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
2021-05-21 16:59:3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该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显微镜下的大明
作者简介
马伯庸:作家
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
代表作:《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草原动物园》。
内容简介
该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这本书娓娓道来,用笔绵密细致。读者读来也可以从一个又一个细节当中,编织起一个复杂的大明帝国。
作者力图以冷静克制的零度叙事,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作传,转述他们湮没于宏大历史中的声音。想要读懂大明,想要读懂中国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听到最底层的呐喊。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蕴藏着最真实的规律。
事件一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
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皇帝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之局。
一个县承担了6个县该承担的税收,一个管账的户吏发现以后开启了整个故事
事件二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
婺源县一场持续了六十四年的经济争端,反映了一个县级官员,是如何在重大议题上平衡一县之利害的。
原本的科举大县婺源,某年开始忽然一个举人都考不中。经过调查发现,竟然是婺源的龙脉山遭遇了破坏,很多住户,一些黑社会势力,一些有钱人在山上进行石灰开采,他们为了满足私欲,为了吃上一口饭,为了给朝廷进贡始终开采石灰。婺源的当政者,老者们纷纷上书,保卫龙脉。
事件三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
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
杨家为了给自己的祖坟建个寺庙在宋朝,后来到了明朝,寺庙的当家人不想干了,想撅了人家的坟,占了人家的地,将整个庙归自己所有,诉讼双方在这场绵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长,用尽心思,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嘉靖法律大戏。幺蛾子不断,杨家奋起反击,究竟结果如何?
事件四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
一个坐落于后湖(玄武湖)中的冷门机构——大明黄册库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了解明代的基层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大明的档案库位于南京的玄武湖上,记录了从洪武年间,到崇祯17年,天下所有户籍的信息, 包括了户口人数,拥有田地,应交税收等等信息,通过这一本本黄册,皇帝可以掌控天下,使天下透明。 也是通过这一本本的黄册,我们看到了大明王朝是如何走向了衰败。
事件五 《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
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却引来了无数贪婪蚊虫的叮咬。
彭县的小吏如何在知县手下,上下勾结,克扣百姓,为何大明王朝最终走向覆灭,小吏如此小的官职,竟可获取如此之多的利益,到底大明王朝哪里出了问题?若不是最后事故频频发生,是不是这舞弊的两个小吏可以继续逍遥法外。胥吏之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事件六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
四个无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挟入朝廷斗争的。
正统年间,锦衣卫垂涎下属妻子,因未得到,而起歹心,诬告其妻子与女婿通奸,并害死丈夫。若不是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瑄退回让重新调查,几人已被屈打成招死去。然而这小小的事情却演变成了朝野之争,派系斗争的导火索,虽薛瑄及几位重量级的人物只是受了皮肉之苦,而故事牵扯之人却被凌迟砍头处死。人们只歌颂仗义执言的薛瑄,歌颂他的铁汉精神,却无人问津这惨死的无辜4人。
总结
虽然,《显微镜下的大明》里的人物职务非常的卑微,但是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运作模式。正如马伯庸先生在序言里所说:“它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
此书里,没有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没有烛照天下,明见万里的大人物风骨,只有小人物的地气。这种地气是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去看国家的政策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多交一份税等于少吃了几顿饭,就这么简单。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