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
2021-06-24 16:37:0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复习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幼儿教育法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总则
教育内容与要求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幼儿园入园和编班
第三章 幼儿园的安全
第四章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
第五章 幼儿园的教育
第六章 幼儿园的园舍、设备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职工
第八章 幼儿园的经费
第九章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
第十章 幼儿园的管理
第十一周 附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健康
身心状况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动作发展
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语言
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社会
人际交往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关心尊重他人
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科学
科学探究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艺术
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基本理念
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基本内容
专业理念与师德(4个领域)
专业知识(3个领域)
专业能力(7个领域)
实施建议
幼小衔接
含义与意义
含义
意义
原因
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主导活动方面
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
师生关系
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
忽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实施幼小衔接的指导思想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策略
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
增强体质
培养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
入学情感激发
学习能力的提高
倾听、书写、语言表达、阅读能力
安全意识的培养
加强家、园、社区的合作
教育概述
内涵
广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
目的及其作用
教育目的含义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我国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教育与政治
功能
培养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传播政治意识、倡导主流政治价值观
制约
学前教育与经济
功能
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
保护和解放劳动力
具有较高的经济回报率
制约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般规律
顺序性
不平衡性
阶段性
个体差异性
相互关系
学前教育影响儿童发展
诱导作用
改善性影响
学前教育受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以学前儿童为主体
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概述
概念
广义:影响幼儿园各方面发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
狭义: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
性质
基础性
公益性
意义
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
目标
概念
制订依据
教育目的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制订目标注意的问题
任务
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向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
德育
含义
实施途径
日常生活--基本途径
专门的德育活动
游戏活动
意义
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为体育、智育和美育提供支持
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智育
含义
实施途径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智力
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活动
意义
对幼儿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是全面发展的知识和智力基础
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体育
含义
实施途径
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专门组织的幼儿园体育活动
组织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体育内容
意义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体质与健康
美育
含义
实施途径
艺术教育--主要途径
日常生活--重要途径
大自然大社会
游戏--特殊的审美活动形式
意义
促进幼儿发展
促进其他各育的实施
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与教师
学前儿童
儿童观: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儿童拥有各种合法的权利
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儿童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
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个体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的角色
教育者
幼儿游戏的伙伴
幼儿的第二任母亲
幼儿的知心朋友
研究者和理论的建构者
职业素养
道德素养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尊重和团结同事及家长
知识素养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艺术知识和技能
必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知识
广泛的实践知识
能力素养
观察、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研究、自主学习、其他能力
职业特点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劳动内容的细致性和全面性
劳动手段的自主性和示范性
劳动过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劳动周期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师幼关系
积极师幼关系的意义
建立积极实施关系的策略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孕育阶段
西方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强调胎教,标志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天性原则、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的阶段
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萌芽阶段
夸美纽斯【捷克】,代表作《大教学论》《母语学校》《世界图解》
“泛智”思想
教育的目的--为永生做准备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学校教育制度
洛克【英国】,代表作《教育漫话》
教育理论基础“白板说”
教育目的--培养绅士
绅士教育内容
卢梭【法国】,代表作《爱弥儿》
自然主义的儿童观
自然主义的教育观
儿童教育的阶段
婴儿期(0-2岁):身体养护
儿童期(2-12岁):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
青年期(12-16岁):智育为主
青春期(16-20岁):道德教育
儿童教育的方法
提倡实行“消极教育”,主张采用“自然后果法”
裴斯泰洛齐【瑞士】
教育心理学化
“要素”教育
早期和谐发展教育
初创阶段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福禄贝尔【德国】“幼儿园之父”“幼儿教育之父”
1837年,创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任务
创制“恩物”
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
强调作业重要性
杜威【美国】,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
论教育中的“双中心”
儿童中心论
社会中心论
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教育即生活
教学方法论
“做中学”
关于儿童与教师
学校生活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蒙台梭利【意大利】,代表作《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
儿童观
教育原理
发展儿童的“生命的法则”
儿童有“吸收的心智”
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
教育方案
教育目的
注重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构成要素
有准备的环境、教师和教具
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初创
陶行知
建立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六大解放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源于生活
教育作用于生活
教育与生活不可分离,要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
社会即学校
创立培养幼儿师资的好方法--艺友制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课程内容--“五指活动”
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语文)
课程实施--“整个教学法”
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教学原则(17条)
张雪门
教育目的
发展儿童个性和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
行为课程
幼儿师范教育
“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
张宗麟
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中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
幼稚园课程
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内容
课程编制--中心制
幼师的培养
新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
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教育的一般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发展适宜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
把握目标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注重教育目标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
主体性原则
准确把握儿童发展的特点和现状
在活动之前还要善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科学性原则
教育内容是健康、科学的
要从实际出发,对儿童健康发展有利
教育设计和实施要科学、正确
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与家长合作共育
开门办学,与社区合作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一致的教育
整合性原则
活动目标的整合
活动内容的整合
教育资源的整合
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的整合
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保教结合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
游戏是儿童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游戏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生活化和一日活动的整体性原则
教育生活化
生活教育化
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
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
非义务性
保教合一
启蒙性
直接经验性
幼儿园班级管理
概念
目的
内在--把幼儿培养成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外在--形成办园特色,打造办园品牌
意义
展示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窗口
教师和幼儿进行各项活动的重要保证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内容
生活管理、教育管理、物品管理、其他管理
方法
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引法
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
幼小衔接
含义与意义
含义
意义
原因
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主导活动方面
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
师生关系
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
忽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实施幼小衔接的指导思想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策略
幼儿园全面的入学准备工作
增强体质
培养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幼儿园专门的幼小衔接工作
入学情感激发
学习能力的提高
倾听、书写、语言表达、阅读能力
安全意识的培养
加强家、园、社区的合作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