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2021-06-10 17:30:5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
解表药概述和常见辛温解表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解表药
定义
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性味归经
解表药多具有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
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具有发散表邪之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适应症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部分药物还可以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分类与主治
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发汗力强。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证。
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发汗力缓和,善透解表热。
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目赤。
配伍
表证兼虚者须扶正
阳虚
配伍助阳之品
气虚
配伍益气之品
阴虚
配伍养阴之品
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
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使用注意
用量
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禁忌
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津液亏耗者忌服。
慎用
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外感表证,慎用。
煎煮
不宜久煎,多后下
麻黄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症
肺气不宣之咳喘证
※水肿兼有表证(风水水中)
麻黄配桂枝
发汗解表力强,善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苦杏仁
善宣肺降气而止咳平喘,善治※风寒束肺证。
麻黄配石膏
清肺平喘兼透表热,善治※肺热咳喘证。
用法用量
煎汤
1.5~10g
入丸散
外用
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敷。
解表宜生用
平喘宜密制或生用
小儿、年老体弱者用麻黄绒
注意
麻黄发汗力强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嗽者忌服。
桂枝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根茎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特点
温助一身之阳气、流畅一身之血脉
既走表,又走里
既入气分又入血分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font color=\
风寒湿痹证
寒凝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癥瘕
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虚寒腹痛。
font color=\
桂枝配白芍
调和营卫、散风敛营、解肌发表
善治风寒表虚有汗证
内服
煎汤,3~10g
适量、研末调敷,或入煎汤薰洗
桂枝辛温助热,容易伤阴动血
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诸出血证忌服,孕妇及月经多者忌服。
紫苏
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叶是紫苏叶,梗是紫苏梗。
辛、温。
归肺、脾、胃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脾胃气滞证
气滞胎动证
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入汤剂
5~10g
治鱼蟹中毒
可单用30~60g
不宜久煎
紫苏叶长于发表散寒
紫苏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本品辛温耗气,故气虚和表虚者慎服
生姜
辛、微温
入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风寒表证
胃寒呕吐
风寒客肺之咳嗽
解鱼蟹、半夏、天南星之毒。
药食兼用
走而不守,既散表寒,又散里寒
散风寒解表力缓,轻症多用
善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美誉
胃寒呕吐为最宜
荆芥
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花穗名为荆芥穗
辛、微温。归肺、肝经。
善散肌表与血分风邪而解表、透疹、止痒、疗疮
兼息内风而止痉
力平和,散风发表通用,风寒、风热皆宜
炒碳微温涩敛,入肝经血分,收敛止血,治崩漏功良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3~10g,不宜久煎
荆芥穗发汗力强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
止血须炒碳用
本品辛温发散、耗气伤阴,故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防风
生用
辛散甘缓,微温力缓
入膀胱、脾经,散外风、胜湿邪而发表止痛
入肝经
祛内风而止痉
治风通用药,散外风、息内风皆宜,治风寒、风热、表证夹湿皆可,风寒湿三邪客体用之最宜
炒碳
涩多散少,敛兼升散
入脾、肝经而长于止血、止泻,治崩漏下血及泄泻宜用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表证夹湿
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破伤风,小儿惊风
羌活
辛散苦燥,温通升散,气雄而烈,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
主表、主上,散在表之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力较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疼痛)及颈项痛,特别是肩背肢节疼痛
始于汉代与独活混用,唐《药性本草》将二者分列。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太阳头痛
风寒湿痹
羌活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导致呕吐,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羌活辛温燥烈,伤阴耗血,故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服
细辛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及根茎
芳香气浓,辛温走窜,入心、肺、肾经,通彻表里上下,有小毒而力较强
善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治风寒、风湿所致诸痛及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
能温散肺寒、化痰饮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
最宜少阴头痛(痛在头角)、鼻渊头痛与牙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风寒表证,尤善治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慎者。
阳虚外感
鼻渊头痛
头风头痛,牙痛
风寒湿痹痛
寒饮咳嗽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
温燥中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不耗气伤阴,尤善治寒饮咳喘日久者
用法
1~3g
粉末
0.5~1g
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调涂
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者忌服
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尤其研末更加注意
反藜芦
白芷
伞形科植物白芷或夯白芷的干燥根
辛散温燥,芳香开窍,主入阳明胃经,兼入太阴肺经
善散风寒、除湿邪、通鼻窍与关节之窍
善止痛、发表、止带,能消散肿块、促进脓汁排出
药力强,风寒、风寒夹湿、寒湿所致诸证皆宜
尤善眉棱骨痛、阳明头痛、风寒鼻塞或鼻渊头痛
治疮肿,初期兼表,既活血消散疮肿,又解表
脓未成可消,脓成未溃可溃,已溃脓多促排,后期脓尽生肌,宜渐减去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外感风寒,表证夹湿
兼有头痛,鼻塞者尤佳
阳明(胃)经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疮疡肿毒
3~10g
丸散
适量,研末掺
调敷
本品辛香温燥
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薷
唇形科植物石香薷或江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辛微温发散,芳香化湿
入肺经,既发汗而解表,又宣肺,通调水道而利水
入脾、胃经,化湿而和中
发汗不伤阳,化湿不伤阴
夏日多用,可代替麻黄发表、宣肺、利水
“夏月之麻黄”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气所遏之阴暑证
水肿,小便不利
发汗解暑
水煎凉服
利水消肿
浓煎服或丸服
表虚有汗者忌服
藁本
辛散温通,气雄而烈,直上颠顶,入膀胱经
善温散风寒湿、通利关节而止痛
攻似羌活,主入膀胱经,散风寒湿,善治表证夹湿,风寒湿痹与颠顶疼痛
兼治寒湿腹痛、腹泻
外用祛风湿止痒
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
苍耳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果实
辛散苦燥温通,甘缓不峻,有小毒,力较强
入肺经、散风寒,通鼻窍
入肝、脾经,祛风湿而除弊、止痒
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内走脏腑
最善治外感或鼻渊流涕、风湿瘙痒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
风湿痹痛
风湿疹痒,疥癣
适量、捣敷,或入汤洗
苍耳子有小毒
主要成分为苍耳子毒蛋白
过量服引起呕吐、腹泻、腹痛等
用量不宜过大,血虚头痛者不宜服
辛夷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质轻升浮,辛散温通,芳香开窍,入肺、胃经
既散风寒而解表,又通鼻窍而止痛
通窍力强,解表力弱,表证有鼻塞不通或鼻渊鼻塞头痛者每用,风寒感冒兼头痛鼻塞者最宜
散风寒,通鼻窍
风寒头痛,鼻塞
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辛夷有毛,易刺激咽喉
入汤剂宜纱布包煎
辛夷辛温香燥
阴虚火旺者忌服
西河柳
辛散甘解,平而偏温,开发升散
入肺、胃、心、肝经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