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考研政治
2021-06-25 10:21:2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修-考研政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思修
道德修养
道德的基本问题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什么是道德
道德的起源
劳动 是道德起源的 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 是道德赖以产生的 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 是道德产生的 主观条件
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 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和经济、阶级有关和经济、阶级有关的就叫形态无关的就叫非形态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基础道德——上层建筑
道德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之间的阶级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具有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一种意识,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认识功能
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经济关系
行为前
规范功能
行为中
调节功能
通过评价来纠正人们的行为
行为后
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
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主要功能只有这三个最主要的就是调节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影响。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
道德万能论
道德无用论
道德的变化发展
道德的进步 表现在:
道德调控的范围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深,手段越来越丰富。
纵向三德不同时期的道德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纵向三德之一
基本精神
书上的名言要对应
注重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道德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美德尽管是好的东西,也不能直接拿来用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复古论
另一种是虚无论
发扬中国革命精神纵向三德之二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它形成的时候起,就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
中国革命道德的 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中国革命道德的 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优良的道德传统,都对促进道德的发展作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
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纵向三德之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选择题常考对应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
道德建设核心 的问题,实质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公有制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如何理解集体主义 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
集体利益 和个人利益 的辩证统一
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 三个层次 的道德要求: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能够达到的要求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对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例题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横向四德不同领域的道德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的 特征表现在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社会公德的内容
文明礼貌
社会交往必然的道德要求
助人为乐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护公物
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保护环境
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遵纪守法
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展开
公共生活:遵纪守法
美国人
公民生活:爱国守法
中国人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
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准则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最高层次的要求
家庭美德
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
注重家风
恋爱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婚姻与家庭
婚姻中的道德规范
夫妻和睦
核心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勤俭持家
个人品德
概念: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 稳定的 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作用:无论是社会的和谐有序、还是个人的人格健全,都有赖于个人品德的不断提升。
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知行合一
积善成德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法律基础
法律的基本问题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制定
二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认可
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和认可,而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产生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生产方式→经济→上层建筑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整体性,不是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者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者的全部意志——还有部分体现为道德、政策、言论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要遵守法律
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体系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科学性和先进性
是中特建设的重要保障
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制定——立法
属性
是法律运行的 起始性 与 关键性 环节
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公布
原则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展开 可以立法的机构
人大
全国
宪法和法律
地方性
地方性法规
政府
国务院——行政法规
地方性政府
地方规章
中央部委
部门规章
执行——执法
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
信赖保护——不能随便更改
执法主体
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机构、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
适用——司法
司法机关
检察机关、审判机关
基本要求
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遵守——守法
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含义
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主体
所有组织和个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回顾修宪史:
2018 年 3 月
制定实施宪法是必要的、重要的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必然性
党的领导很重要
党的重视 是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 根本原因所在
我国宪法的地位:
实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具有显著优势、坚实基础、强大生命力
是国家的 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特的 领导核心
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依法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民主集中制原则
既充分讨论又集中决策
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民法的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基本原则
商法的原则
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我国 刑法 规定了 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诉讼法
是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非诉讼程序法
是规范仲裁机构或者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仲裁法
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基本原则
人民调解法
仲裁严肃,调解没那么严肃
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是前提,是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的制度基础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是重点。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是重要保障,是迫切要求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是重要依托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是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的 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是法治的 龙头环节
严格执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公正司法
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全民守法
增强全民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宏观走法治道路的五大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什么要坚持
是法治最根本的保障。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 全面依法治国 的题中应有之义。
怎样坚持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重要性
是基本原则
如何坚持
分支主题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基本属性,是基本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区别
法治的地位
是基本方式,基本方略
德治的地位
是重要方式,比法治软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区别
法治的作用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追究法律责任
德治的作用
道德谴责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区别
法治的实现途径
具体的东西
德治的实现途径
没有具体的东西,可争论的东西
推动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联系
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滋养作用,
法治 承载 道德理念
法律是道德的 保障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21 世纪中叶
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学习借鉴不是拿来主义。
法治思维和法律权威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法治思维的含义:
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是一种可靠的罗辑思维
是一种科学思维
法治思维的特征: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区别体现在四个方面:
在依据上,
在方式上,法治有一惯性、稳定性;人治有极大的随意性。
在价值上,一种是“多数人之治”,而人治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
在标准上,分水岭在于 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普遍适用性
优先适用性
当不同标准不同结果时,法大于情
不可违抗性
权力制约
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权利保障
宪法保障是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是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是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是最后防线
正当程序
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取决于
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
本身的科学程度,
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是基本前提和要求,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
是坚实的基础和关键
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基本途径,是维护个人利益的根本保障。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遵守、服从、维护法律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法律权利和义务
法律权利的含义:
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 社会经济条件 为基础。
法律权利的四个特征:
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因不同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法律规定,不可侵犯
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
法律义务的履行为两种形式:
作为
不作为
不得实施某种行为
法律义务的特征:
是历史的
源于现实需要
必须依法设定
可能发生变化
关系:不可分割
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复合性的关系——劳动,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两者平等
多大权利多大义务
实现上要体现平等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内容
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选举权利、表达、 民主管理、监督权
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
财产权
私有财产权、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行使法律权利的界限
目的、限度、方式、程序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是公民实现法律权利与自由的前提
遵守宪法与法律
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对外主要指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与利益对内主要是指公共利益
依法服兵役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依法纳税
基本义务
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欠债还钱
行政责任
行政人员
刑事责任
杀人放火
思想修养
人生价值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的特征四点: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都是 上层建筑 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
法治素养的内涵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 本质属性。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人为了什么活着
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决定人生道路
决定人生态度
决定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人应当如何活着
对人生问题的一种 稳定 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的层次: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生观
人生观与世界观
世界观的内涵: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一大一小,大的决定小的,小的反作用于大的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利益(需要)与社会利益(需要)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个人利益的满足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模板、套话理想利益需要价值——个人与社会的任何关系的问题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理由:“只有,才能”
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
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中,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 不断培养出高洁的情操,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人生重要的是
体验
经历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和贡献社会相统一。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做
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社会价值更高个人价值不取决于他人的认可社会价值不可以代替自我价值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梳理正确的幸福、得失、苦乐、顺逆、生死、荣辱观
反对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甚至可以说是根本途径。
理想信念
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分类: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等。
主体的角度
时期的角度
内容的角度
从层次上分,理想有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属于 精神,社会意识,不属于 社会存在
理想的特征:
超越性
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实践性
理想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实现。
时代性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
信念的内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精神现象”即信念也是社会意识
信念的特征:
执着性
一但形成,不会轻易改变。
多样性
不同的人不同的信念
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信念
信仰——最高层次的信念
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理想→信念→信仰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不能说反
离开理想,信念无从产生离开信念,理想寸步难行
理想和信念难以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合称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作用)
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昭示奋斗目标
提供前进动力
提高精神境界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正确
批判
具有鲜明的 实践 品格
改造世界为己任
具有持久生命力
与时俱进、发展的
是党和人们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们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原因:是科学社会主义
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特的最本质特征。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
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正确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又是统一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理想包含途径,脱离现实就变成空想。
实现理想
长期性
艰巨性
曲折性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的实现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众人的个人理想之上的。有冲突时,要自我牺牲,是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个人与社会 的那个模板套一下也可以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力量
立志当高远、做大事、须躬行
中国精神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首先表现在对 物质生活 与精神生活 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还表现为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亦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中国精神是 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 的统一
民族精神的概念: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民族精神的内涵(“四个伟大”):——最新表述核心——爱国主义
各种故事看一遍,神话对应梦想
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
团结精神
梦想精神
时代精神的概念: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时代楷模
精神脊梁
关系:曾经的民族精神是曾经的时代精神,现在的时代精神未来也会变成民族精神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
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的意义(作用):
考原话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爱国主义 的基本内涵、要求和特点
内涵:祖国 而不是国家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是每一个人的使命和责任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 试金石
砸日系车主伪爱国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民族群体一时的载体、民族的胎记、精神基因、摇篮
“爱自己的国家”(政府)
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基本特征:
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
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发展而发展,
随着国家消亡而消亡“国家”这个东西木有了
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
只要是在谈和国家有关的东西——神州 轩辕 忘忧国 国家——就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全体中华儿女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大陆公民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持国家发展主体性
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多样性的世界。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而且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必须面向世界,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做忠诚的爱国者
推进祖国统一
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好深哦藏得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未来的第一动力
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的思想、道德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
概念: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意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提出 ,鲜明确立了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和价值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观 是 体系 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 体系 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 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 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观 与 体系 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等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
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建设中特的过程中提炼出了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先进性
社会主义社会是当今最先进的社会形式
人民性
人民都认可,
真实性
别人的都是不真实的自由平等博爱——一般是错的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进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
喷死人生的喷子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勤学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
修德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明辨需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
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胜任是肯做功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功夫的圣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内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