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高血压通识课
2021-05-24 10:58:45 4 举报
AI智能生成
高血压的科普知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得到《冯雪 高血压医学课》
高血压--“无形”
在高血压这个问题上,严重威胁你的健康的,是你的认知,而不是现代医学的高度。
机制与认知
血压对人类的意义
血压的误区
血压是连续的波形
血压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不同时间,不同清醒下,血压的变化幅度很大。
同一时间,我们身体各处的血压各不相同
影响血压的关键因素
所有的血压问题,其实都是因为血管除了问题
高血压不是心脏病,而是血管病
高血压不是心脏病,而是血管病
两个变量
血液总量
阻力
R=8ɳl/πr4
R:阻力血管
L:血管长度
π:圆周率
r:血液粘稠度
其中ɳ、Ɩ、Π是定量,R、r是变量。
R:阻力血管
L:血管长度
π:圆周率
r:血液粘稠度
其中ɳ、Ɩ、Π是定量,R、r是变量。
血管的粗细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反,你的体温、睡眠、情绪、年龄、
血管里的斑块、弹性,甚至你的呼吸,都会影响它的粗细
相反,你的体温、睡眠、情绪、年龄、
血管里的斑块、弹性,甚至你的呼吸,都会影响它的粗细
平静的时候,我们主动脉的内径大约是3.2cm粗,收缩压是120mmHg,而一旦发生危险,主动脉只需要收缩到平时的0.9倍,变成2.88cm,血压就可以迅速飙升到182mmHg。
如果血管的弹性变差,上面有斑块,也就是脂肪在血管里堆积成块,让血管狭窄了,哪怕只狭窄一点点,血压也会升高。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变成高血压
血压的本质是脉冲波
血压在本质上就是能量,从心脏射出来的能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血压这个能量场的震荡幅度决定了人体所有细胞的工作极限,也决定了我们身体的极限。
血压机制:能量如何快速精准分配
站在能量的视角,人类必须通过血压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不管是直立行走,还是采集、狩猎,乃至思考,都非常耗能,怎么满足这些活动的能量需求?
第二,各种活动的启动和切换要非常迅速、不容迟疑,怎么把能量快速分配,第一时间送到需要的地方
第三,不同的活动参与的器官不同,各个器官需要的能量也不同,怎么实现精确分配?
主基调:长期升高
直立行走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长期升高的血压。
我们体内的水和钠会维持一定的平衡。当肾脏选择在人体内保留一部分钠,水分也就以一定的比例保留在了人体内,从而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长期、稳定的升高了的血压,让大脑有了充足的供血,让人类直立起来,最终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
为了尽可能做到快速,血压的调节信号是通过神经传递的。在所有身体信号的传递中,神经是以生物电的速度传递的,无疑是最快的。
既然不能依靠信号传递的起点,那就依靠信号传递的终点,也就是血管壁上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肾上腺素受体。
非稳态:高血压是不是一种病?
不管是发病原因、诊断标准,还是治疗思路、对待它的态度,高血压都和常规意义上的疾病不一样。
高血压和常规疾病的诊断标准不一样。它的诊断标准完全是人为规定的,而且一直在变,不同国家的规定可能还不一样。
高血压是衰老的必然
高血压是一种非稳态环境
首先,就是损伤血管。长期升高的血压冲击血管壁,会对血管带来持续的物理损伤。
“血管重建”
粗壮的血管看起来结实了,但也变得僵硬、不敏感,从而导致对血压的调节功能变得迟缓
增生的血管不是向外长的,而是向管腔内生长,这就使得血管的管腔内径更小。
通过对血管的损害,持续的高血压还会间接损伤靠血管供血的脏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血压更像是这些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不是疾病本身。
如果说血压的周期性波动维持了生命的稳态,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就像是慢慢把我们的身体拖入一个非稳态环境,
短期问题不大,时间久了,随时可能崩塌
如果说血压的周期性波动维持了生命的稳态,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就像是慢慢把我们的身体拖入一个非稳态环境,
短期问题不大,时间久了,随时可能崩塌
高血压的界定标准
影响界值的最大因素是年龄。
25岁到35岁,满意的血压应该是115/75 mmHg。这样才能给衰老带来的血压升高留出空间。
40岁前,尽量不要超过120/80 mmHg。
40到50岁,血压一般都要增长,但正常应该维持在125/80 mmHg;
55岁前,135/85 mmHg以下就可以。
到了65岁,保持在140/90 mmHg就不错。
40岁前,尽量不要超过120/80 mmHg。
40到50岁,血压一般都要增长,但正常应该维持在125/80 mmHg;
55岁前,135/85 mmHg以下就可以。
到了65岁,保持在140/90 mmHg就不错。
定义血压界值不能离开基础血压。
血压界值应该是满足自身供血的最低值。
诊断和逆转
分级
第一步逻辑推理
就是从一星半点的信息和顺藤摸瓜的询问中,初步判断这人患高血压的概率是多少
点,就是一个线索点,任何和高血压相关的都算。
线索点就更多了,包括有没有高血脂、糖尿病?家里父母是不是高血压?抽不抽烟?喝不喝大酒?熬不熬夜?吃饭口味重不重?工作压力大不大啊……
和人群的平均线做比较。这样,两条线就构成了一个平面
第二步, 明确证据
诊室血压
居家测量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第三步,推测风险
《中国2018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来说吧,我们把高血压分为了5个等级,具体都是以诊室血压为基准划分的——
小于120/80mmHg的,称为“正常血压”;
大于等于120/80mmHg,小于140/90mmHg的,称为“正常高值”。这个时期是预防高血压最佳的时期。
大于等于140/90mmHg,小于160/100mmHg的,称为1级高血压。这个时期是我们逆转高血压的黄金时期。关于逆转高血压,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讲到。
大于等于160/100mmHg,小于180/110mmHg,就是2级高血压。
一旦达到180/110mmHg,就进入了3级高血压。
小于120/80mmHg的,称为“正常血压”;
大于等于120/80mmHg,小于140/90mmHg的,称为“正常高值”。这个时期是预防高血压最佳的时期。
大于等于140/90mmHg,小于160/100mmHg的,称为1级高血压。这个时期是我们逆转高血压的黄金时期。关于逆转高血压,我们在后面还会详细讲到。
大于等于160/100mmHg,小于180/110mmHg,就是2级高血压。
一旦达到180/110mmHg,就进入了3级高血压。
延缓:让高血压来得晚一些
医生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思路,并不是彻底消灭敌人,而是用终局思维打持久战,尽可能拖住敌人就行
高血压的风险点
形成原因
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异常的血压升高有三种通路
通路一是兴奋交感神经,让身体释放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激素,从而收缩血管,导致升高血压。持续的压力、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都会导致这个问题。
通路二是摄入过量的钠,导致肾脏排钠功能紊乱。血液中的钠变多,导致血液总量增多,从而升高血压。
通路三是改变血管。无论是血管弹性变差,还是血管壁损伤,出现炎症、斑块,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年龄、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空气中的PM2.5都和这条通路有关。
如何预防
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不抽烟,不酗酒,不喝咖啡样饮料。
完全不抽烟
少量饮酒,每周7杯以下
喝纯咖啡没有问题
空气污染,主要是PM2.5
运动、减盐、减压
逆转:抓住干预的黄金时期
如果目标是治愈,保证治好后不再得,确实做不到。但如果目标是逆转,是在不吃药的前提下,让血压重回和自己年龄匹配的范围,而且维持几年、十几年,还是可以做到的。
源头疏导
控制的生活方式
半路拦截
如果血压已经非常高,超过了160/100mmHg,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已经非常大,那确实就做不到逆转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把血压稳定住,只让它不伤害其他器官,那就问题不大
下游监管
如果血压已经非常高,超过了160/100mmHg,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已经非常大,那确实就做不到逆转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把血压稳定住,只让它不伤害其他器官,那就问题不大
高血压治疗的流程图
如果血压已经高于160/100mHg,那结论很明显,不可逆转。
药物治疗
如果血压还不到160/100mmHg,那不管是高血压前期,还是1级高血压,就都有逆转的可能
必须让收缩压和舒张压持久的、同时达到这个目标值以下,而不是差不多达标,更不是有时候达标,有时候不达标
治疗与干预
饮食
在生活方式管理中,有明确医学证据的大部分都和“吃”有关。
减盐
每天3.5g到6g
多吃富含钾的食物
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和豆类
看不见的盐
调味品
精加工的熟食
甜食
成功经验
把盐勺逐渐换小,并且知道这个一勺盐是几克
加一些浓郁的调料来替换口感。
醋、辣椒、花椒、大料、胡椒
熟食、甜食,吃之前一定要看食品标签。
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
持做到了减盐饮食,大概率上,四个星期后你的血压就会下降4-6mmHg
DASH饮食
”停止高血压饮食“
”停止高血压饮食“
单独使用就能平均降低收缩压11mmHg
在减盐的要求上和上面完全一致,它的核心是比例搭配。
ChildTopic
买一个食品盐度计
运动
运动降低血压,靠的不是即刻的效果,而是运动中及运动后的长期效应。
运动降血压的机制
对神经的改善
运动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心跳更快、更强,血压升高。而与此同时,副交感神经也会跟着兴奋。它和交感神经相反,作用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
在运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副交感神经会被持续调动。所以在长期运动后,人的血压、心跳不仅不会过度升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性也会更好。这就相当于血压的调节系统更灵敏、更协调,当然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对血管的改善
运动的时候,血管内皮会释放一种叫作“一氧化氮”(NO)的物质。这是人体自产的纯天然舒张血管物质,可以很好地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长期运动还会让肌肉的毛细血管增多,让血管变得更粗,自然也能降低血压。
4周以上的运动训练,对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平均下降收缩压4.3mmHg,舒张压1.7 mmHg。对于高血压人群,降压效果更好,收缩压平均下降8.3 mmHg,舒张压下降5.2mmHg。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FITT
FITT
F是指频次(Frequency)
保证每周至少运动5次,最好能达到7次,也就是每天都运动,才能收获明确的降压效果。
I是指强度(Intensity)。这是整个运动处方的核心。目前公认的是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最佳心率 =( 220 - 年龄 - 静息心率 )X | 40%-60% | + 静息心率
T就是运动的类型(Type)
跑步、游泳、划船机
T就是时间(time),也就是一次运动多久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至少要达到30分钟
要除去运动前的热身5min、运动后的整理5分钟,只算中间达到有效运动强度的30分钟
其他运动类型
等长力量训练
平板支撑、靠墙静蹲
这种运动会刺激肌肉深层的血流急速增加,对肌肉增长不一定效果最好,但却能启动深层血管的再生,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长期训练能改善神经调节,降低血管的阻力。
高强间歇训练
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相间隔。比如跑步,在85-95%的最大摄氧量这个强度运动3min,紧接着,在50%的这个强度再运动3min,交替循环4组
一般的力量训练
实操
首先,热身5分钟,舒展身体;
然后,按照中等强度每天跑步30分钟,一周5天。
跑步后,来8个力量训练的动作,每个10次。具体动作我也帮你挑好,放在文稿后了,照着练就行。这个力量训练,一周3次就够了。
再然后,在一般性力量训练后,加一个2分钟的平板支撑,也是一周三次就够。
最后,简单的拉伸运动5分钟
然后,按照中等强度每天跑步30分钟,一周5天。
跑步后,来8个力量训练的动作,每个10次。具体动作我也帮你挑好,放在文稿后了,照着练就行。这个力量训练,一周3次就够了。
再然后,在一般性力量训练后,加一个2分钟的平板支撑,也是一周三次就够。
最后,简单的拉伸运动5分钟
入静
入静降血压的科学依据
入静可以改善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
入静能减轻血管的各种损伤
入静会稳定地改变自主神经系统
目前的实验结论是:入静能降低收缩压0-11mmHg,降低舒张压0-7mmHg
类型
冥想
意念当下型
在意念当下的基础上,为所有的思想赋予仁爱、包容和同情。
意念当下,但练习时可能需要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还会得到一个个性化的“咒语”,比如“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在森林中呼吸”等等,然后反复默念。这一派的典型代表是超验冥想,还有吠陀冥想。
生物反馈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
慢呼吸
缓慢而深长的呼吸,30秒内降到6次以下,对血压的调节极为有效,短期内就可以降低4mmHg的收缩压
吃药
怎样选择降压药
分类
第一大类:减少血容量
这是一类古老却又经久不衰的药物,叫利尿剂,顾名思义,就是让你多排尿。排尿就意味着排出身体里的水和钠,血管里的水和钠减少,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
这是一类古老却又经久不衰的药物,叫利尿剂,顾名思义,就是让你多排尿。排尿就意味着排出身体里的水和钠,血管里的水和钠减少,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
第二大类:直接扩张血管
直接扩张血管,比如钙通道拮抗剂,简称CCB。
这类药能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这些细胞的“大门”就开在血管壁的肌肉细胞膜上,钙离子无法进入,肌肉细胞就不能收缩,也就是血管不能收缩,血管不能收缩,血压自然就下降了。
某某地平”,什么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都是这一类的
最大的优点是适用人群广泛,几乎没有不适合的,在中国,近一半的高血压患者都在用它
这类药也有一些副作用。因为有强效的扩张血管的作用,所以会有不超过10%的人吃完以后脸红、水肿、头疼和眩晕,一般过段儿时间会缓解,不过有的人就是不能耐受,需要换药。
第三大类:收缩血管
针对血管紧张素酶的抑制剂,简称ACEI
它是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血管紧张素少了,血管收缩自然就少了,血压也就降低了。它通常叫“什么普利”,比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
针对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拮抗剂,简称ARB
它自己先和血管紧张素的受体结合,这样一来,当血管紧张素想和受体结合的时候,发现一个萝卜一个坑,受体都被“假萝卜”占满了,于是血管紧张素再多也不起作用。这类药通常叫“什么沙坦”,比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第四大类: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来减少血管收缩,典型的就是β受体阻滞剂。
这类药物一般叫“什么洛尔”,比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
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首先,可能会引起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哮喘;其次,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再次,对性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原则
第一,有效高于一切。
第二,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大类。
第三,不拘小节。
只区分大类,不必看是哪个品牌的哪一种
第四,方便为王。
最好选一天吃一次的,选你容易拿到的,选你负担起来不贵的
第五,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最好用那种大家都在用、用了很多年的药
怎样吃才算对?
五大常见误区
一旦患上高血压,我们只有一个心脏、一个大脑,可经不起这种可能性。这个侥幸我们不敢赌,也没必要赌。所以权衡利弊,当然值得吃,而且一定要吃
副作用,这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毒性累积的过程,而是我们同化药物,药物也同化着我们的身体,最终我们融为一体的过程。
需要好几种降压药联合使用,是因为大量的研究证实,联合用药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更好
单一药物的常规剂量难以下降很多
剂量增倍,副作用也会增倍
没有医生指导,千万不要私自停药
常见小问题
忘记吃降压药
尽量选择一天吃一次的药
吃药和生活习惯绑定
吃药时间
睡前吃降压药更好
展望
提前预测
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应用
个性化治疗
通过大数据
治疗理念变化
高血压极有可能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代谢疾病中的一种。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