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书笔记
2021-07-28 08:43:44 68 举报
AI智能生成
本来就是删减版,也只是简读了一下。总结下就是:第一卷怼普通资本家、第二卷怼斯密大爷、第三卷骂上面两卷里面没怼到的其他所有资本家,哈。 会告诉你为什么你现在是996上班,为什么天天加班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卷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商品
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共同属性,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商品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形成。
商品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形成。
计算商品价值的的劳动量不是参照个别劳动时间计算,而是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称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比较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会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价值则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内容。
对商品的所有者来说,他所占有的商品对他自己没有直接使用价值,
否则他就不会把它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但他的商品对别人有使用价值。
否则他就不会把它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但他的商品对别人有使用价值。
价值对象只能在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
我们只有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能探索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
我们只有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能探索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
流通的手段
从商品到货币,这是商品第一形态变化。
这一形态变化是商品的一个惊险跳跃,如果不能跳跃,商品生产者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这一形态变化是商品的一个惊险跳跃,如果不能跳跃,商品生产者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对于商品的生产者来说,他生产的商品对他来说只有交换价值,他只有把商品卖出变成货币后,才能取得一种社会公认的等价形式。
贮藏手段
有人出售商品不是为了购买其他商品,而是为了获得货币,因为,用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货币成为财富的社会表现,不管什么人,谁拥有的货币越多,就拥有的权利就越大。
从商品占有者的本性看,贮藏货币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支付手段
当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货币不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它是作为交换价值而绝对存在。
由于流通过程的原因,商品的价值形态即货币就变成了买卖的目的本身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是毕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他只有出现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转化为资本(G - W - G’)
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就变成了资本)
货币所有者钥匙货币转化为资本,获取剩余价值,必须在流通中找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价值的源泉,它的实际使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以劳动力变成商品为基础的。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了它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并通过对它的支配来生产剩余价值
从表面上看,这种关系好像是自由、平等的,但是买卖双方一离开流通领域(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的虚伪性就暴露无遗。
第二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的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在资本注意条件下,劳动过程就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他有两个特点
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归直接生产者(工人)所有。
资本家并不是喜欢使用价值,之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
他生产出来的商品是用来出售的,他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
他要使生产出来商品的价值,大于其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有剩余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资本家之所以购买劳动力,正式看中了这个价值的差额。
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产品价值的形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实质上说明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执行着不同职能
资本,从劳动过程的角度来看
客观因素,不变资本
购买原料、劳动资料等,这些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改变自身价值的部分
主管因素,可变资本
转变为劳动力的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即为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工作日
作为资本家,他已经变为人格化的资本。资本家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
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那就是实现增殖,获取剩余价值。
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那就是实现增殖,获取剩余价值。
资本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工人劳动才有生命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必要劳动始终只能是工人工作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否则,资本家就无从榨取剩余价值。
资本无限度的追逐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人的身体极限。
它对待工人就像对待生产资料一样,给工人饭吃,就好像给锅炉加煤、给机器上油一样。
工作时长,不是由维持劳动力的正常状态所必需的休息时间来规定的,而是由对劳动力每天最大限度的压榨来规定休息时间的界限。这种情况,势必缩短工人的寿命。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对剩余劳动的榨取。延长工作日,不仅使人的劳动力由于被夺去正常生活条件而处于萎缩状态,而且还可能使劳动力死亡。
资本通过缩短工人的寿命来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
第三章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
相对剩余价值
通过延长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与之相对,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当个别资本家减少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后,它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
而商品的现实价值是它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它的个别价值,因此采用新方法生产的商品在出售时
不仅可以获得剩余价值,而且还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而商品的现实价值是它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它的个别价值,因此采用新方法生产的商品在出售时
不仅可以获得剩余价值,而且还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在资本注意生产条件下,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减少劳动,其目的不是为了缩短工作时间,而是为了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便榨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协作阶段
为了扩大剩余价值,雇佣更多的工人。雇佣的劳动力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随着雇佣工人的增多,资本的指挥发展成为劳动过程的必要条件,成为实际的生产条件
工场手工业阶段
进入了劳动分工阶段,通过劳动分工提高了生产力。
劳动分工是资本家对人的绝对控制为前提,个人知识资本家所占有的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习费用的减少或消失所引起的劳动力的相对贬值,实际上是资本更大的增殖。
因为,凡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都会扩大剩余劳动时间。
因为,凡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都会扩大剩余劳动时间。
通过分工把工人固定在某种局部操作上,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方式。
机器大工业阶段
资本家使用机器,并不是为了减轻工人的劳累和辛苦。只是为了降低商品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的提高剩余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就是让妇女儿童参加劳动,最终结果是资本家扩大了它的剥削范围
原先,劳动力的价值不光是维持个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还包括维持家庭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
从另一种方式理解,妇女儿童加入劳动市场,会增加劳动力供给,必然导致劳动价格下降
随着机器的普及,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会降低到他的个别价值。
于是,剩余价值不在是来源于代替劳动力的机器,而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操作机器的劳动力。
于是,剩余价值不在是来源于代替劳动力的机器,而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操作机器的劳动力。
由于劳动方式的改变,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而削弱了对这种趋势的反抗
机器也会排挤劳动力,造成失业,从而迫使工人不得不听命于资本家强加于他们的法则
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现在却成为把工人和家属全部生活时间变成增殖资本价值的劳动时间的最可怕手段。
第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剩余价值是生产工人的本质特征
在总体劳动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生产工人
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和劳动时间长短发生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者在形式上属于资本
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劳动组织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使劳动者在实际上从属于资本
如果工人离开了机器和工厂,就无法独立进行生活。
这时劳动者在实际上从属于资本
这时劳动者在实际上从属于资本
资本提高部分专业技能掌握着的工资,引导社会培养此部分从业人员。
当大量掌握此部分细分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进入劳动市场,资本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此部分劳动者。
当大量掌握此部分细分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进入劳动市场,资本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此部分劳动者。
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资本家一方面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榨取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又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方式榨取剩余价值
,因此,价值增殖是资本家的本性
资本家一方面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榨取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又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方式榨取剩余价值
,因此,价值增殖是资本家的本性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劳动力价值的变化是剩余价值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劳动力的日价值是根据劳动者的平均寿命来计算的。劳动力的消耗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在这个限度内,如果增加劳动力的消耗,可以用增多报酬补偿。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用任何报酬来补偿了。所以,延长工作日会加重对劳动者的剥削
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必要劳动时间将会扩大自己的范围
一 工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从而他们的生活需求也会日益增长
随着社会发展,剩余劳动中的亦不会将会列入必要劳动,这种必要劳动是社会准备基金和社会积累基金(就是一种转移支付,如国资委占股的企业,其红利直接由国资委划拨给社保基金)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剩余价值 / 劳动价值 =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 无酬劳动 / 有酬劳动
剩余劳动 / 工作日 = 剩余价值 / 产品产值 = 剩余产品 / 总产品
资本家的本质是对无酬劳动的支配和占有。
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也是资本家对无酬劳动的支配和占有
一切剩余价值,不论它后来是已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表现,还是以其他特殊形式表现,他在实质上都是无酬劳动的化身。
第五章 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在商品市场上,同资本家直接对立的不是劳动,而是工人。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提法是荒谬的,但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作为劳动力价值,工资的确在形式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力价值以工资的形式表现, 掩盖了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买断日薪,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差别。
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比封建社会的徭役劳动更具欺骗性
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
两种形式是:计时和计件。
实际上,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只是两种不同的工资形式,两种工资形式并无本质区别
计件工资更适合资本家剥削工人
资本家常以工人生产的产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任意克扣工资
计件工资为资本家提供了十分确定的计算劳动强度的尺度
减少了监督的成本
使资本家轻松的提高了工作日长度。同时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加,劳动者劳动价格自然下降
工资的国民差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名义工资虽然看起来很高,但由于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高,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也更多
虽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名义工资比不发达国家高,但却不是说,实际工资也是这样。
第六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积累的两个假定条件
假定资本家能够卖掉自己的商品,并把由商品转化而来的绝大部分货币再转化为治本
假定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所有者
剩余价值会已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丝毫不会改变剩余价值的性质
简单再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们不能停止消费,也就不能停止生产。这种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呢生产过程,就是在生产过程。
可变资本的再生产
工人为资本家生产的剩余价值,也生产了作为自己报酬的基金(可变资本)
工人自己不断在生产着以工资形式付给自己的那一部分产品,尽管资本家用货币的形式支付了工人的工资,但这些货币不过是工人劳动产品的转化形式而已。
只要把资本主义生产当做一个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就会消除可变资本是资本家预付的假象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而且还创造了全部资本
已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再生产,必然会使任何资本都转化为资本化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和基础。
资本拥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工人除了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工人是把客观财富当做资本,当做压迫他、统治他和剥削他的权限来生产
资本家则是把劳动力当做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存储在工人身体中的财富源泉来生产
就是把工人当做生产剩余价值的机器
罗马的奴隶是被一根锁链锁住的,雇佣工人表面上好像是自由的,但实际上是被一根看不见的线系在资本所有者手里
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观察,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它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
它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最初的预付资本是通过掠夺他人劳动而完成的
用被剥削者那里掠夺来的货币去购买被剥削者的商品。工人阶级用他们这一年的剩余劳动创造了下一年的追加资本。这就是所谓的“资本再生资本”
工人和资本家最初在劳动力买卖上表现出来的等价交换原则,早已徒有其表
1 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追加资本,本身就是用不等价交换而占有的工人劳动产品的一部分(本身就来自于剩余价值)
2 这部分资本不仅要让生产他的工人来补偿,而且还要加上新的剩余价值。
他的实质是:资本间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工人物化劳动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来不断换取工人更大量的劳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处处都发生着原罪
由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而获得的追加劳动,即使没有相应增加它的不可变资本部分,也可以增加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即可增加积累的实体
P169 假设工厂有100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如果要增产50%
再雇佣50个工人
生产资料消耗速度增加
工资支出增加
工作时间延长到12小时
生产资料消耗速度增加
劳动力消耗增加(工人健康受损)
劳动的一切力量都表现为资本的力量,正如商品价值的一些形式都表现为货币形式一样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不仅引起无产者在数量上方面的增加,而且造成相对过剩人口,形成产业后备军,从而使无产阶级贫困化。
由资本引起的劳动价格变化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1 劳动价格持续提高,因为劳动价格的提高不会妨碍资本的积累进度
资本的增长引起了可供剥削的劳动力不足
(资本发现了能可以挣钱的新兴行业,便大量涌入,急需工人)
(资本发现了能可以挣钱的新兴行业,便大量涌入,急需工人)
由工人阶级提供而由资产阶级占有的无酬劳动增长十分迅速,以至于只有大大追加有酬劳动才能转化为资本,那么工资就会这提高
2 积累由于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削弱,资本和可供剥削的劳动力之间的不平衡消失了。
资本的减少造成了可供剥削的劳动力过剩
无酬劳动如果增长乏力时,工资就会下降。
积累量是自变量,工资量是因变量
资本主义积累的本质,将不允许劳动剥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劳动价格的任何提高,危及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
工人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还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自己成为相对人口过剩的手段。
(资本积累的规律,就是相对人口过剩的规律)
(资本积累的规律,就是相对人口过剩的规律)
一部分工人过度劳动会迫使另一部分工人无事可做
一部分工人无事可做又迫使另一部分工人过度劳动
相对人口过剩,成了资本家致富的手段
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的历史过程
生产资料的不断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最终会导致革命的爆发
竞争-> 兼并 -> 垄断-> 剥削加剧 -> 革命
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会衰亡,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第二卷
第一章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货币资本的循环
三个阶段G - W - G'
购买阶段
支付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资本家除了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外,本质上也支配了剩余价值
生产阶段
生产过程,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过程
所有增殖均来自于这里, 来自于劳动力创造的剩余劳动及剩余价值
售卖阶段
将上述已经增殖的商品出售,完成资本的循环和增殖
生产资本的循环
和上述类似,只是启点和终点变成了P(生产过程)P...W' - G' - W....P
标识资本的在生产过程,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是剩余价值周期在生产
资本注意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实现预付资本的增殖
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首先是由生产剩余价值的目的决定的
其实,是由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决定的
商品资本的循环
货币资源、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价值增殖是循环的目的和动机”
第二章 资本周转
资本的周转与种类
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流通时间只和,就是资本的周转时间。
固定资本
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这部分资本的价值流通是逐步的、一部分一部分的进行的。(逐步转移到产品中)
流动资本
购买原料的一部分属于 不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另一部分属于 可变资本。
预付资本的总周期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产生资本注意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从整个社会来考察,危机或多或少地成为下一个周转周期的新的物质基础
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的理论
斯密大爷混淆了剩余价值(利润)的产生。只有可变资本才能生产中剩余价值,他是一切增殖的源泉
重农学派把工人的劳动和牲畜的劳动相提并论是非常荒谬的。
李嘉图的理论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被混同于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区别
一切流动资本,都与投在工资上或将投在工资上的资本等同了起来。
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的区别,已经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进行了混淆
劳动期间
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一个周期内被消耗并转移到了产品中。只有在产品转化为货币后,才能重新购买劳动力。所以缩短劳动期间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只有在缩短劳动周期的同时又不增加固定资本的支出,才能加速资本周转
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
周转时间与可变资本
只有可变资本可以创建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的每一次周转,都会带来一定量的剩余价值。因此,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创造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第三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的增殖过程。这个过程的决定性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
商品的生产必须已商品的流通为前提,而商品的流通又已货币的流通为前提。
在一定的限度内,生产规模的扩大并不完全取决于预付资本的数量
可以提高劳动强度或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
缩短资本的周转周期
剩余价值要转换为资本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
积累的货币必须达到一定数量
货币本身不是扩大在生产的要素
要有扩大在生产必须的生产要素
第三卷
第一章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生产商品的实际消耗和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消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耗费
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
生产商品中全部物化劳动和劳动的耗费,形成产品的价值
生产商品的资本主义耗费
生产商品中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
前者大于后者,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是生产的主人,劳动者不过是构成生产资本的一个要素,因此,成本价格只能反应资本的消耗,而非劳动的耗费,剩余价值就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产物。
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支出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和支出在生产资料上的不变资本是预付总资本。将上述两种不同的支出混合在一起,导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无法区分。
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被抹杀,似乎利润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利润率
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表现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剩余价值和利润两者具有一致性,其实体和数量是同一个东西,单他们也有区别
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相联系
利润则与全部预付资本相关联
由于劳动的价值采取了工资形式,在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
利润就不像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而像是由资本生产的产物。这样,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人为是由劳动创造的,而被看作是由资本创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 利润/预付资本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利润率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不变资本的节约不会增加利润量,但会减少同量利润生产所需要的成本
第二章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由于资本在不同类型的企业(生产部门)间的自由流动,使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
追求利润是资本的本能,它绝不允许资本投在低利润率的部门,必然将资本投向高利润的部门
增量资本会投向高利部门
存量资本会从不利部门中抽出
从个别企业(部门)观察,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能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但从全社会观察(宏观观察),整个资本的所有者所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全体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但从全社会观察(宏观观察),整个资本的所有者所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全体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价值规律让位给生产价格规律。
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作为基础进行
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平均价值的形成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
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总量上是一致的,但就某一个部门来说,它实际获得的平均利润与他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已经发生了背离。
平均利润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真正来源完全看不到了,从而进一步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阐明等量资本获得的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为了提高利润资本家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
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使工人过度劳动。在剥削工人时,资产阶级非常团结
平均利润形成后,工人不仅受直接雇佣他们的各位资本家剥削,而且受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
工人不仅与企业资本家对立,而且是社会两大阶级直接的对立和斗争
不同生产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以提高利润率,不断改进技术、加快资本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使商品的各位价值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从而创造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反应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
平均利润反应的是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平均利润形成后并不排斥内部的超额利润
随着利润的平均化,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生产价格=生产价值+平均利润
第三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一般利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资本注意生产的发展,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势必引起不变资本的增加、可变资本的减少。资本有机构成日益提高,因此利润率更逐渐下降。
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排斥资本家获得利润总量的增加。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这工人受到剥削程度的减少,也不意味着资本家利润的减少
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可增加剩余价值,又可节约可变资本,从而导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随生产力的提高,不变资本各个要素变得便宜。
第四章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商业利润从商品流通买卖中获得,但商业利润的创造仍来源于生产领域,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人,商人再按生产价格出售,从而获得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的作用
缩短产业资本循环的流通过程
节约流通领域的资本
促进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
促进剩余价值的生产
对于商业资本家来说,其参加对剩余价值的分配,不仅要求获得商业利润,而且还要同产业资本一样获得平均利润
商业劳动的特点
在商业企业中,剩余劳动虽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但是会创造占有剩余价值的条件;对这个资本来说,结果是完全一样的
商业资本家是通过剥削店员的剩余劳动,来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店员的剩余劳动是商业利润的直接源泉
商业资本独立运行,当商品堆积起来卖不出去的时候,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商业资本有可能超过社会购买力而盲目进货,给产业资本家发出了虚假需求的信号,导致产业资本扩大生产,最终产生过剩。
第五章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
生息资本在生息资本家手中是所有权资本,不是只能资本。要想使他成为实际的资本,必须把货币借给职能资本家
生息资本的特点
生息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
生息资本是一种所有权
生息资本的运动最终由现实资本运动所决定
生息资本本质上获得利润也来自剩余价值
利息和利润的关系
利息由平均利润决定,利润的变动决定了利息的变动
平均利润可以看成是利息的有最后决定作用的最高界限
平均利润确定时,利息率决定于金融市场上生息资本的供需关系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对立掩盖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
资本主义信用一方面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上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少数资本家使用社会的财产,而非自己的财产进行冒险
加剧了生产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促使一些部门生产过度膨胀
促成社会资本在生产的比例严重失调,引起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引发金融风险,加速了危机爆发
信用制度的二重性
把生产的动力(剥削别人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人数越来越少,财富越来越集中
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度形式
比如国资委控股、参股的企业,多次将股权红利注入社保基金,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将剩余价值转移给社会。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不在于货币的缺乏,而在于生产与消费的对立。
经济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危机和信用危机,但是这两点并不危机的原因,一切的原因都是生产相对过剩
但是在扩展阶段信贷加速扩张,在萧条和危机阶段,信贷资本奇缺
货币危机会加深经济危机
货币危机能加速周期循环
第六章 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资本主土地所有制是凭借土地所有权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获得地租的一种土地占有应形式
地租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但剩余价值不都是地租还有农业资本家利润(平均利润)
资本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相比有三个特点
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消除了各种非经济的特权
2 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经营权完全分离,两者表现为一种纯粹的契约关系的经济关系
3 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三个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
雇佣工人、农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
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独占性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必然会趋向垄断,从而限制资本自由进入,获得了超额利润
第七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三位一体公式
资本主义经济学家萨伊认为:资本创造利润、土地创造地租、劳动创造工资
三位一体公式完美的掩盖了资本主义收到的真正来源 - 剩余价值
其来源是《国富论》中工资、利润、地租三个部分组成商品的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是商品
是资本的商品,包括一切流通关系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