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笔记
2021-05-26 22:05:51 5 举报
AI智能生成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难点探讨
如何看待柏拉图的国家起源理论
柏拉图认为,人们天生具有不同的气质和能力,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于是人们便聚居在一起,彼此互相帮助,这种共同生活的团体就是国家。柏拉图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持一种“互助说”,这种观点把社会的起源同国家的起源混为一谈
事实上,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已经出现互助合作,但没有导致国家的产生。在那个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有共同劳动,互相配合,平均分配全部生活资料,才能免于饥饿和死亡。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条件,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任何阶级和国家
只有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逐渐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剥削,才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冲突,社会陷入了不可调和的自我矛盾之中,于是,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便产生了
国家起源于私有制、阶级和阶级斗争,而柏拉图的观点只能说明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而不能说明国家的真正起源。但柏拉图致力于从人类本身,从经济生活和社会分工互助中寻找国家的起源,这一点比后来的神学思想家,甚至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来倒要高明一些。神学思想家离开人类社会本身去寻找国家的起源,把国家说成是一种神奇的东西,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是上天所赐的力量
理想国是否存在奴隶
理想国中的第三阶级工匠相当于奴隶阶级,因为他们终身为城邦耕种,供养统治者和军人,本身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实际上是供人驱使的奴隶
柏拉图虽然没有正面论述过奴隶地位问题,但他对奴隶的态度只是采取了比较隐晦的表达方式而已。在书中已经暗示了一种斯巴达的国有奴隶制和埃及的森严的等级种姓制相结合的奴隶制度
那个第三阶级,其阶级地位就相当于斯巴达人的国有奴隶阶级。他们没有任何公民权利和人身自由,没有固定的主人,世世代代被强制从事生产劳动,向统治阶级无偿地提供生活资料。而一小撮不事生产的统治者和军人,组成一个不劳而获的寄生阶级,共同剥削第三等级
书中统治阶级的个别成员不占有奴隶,这是可能的,但不能由此否认作为统治阶级中代表的国家可以像斯巴达城邦那样集体占有奴隶
怎样看待柏拉图“共产公妻”主张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在统治阶级(第一第二等级)中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妻子儿女公有,即共产公妻,以保持内部团结,避免因私有财产而引起的纠纷
柏拉图主张的公有制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的,而并没有在全社会消灭私有制,这种“公有制”是建筑在对第三等级实行集体剥削的基础上的,而且它只是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的公有
这实际上是一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和奴隶社会所有制的奇特混合体,是柏拉图为了挽救社会危机而提出的一种向后看的办法,是历史的倒退
关于柏拉图“理念论”
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基础是理念论,其本质是区分意见和知识。他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精神的理念世界,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念,它们在物质世界的映像,便是各种各样的事物。最高的理念是善
人们对物质世界的了解和感知,不能被称为“知识”,只能是意见,因为物质世界是不断变换的,不能认识的,也是不真实的。一个美的东西,从另一方面来看,可能是丑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完美的、永恒不变的。对理念的感知才是真正的知识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时感知了各种真实的理念,当灵魂转世投胎以后,多数人便将已经获得的知识遗忘了。要重新认识理念,亦即要获得知识,便靠回忆。知识就是回忆。但只有少数有天赋的哲学家,经过冥思苦想,才能够全面地回忆起曾经获得的关于理念的知识
治理国家需要全面的知识,那就需要由哲学家提出一个完美社会的方案,然后再由洞晓真理的个别杰出的哲学王进行治理,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柏拉图的“理念论”集中反映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他在可以感知的客观世界之外,生造出一个理念世界,又把这两个世界绝对分离开来,并且错误地认为,客观世界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影子
实际上,他抹杀了客观世界的存在,否认物质世界是人们的知识赖以获得的源泉。他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宗教神秘主义灵魂不死、轮回转世学说的混合体
全书评述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研究其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书中所涉及的社会政治、哲学、教育、艺术等思想,不仅集中反映了柏拉图的思想体系,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理想国》是欧洲思想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国家蓝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离开了对《理想国》的研究,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古希腊政治、社会、文化,理解中世纪基督教会和神权统治,理解从文艺复习到当代的资产阶级思想
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和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共产公妻”的主张,是历史上的第一个乌托邦设想,是后世欧洲各种各样乌托邦空想的始作俑者。柏拉图在构建他的思想蓝图时,认真地结合私有制的出现及国家的对立、国家的产生等现象,探讨了社会经济因素在家庭、阶级、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的作用。这一点比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一些西方政治家对私有制和家庭的认识,启发了后来的各种乌托邦理想和空想社会主义者,而空想社会主义又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柏拉图对统治者的描述充满贵族气息和天才思想。他所谓的自然原则是:人类是天生不平等的,只有少数天才菜拥有真正的永恒的只是。根据正义原则,治国的任务只能交给这些最聪明的人,其余的人只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统治,而绝不能过问或干涉政治事务
柏拉图推崇贤人统治,自然不相信民主。当代西方国家有一种政治精英理论认为,民主制度实际上是通过一个较小的、卓越的精英集团发挥作用的。因此,一般的、不具备政治能力的选民,除了在选举时在相互竞争的精英之间进行选择之外,平时不要过问政治和干涉精英们的工作,以免影响决策和降低行政效率。这种理论与柏拉图不无联系
在柏拉图之前的古希腊社会,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参政权利主要依据其家庭出身和贵族血统。梭伦改革以后,财富取代血统成为评判个人价值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柏拉图进一步提出知识在国家中的地位,在当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柏拉图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理念论。柏拉图通过对理念的研究,系统地论证了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制定了以对立统一为特征的理念——范畴矛盾进展的体系,如“有限”与“无限”、“生”与“灭”、“动”与“静”,“美”与“丑”等,指出他们不是绝对对立、绝对排斥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柏拉图以后一些试图创立宗教哲学的人,以柏拉图思想为基础,创造了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以更复杂的形式发展了理念论,宣扬上帝是万物的源泉和归宿,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与神合一
在罗马帝国时期,新柏拉图主义被用来论证基督教义,把哲学与神学结合起来宣言“原罪”与信仰得救
中世纪,神学思想家们利用柏拉图灵魂不死的观点,论证宇宙是上帝的启示,宣言上治下从、君权神授等思想,为中世纪地主阶级统治寻找理论依据
直到近代,形形色色的唯心论、先验论、天才论和英雄史观,都从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汲取他们认为有用的灵感
作者生平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古希腊著名思想家.
出生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奴隶主家庭,父亲是雅典早期国王高德鲁的后裔,母亲是雅典著名改革家梭伦的后代。柏拉图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给当时的一个贵族政治家
作为贵族子弟柏拉图自幼教育良好,7岁上学,20岁时拜当时著名学者苏格拉底为师,学习哲学,不久成为苏格拉底最得意的门生。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反民主的贵族政治主张以及对知识的崇尚,给青年柏拉图留下深刻的印象
柏拉图年轻时渴望从事政治,不过雅典平民起义建立起的平民政权以亵渎神明罪处死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使得他从政的希望破灭,于是离开雅典外出游历,之后十余年间,先后游历了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在此期间,柏拉图对各种学说、各地政治制度和风俗人情有了详细的了解,在吸收各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并在考察各地政治制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建立正义之国的设想
柏拉图回到雅典后,于公元前387年创办了一所名叫“学园”的哲学和科学学校,他一边广收门徒,培养人才;一遍著书立说,宣传其哲学和政治主张。此后40多年,除了两次短暂的叙拉古之行外,柏拉图一直在雅典主持学园工作,其大部分著作均在这个时期产生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参加一个学生的婚礼,在小睡中平静去世,终年80岁。柏拉图去世后,学园由他的侄子接办,直到公元592年被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下令关闭为止,前后持续9个世纪,在欧洲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一生著述甚丰,多采用对话体裁。其著作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对话固守苏格拉底思想体系,苏格拉底是每篇对话录中的主要发言人
后期对话虽然仍以苏格拉底为代言者,但阐述的却为柏拉图自己的观点《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都属于后期对话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副标题是《国家或正义论》,也是后人研究其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
时代背景
《理想国》一书产生于古希腊城邦制的危机时代
古希腊虽然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已形成一种共同文化,但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并未能统一起来,而是形成了100多个独立的城邦国家。各个城邦国家都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占有一小块土地,靠奴隶经济生存,但政治形式上各有特点,其中斯巴达和雅典是两种典型
斯巴达城邦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居于少数的斯巴达贵族是统治阶级,实行贵族统治,各级官吏由斯巴达人选举产生。另外两个等级——平民和奴隶完全没有公民权,只能从事手工业和农业劳动
作为统治阶级的斯巴达人,内部实行严格的纪律,过一种军营生活,儿童由国家抚养,体弱和畸形者出生以后被抛弃,健康男孩接受严格训练成为勇敢的公民
与其他城邦相比,斯巴达社会比较稳定,对外战争屡屡获胜,是少数人专政的贵族政治
雅典城邦则动荡多变,经历了希腊政治发展的各个阶段
雅典社会也存在三个等级:贵族、平民和奴隶,但各等级之间不像斯巴达那样森严
早期雅典曾依次出现过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公元前6世纪梭伦进行改革,财富逐渐代理贵族出身作为参政的依据,一部分富有的公民开始获得政治权利
到公元前5世纪,著名政治学家伯里克利当政,取消对公民参政的一切权利,奴隶制民主空前繁荣。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公民大会,各种官职对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有担任公职的机会,这个时期雅典的文学、艺术、科学和经济都去得了辉煌的成就,进入了雅典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431年,爆发了争夺希腊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代表贵族专政的斯巴达和代表平民民主的雅典陷入到残酷的战争中
公元前403年,雅典宣告战败,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商业和贸易受到严重破坏,资源消耗殆尽
斯巴达也为战争的胜利付出巨大的代价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和斯巴达衰弱,导致城邦之间混战不休,内部骚乱迭起,政变频繁,富人和穷人的对立日趋尖锐,贵族奴隶主和工商奴隶主集团之间也矛盾重重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各个城邦都进行着内部和外部的争斗,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很快消失,希腊的城邦制度陷入危机。柏拉图希望通过撰写《理想国》宣传他的整治方案来解救濒临瓦解的奴隶制城邦,恢复往日的繁荣
内容概要
全书10卷,约30万字
第一卷
从“个人的正义”转入“城邦的正义”
(正义与不正义)这个问题不容易谈,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加入我们观察小的物体比较吃力,那么应该观察较大的同样的物体
有个人的正义,也有城邦的正义。让我们先探讨在一个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再在个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见小
“城邦的定义”
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每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
人们的生活有很多需求,但由于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只适合从事一种工作,所以人们必须互相合作,互相交换,共同生活,这个公共住宅区,就是城邦
建立一个城邦需要哪些人
城邦首先需要生产者,提供衣、食、住
随着需求不断增加,便出现市场、商人、艺术家
随着社会不断扩大,各城邦之间就会争夺土地,城邦就一定要有军人了
军人应该是经过精心精心挑选、勇敢正直、受过严格训练的人
他们对敌人凶猛,对朋友和善,就像狗一样,完全凭认识与否区别敌友
第三卷
城邦中谁当统治者
那就是那些年纪大一些的,具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并且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他们来自军人,他们自幼经受了对其爱国心、坚定性和洞察力方面的考察。其余年轻的军人,则是他们的助手,负责执行统治者的法令
神用不同金属铸人
我们还要用某种方法说一个高尚的假话,使统治者自己相信,或者使城邦中里其他的人相信:人们都是在地球深处被铸造成的。地球是他们的母亲,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但是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分别使用了金银铜铁四种不同的金属,用黄金铸造的人是高贵的,是统治者;军人是用银铸成的;农民和其他工匠则是铜和铁的化身
大家都必须按照构成自身的金属成分划分等级和从事工作
实行共产同住的问题
为了让军人成为优秀的护卫者
第一,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他们中的任何人都不得拥有各种任何私产
第二,任何人不得拥有私人的房屋和残酷
他们的食粮由其他公民供应。他们必须同吃同住,像士兵在战场上那样
如果他们获得土地、房屋或金钱,他们就要去搞农业,做买卖,不再搞政治、做护卫者了。他们就从人民的盟友蜕变为人民的敌人和暴君,结果就是,他们和国家一起走上了灭亡之路,同归于尽
第四卷
什么叫正义的国家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一阶级单独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理想的城邦应该是一个善的城邦,它具有只会、勇敢、节制和正义的美德
三个等级各自的品质
智慧是治国的知识,是统治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如果他们有智慧,整个国家便会有智慧
其次是果敢。这是军人所必备的品质,勇敢就是对危险的真实估计,在对他们的教育中,这种品质就已经灌输给他们了
第三是节制。节制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实际上就是高尚的品质控制卑劣的品质,正如在理想国忠少数优秀的人物控制着下层等级一样
节制与勇敢、智慧不同,后者因体现在国家的不同阶层而使国家成为勇敢的和智慧的,节制则贯穿于所有公民之中,把三个等级和谐地联系起来。天性优秀的统治国家,天性低劣的自觉接受通知——这就是和谐一致
我们在建立理想国的时候,曾经规定了一条总的原则,即每个人都必须在国家里从事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工作,而不越权兼做别人的事,这条原则就是正义
但生产者、护卫者和统治者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扰时,便拥有了正义的国家。如果这三个等级互相代替或互相干涉,这就是不正义,国家将会因此毁灭
第五卷
男女同工问题
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给女子以同样的音乐和体育教育。我们主张不同天性的人应该从事不同的职业,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女子
职业的确定应该依据禀赋,而不取决于性别,其实男女之间除了生理上的区别之外,本质上没有两样,只不过女子比男子弱一些罢了。在理想国中,各种职务应该对男女全部开放
共妻共子以求国家统一
在理想国中,女护卫者应该归男护卫者共有,任何人不得组成一夫一妻的家庭。同样,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认识自己的父母
男人和女人共同受教育,同吃同住,没有任何私产。婚姻由国家安排,最好的男人应该与最好的女人结合在一起,而最坏的男人应该与最坏的女人结合在一起。最好的男女的下一代必须哺育成人,最坏的男女的下一代则不予养育
这样,人们一定会把他所碰到的任何人都看成是和他有关系的,是他的兄弟姐妹或者父母子女。这样就会产生苦乐与共、融为一体的感觉
人们之间的纠纷都是由财产、儿女和亲属的私有引起的。只要护卫者内部没有纠纷,就不怕城邦的其他人同他们闹纠纷了
由哲学王实现理想国
除非哲学家成为国王,或者目前的国王成为哲学家,否则,正义的理想国家只能是空中楼阁
哲学家是智慧的爱好者,他的眼睛始终盯着真理
能认识许多美和正义的东西,但不认识美和正义本身的人,并不是有“知识”,而只是具有“意见”。能看到每一事物本身甚至永恒事物的人们,才是具有知识的
第六卷
真正的哲学家是极少数的
哲学家是能够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而不会被事物的多样性搞的迷失方向。他们聪敏、大度、温良、勇敢、强记、亲近真理、正义和节制
最优秀的哲学家的无用,其责任不在哲学家本身,而在别人不用哲学家。然而,使哲学家蒙受最大耻辱的还是那些自称也是搞哲学的人,即哲学家中的败类
如果不是生活在一个合适的国度里,哲学家是不可能有最大成就的。现在的各种政治制度,没有一种是适合哲学本性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哲学才变了质
将要成为真正哲学家的极少数人必须走一条曲折漫长的路,完成他们特有使命的最大学习。这最大学习就是去学习比正义和智慧还要高的最大知识——善的理念。没有一个人在知道善之前能充分地理解正义和美
只有一个具有善的知识的卫护者监督着城邦的政治制度,这个国家才能完全地走上正轨
哲学家必须掌握最大的知识——善的理念
善的理念相当于太阳。真理起源于善,就像阳光源于太阳一样
知识(正义和美等)相当于事物,它们起源于善,就像太阳哺育万物生长一样
人的灵魂则相当于眼睛,借助太阳发出的阳光获得各种知识
第七卷
强调哲学王是能见到善的理念的人
洞穴观影
有一些人从小被囚禁在一个阴暗的洞穴里,背对着光,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在他们背后有一堆火,在火光和这些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来来往往。这些囚徒所能看到的,只是火光投射到他们对面洞壁上来往行人的影子
假如其中有人被解除禁锢,让他回头看到火光和真正的人身,他首先会感到眼花缭乱;要是把他带到地面上来见见太阳,他会觉得痛苦不堪
但过一会,他就能完全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会庆幸自己的这一变化。如果把他送回洞里去,他没来得及习惯黑暗,实力显然不如洞里其他的人,必然会受到嘲笑。这就难怪那些已经看到光明的人不愿意再回到普通世界——阴暗的洞里去了
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过程与从洞穴到外面世界的过程像是。而在可知世界中看见的且要化很大的努力才能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
为了城邦能够被清醒地管理,我们要使那些已经获得最高知识(善)的灵魂,重新回到囚徒中去。如果觉得这是一种低级的生活,那么必须记住,我们的立法不是为了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为了创造作为一个整体的城邦的幸福
如何培养哲学王
他们年轻时必须是战士,受过良好的体操和音乐教育,还要学习算术,这个学科能够把灵魂引向真理。那些天性擅长算术的人,往往也敏于学习其他一切学科。其次是几何学,再其次是天文学,接着还有和天文学成对的学科——关于和谐的声音的科学
所有这一切,都只是辩证法的预备课程,唯有变辩证法才是最高的科学。它引导理智去达到事物的本质,直到理解善的本质,从而达到知识的顶峰
第八卷
政治制度产生于城邦公民的习惯,习惯的倾向决定其他一切的方向。我们已经描述了与贵族政治对应的人,即善和正义者,下面我们要考察较差的几种
斯巴达和克里特政治,它受到广泛赞扬
斯巴达政体崇尚荣誉,它产生于贵族政体
一个完美的政体,贵族政体,如果没有遵守生育的数学法则,致使低劣的后代混进统治集团,从而引起内讧和财产争夺,便会退化为斯巴达政体
在这种国家中,体育教育胜过音乐教育,个人野心和结党营私开始盛行,指挥者被剥夺统治权力,而勇武好战的军人成为国家的主人
智慧者的后代便是与这种政体相适应的个人类型。他们在亲人的怂恿下,不惜一切代价,想重新夺回父辈昔日的社会地位,因而个人野心、争名好利便成为他的主要性格
寡头政治
寡头政体是采用财产私有制以后的第二种结果
私人财产和贪欲之心破坏了斯巴达类型的荣誉政体,人人崇拜财富,推崇富人,拥护富人掌权。这样斯巴达政体就退化为寡头政体。他们虽然住在一个城邦里,却总是在阴谋对付对方
爱好荣誉的统治者的儿子,在他的父亲失势以后,会失去灵魂中的个人野心和好胜心,因为羞于贫穷而转向追求财富,这种贪财型青年就是寡头政治型的的人物
民主政治
在寡头政治下,贪得无厌的追求财富和穷奢极欲地铺张浪费造成大批无业贫民。他们走投无路,急切地希望革命,而那些富人专注于赚钱对此熟视无睹
于是贫民起来推翻富人,建立民主政体,给每一个公民以同样的公民权和做官的机会。这种政体崇尚极端自由,人人随心所欲,谁愿意掌权谁就掌权,连罪犯也不排除在外,结果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
至于那些吝啬的寡头的儿子,一旦摆脱勤俭发家的束缚,便坠入狂妄的放荡生活。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能明辨是非,他们的生活没有秩序,他们的观点变幻无常,这种复杂多变的个性,可以被称为民主分子的人格
僭主政治
最后只剩下僭主政治和僭主了。那是民主政体的自由放纵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彻底的无政府状态。物极必反,政治社会尤其是这样
穷人想平分富人的财产,富人便采取行动保卫自己的利益,于是出现对立的两派。争执之中,那些自称是穷人保护者的“人民领袖”乘机而出,利用民众的力量,达到了许多富人反对者,攫取了国家权力,由保护者变成了十足的僭主独裁者
然后他招募一支军队,作为镇压人民和政敌的工具。他的财富完全靠剥削人民而来,但是人民已经没有办法将他赶走。本来想争取极端自由的,却不料落入最严酷最痛苦的奴役之中
第九卷
论证正义者与不正义者谁最幸福
第一个证明
僭主式人物是从民主式人物发展而来
民主式人物的儿子受到的是最无理智的贪欲的影响,他沉湎于放荡享乐,毫无廉耻之心。一方面凶暴残忍,为了满足欲望无恶不作;一方面又为无数欲望所折磨,成为无法满足的欲望的奴隶。他为了荒淫挥霍,不惜欺骗父母,偷窃抢劫,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坏人
其中最坏的是窃居国民之上的僭主。他虽然专横跋扈,凶狠残暴,但他也是最不幸的人。他时刻要讨好和防范不满的臣民和信奉自由的周围各城邦。他从来不敢外出享受自由的乐趣。他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永无满足的欲望使他的内心备受煎熬。结果,他使自己成为最不自由和最为悲惨的人
因此,可以断定,最善者和最正义者是最幸福的人。他最有王者气质,最能自制。最恶者和最不正义者是最不幸的人,他最有暴君气质,贪婪无度
第二个证明
和心灵的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相对应,有三种快乐、三种欲望和三种统治,理性是人们用来学习的,它的欲望是“爱智”;激情是用来发怒的,它的欲望是“爱胜”;欲望是关于人的各种欲望,它需要通过金钱来满足,因此,它可以被称为“爱钱”
在每一个人身上,三者之中总有一个占着统治地位。因此我们说人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哲学者或爱智者;军人或爱胜者;工匠或爱钱者。相应地,每一种人都说自己的那种生活最快乐
财主们断言知识和荣誉不及金钱,军人鄙视金钱和学问,哲学家则认为别的快乐远比不上真正的快乐——永远研究真理的快乐。我们怎样判定哪一种说法最正确呢?正确的判断标准应该是经验、知识和推理
爱钱者体会不到研究真理的快乐,而哲学家从小要体验另外两种快乐。因此,只有哲学家才最所有三种快乐有最多的体验,也只有哲学家最有资格评判三种快乐。哲学家必然会以学习的快乐作为最真实的快乐,把爱钱者的快乐视作最后一类
第三个证明
哲学家的快乐是最真实的快乐
在苦与乐之间,有一个中间状态。处在这个状态,既不觉得快乐,也不觉得痛苦。但由于人的经历和感受不同,同是处在这个状态,有的人觉得快乐,有的人觉得痛苦
没有痛苦就是快乐或没有快乐就是痛苦的观点是不对的。众人所感受到的肉体的快乐,只是某种意义上的解除痛苦而已,他们认为从痛苦转变到中间状态就是快乐
追求智慧所得到的灵魂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一种正义和善所固有的快乐,而肉体的快乐实际上不过是真正快乐的影子和画像而已
第十卷
理念的思想
我们能用同一名称称呼的众多事物,只是一种理念的体现。比如有各种各样的床和桌子,但是概括它们的只有两个理念:一个是床的理念,一个是桌子的理念
所有的理念都是神的创造,而一切世间万物都是深造的理念的复制品。例如,床一共有三种,一种是神造的理念的床,这是本质上真实的床;其次一种是木工模仿理念所造的床,是理念的影响;再一种床是画家根据木工造的床而画的床。最后一种床是对复制品的再模仿,与床的理念相比,就更加不真实了
诗人作诗与画家作画一样,他们所模仿的不是理念,而只是理念的影像。他们所模仿的,不是最高的东西,而是较低级的东西,不是理性的真理,而是各种各样的情欲
善恶报应的故事
对善的酬报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为不灭的灵魂对尘世间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屑一顾的。神知道谁合乎正义,谁违反正义。神在正义者活着的时候给他荣誉和奖品,在不正义者活着的时候给他嘲弄和鞭笞
世人应该时刻记住这个故事,确信灵魂不灭,善恶有报,永远追求智慧与正义,这样才能在生前死后,都得到我们自己和神的爱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