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思维与想象
2021-06-30 18:02:0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维与想象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思维与想象
思维概述
什么是思维
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特性
概括性
同一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概括
多次感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概括
间接性:通过已有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或未来发展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需要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更新和重组
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抽象性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
形象思维: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
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和理论知识解决额问题的思维
根据思维技巧
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主要特征是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
根据思维过程
直觉思维:是非逻辑思维,指人脑对突然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
分析思维:逻辑规律,分析指导,得出结论
根据智力品质
常规性思维(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
思维的一般过程
分析与综合
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分析:在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方面或隔壁诶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把事物或现象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思维过程
比较与分类
比较:比较,确定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比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
分类:根据本质特征,将事物或现象归入适当的类别
抽象与概括
抽象:抽取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
概括:将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综合并推广到同类中
系统化与具体化
具体化:利用一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系统化:根据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把事物组成一定系统
思维的形式
概念
定义:人脑反映事物或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个体概念的获得途径
日常生活
专门教学
判断
定义: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推理
定义:从已知推出新的未知的判断,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的反映;hi判断与判断的联系
形式
归纳推理:从特殊归事例纳出一般原理
演绎推理: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
类比推理:从特殊事例到另一特殊事例
思维的品质
广阔性与深刻性:广度和深度
独立性与批判性:独立思考发现解决问题和评判
灵活性和敏捷性:灵活程度和快慢方面
逻辑性:思维的条理性
创造性思维
定义:新
特点
想象丰富
观察敏锐
灵感活跃
表述新颖
求异性
潜在性:不自觉,没有进入意识领域的思维特征
过程
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启发阶段:又称顿悟期或灵感期
检验阶段
培养
培养观察力
丰富专业知识
增强好奇心
激发灵感
锻炼意志
训练
扩散思维训练
材料,功能,结构,形态,方法,组合,因果扩散,语词
摆脱习惯性思维训练
排除观念定式训练和”功能固定“训练
列举缺点训练
愿望列举训练
想象训练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深刻性培养
思维灵活性培养
思维敏捷性培养
二、想象概述
种类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
定义:有预定目的,自觉产生
分类
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构成相应新表象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创造出形象
幻想:个人渴望的,指向未来的想象,由科学幻想,理想,空想组成
黏合
夸张:扩大和缩小
典型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拟人化
青少年想象发展的特点
有意想象的增强
创造性成分增多
更富于现实性
青少年想象力的培养
丰富阅历,增加表象储备
发挥再造想象的作用
培养创造想象能力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与问题解决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条件
主体的活动积极性
主体的求知欲
主体的知识水平
定义: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目标,应用认知获得,技能,思维操作,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实践检验
通过心智活动进行推理,即在思维中按照假设进行推理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式
定义:在问题空间内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方法,直到选择至少一种有效的
优缺点:优点-问题得到解决;缺点-费时费力,对有的问题无效
启发式
定义:根据经验,进行较少的搜索
优缺点:省时省力,但不能保证问题一定解决
启发式策略
手段-目的分析法
逆向搜索
爬山法:逐步降低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问题情境
定义: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影响主体知觉的倾向性,进而影响问题解决
影响的表现
问题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
刺激模式和个人的认知结构远近
所包含的信息量多少:适中
动机,情绪和人格特征
动机:动力因素,其性质和强度会影响
情绪状态
个性特征
个人能力,气质类型等
知识经验
定式:指由先前的活动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心理状态
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 时只能看到事物的通常功能,忽视其他可能的功能
原型启发
收藏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