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读书笔记
2021-06-23 13:11:0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书笔记
战略篇
理念
时代变了,营销4.0
分支主题
消费理念的变迁
1.0 产品营销
注:功能消费时代是无品牌/如钉子、榔头五金行业
注:目前整个淘宝其实处于1.5时代,低价+广告+活动
2.0 品牌营销
掌握媒介制高点,洗脑式传播
案例:金山时期的风暴式营销
高大上的噱头:"红色正版风暴”、“龙行世纪”、“秋夜豪情”
海陆空覆盖
空军
整体市场造势
陆军
地推和线下渗透
海军
与各路销售渠道合作
其他案例
“科技以人为本”的诺基亚
保健品行业曾经的“当红炸子鸡”三株、红桃K们曾很自豪地说,自己把广告刷到农村的猪圈上
3.0 体验营销
4.0 互动营销(参与式营销)
消费者正凭借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今天买东西不再简单的是能干什么,而是我用它能做什么,能让我参与到什么样新的体验进程中去
注:互动营销的好处,在可控的范围内,相互参与、体验中进行内容再创造,使产品不断优化迭代;基于开放透明的反馈回路,企业可以快速准确的调整营销策略
企业和用户关系的变化
由过去不对等,到平等沟通
过去
要么是企业“给用户下跪”
仿佛说用户是上帝,是爷爷是奶奶,只要用户肯掏钱买我的东西,怎样都好
要么是企业高高在上“让用户下跪”
仿佛说“我们的产品最好,不喜欢就滚!”
现在
你若端着,我就无感
小米的案例
别的用户都是在follow厂商的理念,小米基于“极客发烧理念”,是跟用户在一起创造
别人的用户都是在用手机,小米的用户是在玩手机
营销不再是单向灌输
新媒体的崛起,使传统单向灌输式的媒体营销扁平化,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称,交互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案例
日本AKB
史无前例地提出了“可以面对面的偶像”这一颠覆性概念,相比传统高高在上的偶像角色,AKB设计出了众多与粉丝亲密接触、互动的环节,甚至可以由粉丝参与影响运营
比如她们在全国各地举办常规的握手会,粉丝购买唱片获得握手券就可以跟她们握手。她们很多成员跟每位粉丝握手交谈,站一天甚至手都握肿了。她们的“总选举”制度更是重大创新,粉丝购买单曲CD获得选票为自己喜爱的成员投票,由此决定单曲的选拔成员名单和名次
互联网对信息传播的颠覆
信息从不对称到对称
信息对称让用户用脚投票的能力大大增强
一个产品或一个服务好不好,企业自己吹牛不算数了,大家说了算
信息扩散速度爆增,影响范围扩大
信息的扩散半径得以百倍、千倍地增长,频繁出现了“一夜成名”的案例
去中心化传播,每个人都是信息节点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以前是媒介为王,现在是内容为王。传统营销是用广告去轰炸用户,洗脑式地让用户接受产品理念,现在需要和用户零距离接触,把自己变成用户的媒体
注:屌丝拥有话语权,基于中国屌丝数量巨大,得屌丝者得天下
文化意识多元化
炫耀与存在感,这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期,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
注意力稀缺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极其稀缺,在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让用户注意并停留,一张突出鲜明的图片胜过华丽的长篇大论
风口理论(雷军)
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福的“猪”,那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
小茶馆理论
把小米办成一个像小餐馆一样,能让用户参与进来。老板跟每个来吃饭的客人,都是朋友
从商业模式的设定上,小米就是把硬件产品当互联网软件看。而互联网软件就是通过海量、微利的方式盈利。赚小费的公司还不把客人服务好,那肯定要歇菜
注:传小米年利率只有1.8%
构建参与感
尽量地开放、透明,把产品、服务、品牌、销售的过程全部放开,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创业成功三因素(雷军)
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拿到花不完的钱
互联网七字诀
“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传统意义上讲究“慢工出细活”,然而互联网产品的极致都是在快速迭代中产生的
这里的“快”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是新商业逻辑和消费心理的必然要求
两个很重要的条件,一是公司有一流团队,二是公司成长速度要足够快,快本身就是一种管理
注:孙子兵法,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注:集中最优质资源,单点切入
用户思维,口碑为王
口碑营销的本质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
谷歌就深谙这个道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超过20%的用户会使用他们的小米账号帮助朋友们购买小米的产品
小米的口碑
“快”是第一个口碑节点,使用更流畅了
“好看”是第二个口碑节点
“开放”是第三个口碑节点,允许用户重新编译定制MIUI系统
用户思维
满足年轻人"在场介入"的心理需求,抒发"影响世界“的热情
注:感觉是《哈佛幸福课》"雇佣理论”的升级版,我买什么其实是我在某个阶段"雇佣"他来做什么
口碑的铁三角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传播中要懂得抓住核心节点,把产品输出成精彩的故事和话题
关系链:用户关系
和用户一起玩/做朋友
不是卖产品的时代,卖的是参与感
发动机:产品
1与0理论
好的产品是基础的基础,产品品质是1,品牌营销都是它身后的0
战略
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
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
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好的产品会说话,用户会相互推荐我们的产品
小米网是精品电商,产品是爆品策略,每一款爆品自身就是拉流量的广告商品
“做粉丝”是用户战略
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
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
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所以我们常说“吐槽也是一种参与”
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对称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开放参与节点
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
筛选出对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双方获益的参与互动才可持续
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的人越多
设计互动方式
案例:橙色星期五和四格用户体验报告
扩散口碑事件
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
《100个梦想的赞助商》
小米路由器的DIY,一个木盒子成本要200多
战略与战术的冰山理论
战略是坚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战术是执行层面的如何做
对于用户而言,战略如冰山之下看不见,战术如冰山之上则更可感知
产品篇
产品需求
快速迭代
产品周期从过去的“里程碑式”每年发布,变成了每周快速迭代
关注用户需求
金山时期的焦点小组
针对某个产品召集 几十个用户,做面对面访谈
每周客服一线同事收集好用户意见,整理成文档,以周报的方式发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再整理给项目组,给总监再到管理层,基本每份用户意见报告周期在一个月以上
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参与点的顶点就是成为明星
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提供格式化需求
根据问题的热度,定义问题的优先级
公示需求改进的地方
哪些功能
哪些推荐
充分授权,团队碎片化
2~3人组
小团队负责小项目,各自为战,拥有自主权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好用第一
注:从能用,到好用,到好看,用户体验的三个级别
好看第二
第一阶段:个性漂亮
第二阶段:风格化
注:产品由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构成
产品研发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工程模式的弊端
3110
微软的做小米后,KK意识到了微软的短板,他把微软的开发模式称为“3110”,前面三个数字不管放大多少倍,多少人去做这样的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代表用户的这个数字还是零。
用户模式
将产品需求、测试和发布开放给用户参与,根据反馈不断的迭代完善产品。
拥有感使用户遇到问题后不仅吐槽还会参与改进
用四格报告来收集用户需求
用户最喜欢哪些功能
哪些不够好
哪些功能正广受期待
全员会战到全员客服
进行用户体验调研不再是每月每季度,而是每天都在和用户交流
把产品的“风暴式”营销推广变为潜入式互动,如润物细无声般,一个个产品功能点渗透到和用户的日常运营活动中
营销不再刻意营造“高大上”,类似“龙行世纪”之类的口号就不用了,而是要求直接说大白话
要求工程师泡论坛
像他们都是五年、十年的工作经验,觉得自己安心写一个小时的程序,远比面对一个用户唠唠叨叨的价值更高,基本都是这样的理论:“为什么不让小米客服面对用户就行了?”
产品运营
融合产品设计与推广
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把活动当产品来设计和运营,持续的优化
把活动的环节植入产品的设计成为产品功能
精益求精的态度
极致就是先把自己逼疯
首先是正确的方向
而后千锤百炼的改
“死磕”和“不断刷系统
为了保证纸盒边角的“绝对棱角”,专门从国外定制了高档纯木浆牛皮纸,以便于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重视团队的发掘/培养
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雷军花了绝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就是找人!
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乔布斯)
寻找最专业的人才
行业经验和专业能力
创业心态
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当一个产品经理和工程师负责的功能被用户吐槽甚至大骂的时候,不用开会不用动员,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加班加点,全力去改进
产品经理的修炼(注:阿黎笔记部分)
亚文化是必修课
亚文化是今夭年轻人的第一现场
如果我们想了解年轻用户看电影的喜好,跑到电影院去调研他们的习惯就显然有问题。所以我们得找对现场
成规模的亚文化群体聚集社区不仅仅是内容的产生源,背后也都有成体系的产品机制的支撑
关注亚文化是颊道年轻用户的喜好,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主流文化的探知
*把握未来设计思潮
后现代的设计是科技生活化
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大众创作并消费,以及对经典元素的解构、戏仿和拼贴
生活化关注内心
消费者的偏爱在不断变化,正如设计界拟物和扁平两大风格,产品设计中流露出的科技感和生活化两种倾
“消费主义”风潮涌起之后,用户们的口味则更倾向于科技语言取向平和,更婉转地融入生活设计场景中
简单说,科技感向往未来世界的探险和刺激,而生活化则更趋向于内心,更关注对自身的认知
大众消费时代科技要有慰籍人心的力量
在此之前的大众消费产品设计语言中,激光、复杂的人机界面、绵长的命令行等夸张科技元素和塑胶键盘、绿色荧光等作为科技符号广泛出现;而苹果在上世纪末崛起宣告“消费主义”思潮开始盛行,从iPod击败更具工程机械感的MD和更具音乐品质追求的Zen硬盘播放器时,这一大潮已经开始不可阻挡——iPod代表着年轻、时尚和自由
消费电子行业早已不再单纯是技术拉动,而是由这种“慰藉感”推动。你可以理解,它不再是个面目苍白的高科技行业,而是和时装、美食等一样,更看重设计感,更看重消费情绪
无印良品的启示
美好的设计传递的情绪能够如此慰藉人心
让物件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藉的情绪
当你触摸到它时,会有被治愈的感觉
发现内心的主观热爱
繁华万象其实都是世界的背景!你需要做的就是埋头前行
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冲刺,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别无他途
我们的热爱来自自我实现,它关乎欲望,如成就感、荣誉感;又关乎内省,如对卓越艺术的虔诚信仰,对更优美精准呈现的单纯向往
品牌篇
反洗脑的亲民定位
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品类定位
小米:互联网手机品牌
红米:千元神器
产品思维
以前是竞品思维,现在是产品思维
竞品思维在前期分析可以使用,但在做产品过程中是很忌讳的,变成只关注对手而不是用户。
聚焦传播
基于目标用户群,简化信息,聚焦传播
凡客的案例
1.媒介投放资源上很聚焦,只投投放路牌广告,而且一投就打透。用有限的钱,花出最大的效果
2.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品牌,在找代言人的时候,找当下最热的新生代偶像,同时在大众层面又是励志正能量的,比如超女冠军李宇春
3.凡客是少有的在广告上直接标价格的,实际上是拿了29元的T恤和69元的帆布鞋做广告商品
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品牌的启动工作
第一步
确定产品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样的痛点
产品要先挠到自己的痒处
第二步
才思考公司名称域名品牌宣言和吉祥物等等
品牌宣言和愿景要简单纯粹
表达内心的愿景
激发美好的向往
注:传统方式的误区,先提口号,再摩产品。并用”梦想“理论来打鸡血
命名
小米是五谷之一,温润滋养,人们耳熟能详,显得亲切平和。小米这个名字大家很熟悉,当初去工商注册时,还有人问是否是个新农业科技公司
注:记得我给朋友想过一个"小胜"的公司名字,只不过大伙都喜欢高大上的东西,出口必言:要大气、要国际化
标志
是Mobile Internet(移动互联网)首字母组合“MI”,也是“米”的拼音字母。标志图形180度倒转后近似一个汉字“心”字,只是少了一点,意即“让用户省一点心”
*经验
注册公司尽量别叫“XX时代”、“XX无线”,因为这些通用名称还要加上辅助词才行
反标榜的忠实传播
对于全新的品牌,产品的品质就是品牌。那时大概拆解了几点:讲明星创业团队,讲我们采用苹果一样的供应商,讲小米的产品性能,性能上“不服就跑个分”等等。传播上分了两条线,正面是通过发布会,通过媒体面对面地聊天,来讲我们的品质;侧翼呢?我们用了很多搞笑娱乐化的视频和段子
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品牌传播理论
知名度是让用户听见
美誉度是走到用户身边
忠诚度是走到用户心理
先做忠诚度实际上是一种诚实的态度,而不是简单陷入伪高大上的自娱自乐中间
粉丝文化,其实是品牌有多少忠诚的用户
传统品牌传播的误区
讲“我是谁”时不敢讲真话,整天拿一些高大上的词来概括自己
用户数没达到一定规模,在没有讲明白“我是谁”的基础上,整天要去“傍大款”,莫名其妙搞所谓的跨品牌合作,所谓的明星策略,这都是假大空,是歪门邪道
小米
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到了足够的量级以后,才投入去做知名度
粉丝的力量
2013年,小米周边产品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其中米兔玩偶就售出50万个。2014年4月8日的米粉节,一天之内就售出了超过17万个米兔玩偶
qq空间懂懂日记
基础素材是传报的生命线
小米营销是口碑传播,口碑本源是产品。所以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寻找产品的爆破点
“爆破点”是对差异化品质感和功能的梳理,是对产品特质和品质最有效的展示
真实有个性
不装不端有点二
办一场剧场式发布会
有看点
热点
没有足够的新闻点,没有足够的势能,最后只能出一部分水稿、枪稿,自然热不起来。
产品是核心
反“大概念”的虚伪
在定义新品发布时往往会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大概念”和形式感上面。有些公司甚至认为不要做产品站,认为用户不会看也看不懂,认为信息太多反而会影响“大理念”的到达。所以很多创意人员说起产品理念头头是道,但是连自己营销的产品的重要参数都一知半解
小米认为如今的用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聪明,因为一句精美的广告词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对产品细节知根知底
因为你只有自己明白后,才能将技术语言翻译成“人话”讲给用户听,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挖掘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特点。设计师也只有在了解最细节的产品特点时,才能将卖点最好地转化为设计语言
每次准备发布会演示文稿,讲到产品技术时他都会叫负责该技术的工程师在白板上画原理图。他(雷军)说只有他自己弄明白了,才知道演示文稿怎么写,才能自信地讲给用户听
很多产品经理说用户根本不看网页上的小字,有趣的是,有几次网站上线后都是用户打客服电话帮我们纠正产品站的技术名词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全角半角这种最不容易发觉的错误
演示文稿是关键的表现形式
海报级设计
在今天的读图时代,一场发布会下来往往就是传播了几张图
让产品尖叫
前期准备时千锤百炼不断反复拷问:全场有多少个尖叫点?这些尖叫点都需要预先理出来合理安排,最好是保证每5分钟就会出现一个尖叫点,贯穿全场才能做到全程无尿点
发布会上新产品是唯一的明星,产品有料才能获得大声量的传播
剧场式沉浸感
所谓沉浸,就是产品够分量,内容够明晰,气场够集中,让与会者进入那种完全投入的“超临场感”中
现场布置简洁
座椅一致
毕竟大家都是来听产品介绍的,不是来摆谱的
有的发布会最前面半排还要搞成沙发,就会造成现场感觉的不一致感
场内简洁干练,元素集中;场外丰富,可参与、可留恋、可分享,有助于发布会氛围的预热和兴奋度的保持
不超过90分钟
用娱乐/开放的方式来消解误会
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上头条做谈资
案例:小米双11淘宝首先破亿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简单不装
做产品,噱头成不了卖点;做市场,段子也成不了头条。
不装不端有点二,放松点,娱乐点
案例——小米:盒子兄弟
有情怀
内容即产品,广告片创意越有大众情怀基础越适合参与式的传播
传播叠加,只要内容好活动好,广告也是可以“口碑传播”的
无论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看上去怎么颠覆、怎么多元,年轻人看上去有多叛逆,但人类对于美好情怀的向往其实一直没有变
有节奏
全网互动
在社交媒体上"首映会战"
选最大平台集中爆破
春晚央视广告《我们的时代》
不是做广告,是做自媒体(新媒体篇)
新营销的第一步,让自己(公司)成为自媒体
有用、情感和互动
内容运营
先服务,后营销
要花精力让自己成为能够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自媒体,同时也应该发动用户来生产内容
内容品质
讲人话
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
四个核心通道
传播属性
qq空间和微博
媒体属性
传播是一对多
适合事件传播
微信
客服平台
基于通讯录的好友关系,传播是一对一
论坛
沉淀老用户
一对多,即时性不强,受版主/编辑影响大
用户关系
强关系
较强
qq空间和论坛
弱
微博
用户关系越弱,信任传递就越弱,参与感的口碑事件扩散效果也就越弱
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的第一站
把内容像产品一样设计
把账号当网站运营
把话题当网站频道运营
比如“我是手机控”的经典案例中,小米制作了一个页面生成工具,用户只需要在其中的机型列表进行选择,即可自动生成一张图片和微博文案,用户再点一下按钮就把他使用手机的历史,分享到了微博上
不刷屏
比如杜蕾斯微博经典的一句:“薄,迟早是要出事的”,
第二天中午,小米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消息:“不管今天是否下雪,不管叫兽二千结局如何,欢迎来自星星的你,免费吃炸鸡喝啤酒,共庆小米2S直降400元!PS:老板说了,喝醉的同学下午就不用上班了哦!见者有份,想来的请举手!”同时,小米官网上线了“炸鸡啤酒”系列的手机保护壳、后盖。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应景的配件再次被《星星》剧的粉丝们一抢而空
×微博和传统媒体相比,“关注”是它最重要的创新,这背后代表用户关注操作的对象由内容变成了人。(“关注”这个动作是国外Twitter首先推出的,这个应该是互联网最了不起的发明之一)
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
内容形式
微博碎片化,论坛可专题集结,适合做深度内容传播
用户结构
小结:微博是广场,论坛是俱乐部
因势利导的粉丝引爆
粉丝效用让猪也能飞
从共同兴趣的小族群开始,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
注:陌陌看样子是找对风向了,做基于地区的兴趣小组
粉丝效应不可设计,但可因势利导,可给予他们更多的可参与的互动方式
用户群体性的无意识认知,最终决定了最适合该群体的行为方式,而这其实是最优化的结果呈现。粉丝经济效应出现后,有的企业也看到了其中价值,但他们恰恰做反了,在开始做用户互动之前就刻意策划设计了粉丝群体名称等,反而让用户失去了至关重要的参与感,这并不可取。——所以,对互联网思维的信仰,应当是真诚而不是矫情和功利的,更不能是自以为是的(失控理论)
服务篇
传统企业对待客服的误区
往往客户服务部门都会被当作一个企业的成本中心。很多企业把客户服务当作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防火墙,认为客服的最大价值就是在前端挨骂
人比制度重要
忘掉KPI,真正重要的是“和用户做朋友“,让大家发自内心地去服务好用户比一切都重要
充分放权,每个客服都有权限送客户礼物,无需申请
在微博上做客服
建立配套平台,专门开发了一套对接微博的客服平台
不断地把整个响应时间优化,从一开始的30分钟,到现在的15分钟
我们强调语言环境,一定要“讲人话”。在微博上,哪怕讲点俏皮话都无所谓
不断微创新改进
把售后服务门店做成“家”
可以借雨伞蹭网
小米香薰机案例
有一个员工跟我说,想让用户到小米之家天天都闻到不一样的味道,后来我们就给每个小米之家都配了香薰机。在售后服务的时候,香薰能让大家情绪变好
快是做好服务的根本
售后现场掷大骰子的游戏,如果超时了,用户可以领小米网的20元现金券,也可以来参加现场掷大骰子游戏,掷出不同的点数,可以获赠不一样的小礼物,以表示对未能兑现快速维修承诺的歉意
小米点滴系统
说人话的真诚
大家一起每天听客服录音,听听这句话说得好不好,那句话还可以怎么改进。每天都尝试做一点点改变,让所有客服员工都参与到这个改进的过程中来。改掉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我们和客户沟通时的心态
设计篇
有且只有一个卖点
要直接,讲大白话,让用户一听就明白,需要考虑一个场景,你在那个当下会向朋友怎么来推荐
注:把用户当成非专业人士
这是一个去繁从简的过程。想想怎么跟朋友推荐?你肯定不会乱飙广告修饰词,而是直接简明说最重点的要素:使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音腔所以音质好,军用标准的凯夫拉线材用料好,礼品包装高大上,还只卖99元,买个包装都值了
切中要害,可感知,能打动用户
注:以情动人
区分卖点和噱头
产品点分为卖点和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的,噱头是有意思但用户不会为之掏钱的。卖点定义分为两类:一级卖点和二级卖点。一级卖点只有一个,这样用户才记得住,如果你说三到四个就等于没说。二级是辅助描述一级的,一般有两到三个
传统做法的误区
很多企业在设计上,第一个陷阱就是玩虚的,比如高大上、伟光正。这套设计你觉得用在你的产品上挺好,用在别人身上也挺好,看起来很潮很炫,想展现品牌高大上,简单说就是“要画面”,觉得用在哪儿都挺好,但就是不抓心
第二个陷阱就是经常把噱头当卖点,没有把产品那个最大的点、最本质的点讲清楚
情感化设计
善用经典的生活场景或节日文化
从产品定义本身就开始考虑
可感知的情怀
没人会喜欢塑料花,真实才动人
在拍摄图片时摄影师使用了具有生活情趣的小道具进行搭配,产品传递的情怀感呼之欲出
善用留白(设置槽点)
设计要留白,设计语言别太满,意思是指要留有想象空间,要有期待感。留有期待感就是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参与进来点评
留白是一种设计上的选择、精粹、顿挫与控制,呈现的是关键的核心元素,以隐喻的方式或表达情怀,或展现质感,留有足够意味的想象与期待
明白为谁设计
为谁设计不仅要在设计执行中考虑,在项目管理产品决策层也尤为重要,它能帮你找到节奏感,哪些功能做,哪些功能不做,定义轻重缓急
互动要简单有趣
在论坛设计了点赞活动,看了广告首映觉得好,就点赞,然后可以砸金蛋抽奖,共获得了超过4900万个“赞“
小米论坛“看广告点赞砸金蛋赢奖励”的活动;小米官网“我们的时代”海报微博分享活动;小米官方微博上开通了一个专门的话题“我们的时代”;MIUI添加了该主题音乐的手机铃声专题。 活动启动不到24小时,这部视频网络播放了近150万次。在大年三十春晚首播之前,这则广告的网络播放量已经超过了400万次
注意应用场景
类似营销的4P理论,设计也有3W+1H,就是:在哪里(Where),对谁说(Who),说什么(What),如何说(How)
在哪里说则是一个现场应用的问题。设计好不好?放到现场就知道
在同一个总体设计品牌战略下,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设计应用场景,对于设计风格、表达方式和传达渠道的需求自然都不一样,这就是大家都看到的“元素集中、表达离散”的趋势
招聘设计师
设计师的真靠谱和不靠谱,其实就是真牛逼和吹牛逼的区别
做设计某个角度讲就是再设计,把各类设计元素重新组合
一看二问三pk
设计师的工作是包装和美化,能设计出好作品的,都得有意识和习惯先包装设计好自己。
二问,问Ta玩什么,问Ta看什么
如何判断设计师的境界?可以问问他有没有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
三PK,PK Ta做设计的作品细节,PK Ta做设计的风格稳定性,最后PK Ta做设计的态度
设计管理三板斧
坚持战略,死磕到底,解放团队
团队篇
爆扁爽
爆
做爆品和引爆点(聚焦原则)
产品策略、产品结构一定要“爆”
做几百条线的产品,还要跟用户互动,你没有这样的精力
扁
组织结构要梳理,要扁平化
要走群众路线,你要鼓动大家的积极性,要鼓励大家创新的时候,如果都是那种层层汇报的架构,比如有五六层、七八层的层级架构,大家怎么可能会有创新性
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这样保证整个决策非常非常快
注:其实是充分授权和统一标准
注:其实是降低执行的内耗
爽
团队的激励,就是一个“爽”字
今天人才竞争这么激烈,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纯粹讲兄弟感情的话,其实很难
*做老板的要负责把整个班子团队搭好
“爆扁爽”的背后是将业绩驱动转化为创造力驱动,相信最优秀的人在自己热爱的事务上的投入与创造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