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2021-05-20 11:57:4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五部分: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人格表现
理性与自由
任何事情发生时,都要从理智的角度加以掌握,并且保持心灵开放,多多参考别人的说法而不要妄下结论
自由必然来自于理性,理性思考后再作选择,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信念与尊严
知识一定要有证据,信念则否
信念就是去肯定一个尚未被证明的说法,这种肯定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还需要用行动及生命去证明
人一旦有信念,就必须以行动证明,在这个过程中会显示出人的尊严
生死与超越
大多数人活着的时候,往往没有想到死亡的威胁,而是随意浪费时间
要改变以上情况,必须常常练习把死亡拉到眼前来看。
一个人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真正严肃,能为自己所拥有的时间作妥善的分配和安排
生命内涵
追求真理
真理就是真实存在之物,此物与客观的命题或知识不同,而是“真实”本身
希腊人认为所有的一切都被“盖子”盖住了。真理的英文是discover
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心中充满了对于“存在(Being)”的向往
肯定传统
一个人在尚未成年、还不能由自己作出决定之前,必须遵守法律,并且信奉祖先的传统宗教
法律是最低限度地道德要求,信仰是对人生所作的高标准的要求。二者都是社会重要的传统资源
内心之声
每当我要去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时,内心都会出现一个声音叫我不要做。苏格拉底称之为“代蒙”。实际上就是良知
生平大事
最有智慧的人:神认为他最有智慧,是因为他比别人多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是无知的”,而别人连自己无知都不知道
被人诬告,为已辩护
狱中讨论:他把死亡看作是痊愈。因为死亡能够使我们的身体消失,而生命的本质(灵魂)由此摆脱物质世界的牵绊,不会再有各种欲望,妨碍真正的自由了
思想方法的特色
苏格拉底对以上两种极端立场都抱着批评的态度
对方的方式
反诘:在对话中不断反问、不断追问
辩证:当别人提到一个观点的时候,请教他此观点的反面能否成立,正反两面综合起来再往上提升
归纳:从个别的事物中寻找出共同概念,亦即借由归纳法可以找到某个概念的定义
苏格拉底的对话
真正的智慧必须由自己觉悟而生,不能由别人给你。所以能够引发实践的动力,并且终其一生坚持不移
别人所能给你的只是可以表述的知识,这种只是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我们不会去实践
知识就是德行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人了解什么是德行,必然会实践德行
一个人如果认知了真正的善恶,就会自然且必然地行善避恶。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没有行善避恶,就是因为他们未能认知真正的善恶
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知必然能够实践,未能实践就是缺乏真正的理解
时代与思想背景
自然学派
自然学派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
希腊人开始用理性的态度探讨人生的根本真相,而不是再用神话或神的故事来解释人间发生的一切
但是自然学派演变到最后,随着科学仪器的改善不断有新的发现(科学是永远研究不完的)
辩士学派
这一派专门用辩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
他们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辩士学派的目的是要打破许多固定的观念,似的一切都变成了相对的。但最后恐怕会沦为怀疑主义,也就是怀疑所有的一切
第六部分:
存在的意义
存在的意义
结论: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
我们在思考人生问题时,因为本身经验的限制,可能会局限在狭隘的经验范围之内。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认为,自己的人生只是如此而已,还必须保持开放的心胸,去面对“人”的生命。这就是存在主义带给我们的启示
马塞尔
是≠有
一个人有的越多,就越不是他自己;因为一个人拥有的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
不要去拥有一些不需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必拥有。而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必须是我们所能掌握的,即“简朴生活”
简朴生活的两个原则
东西用到坏为止
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
奥秘≠问题
如果找到解决的方法,问题自然会消失。所以与人有关的问题都不能成为问题,因为人类的问题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是因为人本身就是问题的制造者和解决者
要解决问题,唯有跟他一起生活,把他当做“奥秘”对待
我与你≠我与他
“我与你”中我和你可以对等代换,“我与他”,他不是眼前的,也就是缺席的
我们对待任何人,都像他在现场一样,那么我们的言行就会比较谨慎,这样才算符合存在主义的要求
人生=旅行的过程
人生是过客,我们应该在意的是,自己“是”什么、如何“做自己”
人生所有的一切,最后都不能带走,所以我们要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不单单指财务方面的分享,还包括了关怀、知识、信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宣称他所关心的,其实是西方哲学所欲探求的“究竟真实”,亦即“存在”本身
他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从“提出存在问题的存在者(就是人)”着手,亦即要从“人的存在状态”着手分析,发现人的特征在于对“时间”的意识,从而体认了自我抉择的迫切性
从此在到存在
此在是指“存在者在此”,亦即人的生命在此时此刻的当下,是开放的,让人有机会作选择
此在一旦选择做自己,他就因此属于自己,也就成为真诚的生命,可以形成开放的管道,让“存在”展现出来
人的未来
雅思贝尔斯
界限状况
身体界限body
一般人多半在面临身体界限(车祸、受伤、衰老、时日无多等)时,才会思考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决定去做某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种自我肯定的力量。只能由内而发
心理界限mind
很多人表面上似乎很健康,在遇到困难时,才会发现自我并非如此可靠,甚至会察觉一些连自己都无法了解的念头以及其中的盲点。这就是发现了心理的困境,也就是心理界限
灵魂界限soul/spirit
一个人有可能在身体健康、心理正常的情况下不快乐,这就代表着一定还有第三个因素决定人们是否快乐,我们姑且称之为“灵”
刹那与永恒
人在做抉择的时候,往往必须掌握到“刹那”
刹那是指,我们平常都生活在平淡而稳定的日子之中,忽然在某一个瞬间,可能因为某件事、某个人、某个画面,让我们很感动,觉得自己的“真我”浮现了,人生好像不一样了
密码与超越界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密码,如果解开了密码(有可能是恋爱时、读书、交朋友、甚至看电影的过程中等等),就会发现人生虽然有限,却有它存在的真正基础
人的这种忽然觉悟是很难去操控的,也无法了解它为什么会发生,总之,在那一刹那好像所有的秘密就解开了
四大圣哲
人类在面对自己的生命、走在人生路上时,必须对自己有怎样的自我期许,以及希望得到何种结果,这种精神,就是四大圣哲最大的贡献
尼采
上帝死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上帝死了”这句话的用意不只是在批判基督宗教,而是有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意涵
“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哲学以理性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从而指引现实生活、评估文化生态。文化氛围好像空气一样,当文化生态出现问题时,就会让生活在其中的人陷入价值错乱的困境
宗教本身未能使信徒免于人性的弱点,因而遭到批判。宗教本质上都有很好的理想,而宗教的致命之处其实就是人性的弱点利用宗教表现出来的结果
权力意志:超人
是指广义的权力。如小草长在砖石间,它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要凸显自己生命的力量,扩充自己的影响力。这就是权力意志的表现。
一个人若是只活在群众中,不能算真正的人,要做一个人,应该设法做个“超人”。超人是指: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对生命充分肯定,要把生命潜能完全实现出来。包括“有形的身体”和“无形的精神”
精神三变
骆驼
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
狮子
上了大学以后应该进入狮子的阶段,由自己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做
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丧失了寻找借口和抱怨的权利
婴儿
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
克尔凯郭尔
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宇宙万物之中,除了人之外,都没有资格使用“存在”这两个字,因为存在不只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存在”不是死的,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能够自由地选择
克尔认为尽管在宇宙万物中,唯有人有资格使用“存在”二字,却很少有人真正去使用
人的一生就犹如走在回家的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之中。只有当一个人清醒的时候才能够决定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做真正的自己
人生三绝望
不知道有自我:一个人在世界上奋斗了许久,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不愿意有自我
当一个发现有了自我之后,接下来必须问:愿不愿意有自我。有些人发现自我以后,却不愿意有自我,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了自我,就意味着人必须开始为自己负责,而为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
不能够有自我
一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成为自我,不能“有”自我
人生三阶段
感性阶段
着眼于当下、现在 偏享乐主义 特色是"向外追逐”
享乐必须思考两个问题
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本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
必须考虑自己本身的性向以及人生目的
伦理阶段
特色是“向内要求自己”,把过去、现在、未来连贯起来,如此一来,生命就完整了
伦理阶段并不是终点,仍然要继续往上提升
宗教阶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两难的抉择,或遇上道德的困境,这个时候则必须“依他”
这个“他”并不是指向外追求,而是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基础,也就是诚心皈依了宗教信仰
第七部分:
荒谬之超越
荒谬之超越
萨特
萨特
萨特在当代思想家中,以无神论作为号召
一切现存与既成的事物,都是“在已”,意思是“就是在那里”,既偶存又无目的可言
意识就是“为己”,随时赋予一切事情以意义,但可随时改变之。因而意识是自由的
意识的空无化作用
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亦即在运作“存在”这个动作时,我们尚未成为“自己”。我们必须先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后才会变成这样的人。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一个人先有选择自己的可能性,最后才使得自己得到所选择的内容
“存在先于本质”表达了人类独具的特色,凸显出个人抉择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从来不作抉择,就根本没有本质可言
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这个说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意识的空无化
人的意识基本上有一个特色
意识的目的要达到意识的内容,但由于意识本身有选择性,它会选择意识什么样的内容,因此常常会对已经现存的一切产生一种否定性,这就是意识的空无化作用
萨特消极的人生观
意识的空无化作用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压力和伤害。
人最害怕什么?是被别人当成“物”来注视,因为这种物化是别人以他的意识作用否定了我的主体性
萨特的人生观是倾向悲观的。
如果一个人主张无神论,认为人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上帝也没有灵魂的存在,那么他的人生是很难乐观积极的。
从出生到死亡这段路程是漫长的,要怎么走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生道路没有固定的走法,我们要通过人类特点的表现(如理性),让自己有精确思考的能力,能够在许多复杂的、变化的经验现象中,掌握到基本的原则,然后在作抉择时,真正把握到“存在先于本质”的道理
加缪
与萨特之交往
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就算是我们可以为所欲为,最终却不能违背道义,因为违背道义的自由称不上自由,而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思想关键:荒谬
我在寻求一种方法而非一种学说,我是在从事方法的怀疑,试图造成“白板”的心态,作为建构某物之基础
荒谬就是不合理,不能用理性去解说的事件
人生许多事情都是不合理的,譬如我们以为大自然很美,事实上大自然根本就是非人性的,无所谓美丑。大自然基本上是非人化的,她按照自己的规律在运作
荒谬的形态
人生的荒谬不可避免
荒谬是一种“遭遇”
这是来自理性与世界的对峙,世界本身依其规律运作,但是人总是要求理解,想知道这样的世界“有河意义”
荒谬是一种“关系”
当人面对世界时,觉得自己与世界是既相连又相异
荒谬具有“三合一”的性质
理性与世界分开而言,各自并不荒谬,但是两者相会立即出现荒谬
人我之间的误会
人与人之间无法完全了解,我们了解的都只是被我们了解的部分,而我们所了解的和对象本身一定有些落差,这就是我们和别人之间所产生的一种误会
我与自己之间的隔阂
德尔斐神庙的第一句话就刻着:认识你自己
以荒谬为出发点
我的反抗
因为在荒谬中看到自己的不满,也就引导出了我们所真正欣赏的是何种情况
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说明我反抗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人性共同的尊严
我的自由
如果一切都是荒谬,代表个人有真正的自由,因为自由就是取消所有先决条件,不给予任何暗示
“我的自由”出现了。当我得到完全的自由后,就能够重新创造,因为创造要靠自由
我的热情
如果人生是荒谬的,那么量就可以取代质。所谓的“量”是指:发挥自己的生命力,有很多的次数来取代一次性
热情代表因为次数的累积,而使生命产生一种无穷的量,而最后的目的则是要追求幸福
加缪作品简介
异乡人
西西弗斯的神话
误会
瘟疫
加缪
与萨特之交往
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就算是我们可以为所欲为,最终却不能违背道义,因为违背道义的自由称不上自由,而是一种疯狂的行为。
思想关键:荒谬
我在寻求一种方法而非一种学说,我是在从事方法的怀疑,试图造成“白板”的心态,作为建构某物之基础
荒谬就是不合理,不能用理性去解说的事件
人生许多事情都是不合理的,譬如我们以为大自然很美,事实上大自然根本就是非人性的,无所谓美丑。大自然基本上是非人化的,她按照自己的规律在运作
荒谬的形态
人生的荒谬不可避免
荒谬是一种“遭遇”
这是来自理性与世界的对峙,世界本身依其规律运作,但是人总是要求理解,想知道这样的世界“有河意义”
荒谬是一种“关系”
当人面对世界时,觉得自己与世界是既相连又相异
荒谬具有“三合一”的性质
理性与世界分开而言,各自并不荒谬,但是两者相会立即出现荒谬
人我之间的误会
人与人之间无法完全了解,我们了解的都只是被我们了解的部分,而我们所了解的和对象本身一定有些落差,这就是我们和别人之间所产生的一种误会
我与自己之间的隔阂
德尔斐神庙的第一句话就刻着:认识你自己
以荒谬为出发点
我的反抗
因为在荒谬中看到自己的不满,也就引导出了我们所真正欣赏的是何种情况
我反抗,所以我们存在。说明我反抗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人性共同的尊严
我的自由
如果一切都是荒谬,代表个人有真正的自由,因为自由就是取消所有先决条件,不给予任何暗示
“我的自由”出现了。当我得到完全的自由后,就能够重新创造,因为创造要靠自由
我的热情
如果人生是荒谬的,那么量就可以取代质。所谓的“量”是指:发挥自己的生命力,有很多的次数来取代一次性
热情代表因为次数的累积,而使生命产生一种无穷的量,而最后的目的则是要追求幸福
加缪作品简介
异乡人
西西弗斯的神话
误会
瘟疫
第一部分: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
定义
哲学的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因为人类天性中有一种哲学的倾向
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
凡事保持好奇
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
哲学性的思维
理性的反省
静下来思考,能够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智慧的两点特色
完整
根本
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
慢慢在知识的范围里奠定基础
达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
发现真理
印证真理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
培养思考习惯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怎么一回事?”
“要在不疑处有疑”
掌握整体观点
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确立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修正调整“定位”
选择“方向”
价值取向需要取舍,需要勇气
力求知行合一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厘清概念
设定判准
构建系统
第二部分:
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
现象学(辨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种族假象
认为“万物都是为了人而存在”
洞穴假象
思考受到限制(像是井底之蛙)
市场假象
思考中混杂了传言或道听途说
剧场假象
局限于某一套哲学或某一种宗教信仰
胡塞尔的现象学
现象学的目的在于让人知道一样东西的本质
描述法
自由想象法
1.将关于某个人或某件东西的所有现像((或条件)写下来
2.试问:如果少了某个条件,他(它)还是他(它)吗?
3.找到绝对不能少的那些条件,就是本质
地平线法
“视域”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本章介绍语言的使用
语言的有效性
明确
一致
普遍
语言的类型
直述语句
比喻语句
比喻使用的好,可以传之久远,效果远超职数语句
价值语句
相同的问句,所具有的意义却不同
恒真语句
“重言式”,“套套逻辑”
例如:”Business is business"
语言不只是工具,还包含了许多价值观念、文化特性
例如:英文中没有”孝顺“这个词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注意分辨清楚概念的“意义”与“意象”
判断
即命题
A.全称肯定
I.特称肯定
E.全称否定
O.特称否定
推论
(一)直接推论
A->I
I->I
E->E
即真命题的逆否命题也是真命题
(二)三段论法
(三)两难推理
说话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逻辑上是否有效。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百度百科:解释学,又称诠释学(hermeneutics),是一个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它也许被描述作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
解释学是研究解释的方法原则的学问,是文本解释的方法论。
阅读的三种取向
传统
个人
文本
三种取向各有其存在理由,但是:1认识到自己的立场(包括优点、缺点)2认识到这不是惟一的或普遍的立场
客观主义
阅读的四个步骤
文本究竟说了什么?(What did it say?)
作者的字面意思
文本想要说什么?(What would it say?)
作者的字面背后的意思
文本能够说什么?(What could it say?)
其他读者的理解
文本应该说什么?(What sould it say?)
(我)个人的见解
第三部分:人性的真相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有了自我意识和自由选择后,就会思考: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真正有意义的选择究竟是什么?
几个基本原则
存在:也就是要活下去
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活着
快乐:要活得快乐
掌握了原则后,继续往前发展,人生的方向就会越来越开朗了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从达尔文到柏格森
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个来源,从低等到高等,最后出现了人类
柏格森认为物种的发展并非只有一条路,至少应该有三种途径:植物、动物、人类
失落的环节:理性思考
在自然界中,人非常脆弱,但是人有理性、可以思考,所以胜过其他动物
人与动物的分界
人会使用身体以外的东西作为谋生的工具-这是人与动物最基本、最明显的差别
动物具有种性(属于动物类之中的某一种)缺乏个性,人类则是除了有种性之外还有个性。因为人的发展是双向的
真正的生命:直观的发挥
光是通过理性的问题(哪个省、哪个学校等),无法认识一个人。要认识一个人,必须通过直接的接触,就是直观
艺术家拥有这种能力,为人类表现了某种生命的样态,让我们从刹那之中,品味到永恒的滋味
德曰进:人往哪里去
演化之能
整个宇宙慢慢演化,生物也从简单渐渐变得复杂。外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内部也就变得越来越精密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预见一切都将归于虚无
但因为人类的出现有了转机,有了挽救未来的希望
复构意识定律
有机体复杂的结构会孕生意识能力
人类的意识能力已经跨过了反省的门槛,而其他动物只能意识到外在环境的变化
看到了自己,就会有自我,这就是自我意识,之后才有自由选择的可能,人类的生命就由此展开
主体自觉
人类跨过了自省之后,就应该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决定
人类共同的威胁就是命运,首先需要的就是人类团结起来
中世纪时期: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宗教)
基督教和天主教
基督宗教分成三大系统: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上帝造人:神的形象与原罪
好坏的这一段说的非常精彩
得救之途:信、望、爱
因信仰产生希望,在此基础上发挥无限爱心;但自古一来,充分实践的人少
中世纪并非黑暗时代
这个时期的人能够生活平静,原因之一是他们信仰宗教,活在来世可以得救的希望中
古希腊时期: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反映也是社会人与人之间以能力为主的互动方式
用这种方式理解人性,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强权就是公理)
德尔斐神庙:认识你自己 凡事勿过度
知:人了解自己最困难、自我对自己对切身
行:任何事情不要太过分,要懂得适可而止
亚里士多德:人是理性的动物
只注意到了人与动物的差别(理性),未注意到人类本身并未完全排除动物的特征
第四部分
:神话与悲剧
:神话与悲剧
结论
哲学是对人生经验作完整而根本的省思,而神话和悲剧是塑造人们心灵架构的重要素材。这一切都是人类的共同资源和资产,如何提炼其中的精神和精华,是哲学家当仁不让的工作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悲剧
真正的悲剧是指一个平凡人,没有特别做好事,也没有故意做坏事,却因为命运的摆布,而陷入一种极惨的情况
极惨的情况会使观众产生两种情感:怜悯、恐惧;悲剧就是引发这两种情感,然后加以净化
后来不出现这种悲剧因为理性思维抬头,悲剧中的神话背景逐渐消失,命运的法则也逐渐被自然界的规律所取代
希腊悲剧三大代表
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我们只要活者一天,痛苦就不会消失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面对生命共同的命运时,人类可以捐弃成见,重新相互关怀
无论任何事情,主观上的希望是一回事,但客观上会如何是另一回事
欧里庇得斯《伊翁》:已经不算是典型的希腊悲剧了,希腊悲剧到了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告终了
希腊悲剧最大的特色,就是让人通过整个剧情的演变过程,发现自己所要对抗的敌人正是命运,因此不应该低估自己,由此展现人的生命力
近代欧洲的悲剧
代表:莎士比亚。人的各种欲望扮演重要角色。
虚无主义:用人的理性去选择、衡量、判断一切,并且设法改变现状,但最后会幻灭
中国的戏剧
中国社会很少有悲剧
中华民族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民族,不管遭遇到任何灾难,都觉得只要活着就是一件好事。至于这个考验是否为精神带来了某种锤炼,或者因此激发了某种人格特质,洗涤了某些人性上的劣质,则是其次的问题
西方神话
神话
神界故事:有关神的故事
民族的梦:没有固定作者、只能口耳相传、有不同版本
不自觉的虚构:人类面对一个客观现象没有能力理解,同时非理解不可,只能虚构
神话的基本信念
天人无间
大自然与人类之间没有隔阂,像生命共同体一样
万物有生
万物都是同体、同质的生命,因此可以相互转化。如人与神之间
情感主导
神话非理性、逻辑安排,而是依情感展开,充满感性色彩
戏剧性格
神话非叙述和说理,而是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像表演一样
神话的作用
掌握真实
历史是随时等待被改写的(每个人对历史的了解都是当时的人所能掌握的一部分,而非完全真实)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正义,但是在诗里面可以(我们可以通过对神话的理解,发现生命中普遍的、永恒的层次)
神话所表现出来对生命的理解,才是人的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
建立原型
人活在世界上会面临各种存在处境的断裂状况,而原型可以让我们跨越存在之断裂
神话提供了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连接到仪式背后所具有的涵义,如此一来,就可以建立原型
为世界带来意义与结构
世界本身很难理解,我们要理解它,就必须使其具有意义与结构
神话可以让人类清楚地知道上下四方、前后左右,让自己的世界显示出一种重要性
每个民族都会借由神话,来肯定自己的特别之处
这种对于文化的认同,是一个民族在今日多元化的世界上,寻求长久存在的最佳办法
说明自然现象、社会分工、人的欲望
没有神话说明自然现象,就会每天不安和恐惧:如打雷是雷神发怒
每个职业的背后都有神话,各行业在最原始的时候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发明该行业
人类的许多欲望,以及人间各种复杂的恩怨,甚至是相互的伤害,其实背后都有神话可以解释
神话的主题
创世
一种是从无到有(如《圣经》所描述的)
一种是为混沌带来秩序(如盘古开天辟地)
造人
灾难
环境一旦以人为的方式改变,必然会产生后遗症,在古代基本就是洪水
救世
在神话中,人类陷入灾难后,就会出现一位神、超人,来拯救人类
文化超人
人类社会生活中需要的各项产品,在这个人所处的时期大量出现,如黄帝
英雄典型:英雄的三个阶段:退出、接受考验、复返
现代社会的神话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神话,如果没有了神话,就代表这个社会没有梦想,没有向往的目标,自然无法激发奋斗的精神
我们应该重新诠释古代神话,使其具有生命力,可以发挥适当的作用,塑造多元而正确的价值观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