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读书笔记
2021-05-27 17:57:0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记忆》(Anamnesis)一书在沃格林的智识生涯中,地位相当独特。一般来说,他很少有兴趣去回顾之前已经发表过的东西,甚至,一旦兴趣不再,他连篇幅巨大的《政治观念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四章 记忆的偏差
“记忆的七宗罪”
1.分心
记忆与注意力之间的交界出现了故障
信息没有记全
2.短暂性
随着时间流逝,记忆衰退或消失
3.空白
尽管拼命回忆,全难以检索到相关信息
4.错认
信息交错,搞错了记忆的来源
5.暗示
由于引导性问题、评论或提示而植入记忆
6.偏颇
记忆当时的知识和信念对过往记忆有着强大影响
7.纠缠
某些我们宁愿忘却的恼人信息或事件,会时不时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1、遗忘
遗忘的定义
存储后的信息丢失。
由于提取信息时,相似的记忆之间发生混淆、互相干扰。
两种传统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记忆只是褪色或者消散了。
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发生是干扰造成的后果。
两端经历越相似,对它们的记忆就越有可能相互作用。
2、闪光灯记忆和回忆高峰
记忆的特点
人们似乎能长时间地、生动地记住某一些时间,尤其是当这些事件非常特殊,或者能引起很多情绪时。
闪光灯记忆
在情绪非常激动的情况下,人的记忆表现通常较好
回忆高峰
回忆高峰出现在人们生命的后半途。
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记忆并不平均,人们记得最多的是发生在青春期和成年期早期的事情。
回忆高峰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情感或重要的意义
3、已有知识的影响
基模
我们已经拥有的知识
指的是对过往经验加以组织后所得到的意义结构
基模帮助我们理解熟悉的情形,引导我们的预期,并为新信息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框架。
如果先前拥有的知识基模难以派上用场,人们就会感到新呈现的信息难以理解。
知识如何促进记忆
记忆容量(已经拥有的知识)与现有知识在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哪些信息能被有效地记住
对记忆材料进行组织、整理,能够同时提升对这些材料的学习效果和回忆表现
知识如何导致错误?
人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有自己的预期,而这些预期提供的基模能促进或误导我们的记忆。
在回忆时,人们倾向于按照基模的结构来调整故事。
常见的记忆错误还包括,添加一些在典型场景下通常会出现但在真实事件中未出现的内容
人们倾向于记住与脑海中的基模相符的信息,并过滤掉那些不一致的信息。
4、真实和假想的记忆
回忆的重组
即时我们认为在脑海里准确“回放”了之前的事件或信息,但实际上,我们是用一个个碎片构建起记忆。
与此同时,我们已有的知识和观念也参与进来,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将那些碎片加以组合。
实际与推理的相融
如果新事物和我们已知的事物相似度很高,我们就倾向于不记住这些新信息
因此实际发生的内容与推理想象出来的内容之间的界限会较为模糊
现实监控
含义
指的是区分出哪些记忆是有关真实事件的,哪些又是来自梦境或其他想象来源的
和现实监控这一概念相关的是源监控,即成果地确定记忆来源
不同记忆在性质上存在差异
外部记忆
具有更强的感官性质
更为具体、复杂
发生在某种具体可信的时间、地点情境下。
内部记忆
更多地包含推理及想象过程的痕迹
目击者证词的偏颇
1. 尽管高度激动的情绪可能促进记忆,但当处于极度的压力之下,他们的注意力可能相当有限,而感知也会出现偏差。
2. 身处暴力事件中的人们通常记忆能力会变差,因为人们会调用认知资源去进行自我保护
3. 犯罪现场的武器会分散目击者对于罪犯的注意力
4. 虽然与回忆信息相比,我们更擅长辨认面孔,但衣着往往是造成记忆偏差的重要原因。
5. 对于与自己种族或民族不同的人,人们往往不擅长辨认他们的相貌
6. 诱导性问题也会造成记忆扭曲
被问及记忆信息中没有的物体,很有可能就将物体添加到记忆场景中。
一旦添加进去,就会成为记忆的一部分,我们很难再区分真实记忆和添加后的记忆。
记忆的回溯性偏差
在一些情况下,后续的相关信息本应被整合进记忆的,却没有能恰当地整合进来
人们可能记得自己对之前错误的信息进行了修正,却继续依赖那些不可信的信息
正确的后续信息无法恰当地整合进现有的记忆
误导信息效应
新添加的信息会扭曲旧有的记忆
即便误导信息间接地出现,仍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人们回答误导性问题时几乎和他们回答无偏见问题时同样迅速和自信
虚假记忆
常见于“恢复”记忆
通过使用暗示或误导的信息,创造新的回忆,从而让人们强烈地认为这些事件曾经在过去发生过。
7. 来源遗忘
受害者对罪犯的记忆错位,认错了人
8. 变化盲视
在一些情况下,当两个人互换了为止,旁人无法察觉他们究竟是什么时候换了为止的。
人们对周围环境中发生的改变并不太敏锐
第五章 记忆障碍
记忆与大脑
海马体
对新记忆进行分类和整合
对于新的记忆,海马体扮演了“印刷机”的角色。
大脑皮层
是大脑的外层,数十亿藤蔓般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通过电脉冲和化学物质来存储信息。
扮演“图书馆”的角色
由海马体“印刷”出的重要的长时记忆都永久存放在大脑皮层。
有关失忆症的研究
有关失忆症的研究
1)通过研究区分一些特定类型的记忆过程
2)将记忆障碍与特定的神经结构关联起来,记忆障碍患者的这些神经结构通常都受到了损伤。
遗忘综合征
患有遗忘综合征的人仍然保留了智力、语言能力以及短时记忆广度。但是他们的长时记忆被严重破坏了。
典型的遗忘综合征通常涉及海马体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大脑区域,例如间脑中的丘脑
失忆的影响
失忆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因为我们对人格、自我和身份的感知与我们的记忆紧密相联
记忆障碍的评估
对于失忆症患者,心理学家通常首先采用韦氏记忆量表(现在已是第三版)进行评估
韦氏量表的设定是,普通人群得分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
但是,韦氏记忆量表第三版所进行的记忆评估并不全面。
失忆的三种表现
脑部损伤的两种表现
顺行性遗忘
是指对信息记忆的遗忘发生在导致记忆丧失的脑部损伤之后
记不住受伤以后的东西
逆行性遗忘
是指信息遗忘发生在损伤之前
记不住受伤以前的东西
心因性失忆症
含义
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会进入游离状态(dissociative state),他们似乎与自己的记忆部分地或彻底地分离了。
神游状态(fugue state)就是游离状态的一种,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会忘记自己的身份以及与此相关的记忆。
经历神游状态的个体并不会察觉发生了什么问题,通常还会采纳一个新的身份。
在神游状态下,人们显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及与其相关的记忆。这种状况可能会由某个创伤事件引起,比如一次事故或犯罪。
“多重人格障碍”
另一种游离状态是“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人格,分别掌控其过往生活的不同方面。
第六章 七幕人生
记忆的发展
各种认知能力的提升对于记忆容量存在着正面影响
解决问题和假设检验的技能提升之后,人们能够更好地提取记忆,并判断提取出的信息是否真实。
有证据表明,随着语义知识的增长,人们从永久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会增强。
当语义知识和语言能力更为丰满时,逐步发展出更为复杂的记忆编码和提取策略的过程就更显著。
当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他们就能用更丰富的言语标签对材料进行编码,并利用这些语义标签作为提取时的线索。
两种记忆的发展方式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的容量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幼儿和成年人记忆过程的基本机制是一致的:
信息会被逐渐遗忘,经由提示可以恢复,与之前信息重合的新信息会对记忆进行修改。
当儿童逐渐成长,他们就能在更长的时间间隔以后、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提取线索来更快地提取信息。
内隐记忆
研究表明,幼儿三岁的时候,内隐记忆就已发展完全
内隐记忆在幼儿期之后就几乎不再发展了
元记忆技能(对记忆过程本身的理解和管理)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对于更“核心”的记忆能力(编码、存储和提取),元记忆能力的成熟相对较晚,这可能与大脑额叶的神经成熟相对较晚有关,要到青春期才逐渐发展成熟。
儿童记忆
儿童的知识水平及其他的能力状态(例如语言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都会对记忆产生影响,这点当然非常重要
早期的记忆很难确认准确的来源,因为这些记忆被提取(并重新编码)了太多次,无法可靠地与某个具体的时间或地点联系起来。
“婴幼儿期记忆缺失”
大多数人无法有效地记住自己四岁前的经历。
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之前的记忆可能仍然存在,但这种记忆具有特殊的神经形式和心理形式,这意味着个体无法从其中提取到任何特定的经验。
记忆与衰老
对三种记忆的影响
外显长时记忆
随着个体的衰老,外显长时记忆任务的表现通常下降得非常明显。
再认的表现仍能保持良好,但自由回忆的表现下降得很明显
年长的人与幼儿类似,更容易受到暗示和偏见的影响。
内隐记忆
随年龄增长的退化并不显著
语义记忆
年龄的增长对语义记忆的影响不大。
事实上,语义记忆似乎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一步提升。
与年龄相关的记忆退化的原因
1.主导记忆策略和组织的额叶的退化
额叶在幼年期成熟得相对较晚,但随着年龄增长又衰退得较早。
儿童和老年人都容易出现与额叶相关的记忆障碍。
2.与年老后认知处理的速度下降有关
由于年老后压抑减少、注意力不足,并且缺少来自记忆情境和周围环境的支持。
3.记忆障碍通常是痴呆的前兆
情景记忆与海马体功能的障碍
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前兆
"轻度认知障碍”
介于正常衰老和临床痴呆之间的中间状态
轻度认知障碍可能仅仅与记忆相关,有可能与多个认知领域相关。
老年人保持大脑的正常运作的方法
运动
健康饮食
脑力训练
第七章 增强记忆力
如何增强自己的记忆力
硬件方面(生理结构)
用科学语言来说,目前没有可靠的方法可以系统地改善支撑记忆功能的神经系统。
一些物质(例如尼古丁、咖啡因这样的刺激物)可以通过提高注意力(从而优化对材料的编码)来提升记忆力。
软件方面(学习方法)
1.练习时间和被记住的信息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分散练习效应告诉我们,将学习时间分散在一段时间内比较好,而不要在某一时间内集中突击
其中的主要原则就是“少吃多餐”
3.无错误学习也是一种灵活的学习策略,即在学习新信息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测试
当这个信息被有效习得,便可以逐渐延长间隔时间。
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在信息能被有效习得的前提下,给予每个学习目标尽量长的时间间隔。
4.如果你是自己记住某事的,这会加强记忆。
5.集中注意力是有效的学习途径。
6.使用声音和视觉对信息进行编码(例如为语言内容创造出视觉形象),或者创造“思维导图”,是很有效的学习技巧。
7.在可用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把新的资料与你自己、你所处的环境详细而具体地联系在一起。
对于需要记忆的信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寻求其中包含的意义。如果信息本身缺乏意义,人们就会给资料赋予一定的意义
要尽量去理解所学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学习信息,这样做通常会改善记忆。
8.学习动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9. 注意力、兴趣、动机、精通程度和记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相强化关系。
对信息的记忆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1. 精细复述
不同于被动地重复信息以保持其可用性
进行精细复述时会考虑信息的意义,而且信息的意义会被详细地加以阐述。
精细复述能重新对信息加以编码,从而更好地存储信息
2. 扩展型提取
在一定时间间隔后尝试提取信息。
通过优化使用脑力,这种方法可以将学习成果最大化。
其基本原理是,当信息即将被遗忘时便尝试提取,这能够最有效地加强记忆。
3. 意义与记忆
意义对记忆有着深刻的影响
4. 外部辅助
外部辅助手段:
例如电脑、掌上电脑、手机、录音机、日记、备忘录、公司报告、演讲提示等等
内部辅助手段(记忆术):
记忆术就是用特定的方法组织信息,从而使其易于记忆,其方法往往包括使用代码、视觉想象或是韵律,有时候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
轨迹记忆法
这个技巧需要记住一系列熟悉而不雷同的地点或位置
后续的信息回忆就是在脑海中重新回想这些地点,并重新经历之前所创造的内心图像。
关键词记忆法
同轨迹记忆法一样,关键词记忆法也适用于大量材料,使用者只需将序列中的每个条目与对应的关键词配对,建立起有感染力的、难忘的联系即可。
言语记忆法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削减法会减少内容的信息量
细化法会增加信息量,或者将原先的内容重组,使其更有意义。
本书介绍
本书作者:
乔纳森•福斯特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神经心理学临床教授。
在记忆和神经心理学领域著有或编有
《神经成像与记忆》(1999)
《记忆:解剖区域、生理网络与认知互动》(2004)
《心理学》(合著,2005)等作品
本书简介:
本书提及关于记忆的相关研究,对记忆系统的运作模式、记忆的各种功能、记忆偏差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记忆障碍的成因及影响等都做出了简要的介绍。
幸福无非就是身体健康、记性不佳。——阿尔伯特·史怀哲
第一章 关于记忆的相关研究
记忆的特点
我们倾向于记住对自己而言最显著、最有用的信息。
日常生活难以牢记,而重要事情发生,如“威胁”或“奖励”,会使生理和心理模式开始运作,从而记住这些事情。
记忆的清晰程度并不取决于人们想要记住这件事的意愿强烈程度。
无论我们是否打算提取和使用过往的信息,记忆都会发挥作用。
记忆是一个选择性、解释性的过程。
记忆被动储存信息
在学习和储存新的信息后,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选择、解释,并整合。
记忆的七种重要特点
①记忆对人们很重要,它在理解、学习、社会关系以及生活的许多其他方面都发挥着作用。
②只要过去的事件或信息在之后的任何时间对某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产生了影响,就意味着人们对这些过往事件或信息存有记忆。
③记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现出来: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再认、熟悉,以及包括启动效应或身体动作在内的种种行为变化。
④记忆似乎涉及不止一个系统或一种过程。
实验证据表明,不同类型的记忆受特定的操控和变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⑤研究记忆是很困难的事,我们必须通过可观察到的行为来进行推断。
⑥记忆并不是对过往事件的忠实复制。
事件是在发生的过程中由当事人构建起来的,而回忆则涉及对事件或信息的重新构建。
⑦心理学家已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许多能影响记忆的变量,但仍有许多需要继续探索。
古典时代柏拉图的设想
编码
存储
提取
艾宾浩斯的研究
研究时间:
19世纪晚期
研究过程:
艾宾浩斯自学了169个音节组,每组都包含13个无意义的音节。
经过21分钟到31天不等的时间间隔之后,艾宾浩斯再次对这些音节组进行记忆。
研究结果:
遗忘速度大致呈现负指数规律变化
即刚学完最容易忘记,之后的遗忘速度会下降
对于“丢失了的”信息,再学会比初学者掌握得更快
在意识中遗忘的记忆,仍然以其他的形式留存着
艾宾浩斯的“节省”概念
巴特利特的研究
研究时间:
20世纪30年代
研究过程:
巴特利特的研究实验着重于有意义的材料
受试者被要求阅读一些故事,并将故事回忆出来
研究结果:
人们回忆出的故事往往比实际的故事要短
为了使故事连贯,人们试图对不熟悉的材料进行细节和自有知识上的“自加工”
记忆的一个关键特征是“重建”,而非“再现”。
人们在追忆时对故事所做出的修改,往往跟他们第一次听到该故事时的反应和感受有关。
我们对过往时间和故事的记忆是基于既有的预设、期望和“心理定势”
现代的记忆研究
现代研究者普遍认为,人类记忆的功能特性与计算机处理的特点十分相似。
衡量观察和推理
从观察与记忆中推断相关内容
记忆是多种功能的集合,因此不应将记忆视为单个的实体
第二章 记忆的图景
记忆系统的运作模式
记忆系统运作的基本逻辑
编码
即接受或获得信息
如编码出现问题,通常与注意力不集中有关
存储
准确的存储或保留信息
如储存发生问题,通常是遗忘
提取
提取或读取已存储的信息
能否提取涉及两个概念
信息是否可用
信息是否可及
记忆的隐喻
工作记忆比作台式电脑的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有限
长时记忆比作电脑硬盘
可无限量储存,并且关机不会影响内容
睡眠比作关机
睡眠不会影响长时记忆,但会清除部分短时记忆
记忆处理的层次
记忆的质量去取决于记忆编码的质量
“表面”层次仅仅处理记忆材料的物理特性
也就是死记硬背
“较深”层次涉及记忆材料的语音特性
也就是场景
“更深”层次设计对材料的意义进行语义编码
也就是理解
关于记忆处理层次的研究课题包括
信息编码过程对材料进行不同的处理
也就是对材料进行分组归类
编码过程对材料的进一步阐述
也就是以自己的理解进行再描述
编码时记忆处理的恰当与否
也就是记忆和提取的方式是否合适
定义记忆的各种功能组成
多重储存记忆模型
感官记忆
意识层面发挥作用
让我们注意到所发生的事情
感官记忆非常短暂但非常丰富
包含两种感官记忆
图像记忆
回声记忆
短时记忆
短视记忆容量有限
大约能储存7项内容
主要以声音或语音的形式储存
容易发生语音上的混淆
近因效应
即最近记忆的东西最清晰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容量似乎是无限的
可根据信息的意义实现储存
工作记忆
特点
与短时记忆的概念区别模糊
是主动留存的记忆,并经过了思维运作
工作记忆的四个组成部分
中央执行系统
控制注意力,并协调子系统
两个附属子系统
语音回路
语音的复杂程度决定记忆程度
语音回路的时间容量有限
视空画板
负责建立和处理心理图像
短时记忆中,并行的视觉和空间记忆任务会互相干扰
情景缓冲区
用于整合处理工作记忆中的材料
重新组合编码
语义、情景和程序记忆
语义记忆
是对事实和概念的记忆,与具体情形无关。
情景记忆
包括对时间、地点、时间发生时的情绪回忆
可被定义为对自己经历事件的记忆
程序记忆
行为流程记忆
如汽车、开车、吃饭等
外显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可清晰回忆到的信息和经历
“记得”某些事,能清晰想起具体的东西。
内隐记忆
因先前经历对后期行为或感受造成影响的,落到潜意识中的记忆
“知道”某些事,但想不起来具体的东西。
注:商业广告主要是通过影响内隐记忆实现目的
第三章 如何访问记忆中的信息
访问信息的两个重点
信息可及性
我们能提取到什么内容,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最初被编码和分类时的语境,以及提取环境在多大程度上与这一语境相吻合
这就是所谓的编码特定性原则。
信息可用性
我们能记住哪些事件,这似乎取决于这些事件在功能上的重要性。
评估记忆的两种主要办法
回忆信息
通常会有一些提示线索触发或促成回忆。
两种回忆类型
自由回忆
仅有时间线索,并无明确提示
线索回忆
除了时间线索以外,提供更多信息,试图获取具体资料
线索提示相当于协助完成一部分“记忆工作”
有指向性,可能引起曲解和偏见
再认
当信息再次出现时的辨认
以下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有助于实现再认
情境提取
取决于对时间和地点的“外显回忆”
语境对回忆与再认的影响
在测试记忆的时候提供与当初学习时相似的语境,对回忆有很大帮助,但对再认影响不大。
影响的是“外显记忆”
回忆的表现受到个体身心状态的影响。
在测试中的情绪状态与回忆的情绪状态一致时,回忆表现会更好。
两种效应
由身心状态决定的记忆(和遗忘)效应
只在以自由回忆的方式测试记忆时,才会体现记忆对状态的依赖。
各种精神活跃状态可能到时不寻常的编码或提取方式。
由物理情境决定的记忆效应
PS:我们能记住部分梦境,是一些内容仍留存在工作记忆中。
熟悉
觉得熟悉,但难以提取具体细节
广告获得成功的原理之一
记忆的无意识影响
启动效应
过去事件对我们行为产生的一种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是无意识的。
相关研究和测试
我们从记忆中提取的内容,很大程度取决于信息最初被编码或分类时的语境,以及提取时的语境的吻合度。
编码特定性原理
强调学习信息(编码)时的情形与测试记忆(提取)时的情形之间的关联。
编码特定性的两个重要方面:
原始信息中,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被特别强调的部分能确保被编码
想要成功地回忆出信息,测试中所给的提示需要同被编码的信息的某些特点相吻合。
也就是回忆效果取决于编码和线索之间的匹配程度。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