情靠边站
不紧急也不重要,浪费时间
不紧急但重要,分为多段短期计划长久投入,收益甚巨
关于时间的准则和方法论
做计划便签,列出当日重点,完成的划掉,注意不是删掉
寻找自己的高效时段,做烧脑或希望完美收官的任务
清晨
跑步后
选择安静且不易被打断的环境进行重要的工作
手机调成振动或者静音,甚至可以考虑放到远处
利用整块时间,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碎片化的事
如看个短片美文,简单无械锻炼等
任务没有处理完,需要搁置时,尽量处理到阶段性收尾,减少大脑后台运行程序的数量
降低思维切换频率,减少频繁预热新程序和切换的能量损耗
明确任务的目的和主次
我来这里做什么,当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时间是挤出来的,有没有更不重要的事情可以不做或者被替代
一天24小时,一周168小时,除了必要的50多个小时需要睡觉,余下的110多小时,专注的工作了几个小时?重要的事情被分配了几个小时?拿出了几个小时来搞有效的社交?不重要但自己享用了几个小时?不知不觉中挥霍了多少?
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
某一领域做到80%的成绩后,考虑把注意力转到别的领域
有些人可以全身心投入后,用20%的精力实现80%的成绩,如此说来即使用了全部的60%的精力,也可以在3个领域内做到80%,算上跨界融合产生的效果会更大,远比用100%的精力去争取95%的成绩有性价比
很多领域都是易学难精,达到80%后再往100%深入,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没人真正为你好
人与人之前需要界限
不恰当的、不顾及他人意愿的行善,其实是在作恶
划出自己的领地,原则
触犯自己的禁地,可以毫不退让的说“不”
尊重他人的界限
独立性人格
父母没那么伟大
不总是为子女好
抚养不算伟大,只是生物本能,为了基因延续
私心攀比,逼孩子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父母与孩子“相爱”的本质
父母爱孩子?与自己多年付出的心血、精力、劳动之间的感情
对某件事物的情感并非是事物本身,而是对我们自身附着在事物之上的各种念想和辛勤劳动等
担心在孩子身上的投资,打了水漂?
孩子爱父母?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不得不依附和信赖
可能互相有感情的办法:“压榨孩子”,多提供孩子为父母做事的场景
互动
一味对孩子好,实质上是害孩子
恋爱、婚姻是利益的博弈
恋爱保鲜
原因
生物等级越高、基因片段越多,寿命越长,交配越慎重,前戏越久
爱情始于心仪,殁(mo)于相知
方法
提升自己的社会属性吸引力
降低性行为和日常相处频率
婚姻双方的博弈
有了牵挂,很多东西被绑在了一起
对方有吸引你的地方,未来于你有利
对对方没有了企图和利益,情感也就不复存在
如何让婚姻持续
遵守双方的共识
将团体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团队游戏
团体和个人利益矛盾时,妥协一部分能接受的,留下一部分底线
彼此让对方有些危机感、小忌惮
不努力增加自己的社会属性上的吸引力,可能会破裂
亲戚不一定亲密
族内为亲,族外为戚,传统观念下,生产资源匮乏,与外界联系少,“报团取暖”,现已渐渐失去续存的基础
想占便宜,用人情来模糊等价交换,人情按“个”算,试图以低价值交换高价值
访友代替访亲,是时代趋势,朋友以兴趣和利益为结交来源
有效的社交才有价值
社交的本质是:用钱和资源相互交换
正确的方式:极少的长期社交,大量的短期社交
别总想着占便宜,多跟资源接近的人交往
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
情商,是智商的一部分,是对关系的处理能力,敏感的感知到自我和他人的能力,灵活应对和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情商的高低,以是否达到预想的目标为依据
社交的两个账户
消费账户:用时间买快乐(快乐也是一种利益)
工作账户:用时间达成工作利益交换
定位选择
资源掮客
平台化,理顺资源之间的交易价值和可应用范围,获取更多更高价值的可交换资源
专注核心:创新资源的交换方式,思考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将素材组合在一起
孤独的专注者
将几乎所有可用时间和精力用于专注自己的进步,推掉基本上所有的社交,实现自我增值
专注自我进步的产出远高于同等时间在社交上获得的交换价值
首先自我增值,有自己的资源和利用价值;重点在整合、交换资源方面,要所有突破,尝试搭建平台。
交际能力差?实质上是自己可利用的资源少
自我增值的前提下,把自个人的资源拿出来“流通”一下
想办法搞到的别人的有价值的资源,倒腾给自己或者更需要的人,实现资源的利用价值
先付出
注意:挑选的对象跟自身拥有的资源基本匹配,公平交易,等价回报
知恩就得马上报
价值的即时交换:你为我做了什么,那我就得即时提供些什么
恩情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被打上折扣
不管对方是否需要你的回报,你的即时回报都会给对方带来惊喜和愉悦
受过别人的恩 想回报的体量和深刻度,会随着时间被稀释掉,会被认为不懂得感恩,自己委屈?其实自己一点都不委屈,就是不懂感恩!
狠狠的给自己已耳光
看清你自己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创造的模拟现实
超级现实——《原则》
别装哈
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一无所知
谦逊一点
吾日三省吾身
道理我都懂,只是懒?
认知能力的问题:对正确道理表现出懒惰
没有真懂
不认为做了就能指向想要的结果
带来的结果不足以吸引你
告别懒惰
分解任务,降低完成难度
说断就断,延长单一任务时长
明确区分娱乐时间和完成任务的专注时间
唯一阶段性的奖赏
机会与运气
用已有资源来开发潜在的机会
如昆虫一般足够多、足够长的触角
尝试每一个细小的学习机会,学会武艺不压身
先行动,做起来
善用动态思维
静态思维要不得
势利
承认自己很势利
被攀附者:拥有明显或者潜在的正面资源、价值的人
好人缘
资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好人缘”
挣钱是技艺活
钱是人性的放大器
获得商品和服务体验的中间媒介
挣钱不是最终目的
对钱的渴望程度
野心不全是贬义词
需要付出努力的代价
舒适区:太容易,没进步
恐慌区;太难,get不到
学习区:不太懂但是全情投入后能懂,使劲蹦可以够得到,有现实的成长空间
长定期的“储蓄”终究会给你惊人的回报
长期坚持做到5年
每周读一本书,每月不少于3本
早起5:30起床,做头天计划的事
难事,平时想不明白,深度思考
工具
列表
思维导图
图层分析
色彩渲染
参考《精进》
读书
尝试跑步
从9点到17点拼命工作
花费大量时间回访信息,天经地义
大量遴选,挑拣重点
重点客户,不间断“袭扰”
平时和客户联系,用到的资料
图片
视频
报告
接待客户,可能会用到的资料
PPT?
两到三天跑一次,至少10公里
一个月150-200公里
比少生病,比身体质量
跑步之后,头脑清晰
副业的耕耘
利用网络
学习新的技能
5年之后
钱:千万富翁
经历和体验:远超过千万富翁级别
一味省钱是个坑
不用评判别人花钱的标准和方式
富豪的财富与他们的节俭关系不大
对比省钱后会对自己原来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体验等)造成什么影响
财富观
开源重于节流
投资自己好比买 注定要增值的地皮
这些都是“乱花钱”
重复消费
非理性的冲动消费
超前消费
怎样的劳动才有价值
资产性收入(知识、能力、资产)多于劳动性收入
劳动力的价值体现
稀缺
不可替代
怎样才能挣到钱
选择这样的工作
有需求
有小众的综合技能
难以被替代
门槛比较高
纵向积累
选择天花板高一些的职业或行业
选择能通过积累带来改变和飞跃的技能
小白——菜鸟——老鸟——专家——骨灰
横向组合
技能组合越多,拥有者越少、越牛逼
集中精力攻陷被组合频率最高的技能
百搭技能:如逻辑思维
专而精——精而博
组合手中的技能、资源,让别人先赚到钱
规避风险,风险赢利,选成功率高的
怎么才算成功率高?
大道理
没有假想的起跑线,特别是短跑
人生如登山,重在体验爬往山顶的过程,而非登顶的瞬间
人生如旅行,重在体验沿途的风景和心情,而非目的地
成功的公式
原始运气、条件——概率性获得初级智慧——努力——习得高级智慧——持续践行——创造更多的好运
不要怕踩坑
多尝试,早走弯路,早交学费
吃一堑后思考、总结,至少长半智
格局
一辈子的质量
格局不同,造成了我们本质上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只能由上而下的俯视
别人诱惑自己做低级事情时,告诫自己格局比他们高
学习、职场上的优良格局
明确自己的布局、计划
知道自己当下在做什么
能给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孤独的修行之路,提升格局,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金钱只是相应格局的副产品罢了
提升
虚怀若谷的心态
逻辑和科学的态度
更长的时间跨度
动态思维,发展的观点,理解来龙去脉
积累的重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更大的空间跨度
不局限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思考范围囊括尽量多的相关对象和影响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
人是自利的
满足物资和精神需求
人生的消费与投资
消费是满足即时需要的过程
干让自己愉悦的事
投资是延迟满足需要、克制、强行让自己不爽的过程
干能在未来让自己更愉悦的事
不做纯“损耗”的事儿
将一段生命变得无意义或基本无意义
人为的缩短寿命,虚度人生
人人都能拥有幸福
伪幸福
等我有钱或者有什么了,我就幸福了
环境变了,圈子变了,及时感受不一样了
当你渴望某样东西的时候,表示你已经高估它了
每个人都曾经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同情心不过是展示优越感的一种方式
长时间保持既定状态,无法激发幸福感
不同状态之间需要切换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