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书笔记
2021-05-28 11:17:1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三部分 成长与信仰
1. 信仰与世界观
随着自律的不断加强,爱和人生经验一并增长,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周围的世界,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不过,由于天赋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常常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或广阔或狭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事实上,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与信念,只是未必说出来而已
人们的世界观各不相同,甚至相去甚远。
我们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几乎很少有人有独一无二的人生。我们的一切 (包括我们的情感 ),似乎都是 “二手的 ”
2. 特德的案例
与缺乏激情的态度相伴而来的,是对一切都表示轻蔑和不屑,似乎没有任何事物能让他满意,他的眼睛完全是批评家的眼睛。他用挑剔的态度,与可能影响情绪的一切事物保持距离。特德注重隐私,我很难了解更多细节,这使治疗进行地格外缓慢,我必须从他口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资料。
特德也意识到,他不自觉地采取了双重标准。从此以后,他开始留心周围美好的事物。他不仅聚焦黑暗,也开始关注光明。除了反思汉克以及其他人的死亡,他也注意审视人生的快乐。他逐渐意识到,人生某些痛苦,原本就是难以避免的,生命原本就是矛盾、庞杂的组合。
3.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科学本身也很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第四部分 恩典
1. 潜意识的奇迹
a) 这个你所知甚少的‘自己’,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的神秘性超出你的想象。”
b) 人们不经意间说出某些奇怪的话,做出异于平常的举动,原因各种各样,但往往是受到压抑的东西的一种自然流露,其中既包括消极的东西,也包括积极的东西。它们是客观而真实的,尽管我们可能不想公之于众。
c)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暗示出,我们的智慧来自于对全人类智慧的继承
2. 进化的奇迹
a)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须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但遗憾的是,我们却习惯于保持原状,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与陈旧的方法;我们习惯于走平坦的道路,害怕道路上荆棘遍布
b) 我们身后有一种力量,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它使我们宁愿忍受痛苦,选择艰难的旅途,使我们敢于穿越荆棘,趟过泥泞,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
c) 心灵进化的金字塔适用于每一个人。我们的心灵渴望成长,但我们必须积极行动、克服阻力,才能实现目标
d) 没有秩序、不再发生分化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熵”。
3. 开始与结束
a) 我们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对自己的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对别人的爱让我们帮助他们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
4. 熵与原罪
a)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都无法取得成功
b) 并非所有恐惧都等于懒惰,但大部分恐惧确与懒惰有关
5. 意识的进化
a) 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之中,总有一种东西存活在我们脚下,我们只看到花开花落,而生命的树根却岿然不动,万古长青。
b) 有自主行动能力的成年人,可以独立做出影响他人和世界的选择
6. 力量的本质
a) 我们凭借足够的耐心,付出充分的努力,沿着心智成熟之路前进,点滴的认知和经验,就会慢慢汇集起来。渐渐地,人生之路将会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一不小心进入死胡同,也可能不时经受失望的打击,或者遭到错误信息的干扰。但是,在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我们终将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一言以蔽之,我们必将拥有驾驭人生的强大力量。
b) 我们的心灵获得力量,就会感觉舒适愉快。在人生旅途上,我们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进步带给我们的愉悦感难以言喻
7. 迎接恩典降临
a) 每个人都想要获得爱,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让自己值得被爱,做好接受爱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把自己变成自律、心中充满爱的人。如果我们一味刻意追寻别人的爱,期待着有人来爱我们,那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们没法真正去爱别人,只能依赖别人。但当我们不求回报地滋养自己和别人时,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可爱的人,这样爱就会在不经意间降临到我们身上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第一部分 自律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是人类心灵净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的原动力是爱
1.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2.父母的过错
缺少自律的孩子,未必是父母管教不严。
父母难以自律,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爱心至关重要,即使家庭生活混乱,倘若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但假若父母从事很严谨的职业,生活方式严谨,倘若缺少爱和温情,他们培养的孩子照样随心所欲,不懂得自律。
爱某样东西,你会为它付出时间,照顾,陪伴他们。培养自律也需要时间。
即使孩子需要纪律训练的时候,我们也无知无觉。不愿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不考虑那种教育方式最合适,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来教育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
聪明的父母,愿意花时间陪伴了解孩子,花时间、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哪怕孩子犯了大错,他们也恰当运用敦促、鼓励、表扬、或必要的警告或责备,认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
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优劣,孩子自然会领略到父母甘心忍受痛苦的一片苦心,既然父母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我们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是自律的起点(愿意忍受痛苦,获得推迟满足感)
父母的珍视,让他们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的起点,自尊自爱的感受,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懂得自立。懂得自我珍惜,我们就会合理安排时间。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养成自律意识,对安全感产生信任,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心灵的财富,来自父母表里如一的爱,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假如这些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获得礼物的过程,必然是一场更为艰辛的奋斗,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必须从小培养,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只能事倍功半。
3.解决问题的时机
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
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得到回报。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4.承担责任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这种心理趋向令人遗憾,有时甚至达到可笑的程度。
军官总是固执己见,不愿承认酗酒是他的个人问题。他也不肯接受我的建议:只要凭借毅力和决心,再加上别人的帮助,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我只好无奈地通知他的上司:他根本不肯接受帮助,他的固执让我无能为力。就这样,那个军官继续酗酒,最终被开除军职。那么,面对上述军官,如果非要你治疗,你会选择怎样的方法呢?
5.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
神经官能症 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者 不愿意承担责任,错在旁人
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任何事,他们都觉得能力不及他人,他们缺少勇气和个性。
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强调“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及承担责任的能力。
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6.逃避自由
我的时间是我的责任,如何安排时间,应该有我自行负责,而且只有我本人可以选择优先处理次序。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又想极力规避这种痛苦。
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放弃了权利,实在是逃避自由。
我相信,世界上存在压迫性的力量,可是我有足够的自由与之对抗。
7.尊重事实
一般人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感觉自己不能够‘应付’或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如果得到治疗,他们就会知道,作为成年人,他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实事求是,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对事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
只有少数幸运者能够继续努力,不停地探索、扩大、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绘制人生地图的艰难,不在于我们需要从头开始,而是唯有不断修订,才能使地图内容详实和准确。一旦新的资讯与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我们就会感到恐惧,宁可对新的资讯视而不见。
8.移情:过时的地图。
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漠然置之,是构成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为:移情。
把产生于童年时期,并似乎一直适用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和反应(他们通常具备特殊的意义,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当地转移到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移情”。
你需要愿意承受痛苦,承认现实,不要怪自己,也非怪别人,找到修正地图的方式,然后让自己充满爱
9.迎接挑战
智慧,意味着思考和行动紧密结合
完全忠于事实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它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
忠于事实的生活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
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10.隐瞒真相
两种谎言:
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地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
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被冠以“白色谎言”的头衔,不意味着脱离了谎言的实质,并且值得原谅。与黑色谎言不同,白色谎言常被认为是善意的谎言,戴着“不想伤害别人的感情”的帽子,更容易得到社会的宽容和认可。白色谎言不易察觉,其危害远远超过黑色谎言。
父母的白色谎言不是对孩子的保护,而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让他们无法了解到有关金钱、疾病、毒品、性、婚姻、父母、祖父母及其他方面的真实情形。他们接触的不是诚实的“角色榜样”,而是残缺的诚实、局部的坦率以及有限的勇气。父母以上述方式保护孩子,也可能出自对孩子的爱,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有时要开诚布公,有时则要抑制倾吐想法和感觉的欲望。那么,怎样做才不致违背忠于事实的自律精神呢?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原则:
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
其次,要牢牢记住:一般说来,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上就等于说谎;非得保留部分真相,那一定是情非得已,且是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
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力欲、刻意争取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等,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
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
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规则,只有以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
第六,评估他人对事实的需要,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
还要记住,在评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上,我们通常都是低估而非高估了这种能力。
11.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时,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某一部分。除非永远停留在原地,中止生命之旅,否则这样的放弃是不可避免的。
12.抑郁的价值
对那些有勇气承认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而言,选择放弃是必须要迈过的一步。
13.放弃与新生
人人都可能碰到机会,做出影响一生的选择,但容易做出决策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决策者。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而杰出和伟大本身,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表面上这是一种悖论,其实不然
14.问题和痛苦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第二部分 爱
1.爱的定义
a)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b)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c) 首先,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d)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爱在帮助别人进步和成长的同时,也会拓展自己的心灵,使自我更加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e)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
f) 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由于爱是不断扩展自己和他人自我界限的过程,所以,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付出努力,去跨越原来的界限。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我们爱自己或爱某人,就要持续地努力,帮助自己和他人一起获得成长。
g) 最后,爱是一种意愿。我之所以用“意愿”来定义爱,是为了让它与一般的“欲望”有所区别。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转化成行动,而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能够称为意愿
(1) 爱一个人却没有付诸行动,就等于从未爱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付出爱的时候,在为了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贡献力量的时候,一定是出于自觉自愿的选择,即主动选择去爱,而不是一种被动的强迫。
2.坠入情网
a) 长期以来,人们对“爱”存在着各种荒谬的认识。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男女恋爱,尤其是把“坠入情网”当成是爱,或者认为它至少是爱的一种表现
(1) 坠入情网,通常会产生与性有关的欲望
(2) 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来
b)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与别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地涌向所爱的人,于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
c) 在某种意义上,坠入情网是情感和心灵的一种退化。与心爱的人结合在一起,跟童年时与父母相伴的记忆彼此呼应,让我们仿佛又体验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又感觉到自己强大有力,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实现愿望。我们感觉爱无比强大,能够征服一切,前途无限光明。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常常与现实脱节
d) 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爱的一种幻觉而已。情侣只有在脱离情网之后,才能够真正相爱。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甚至没有恋爱的感觉,也无须以之为基础
e) 坠入情网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不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很多时候,不管怀有怎样的期待,没有机遇和缘分,就永远无法体会到恋爱的感觉,爱的情网,也不会为你张开;而有时候,它却有可能成为不速之客,不请自来
f) 当恋爱的激情到来时,你可以凭借愿望和意志力来控制恋爱的激情,却不能凭空创造出激情。
g) 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无须努力
h) 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得到扩展,让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
i) 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
j) 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
k) 坠入情网是人类原始基因对于人类理性的征服,使我们心甘情愿地落入婚姻的“陷阱”
3.浪漫爱情的神话
a) 浪漫爱情神话是一种可怕的谎言
b) 把伴侣当作独立的个体,让对方独自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从而彻底找到问题的症结,使婚姻和家庭迈向成熟。
4.再谈自我界限
a) 由于真正的爱是一种扩展自我的体验,所以,它与自我界限密切相关。在爱的过程中,我们感觉自己的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促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精神贯注”
b) 真正的爱带来的喜悦,延续的时间更为长久,可以使我们和宇宙融为一体,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之为“人性和神性的结合,也就是天人合一”
c) 恋爱或性却有可能成为真爱的开始,因为恋爱和性爱造成的自我界限的暂时消失,可以使我们对对方做出承诺,而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真正的爱便可能产生。由于我们提前品尝到了自我界限消失后的滋味——即幻想中神秘的爱的感觉,所以在激情过后,我们仍醉心于那种美好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成为一个诱因,引发我们去追求真爱。坠入情网本身并不是爱,但它却是爱的神秘架构中最重要的一环。
5.依赖性
a) 对爱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将依赖当成了爱
b) 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并不是自由的,而是因为需要依赖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
c) 消极性依赖,是指患者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
d) 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e) 适当进行角色互换,就像是进行有趣的游戏,可以给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更可以减少对对方的依赖性。它可以训练我们在没有伴侣支持的情况下,仍然正常生活,而不是突然间失去主张,不知所措。
f) 导致消极性依赖的根源是缺乏真正的爱。患者由于在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所以,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
g) 童年时得到父母持续关爱的孩子,成年后就懂得珍惜自己,并坚信自己是值得爱的,是有价值的。他们相信只要坚持真实的自己,就能够得到别人的爱
h) 真正的爱与自我约束相辅相成
6.精神贯注
a) 过分依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与心智的成熟完全无关。过分依赖的人只关心自己的滋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过得丰富而充实。他们渴望快乐和享受,不能忍受成长的痛苦、孤独和寂寞。他们既不关心自己心智的成熟,也不关心别人心智的成熟,哪怕是他们依赖的对象
b) 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我们需要为自己提供许多与心智有关的养分。我们必须爱惜身体,好好照顾它;我们要拥有充足的食物,给自己提供温暖的住所;我们也需要休息和运动,张弛有度,而不是永远处在繁忙状态
c) 如果我们与某个人相处,局面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必然会容许他(她)拥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因为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7.“自我牺牲”
a) 在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背后,尽管动机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给予者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
b) 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完善。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是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8.爱,不是感觉
a)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
b) 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c) 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真正的爱是自主的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时刻都有爱的感觉,诚然是一件好事,但爱能否持久,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爱的意愿,是否有奉献精神
d) 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有可能在心头燃起,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是有限的,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
9.关注的艺术
a) 拓展自我界限和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目的,所以,爱需要不断的努力
b) 拓展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
c) 爱也可以说是勇气的一种表现形式
d)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细心照料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
e) 我们对对方的关注,一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能促进对方心智成熟,还可以对抗自己内心的懒惰,让我们付出努力
f) 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
g) 用心倾听是爱的体现,而婚姻是体现这种爱的最佳场所
10.失落的风险
a) 爱需要用行动来体现,需要与懒惰对抗,与恐惧较量
b)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
11.独立的风险
a) 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乃至百万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朦胧和混沌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与清醒。这是了不起的人生跨越,它不是随意迈出的一小步,而是用尽全力向前跳出的一大步
b)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c) 即使是心理最健康的孩子,初次步入成人世界时,除了兴奋和激动,想必也不乏迟疑而胆怯
d) 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
e) 自尊自爱不仅是接受挑战的动力,也是勇气的来源。我的父母很早就传达给我这一信息:“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有价值的人。
12.投入的风险
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先发制人地“抛弃”对方,即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先抛弃你”的模式。
13.冲突的风险
a)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即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的人。
b) 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
c) 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d) 对别人提出批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凭直觉就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另一种是经过反省,确认自己有可能正确。前一种方式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父母、配偶或者教师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这很容易招致不满和怨恨,而不会给对方的成长带来帮助,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第二种方式给人谦逊而谨慎的印象,它需要批评者首先自我完善,由此让很多人知难而退
e) 所幸人们对于友谊的实质,如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友谊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的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成功构建持久的人际关系,否则,友谊就势必带有“失败”、“脆弱”、“浅薄”的典型特征。
f) 行使爱的权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有时甚至要冒很大的风险。你的爱越深,就会越加谦虚,而不是自私和傲慢
14.爱与自律
a) 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b) 人不应被情感所奴役,也不能把情感压抑得荡然无存
c) 我们的人生何其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超出能力的限制,对我们的爱不加控制,无疑是自欺欺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只会给爱的对象带来伤害。即便很多人需要爱和关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作为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可以想象,这是艰难的选择,有时还会让你痛苦。你需要权衡多种因素,做出最终决定。你选择的爱的对象,应该能够通过你的帮助,让自己的心智得到成熟
d) 真正的爱,珍贵而有限,应该倍加珍惜,妥善使用。
e) 帮助他人的心灵获得成长,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很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由此导致身心的痛苦乃至严重的疾病。
f) 不把别人看成独立的个体,无视别人的独立和自由
g) 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h) 夫妻双方只有更加独立,保持各自的情操和特性,而不是“合而为一”,才能使婚姻生活更为美满
15.爱与心理治疗
许多人产生心理疾病,都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爱,或者得到的是畸形的爱。医生给予患者更多的爱和关心,才能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补偿,使疾病更快地得到治愈。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