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2021-06-20 12:31:1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本书介绍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作者在纳粹时期被关进了集中营,父母、妻子和哥哥相继死于毒气室。而作者最终存活了下来。本书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里的生活,第二部分讲述意义疗法的作用。
好句摘录
尼采的一句话很有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叔本华: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马格达·B. 阿诺德的话不无道理:“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必然也是意义疗法,不管后者所占比重是多少。”
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的精神反应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收容阶段
第一阶段显露的症状是惊恐
适应阶段
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是囚徒第二阶段心理反应的表现
这些症状最终会使他们对每天每时频繁发生的酷刑折磨无动于衷。
进入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这个囚徒的眼睛将不再躲避这一切。
由于情感已经麻木,他看到什么都只会呆呆地站着不动。
释放与解放阶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觉叫“人格解体”。
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像是在梦中一样。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
意义疗法的含义
Logos是个希腊语词,指的是“意义”。
意义疗法,或者某些学者所谓的“心理疗法的第三个维也纳学派”,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
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当完成的意义。
与心理分析相比,意义疗法不那么内省和溯旧。
意义疗法对所有的恶性循环群系和反馈机制进行散焦
它们在神经官能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破解而不是持续地促进和强化神经官能病患者的自我中心症结
意义疗法的目的
意义疗法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
意义疗法的操作
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
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
意义疗法试图唤醒患者潜意识中的某种东西
其方法不限于将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
还关注诸如存在的潜在意义以及对意义的追求。
“矛盾意向法”
过度渴望可能是致病因素
意义疗法称为“过度反应”
恐惧本身是引起恐惧的事实之父”
强迫性的愿望反而使你极为盼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快乐是一种附加品,如果这种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意义疗法所谓“矛盾意向法”的技术基础源于以下两方面的事实:
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
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运用“矛盾意向法”的治疗手段激活基本的自我审视的能力。
戈登·W. 奥尔波特在《个人与宗教》一书说:“学会自嘲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就学会了自我管理从而治愈。”
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
治疗师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专家而不是画家
画家试图向我们表达他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眼科医生试图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
对存在的疑问
存在的本质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
不论是作为有待实现的意义
还是需要面对的他人
“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
(1)强调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
(2)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a.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
b.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
c.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
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他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甚至准备着去受苦,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痛苦有了意义。
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
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因为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在一篇意义疗法的论文中表示
“我们目前的心理—卫生哲学强调的是,人应当幸福,而不幸福是调适不当的结果。
这样一种价值体系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不可避免的不幸之重负由于对不幸感到不幸而变得更加严重了。”
“几乎很少有人觉得疾病能使人更加高尚,通常认为它是贬损性的”,以至于“他不仅感到不幸,而且对不幸感到耻辱”。
生命之短暂
通常,人们只想到短暂性本身,而不去想它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
我们存在的短暂性并不会使存在变得没有意义。
人们总是在多种现实可能中做出选择
哪些可以不予理会
哪些应当努力实现
哪个选择一旦成为现实就变成了“时间驿站中不朽的印记”。
在任何时候,人都必须决定哪些可能性将成为他存在的纪念碑。
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意义比逻辑要深刻得多。
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而不是什么本能驱动的“次级合理化”。
这种生命的意义是独特的,因为只是并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个人来完成。
人需要做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教导的那样去忍受生命的无意义,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无限意义。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的发生不是由于欲望与本能的冲突,而是由于存在本身出现了问题。
治疗意源性神经官能症最适当、最有效的办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疗法,而是意义疗法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
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
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
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
对待生命,人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对责任的强调反映在意义疗法的绝对命令中
首先,它要求你设想现在就是过去
其次,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补
“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
存在之挫折
人对意义的追求也会遇到挫折,这就是意义疗法所谓的“存在之挫折”
“存在”一词有三种含义:
(1)存在本身,比如人特定模式的生存;
(2)存在的意义;
(3)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即对意义的追求。
存在之挫折本身既非病理性的也非病源性的。
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担心乃至绝望是一种存在之焦虑,而绝非心理疾病。
存在之挫折也会导致神经官能症。
这类病症在意义疗法中称作“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对存在感到虚无
它可能是由于人类在成为真正的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双重丧失。
1.在人类历史之初,人丧失了赖以指导其行为并因此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本能。
2.人类还遭受到另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地消减。
存在之虚无的主要表现是厌倦。
对精神病学家来说,厌倦所带来的问题要比焦虑带来的多。
类似抑郁、暴躁和药物依赖这样的普遍现象其背后是存在之虚无
例子
“星期日神经官能症”
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
存在之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
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包括金钱)得到替代性补偿。
被追求享乐所替代(成瘾)
“存在之虚无”的三大症状
抑郁
侵犯(殴打)
成瘾依赖
人是如何找到意义的呢?
正如夏洛特·布勒尔所说:“我们能做的,不过是研究那些看来找到了生命意义的人和那些没有找到这种意义的人的生活。”
意义疗法认为,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情境中前进的方向。
生命的意义
无条件的意义伴随着每个人无条件的价值。
每个人的价值也一直与他(她)同在,因为这是基于他或她过去实现了的价值,而不论他或她现在是否还有用。
对意义的认识
对意义的认识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或者通俗地说,意识到在给定情境下“能够做些什么”。
意义治疗师关注的是人们一生中必须要面对的所有单个情境中内在和固有的潜在意义。
精神紧张状态的作用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
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对泛决定论的批评
“泛决定论”
那种认为人应当无一例外地抛弃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的观点。
人不是完全受到限制和决定的。
人是自己做出了是屈服于环境和条件还是勇敢挑战那些环境和条件的决定
每个人都有随时改变自己决定的自由。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
简单地说,它指的是即使身处“三重悲剧”当中仍然并且一直保持乐观的情绪。
假定在任何情况下生活都是有意义的,即便在极为悲惨的境地也是如此。
所谓“三重悲剧”在意义疗法中包括了以下三种因素:
(1)痛苦;
(2)内疚;
(3)死亡。
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任何给定的处境,面对灾难而保持乐观。
(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
(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
(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