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自己》读书笔记
2021-05-23 20:51:4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爱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是任人纵情享受。爱需要力量与能力。本书对人格心理学进行了入门式的介绍,并推荐了不少书籍和电影供学习参考。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五部分·一眼看世界,一眼看自己
第17讲 自知与他知乔哈里窗
乔哈里窗
用一种形象的方式解读自我探索的过程。
每个人的自我都包含两个维度
一个涉及自知
自己知道或自己不知道
一个涉及他知
他人知道或他人不知道
四个维度
开放区
“你知我也知”
心理健康的人会不断地扩展开放区,一个自信的人也不在意某些缺点出现在开放区。
盲区
“你知我不知”
盲区的存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并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了解到我们的盲区信息。
盲点是一个人对某些经验的否认与忽视。当某些经验与个体的自我经验不一致时,个体可能会忽视或否认它,以防止它对自我价值的破坏。
隐秘区
“我知你不知”
里面有个体隐藏起来不愿让外界知道的内心隐私,具有私人化的性质。
隐秘区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开放程度和人格的阴险性。
未知区
“你我都不知”
包含有你未显示出的潜能,也会有让你无法预料的破坏因素,还有被压抑在潜意识层面的人生经历。
#相关名言
我们所真正相信的自我画像,在用言语自由表达时,完全会比现实中表现出的自我更积极。——谢利·泰勒
把你的眼光向内转,看看你自己的内心深处,先学习了解自己。——弗洛伊德
#推荐书籍
《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汤姆·拉思
第18讲 自我探索
#相关名言
生命如同洋葱;当你剥掉它的一层外皮,有时你也会为它流泪。——卡尔·桑德堡
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是一个走出个人舒适区的过程。
自我探索需要经历的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审辨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看清自己,找准定位。
厘清以下问题:
我是谁
我具备哪些能力
我有哪些弱势
第二阶段是反转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接纳自身的特点
厘清以下问题:
我可以突破什么
第三阶段是成长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人生道理
真正的成长是自我探索的过程,而非外力的生拉硬拽;
自我探索的过程不是舒适区享受,而是艰苦奋斗般的努力;
自我探索的体验是由面对自我的痛苦,向实现自我的喜悦的转化。
自我探索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我是谁
我具备哪些能力
我可以突破什么
我有能力做什么
自我探索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素是问题澄清的能力。
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清,与高自尊的人相比,低自尊的人对自己的人格描述不确定,不稳定。
当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理想自我存在差距时,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怀疑自我,对自我人格产生怀疑。
提升澄清自己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一、在与别人的比较中理解自己。
在与别人的比较中确定自己的位置与形象,找出差距,自我提升。
二、从别人的态度了解自己。
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解自己
三、在与自己的比较中了解自己。
与自己的过去比,是否在进步。
#推荐影片
《樱桃的滋味》
第19讲 自我觉知力
自我觉知力高低不同的人有何差异
自我觉知力高的人,更关注自身,偏好内省,表现出思维敏锐、觉知准确、自我调控能力强等特征。
自我觉知力低的人,表现出不自知、否认不足的特征
一、为什么说“人不可被教”?
教育对人的作用有一个转折点,就是逐渐由“他控”转化为自控。
其真正含义是:
当一个人通过他控方式具备了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后,教育就要开始启动一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
之后,在其人生历程中就要有自控机制来起主导作用,否则,人就会处于一种人格发展停滞的心理幼稚状态中。
二、我们如何才能提高自我觉知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格成熟健康的人?
自我觉知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真实的关注状态。
三个阶段:
一、反观内心
自我觉知能力是个体依据内在的信息源做出准确的自我判断与评估的能力。
二、自我反思
自我觉知可以让人从自己的思考中得出信息。
三、自我验真
自我验真是要验证自我觉知的真实客观性。
自我觉知失真的影响因素
归因
归因是对行为或思想产生原因的解读,不同人对同一个的行为、思想以及情绪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自我服务偏差
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把失败归因于他人。
属于一种心理防御现象,有意使用不真实的自我信息,来防止不利于自己的评价出现,以防伤害到自尊。
三、自我觉知的作用?
霍妮认为,健康人格模式是自我探索与自助功能。
#相关名言
生命的幅度取决于你对自己有多少觉知。
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伽利略
#推荐书籍
《理性的挣扎》弗洛姆
#推荐影片
《双面镜》
第20讲 静入心灵
VUCA时代
不稳定(volatile)
不确定(uncertain)
复杂(complex)
模糊(ambiguous)
回归内心
撤回内心世界并不是逃离现实,弗洛姆提出了“积极地自由”,即以一种自主、独立、创造的方式生活于现实中。
回归内心的条件:
一、以宁静的心境反观内心。
静下心来看内心,才能有深思,才能感悟。
(1)反省吾身
(2)阅读
(3)写墓志铭
二、注意力分配的有效性
在同事警醒两种以上活动时,只允许有一种活动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要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减少注意力资源的使用。
#相关名言
别走太快,等等你的灵魂——白岩松
#推荐书籍
《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卡伦·霍妮
《逃避自由》弗洛姆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簌溟晚年口述》
人类面临有三个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
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
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第六部分·接纳自己,塑造自我
第21讲 人格的主体我与客体我
客体自我的特点
1.物质自我。
包含我们的躯体、家庭、财产等。
2.社会自我。
是指我们如何被他人看待和评价,包括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种种社会角色。
3.精神自我。
是客体我的核心方面,是心理上的自我。
包括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的心理品质,例如价值观、能力、人格等。
4.集体自我。
是体现社会文化、民族特征的群体人格。
主体自我的特点
主体我是我们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主动觉知。
核心是自我意识。
主题我是掌控自己命运的成分,人生决策由主体我来把握。
“情境化自我”
不同情境中人格运作的特点。
#推荐影片
《蝙蝠侠:黑暗骑士》
第22讲 心理雷区
心理雷区
一个人的心理敏感区,是一个人不愿意让别人触及的心理伤痛。
一、心理雷区有哪些特征?
1.具有特异型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经历或形象特点
2.具有伤害性
心理敏感区中存放的事件多是对当师傅有伤害的事件。
3.具有易启动性
由于当事人对自己的特征或创伤性事件有敏锐的察觉力,所以容易启动。
4.具有封闭性
出于对自我的保护,容易出现动机性遗忘,即将事件与生活隔绝开来,封存于潜意识中。
5.储存在不同意识层面中
敏感事件有的会存放在意识层面,也有存放在潜意识层面的。
二、心理雷区为何不愿他人触碰?
因为当事人使用了防御方式。
心理敏感区的防御方式
潜意识层面
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启动的都是原始的防御方式。
三种方式:
1.“非我”的原始防御方式。
是由焦虑与恐惧造成的,处于潜意识层面中。
2.“压抑”的原始应对方式
压抑是一种选择性遗忘,将不愉快的经历压抑在潜意识层面里,表现出无法回忆。
3.“否认”的原始应对方式。
表现为个体不承认自己难以接受的客观事实。
意识层面
后天习得的方式。是一种行为策略。
三种方式:
1.“自我设障”的应对方式
自我设障是个体为了保护其“有能力”的好形象,事先为自己的行为安排一种困境的过程,其作用是为了降低焦虑的困扰。
2.“合理化”的防御方式
个体会找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窘境,以达到心理平衡。
两种心理效应:
“酸葡萄心理”
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
“甜柠檬心理”
指当好的东西得不到,只能得到差的东西时,就把自己的东西说成好的,得不到的说成坏的。
3.“投射”的防御方式
个体把自己的问题扩展到其他人身上,认为大家都有同样的问题,以减少自责。
三、正确处理心理敏感区的方法是什么?
“自我之爱”
对缺陷和痛苦做出心理让步,从心理上接受了“爱自己”。
“自我之爱”的三种方式
1.升华
以积极的方式来化解失败与挫折的态度,而不是躲避与消沉。
2.补偿
通过发挥优势来弥补弱势,或者不断努力去提升短板。
3.幽默
对自己的弱点不躲避,二十一调侃的方式,化解尴尬,提升自我价值。
#推荐影片
《心灵访客》
第23讲 短板效应与长板效应
方向架构理论
方向架构就是一个人通过对人生的思考,确定出人生的意义。
人生设计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搭框架,并选择实现它的策略。
木桶理论
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木板的长短,决定木桶盛水量的关键因素是最短的那块板。
“长板效应”
一堆木桶中,我们会一下子注意到高出其他模板的高高 的长板。
何时适用何种?
1.全面性与独特性
短板效应要求全面性,它考察的是一个人的整体性或全面性,局部不能影响整体。
长板效应表现出的是一个人的显示度或核心力,个体要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优势。
2.发展阶段不同
短板效应对一个人的初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板效应对一个人的后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双路径理论
所谓的双路径,其实就是解读自卑的积极或消极方式,选择用建设性或破坏性的生活方式追求卓越,两条路径的结果是截然相反的。
双极整合理论
人格心理学家梅兰妮·克雷恩认为,儿童时期的孩子会将世界分为“好”与“坏”两个截然分离的对立极,不能将对立极整合。
入伙这一冲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后,就是问题。
双击整合缺乏的人会表现出两个特点:
1.“心理洁癖”
存在于短板效应。
不能容忍自己短板或他人缺陷的心态,近似于完美主义。
无法在短板与长板中做出替代性选择。
他们具有偏激的人格特征,会死盯住自己或别人的弱点不放,难以扬长避短。
#推荐影片
《国王的演讲》
第24讲 延迟满足能力
棉花糖实验
通过棉花糖实验,检验孩子的自控能力。
延迟满足的方法
1.远离刺激
2.分心策略
3.抽象化
将糖果换成照片,或者将实物想象成照片
4.降低效价
将事物与与一个坏事情建立连接。
#推荐书籍
沃尔特·米歇尔《棉花糖实验》
第七部分·三种人生,共筑未来
人格金三角
分支主题
第25讲 乐观决定幸福人生丨人格金三角之一
乐观性格所具有的人格品质:
1.内源性品质
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对抗消极情绪。
2.认知变通力
3.宽广的胸怀
4.积极情绪的传播
5.正确归因
#推荐影片
《美丽人生》
第26讲 坚韧决定成功人生丨人格金三角之二
坚韧性是一种能够让你重新站立起来的心理复原力。
坚韧性也称为抗逆力。
坚韧性的特点:
1.内源性的品质
我们承认自己有弱点,但是最终战胜弱点,这是一种心理弹性。
坚强不是没有懦弱,而是最终克服了懦弱。
勇敢不是没有畏惧,而是最终战胜了畏惧。
2.不畏挫折,持之以恒
3.自助的信念
外控型人格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外部环境
内控型人格
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4.失败后的成功
#推荐书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荐影片
《冲出亚马逊》
第27讲 希望决定有效人生丨人格金三角之三
如何才能具备“希望”品质
第一要素:目标
有意义
明确
积极
正确
灵活
可达成
第二要素:方法
方法与坚持
第三要素:动机
动机体现了一个人的执行力,一种不懈努力、不畏艰难,直至目标达成的行动力。
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误区
1.不择手段
2.虚假希望
希望水平过高的表现
3.缺乏变通
#推荐影片
《黑板》
第八部分·人生迷思,答疑解惑
第28讲 人格稳定性
问题1:哪些人格是稳定的,哪些是可变的?
具有稳定性的人格
与先天遗传有关
气质类型
具有可变性的人格
与后天形成和社会化有关。
善良、乐于助人
问题2:人格阴影如何改变?
每一个人都会有人格阴影,我们要去正确面对这种人格阴影,视阴影为正常,如同“阳光下必有阴影”。——荣格
问题3:保持个性or随波逐流?
考虑积极性和宜人性。
宜人性就是一种社会人格,它体现为在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给人一种舒适和喜欢的特征。
首先要区分你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是否被社会所接纳。
#推荐影片
《死亡诗社》
第29讲 人生转折
问题1:遇到中年危机该怎么办?
中年危机由荣格提出
对上半辈子的反思
应对方法
让这些中年人去想自己曾在早年感兴趣的事物,重新恢复爱好。
当一个人启动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慢慢去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就会慢慢地能够欣赏生活。
等一个人能够欣赏生命,能够欣赏自己人生历程的时候,实际上他就达到了人生活人格发展的另一个境界。
问题2: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吗?该如何缓解?
焦虑分两种:
状态性焦虑
针对某种情境或对某个特定事物所产生的焦虑情绪。
特质性焦虑
属于稳定人格特征。
在不同情境都表现出焦虑情绪。
缓解方法包括放松、脱敏、运动、认知疗法等
#推荐影片
《荒野生存》
第30讲 爱的艺术丨爱情心理学
#推荐书籍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的误区
误区1:将爱情问题看作一个被爱的问题,而不是去爱的问题。
误区2:将爱视为一个对象,而不是能力问题。
误区3:将爱视为经济商品,而不是身心的依恋。
爱的真谛
1.爱是给予
2.爱是关心
3.爱是责任
4.爱是尊重
5.爱是了解
爱的实践
1.规则
2.专心
3.耐心
4.投入
#推荐书籍
弗洛姆《爱的艺术》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人类优秀品质与美好心灵的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层次:
1.关注积极的主观体验,帮助人产生乐观、幸福等感觉。
2.关注成长的力量,例如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等。
3.关注主客体互动的品质,如工作中的责任感、人际关系中的利他与助人。
如何构建人生格局:
1.人生格局的性质
人格是一种精神,如果你宣布精神破产,你就输掉一切。
人生感受的性质体现了人性善恶观,积极和消极的人生观。
2.人生格局的高度
人生高度不同,眼界就不同。
3.人生格局的宽度
4.人生格局的内涵
5.人生格局的长度
6.人生格局的节奏
本书梗概
本书对人格心理学进行了入门式的介绍,并推荐了不少书籍和电影供学习参考。
本书名言
爱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是任人纵情享受。爱需要力量与能力。
一个人的兴趣所在也是他心理能量聚集的地方,生命力绽放的地方,人生最有价值的地方。——荣格
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渐给你好处。
人生如戏,生命是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且让每个人都好好走过有意义的一生。——莎士比亚
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赫拉克利特
不要让黑暗挡住了你的光芒。
阳光下必有阴影。——荣格
理解自身的阴暗,是面对他人阴暗面的最好方法。——荣格
天才在孤独中最易培养,性格在暴风雨中最易形成。——歌德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同一个基本事实的两面——阿德勒
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阿德勒
人类是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受害者,我们并不是注定要走童年铺就的那条路上。——乔治·凯利
一个被母亲完全喜欢的人,终其一生都会有一种作为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信心通常会让人获得真正的成功。——弗洛伊德
同样都是火,它使黄油融合,却使鸡蛋变硬。——奥尔波特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最熟悉的那张脸。
不是所有的人生不幸都会造成苦难与失败,关键是“不幸”落在那种人生框架中。
生活在愿望之中又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但丁
人活着并不一定要为别人的评价而服务,这样会使人失去自我。
第一部分·人生英雄,命运殊途
第1讲 弗洛伊德的冰山一角、人格心理学
人的一生有两种力量最具有魅力
人格的力量
思想的力量
介绍弗洛伊德
著作:《梦的解析》
特色成就:冰山理论
把人的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很小的一部分,代表人们可以察觉到的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人们擦觉不到的潜意识,或者叫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经典概念
一个驱力:
性驱力,又称力比多(Libido)、生命的能量。
两个本能:
生本能
死本能。
两种情结:
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
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三个“我”: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八种防御机制:
否认(denial)
转移(displacement)、
压抑/抑制(repression/suppression)、
投射(projection)、
退行(regression)、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升华(sublimation)。
弗洛伊德的追随者
荣格
分析心理学理论
阿弗雷德·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学科魅力
一、它被视为人生哲学
是关于如何构建人生的学科
二、它探索了人最神秘、最深奥、最复杂的心理现象
理论特色:性心理
思想特色
意识层次说
三我说
三、人格理论构建的完整性与丰富性,提供了人们分析自我、理解他人的框架。
这个框架描述了
人性特征
人格结构
人格动力
人格发展
人格成因
人格改变
人格测评
人格变态
#推荐影片:
《爱德华大夫》
《弗洛伊德》
#推荐图书: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
卡特琳·梅耶尔《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
第2讲 内在我与外在我的角力
人格的含义
源于古希腊“面具”一词。
人格既有外在行为表现特征,也有内在真实自我特征
包含两层含义
外在我
人格的外在表现,指的是一个人在一生中表现
是人们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做出的反应
展现出来的公众形象。
内在我
人格的内在特征
是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
背后的真实自我
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独特的稳定品质组合系统
四个要点
一、人格是先天、后天的合金。
二、人格体现了个体的差异性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
四、人格是一个整合系统,由多种心理品质组合而成。
四种本质特征
独特性
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系统,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功能性
稳定性
人格魅力的含义
两层含义
1.外在我的吸引力
2.内在我的力量感
三个方面
1.外在我的外部吸引力
这是一种社会化的表达,体现在符合社会规范的高雅且适宜的言行举止与行为规范上。
2.内在我的人格力量
这是一种自内而外表达出的美德
如:真实、有正气、自律、积极等
3.人格魅力来自于内外我的和谐度
表里如一常常被视为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同时扮演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有效融入社会的能力。
它是任何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多个社交场合有不同的表现时,并不代表自己分列
能够意识到自己应在何时显露真我、何时掩藏锋芒,就是拥有和谐统一的人格。
#推荐影片
《罗生门》
《非常教师》
第3讲 人格决定命运
人生命运的作用
一、人格对命运具有决定力
因为人格不同,他们对环境的认知以及对人生的自我认知不同,导致路径选择不同,最终导致命运不同。
二、自我对人格具有控制力
人格的功能性体现的是自我控制力。
自我是人格中的核心要素,是人格的统帅机构
自我控制力强的人可以评估环境的两笔因素,有效防止不良环境对人格的侵蚀与诱导。
三、人格对未来具有预测力
人格具有跨时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推荐影片
《血战钢锯岭》
第4讲 人格暗影与暗黑人格
看待人性善恶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从自我完善的角度,认识内心深处的人格阴影
二、从与他人互动的角度,识别暗黑人格
人格阴影
提出者:荣格
人格阴影存在于集体潜意识层面
集体潜意识是人类种族进化中,由集体经验沉淀下来的心灵印象,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
集体潜意识以“原型”的形式存在,例如
人格面具
阴影
阿尼玛(男性的阴柔)
阿尼姆斯(女性的阳刚)
阴影原型具有动物本性,是人性中黑暗面的集合。
那些不了解自己阴影的人可能会在阴影的影响下过上悲惨的生活,一再地倒霉、失败和气馁。
阴影的存在使人更加立体。
暗黑人格
暗黑人格又称人格黑三角
马基雅维利主义
谋权主义
看重权力、擅长操控、阴谋算计
自恋
有别于临床上的病态自恋,主要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爱慕虚荣,张扬吹嘘,傲慢无礼。
精神病态
这类人无责任感,行为冲动,寻求刺激,胆大妄为,我行我素,心狠手辣,冷漠残忍。
鉴别暗黑人格的三种方法
一、长时间的人际交往
二、启动利益因素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光明人格三角
人道主义
重视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康德主义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把自己和他人仅仅视为工具
人性主义
相信人性本善
#推荐影片
《纸牌屋》
《实验者》
第二部分·因为不同,所以可爱
第5讲 人格差异性
人格差异性的表现:心理风格
人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特定方式的差异性,是人们习惯性的反应倾向。
三种成分
1.认知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
在工作中追求秩序、完美和高度控制感
浪漫主义风格
有着大量而丰富的想法,常常有不太受控制的方式表达出来
其他认知风格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逻辑严密性与富于幻想性等
2.情绪风格
超然主义
对情绪表达具有高度的控制力
压抑自己的情绪,让情绪与理智分离。
移情主义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乐于经历各种情绪体验,并表达出来。
3.行为风格
父权主义
独断专横、果敢、控制的倾向
母权主义
温柔、利他、优柔寡断和内向的倾向
心理风格的特征
一、认知过程的差异上
每个人的感知风格、记忆风格和思维风格不同,这种差异性体现的就是人格特征。
二、无好坏之分
无好坏但有优劣之分
#推荐影片
《欢乐颂》
第6讲 人格典型性
人格特质
是描述人格的元素,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位
雷蒙德·卡特尔确定了16种人格特质。
人格典型性的特征
1.数量
人格典型性就是人格独一无二的特点,并不是人人都有人格的典型特征。
数量是0到1个。
平凡人没有显现出典型的人格特征。
2.结构
美国人格心理学之父高尔顿·奥尔波特把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
最上层:
首要特质——典型人格特质
数量是0到1个
第二层次:
中心特质——个人的主要人格特点
是经常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数量是5-10个
所有人都有中心特质。
第三层次:
次要特质——一个人的特殊性
人在某一个特殊情境当中才可能表现出与他平常不一样的特点。
3.功能
两个主导作用
1.统领作用
典型的核心人格对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具有统领作用。
2.优先作用
当我们回忆起一个人,大脑会优先提取一个人的典型人格。
#推荐影片
《心灵捕手》
第7讲 人格的调控
人格元素
人格是一个大系统,容纳了很多人格元素。
人格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两种人格比喻
万花筒
会给人带来惊奇感,但是无法控制和预测。
魔方
计划有序,有规则的变化,人格结构清晰。
会给人带来踏实感
三种人格类型的调控
T型人格——调控方向和速度
好冒险、爱刺激、反规则、求新异的人格特征。
这类人无法忍受重复、平庸与无趣。
两个发展方向
T+型人格
运动员、科学家
T-型人格
酗酒、吸毒等反社会行为的人
调控点
一、做好方向的引导
二、加强自控力
A-B型人格——调控节奏与强度
A型人格
快乐的工作狂
急性子、时间紧迫感强、上进心强
冠心病比例高
B型人格
与世无争的逍遥派
性情温和、心态平和、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
调控价值观与重心
价值观
是人生的引导器,
是对事物以及思想的重要性的评判,也是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或尺度,对人的决策与行为具有引领与推动作用。
价值观的三个层次
1.国家理想价值观
2.社会价值观
基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对群体产生巨大影响的价值观,是需要个体选择并加以调控的价值观
3.个体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其人生方向与生活方式的选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六种价值观(奥尔波特提出)
政治型
关心国家与民族发展
追求自尊与自强,责任感强
重视领导与管理
勇敢顽强
社会型
注重关系与友爱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科学型
重知识,爱科学
重能力,勤思考
审美型
追求艺术感,做事尽善尽美
实用型
看重事物的功利价值,追求实用性。
信仰型
追求理想和信仰
喜欢探索人生的意义与宇宙的奥秘
#推荐影片
《妙手情真》
《为人师表》
《肖申克的救赎》
第8讲 心理元素周期表
心理元素周期表
分支主题
特质理论
特质是描述人格的元素和人格的基本单元。
特质理论在描述人格差异时的前提:
人格差异主要体现在量的差异上
每个人都有所有的人格特质,只是强弱不同。
第一层:共同特质VS个别特质
个别特质
某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人格特征
共同特质
是人们融入环境的参照系
是某一民族、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等的成员所共有的特征
让我们有效的融入社会,适应文化要求。
第二层:表面特质VS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
面具层面的外部行为为特征,是可以直接观察的。
根源特质
冰山之下的看不见的人格特质,是表面特质的内在根源。
卡特尔《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
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
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
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
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
第三层:体质特质VS环境特质
一个人身上既存在着由先天遗传所决定的体质气质,又存在着在后天社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环境特质。
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人格特质很难改变,但是可以从量上来做调整。
而后天环境塑造的特质,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层:能力、气质、动力特质
智力特质
流体智力
遗传带给你的智力,也就是天资
晶体智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
#推荐书籍
卡特尔《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
第三部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第9讲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的差异特征
多血质——像春天一样充满朝气,灵活多变
优势是外向好动、思维灵活、活泼乐观、求新求异、善于表达等
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无常性
胆汁质——像夏天一样热情,真诚却莽撞
优势是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做事勇敢果断、朴实真诚
缺点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欠缺思量、感情用事
抑郁质——像秋天一样清冷,细腻却忧郁
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而又持久,但很少外露。
聪明而富于想象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
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
黏液质——像冬天一样稳重,坚韧却固执
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表情平淡、自制力强、踏实、考虑问题细致周到
思维缺乏灵活性,慢性子、不容易适应新生活
彰显气质美的方法(扬长避短)
一、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之分
二、气质不决定你的社会价值与成就
三、好气质表现在适宜度上,特别是与职业的匹配度
第10讲 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使之人类在一代代的种猪进化的过程中逐渐遗留下来的心灵印象。
是被编码进入基因层面的祖先经验和行为方式
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一、集体无意识的自性帮我们实现优胜劣汰的自我完善功能。
自性
进化的实现是人类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这种功能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中,叫自性。
自性可以让你在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中,做更好的自己。
在集体无意识中具有一些人格成分,荣格成为“原型”。
二、让我们警惕代际劣质心理传递造成的人格退化。
集体无意识具有向后传递的功能,消极的心理品质可能通过代际遗传的方式影响到后代。
代际遗传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问题。
两个方法防止消极人格的代际传递
1.提升孩子对消极人格的阻断力和对人格阴影的免疫力
防止孩子复制自己的人格弱点
保持对社会和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模式,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塑造阳光心态,建构积极人格
#推荐影片
《放牛班的春天》
第11讲 自卑发展的双路径
自卑情结
每个人在童年都会因生来弱小无力而产生自卑情结。
如何看待自卑?
自卑感是人类正常的心态
如何解读自卑的意义,决定了自卑对你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人生之路如何走?
自卑发展的双路径
a.追求优越感以获得完善
建设性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b.以防御逃避失败
破坏性的生活方式
神经症
克服自卑感的方法是什么
一个人会通过“追求卓越”来实现人生完美的发展目标
所谓追求优越,就是力求成为强者、获得个人完美的过程。
人格的发展就是通过追求卓越的过程得以体现的。
要防止过度的心理补偿
过度补偿虽可争到表面上的人格尊严,但内心仍难心安理得。
#推荐影片
《阿甘正传》
第12讲 童年经历之殇
从三方面解读童年经历
一、童年对人格的一生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童年时期创伤性事件的发生,会打破儿童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导致儿童出现偏差反应,可能持续一生。
二、童年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多久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在孩子五岁时就基本定型了。个体有一个“人格延续中心”。
弗洛伊德认为,人都是过去事件的囚徒或受害者。
三、如何消减或阻断童年的负面影响
1.父母的教养方式要科学、恰当。
2.启动人格自主的建设力的两个方面
1)厘清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区别
童年人格
处于发展不成熟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
成年人格
稳定、丰富、深刻、整合,具有自我控制力和塑造力
2)认识到童年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可以阻断童年的负面影响,而不是接受童年带来的桎梏。
#推荐影片
《潮浪王子》
第四部分·几个世界,几种人心
第13讲 异常人格与健康人格
一、多重人格(异常人格的一种)的心理学原理
多重人格被界定为一个人身上具有两种以上不同且相互独立的人格系统。
它是一种心理障碍,也称为分离性身份障碍。
当一种人格占优势时,另一种人格就完全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了,让人无法觉察到它。
多重人格的形成
始于童年期
早年创伤性生活事件、不良生活环境、缺乏外部支持会造成影响
创伤事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使得患者使用分裂的防御方式来保留“好的心理成分”,分裂出不相容的“坏的心理成分”。
二、健康人格的建设标准
(1)建构功能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格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2)匹配功能
不同人格元素是否匹配良好是健康人格的条件,否侧会因为让个的搭配混乱而出现失控行为。
(3)完好功能
分支主题
#推荐影片
《三面夏娃》
《致命ID》
#推荐书籍
卡梅伦·韦斯特《24重人格》
第14讲 人格的多元性
一、正常人的人格多变性表达,与多重人格的变异有何差别?
1.统合性与分裂性的差异
正常人的人格多元化表达,是因人而异的区别对待,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的对应性的言行表达,人格的统合性不受影响;
多重人格的多变性,是反常化的表达,几种人格交替性轮流出现,是一种不受人自主控制的无意识的反应,其表现形式是分裂性的,所以给人带来的是痛苦感受。
2.外在我和内在我改变的差异
正常的人格多元化表达是不同社会角色在一个人身上的转换,也是一个人身上不同的外在我的表达,但是其内在我是不变的;
多重人格的多变性是内在我的表达,是由内而外的变化,是人格本质的改变。
3.价值取向的差异
正常的人格多元化表达体现出人格表达的价值选择,爱憎分明;
多重人格的多变性没有好恶分明的价值选择,是一种病态的反应。
二、为什么正常人的人格多变性会具有好坏之分?
弗洛姆提出的六种人格类型
1.接受型人格
这类人处于一种被动的、凡事依赖外界的处世状态中。
2.剥削型人格
这类人认为通过抢夺、欺诈或操控等手段来获取所需的事物。
3.囤积型人格
这类人以囤积和节约的方式来获取安全感,通过保护自己领地的秩序和清洁来防止外部世界的威胁。
4.市场型人格
这类人最关心的事情是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看来,个人的价值是由外界和他人决定的。
5.官僚型人格
这一类人的特点是个体完全被权力和官僚体系所控制,同时自己也拥有支配别人的某些权力。
6.建设型人格
能够充分发展和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潜能,无论是身体、心智还是情感,都是健全的。
弗洛姆的人格学说
弗洛姆指出
创造和建设是人所具有的本性,没有人会完全缺乏建设性,如果人格内具有建设力量,且足够强大,非建设型的部分也可以变为积极的取向。
一个具备良好人格品质的人,应该具备下列人格特征
(1)接受他人,对他人真诚、仁慈、关怀、谦虚,宽容,而不是操控。
(2)当面对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事件时,会接受现实,不会出现挫折感与怨恨。
(3)积极主动地处置自己的环境,富有自信,敢于自我肯定,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以促进有意义的生活。
(4)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需求,在实现目标时,有耐心、慎重、自制、不屈不挠。
(5)在竞争社会中,具有推销自己的社交能力、不断尝试的适应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能力、虚怀若谷的宽大心怀。
(6)发展爱的能力与爱的艺术。
#推荐影片
《完美的世界》
第15讲 心理疆界
“场论”
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
描述了人格结构的组成特征
人格结构中有不同成分,每个成分如同一个区域,区域间有边界相隔,就如同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国界隔离。
“场”在勒温的体系中,实则代表了“生活空间”。
人的行为动机的所有答案都在个体和起心理环境这个特殊场域之中。
“场”不仅仅指个体在某一时间内知觉到的物质环境,还包括个体解释、认识与赋予它的意义,也包括个体所感受到的情绪、所具有的信念等全部事件的总和。
心理疆界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 #推荐书籍
是指人的心理生存空间和外界的界限,它就;ziji和别人隔开,以保持自己的个性空间。
心理疆界会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财产或心理资源”界定出一个明确的范围,包括什么是我的、我该对什么负责等。
心理疆界存在于两种心理活动中:
一个是内心与环境间的心理疆界
一个是人格内部区域间的心理疆界
心理疆界的作用:
一、保护功能。保护我们心灵健康成长;
二、阻绝功能。阻挡不良环境因素的侵蚀与扰乱;
三、隔绝功能。将个人私密空间与外界隔离开来。
四、边界功能。分清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边界。
心理规则
含义
心理规则是让人根据情境特征做出恰当反应的行为要求或规则,是让人们适应社会、自我协调的保障。
常用的心理规则
(1)间隔区划——涉及自我人格内部区域之间的疆界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提出
是指人们各种生活区域是按照不同的法则来运行的。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各自的一套行为要求。
(2)公私有别——涉及自我与环境之间的疆界
涉及“公我”和“私我”的差异与边界。
“公我”
是一个人在公众场所中表现出的公众形象,如同人格的面具层面。
展示受制于社会规则
“私我”是在个人空间中的自我表达,如同面具后的真我。
表达遵循自我规则
(3)区域扩展——涉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疆界
依据课题关系理论,分清主体和客体的界限。
#推荐影片
《让爱做主》
第16讲 人格停滞与人格倒退
人格停滞
是人格受挫不再发展而停留在某一阶段的问题。
人格倒退
是指由于个体遭遇挫折而暂时返回到人格的低级阶段。
人格停滞和人格倒退的共同点都是表现出幼稚的行为方式。
导致人格发展的停滞和倒退的原因
创伤性事件会导致人格倒退或停滞。
人格倒退是个体秒队挫折或失败时所采取的一种防御方式,也叫退行性行为。
是人为了平衡挫折所导致的焦虑感而采取的一种心理调节方式。
如何避免或改变人格停滞或倒退?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瑞克·埃里克森提出
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处在不同阶段的个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
人生的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婴儿前期
年龄为0-1岁半
面对的人生问题是“信任与不信任”
妈妈是关键要素
第二阶段为婴儿后期
年龄为1岁半-3岁
主要解决的人生问题是“自主与自我怀疑”
父母是关键要素
第三阶段为幼儿期
年龄为3-6岁
面对的人生问题是“主动与内疚”
孩子开始主动探索周围世界
第四阶段为童年期
年龄为6-12岁
人生问题是“勤奋与自卑”
个体主要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阶段为青春期
年龄为12-18岁
面对的是“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个体开始思考自我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
年龄为18-25岁
面对的人生问题是“亲密与疏离”
个体需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
第七阶段为成年中期
年龄为25-65岁
面对的是“再生力与自我关注”
这一阶段主要是生儿育女,努力并创造性地工作
“中年危机”
一个人在这是会重新评估自己,思考人生的价值。
第八阶段为成年后期
年龄为65岁以后
面对的是“自我完整与失望”
自我完整的人,对人和世界更豁达。
#推荐影片
《吮拇指的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