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喻的人生算法课》读书笔记
2021-06-30 10:45:5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自我塑造完美人生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B计划 —— 应对18个人生难题
人生的悲剧,往往是追求了错误的方向;而生活的艰辛,则是因为在不对的赛道上努力。
应对外部世界不确定性的B计划里,一共梳理出来了18种人生难题:
片面、狭隘、模糊、侥幸、宿命、追悔、非理性、冲动、犹豫、武断、情面、霉运、孤独、爆仓、迷信、无知、衰朽、贪婪。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接触到很多知识,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决定我们命运的关键思维,不过一二十种。这18个人生难题,其实就是我们一生中的“元问题”,也就是“问题的问题”。如果在现实中我们面对问题总是只顾眼前,见招拆招,而不去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那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应付重复的难题,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最聪明的应对方法是,采用逆向思维,避开那些让我们不幸福的人生陷阱。
片面:用三个运气旋钮打开人生局面
什么叫片面呢?就像是一只在纸上爬行的蚂蚁,它的世界就是单层的。如果四周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物,它就被困在这张纸上了
第一个是车手旋钮,负责全力以赴,执行任务。
第二个是教练旋钮,负责调兵遣将,分配赛道,选赛道比努力更重要
第三个是老板旋钮,负责找到最好的赛车场资源,没有现成资源就去改造环境
【个人层面的人生难题】
非理性:如何管住你的动物精神
人类四种动物属性的非理性:
丛林动物属性,我们“恐惧” —— 它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在丛林时代,因为对未知的恐惧,这个系统帮我们的祖先从猛兽面前逃生。但在复杂的社会系统,让我们经常作出错误的选择。
社会动物属性,我们“多情” —— 我们身处群体之中,我们为了融入群体,容易多情。
科学动物属性,我们“无知” —— 人是有好奇心的动物,是不断求知的动物。在不同的时期,人类有不同的认识世界的体系。体系总是在被推翻,在质疑声中形成新的体系,不断发展。
经济动物属性,我们“贪婪” —— 正是因为贪婪,人类才有进步,但也因为贪婪,人类也时常陷入非理性。
理性策略
策略1: 要勇于承认“我不知道”。大脑经常只能处理一小部分信息。别骗自己。
策略2: 从长期出发。出发点和愿景很重要,你需要长线思考,关注长远目标。
策略3: 知错就改,不要追逐损失,不要自圆其说。学会止损,让过去成为过去。
策略4: 多学习,知识+实践,独立思考,深入观察事物的本质。
策略5: 掌握求真、理性的科学精神。
策略6: 学习多元化的思维模型,实现从多个维度去证伪。
策略7: 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冲动:如何管理你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的厉害之处就是在短短眨眼之间,可以抓取到很多信息,每个人似乎都有这种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一见钟情,而且这一瞬间的感觉,可能比你花很长时间作的决策还要准确。
直觉思维经常会出现要命的失手,过度依赖直觉就常常被“过度自信、注意力有限、认知偏见”因素所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判断。即使都是一个行业的专家,对同一件事的判断也会差别很大。
如何提升决策质量?
方法一:建立几个评价维度,给直觉装上围栏
方法二:把复杂的维度简化,考虑最为必要的因素,刻意训练直觉
方法三:先用直觉框定最靠谱的几个方案,再通过计算算出胜率最高的一手
武断:自我批判的“双我思维”
武断,是决策的大敌。应对三个挑战,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第一个挑战:可以用双我思维去决策,让两个你在脑海里打架,避免武断决策。克服盲从,独立地、批判地作决策。
第二个挑战:复盘的时候要理性,不能简单从结果出发评判决策的好坏。复盘的目的,就是要能区别评估,决策水平和运气。
第三个挑战就是:根据以往经验,利用贝叶斯定理,不断更新,逼近潜在本质,迭代自己的决策系统,进而实现更准确的推理和决策
情面:坚决行动的【混球思维】
大脑接收到的外部信息是非连续的碎片,大脑里有一个叙述系统名为“诠释者”,它会编造故事,把碎片的信息组成有逻辑的故事。就像把图片连续播放,变成了电影一样。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故事看起来自圆其说,它还可能篡改事实,强加不存在的因果联系。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意识、感觉,其实是大脑加工后的“错觉”。正因为如此,往往越聪明的人,越觉得能理解这个世界的人,就越容易自欺欺人。
有混球思维的人不按套路出牌,不屈服于大脑中“诠释者”安排好的剧本。混球们不欺骗自己,做事不管不顾,敢于死磕,没心没肺,神经粗壮。因为这些看起来很没道理的缺点,他们反而拥有了某种“超级理性”。这种超级理性,能让混球们克服很多普通人常会犯的非理性错误,我把它称为大脑的“先天免疫”。
混球思维包括以下7个特点:
第一,从不维护自己的正确;
对于决策者而言,作决定时毫不在乎自己的面子,一些别人看起来很艰难的决定,对他而言却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就像行军打仗,发现走错路了,就立即转向,毫不迟疑。
对大部分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来说,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确,往往会付出很大代价。
第二,从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个人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给自己的打分。我们不是不需要评价,不需要反馈,不过差别在于你以那个评价为自我挑战的准则。与其听从外界,听从自己的内心更重要。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独立,有主见,不在乎他人的意见,甚至有点自私或者独断,可能有一些混球的地方。表面看来是性格的区别,但其实是评价体系不一样。
第三,从不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动;
混球们是不容易受制于他人的情感波动。不受他人情绪波动的影响,就是竞技的最高境界。
第四,从不忌讳残忍的坦诚;
极度坦诚,是一种效率最高的沟通方式,虽然经常很残忍。大多数企业的员工,在公司其实是干两份工作,一是本职工作,二是去社交和处理关系。
第五,从不同情自己的遭遇;
混球几乎不会有“自怨自艾”的情绪,这令他们在困境中极度乐观。
埃隆·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遭遇火箭坠毁,一群人在酒吧借酒消愁。大家心里都明白,公司的钱顶多只够再试一次。虽然马斯克也为财务状况心烦,但他还是表现得非常乐观,设立了新的目标,希望6个月后重新发射。
第六,从不停止疯狂的探索;
混球一旦设定了目标,就敢于进行疯狂的探索,即使很多是看起来不能完成的任务。
去考虑“实现路径”,而不是争论“是否可行”。这样你就不会被问题吓倒,而是能回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思考。
“好的点子在被实现之前,人们总觉得那很疯狂。”而混球们从来不畏惧疯狂。
第七,永远追寻伟大的意义。
“一个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感受最深刻的是自己能否改变人类命运的使命,以一种史诗般的方式呈现喜怒哀乐,
因而难以意识到他人的强烈情绪,以致他富有人情味的一面被掩盖,令他显得冷酷无情,没有顾及个体的想法和需求。
爆仓:为什么顶级聪明人也会破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人做投资ALL IN,做生意ALL IN,这样的问题随时在我们身边反复发生。一开始尝到了ALL IN的甜头,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一直追求最大化,一直想占尽好处,甚至是加大杠杆。但只要爆一次,你就全爆仓了。即使你一直在做大概率成功的事,如果总是ALL IN,早晚有一天你会爆掉。
关于财富的第一准则:防止爆掉。只有不爆仓,你才有继续玩下去的本钱。最厉害的聪明人如果不牢记这一条,也可能随时出局。
巴菲特打了个比方:假设给你一把枪,里面能装1千发子弹,但只装了一发子弹。把枪对准你的太阳穴,扣一下扳机,也就是说你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被击中。你要多少钱才愿意干这个事呢?一千万?一个亿?十个亿?巴菲特的答案是,给多少钱都不能干。这个时候就不能算概率,算期望值了。万一碰到真子弹,多少钱都没用了。
投资大师索罗斯三条生存法则:
法则1:冒险不算什么;
法则2:在冒险的时候,不要拿全部家当下注;
法则3:做好及时撤退的准备。
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而言,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无所有,你不是靠赌才能成功,你的时间、机会、创新,其实都是让人羡慕的本钱。
第二,每个伟大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哪怕你现在的钱很少,但也是未来财富的种子。
第三,赌会上瘾,总是赌输,连自暴自弃也会上瘾。行为习惯会融入血液,最终铸就了宿命。到了那一天,你就真的成了职业韭菜了。
第四,穷人思维因为稀缺,而显得短视。我们前面说过了,你就容易打折甩卖你的概率权和时间权。
要想成功,必须要All IN。但是切记, ALL IN的应该是一个人的激情、专注、专业,而非赌上自己的全部资产,押上自己的车,押上自己的房子。这就是
人生的一部分烦恼来自不懂得放弃,一部分烦恼来自过早放弃。而人生的主要烦恼来自不知如何识别以上二者。 —— 孤独大脑 老喻
孤独:如何寻找同伴
第一步,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扩大样本量】
第二步,用什么心态去找人【三门法则】
第三步,如何停止寻找,确认目标【37%最优停止理论】
第四步,如何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长期相处【口厌感原理】
第五步,如何经营一段长久的关系【麦克斯韦 · 妖的概念】
贪多:用半径算法找准人生定位
想读更多的书是贪多,想见更多有趣的人是贪多,想尝试更多没做过的事是贪多。
2个6寸的披萨和一个9寸的披萨哪个大?根据圆的面积S=πr²,两个六寸的披萨不如一个九寸的披萨大。从六寸到九寸,半径只增加了50%,面积却多出了一倍还要多。放到人生里,如果半径是你的愿望,扩大一点目标的半径很容易,想要做好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专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犯过所有可能犯的错误。”——波尔。关键是【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假如领域太大,你的探索成本就会高出很多来。所以,你要是想成为专家,首先必须控制领域的大小。
半径算法:由三个同心圆构成,最里面是【行动半径】;中间是【能力半径】;最外面是【认知半径】。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减小行动半径。
第一,认知半径要尽可能地宽。否则就会视野狭窄,容易被世界所抛弃。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认知半径。
第二,能力半径要尽可能地明确。也就是能力圈的概念,是指能力所及的领域,在此区域内,一个人拥有胜过平均水平的知识和专长。但你应该待在你的能力半径之内,别瞎折腾。
如果能力没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能力圈大或者小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然后待在里面。
“你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并坚持做你擅长的事情。”——弗雷德·威尔逊
第三,行动半径要尽可能地小。规模,本质上不是能力强的结果,而是一个简单动作大量重复的结果。
要想上规模,做的动作就得少、就得简单。复制起来容易。
可复制的馅饼才是好馅饼。复制的概念,有资本上的,时间上的,空间上的,人力上的,技术上的,数字化的,文化上的,乃至梦想上的。
半径只要大一点儿,面积就会增加很多,复制的难度也就更大了。
我们如何应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拥抱随机性,努力创造确定性。
最外围的认知圆圈之外,是未知世界,也就是“我不知道”。
中间层能力圆圈和最外层认知圆圈之间,是“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们扩大认知半径,大致了解一下陌生领域,是为了明确自己有哪些东西是不懂的。
在最内层行动圆圈和中间层能力圆圈之间,是保护层,或者叫安全边际。假如需要让5吨的车通过,那在造桥的时候,最好让这座桥有10吨的承重量。能力半径是10,而行动半径是5,这样能够为你的人生提供安全保护。
行动圆圈以内的最里层,才是我们应该集中资源,花最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地方。找到自己长期去做的那一件事,也就是行动圆圈里的事。很多时候,一个人一辈子本质上只能做一种事情。
比如市场认格力的就是空调,手机就不行。茅台也出过啤酒,出过红酒,但都没有成功,因为茅台就是白酒。
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其实就是清楚地认识你是谁。只管把自己的人生定位这个环节打造好,自然就会被嵌入到社会的资源链条里,这远远好过只图虚名的社交。
谨防陷入【知识吸毒】
1、我们不能发财,不够幸福,是因为我们懂的太少吗?不,是因为我们懂得太浅。
2、iPhone(2019年)的计算力是阿波罗登月导航计算机(50年前)的1.2万亿倍,你能用iPhone登月吗?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知识,不是计算力,而是缺乏边界意识,以及边界之内的系统能力。
3、读书人最大的陷阱是,混淆了“认知半径”和“能力半径”,所以光说不练,沉溺于那些“关你p事”的知识集邮,用“认知幻觉”替代行动。
4、商人的最大陷阱,是混淆了“能力半径”和“行动半径”,偶尔获得成功,便觉得无所不能,结果靠运气赚来的钱靠能力亏掉了。
5、笨人如果意识到自己的笨,并且停留在自己笨的半径内,他就是聪明的;聪明人如果高估了自己的聪明,或者仅仅是混淆了三种“半径”,他就是蠢的。
6、帕斯卡尔说:“几乎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自我们不善于在房间里独处。”我们就是喜欢出去乱逛,瞎折腾。人类整体因此而进步,而绝大多数个体因此而遭罪。
7、的确,很多时候,世界是由那些不受限的人推动的。但你我俗人,最好先有一个安稳的根基,然后再去瞎折腾。例如科学和艺术进步,很多是有富二代吃饱了撑地取得的,前提是他们吃得很饱。当然也有梵高,但你也不想割掉自己的耳朵吧。
8、“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知道多少,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不懂什么。”巴菲特如是说。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9、跨界是无能者的避难所。假如你没有一技之长,通才并无意义。当然也有人仅靠“通”就很厉害的,那也是因为他“通”出了深度,这比在某一点上建立垂直优势更难。
10、如果你只是一味扩张自己的“认知半径”,其实你只是在“知识吸毒”;如果你不能明确自己的“能力半径”,你其实只是在梦游;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半径”,你无论多么聪明,多么勤奋,也无法造就自己的卓越人生。
【更加抽象的人生难题】
迷信:科学不过是阶段性正确
人太讨厌不确定性了,所以只要有一套确定性的解释,我们就又能重新拾回自信,赶走对未知的恐惧,这就是星座、五行、风水这些,给人提供的最大价值。不管这个解释是不是正确,因果联系是不是成立,论证过程是不是科学。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特别容易陷入迷信,其中有三类人尤其突出:
第一类,是那些每天要跟数字打交道,但数据又非常不充分的领域,比如赌博、证券行业。
第二类,是竞技者。他们要面对高度不可预测的竞争环境。所以,球员和棋手很多人都有点儿“迷信”,比如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去比赛等等。
第三类,是做生意的人和管理者。他们对生活的控制欲比一般人要高,反而对不确定性的忍耐力更低,很容易陷入迷信。比如,中国经商的很多人相信风水。他们会借助一些信念系统,来保持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让自己和身边的人保持信心。
到底什么才是科学思维呢?
一种,是已被证伪的理论,也就是经过检验,并以适当的方法,予以驳斥,已知为错误的理论;
另一种,是现在还没被证伪,但将来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
科学的可证伪性。凡是不可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如迷信、占星术等等,就属于非科学领域。
在科学家看来,真理不过是“在某个阶段正确”而已。科学思维,其实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底层方式。现有的知识只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它永远是存在局限的,是暂时的。更多时候,我们要和“未知”的不确定性共存。
在牛顿物理学时代,人们认为,世界具有确定性,那个时代的宇宙观称为“钟表宇宙”,意思是说世界是像钟表那样精确运行的。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三体问题”中一个物体的初始位置有一个小的变动,后来的状态可能会有极大的不同。在看得见的问题中,人类发现了不可计算、不可预测的问题了。
进入20世纪,量子机制取代了牛顿的物质观,我们发现了原子和分子层面的不确定性。
“物理学并不描述自然,它只是反映了我们对自然的认识。”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
现在懂得科学精神的人,其实享受了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红利。在信息时代,一切古老的实验试错方法大大提速,能很快地从真实世界获取反馈。
一是,探索新知识的速度加快了。科学家可能会花费毕生精力来提出或验证几百个假设,而机器学习系统却能在一秒钟内做完这些计算。
二是,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拥有科学思维的人,能把科学思维带入管理中,硅谷的大胆试错和快速迭代,本质上是“计算机+科学精神”的胜利。
大胆试错,就是从科学思维的可证伪性出发;
快速迭代,就是意识到了科学思维里,一切都是阶段性正确,只有快速迭代自身,才能跟上世界变化的步伐。
科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现有的知识只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它永远是存在局限的,是暂时的。更多时候,我们要和“未知”的不确定性共存。
什么很多大佬都“迷信”,地位越高越迷信?
但凡到了一定层次的人,无论资源、人脉、能力都没什么差别,唯一起作用的因素就是运气。
他们只不过是花一点我们觉得很大、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代价,来换取纯随机的运气垂青,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觉得得到了运气加持,这样就可以扑捉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信息、情报,进而形成胜机,这一点胜机就会是决胜关键。
某种程度上,我们觉得迷信愚昧,是因为还没到非拼运气的地步。
无知:心法+算法的双重智慧
科学,解决的是可计算的问题,概括地称之为“算法”;人文,解决的是不可计算的问题,概括地称之为“心法”。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公司,算法与心法缺一不可。高手既擅长算法,又精通心法,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混合使用算法和心法,但是又不混淆二者。
【科学思维】的成果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解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人文思维】则为社会秩序提供了基础,并满足了精神生活的需要。
艺术为科学带来想象力,哲学为科学带来思辨力。科学的变革,总是离不开观念的变革,这些都是人文带给科学的养分。
“科学是由可验证真理支撑的想象。当然,它的终极力量在于理解,并且就如我们看到的,它在技术上的成就让人震惊。但是科学想象力的大脑源头,与诗、音乐或伦理体系的建立所必需的没有区别。因此,在科学和人文之间的背离是没有必要的。” —— 诺贝尔奖得主埃德尔曼
如果我们想提升个人的竞争力,必须突破界限,兼顾算法和心法。 我们要发展自己解决“可计算问题”的能力,找到自己可重复的“算法”;我们还要发展自己解决“不可计算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心法”。
用脑去算,用心去爱!人因为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
创业的思维路线:商业思维—技术思维—科学思维—人文思维。
面对现实的无情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用科学思维来武装大脑的“算法”,用人文思维来提升我们的眼界与格局。
盛衰:成为时间的朋友
第一点,时间是线性的,就是指时间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被分为“过去、现在、未来”。
在现在这个点上,线性的时间被划分为过去和未来两段。
尽管时间是线性地向未来流淌,但是对于厉害的人来说,可以“颠倒”将来和过去。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在一个大系统上,做全局思考、逆向思考,他们由此获得超越他人的优势。
孙正义有一个“时间机器”理论,他用这个发现,去不同空间里套利。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发展还不成熟时,先在比较发达的市场,比如美国去开展业务,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和中国市场,就好像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美国。
第二点,时间是是均匀的,匀速的,再富有的人,时间的速度也和你的一样。
时间可以像光一样聚焦,当我们能够极度专注、极度聚焦时,时间就像激光一样,产生强大的切割力。
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时间都是稀缺的。要事第一,用80%的时间去做20%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陷在紧急但并不重要的琐事当中。
第三点,时间是“自动驾驶”的,即使你什么都不做,时间也会自动向前走,把你带向未来。
做生意要记住,手头上永远要有一样东西是天塌下来你也挣钱的。——李嘉诚
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只要时间在往前走,你的这个生意就都能赚钱。
巴菲特说:“我靠屁股赚的钱比我用脑袋赚的钱还要多。”比作决策更重要的是守候,守候时间的自动驾驶带来的复利
【时间的算法】
第一部分是“过去”。是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是清晰罗列出来的“已知条件”,需要冷静地接受。作为高手,首先是不被人牵着鼻子走。过去只能作为已知条件,而不能简单地作为“因”。
第二部分是“现在”。决策只存在于“现在”。所以需要极度专注,主动选择正确的思维模式,分配“过去”和“现在”的资源,进行理性的计算。
第三部分是“未来”。从现在这个点去看各种可能性结果的概率,在过去的教训上模拟未来。但要记住,什么叫理性的思考方式?就是你的所有决策,仅仅是对未来负责任。
【用概率视角,解决人生难题】
狭隘:穷人思维是打折甩卖了概率权
模糊:量化范围比精确数字更重要
侥幸:在随机性面前处变不惊
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追悔:回到过去,你也不能改变命运
犹豫:灰度认知,黑白决策
霉运:换到优势区域击球
赢家需要解决的人生问题
有边界的问题,是在读书阶段大量出现的。它讨论的环境很简单,类似于实验环境,是象牙塔里的问题。题目很难,解答过程也很复杂,但是总有标准答案。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其实一直都在锻炼你解答这类题目。可能无法算出确切答案,但从理论上来说,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说,任何局势下都存在着一套正确的下法。
没有边界的问题。表面看起来没什么,但情况很复杂,在掌握不对称的信息中,需要理清头绪,权衡利弊,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作选择,也没有标准答案。当你踏出校门走上真实世界,社会上几乎都是这类问题等着你。更糟的是,这一类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是缺失的,没有人教我们如何解答。
人生是一场没有边界的游戏,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不要试图躲在“确定性”的幻想中,也不要指望你够聪明,够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不确定性背后的秘密是连接着更高维度的算法,算法不一定很复杂,但必须养成概率性的思维习惯,以及证伪的科学精神,要有足够的乐观,去拥抱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在可计算的技术层面,功夫尽量做足,成为计算高手,寻找最小化风险,最大化收益的下注方式;在无法用计算消除不确定性的问题,【模糊的精确】比【精确的模糊】更重要。很多时候想得过多会很坏事。要通过大量实践,训练自己的直觉。
风险就是已知的不确定,是可以计算的;运气就是未知的不确定,你不知道什么是你不知道的,这是不可计算的。当你赢了的时候,你可以跟别人说“我运气真好”;当你输了的时候,别怪“运气差”而是从技术角度去反思。
对于一个决策者而言,要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博弈之中,要克服恐惧心理。刻意冷静,是理性决策的精华。
打“无记忆”的牌,每一手棋都会重新思考,从终局推算这一手的赢棋概率。别推卸责任,也别自我欺骗,正确对待失败。
最重要的不是你手中有什么牌,而是让对手认为你手中有什么牌。
决策水平第一个级别,是依靠直觉,你只能依据一个点来作条件反射式的判断。这个级别理性还没有启蒙。
决策水平第二个级别,是主动思考后的选择,你可以在好几个方案里作选择。这个级别,你的决策锦囊里有好几个点,你已经能成熟地解决一些问题。
决策水平第三个级别,通过决策树,形成了概率化、结构化的认知。到了这个级别,你就能解决复杂的问题,你可能已经走上部门的管理岗位,为一些决定负责。
决策水平第四个级别,是形成了可重复的算法。到了这个级别,在大多数人眼里,你已经是人生赢家了。你已经可以独立作决策,带领一支队伍,做出一番事业来。
决策水平第五个级别,是能够通过贝叶斯持续更新你的决策算法。能攀登到这一步,你肯定能持续保持领先,不断跟随世界的变化,自我进化,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财富与幸福
在关键时刻下大注,能够让你在本钱比别人还少时,赚更多钱。
索罗斯的策略是:“专攻要害。”在“索罗斯大战英格兰央行”的传奇故事中,在一次百年不遇的时机,押上了100亿美金,并大获全胜。
索罗斯重视抓一个大机会,投入重金,一次性赚个盆满钵溢。索罗斯的打法,杠杆加在了当下。
但风险在于,一旦误判,很可能全军覆没。所以,索罗斯的特点是,一旦出现状况,跑得特别快,而且还经常反转策略,调转枪头。
幸福取决于较多的小高潮。对于幸福感来说,更重要的是快乐体验出现的频率,而不是快乐体验的强度。
买房、结婚这种人生大事确实能让你更幸福,但这种幸福感的强烈程度持续不了多久。
最能影响我们的,是生活里的一两件大事,但幸福似乎是上百件小事叠加的总和。
一个每天经历十几个小开心的人,很可能比只遇到一件大喜事的人更幸福。
别光想着用大招讨好伴侣,试着给她一些小惊喜。这样生活会有更加持续的幸福感,所谓经营生活的奥秘不过如此
使命,可以将“极少的大高潮”,和日常每一天的小高潮,完美地黏合起来。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当你为了某种使命而生活时,你未必一定要中大奖,也能从每天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感觉。
但使命不知道哪一天到来,我们需要每次都努力做正确的事,尽力而为。因为我们不知道人们会因为哪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评价我们的人生。
“时刻准备着”,是在不知何时是“重大时刻”的情况下,依然尽量去做正确的事情。即使那一刻永不来临,你也会一直体验到接连不断涌来的幸福小高潮。
因为热爱工作,顺便赚取财富。财富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实现个人价值后,随之而来的副产品。
当你不在意那个财富的大高潮何时来临;当你忘掉输赢,面对不确定性时理性决策,勇敢行动,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泰然处之,你已经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了。
换一种说法,我们制定一个终身使命感是大高潮,每天为这个使命感小步迭代,不断精进是小高潮,无数小高潮叠加,最后又会变成大高潮,增强回路加上调节回路,最后呈现出美好的未来。
A计划 —— 自我塑造
未来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对于个体而言,努力和好运,不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直接因果关系。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不是不想拼命,而是找不到拼命的地方,要么就是被迫拼命,却毫无希望。那我们在这样的未来面前就一筹莫展吗?
一个人成功的最大秘诀是:找到可大规模复制的、具有连续性的“大概率事件”作为内核,这样才能像一辆车一样跑起来,进而收获人生的复利。
A计划法则
法则一,理解使命:你的核心使命就是打造好,你自己这辆车。
法则二,理解环境:现实是一片烂泥地,法拉利未必比拖拉机跑得更好。
法则三,理解行动:你应该一边装配,一边驾驶,别搞火箭发射。
法则四,理解反馈,因为反馈是冠军的早餐。
A计划的九段
这是整个造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求解的过程,是对“发现你自己”这个问题的探索,是对真相的科学性追求。而你自己,是这道题最大的已知条件。
上半场,从初段到六段,是为了不断找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小的那个内核。
初段:闭环。 为什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二段:切换。 可以在大脑的自动驾驶模式,和主动控制模式之间自如切换。
三段:内控。 有四个核心内控点: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是要造的那辆车的四个轮子。
四段:重启。 装配大脑装置:学会归零、复盘、重启。
五段:增长。 测试可以加速的自我进化系统。
六段:内核。 发现核心算法,也就是打造你的发动机。
下半场,放大内核,就是如何通过复制,令内核价值最大化。
七段:复利。 让最小内核转动起来,实现价值最大化。
八段:愿景。 这一段是不确定世界的人生导航。
九段:涌现。 我们要形成自己的个人系统,收获人生涌现效应的果实。
初段-闭环:如何对抗完美主义
闭环”这个词,来自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管理学上的闭环,包括四个词: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初段的认知行为的闭环:【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积极去做这四个动作,把闭环完成。
靠谱的闭环,对于企业家而言,就是要敢于决策,敢于拍板。对于个人而言,就是敢于行动,敢于试错。靠谱的人就是要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为什么有时不能轻易完成闭环?
第一种情况是:事情本身难以形成闭环。比如,海外地产,看房要跨国飞行,沟通成本高,付款麻烦,交易难以形成闭环,客户特别散,要在全国撒网捕捉用户,营销难以形成闭环。
第二种情况是:个人或者企业的能力难以形成闭环。比如,烧烤摊老板比明星企业的副总裁更容易创业成功,烧烤摊生意小但是从实战的角度找场地、进原料、生产、销售,把生意的整体逻辑走了一遍。大公司副总裁的工作只是一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第三种情况是:不愿意把手弄脏。凡事不肯躬身入局,因为评论总是比做事显得优雅高级。因此很难对一件事情形成真实的手感,日久天长,沦为指指戳戳,吃相十分难看
二段-切换:掌控大脑的自动驾驶模式与主动控制模式
为什么有的人看似很努力但没有任何收获?
【自动驾驶模式】:特点是快,可以自动处理的动作,比如反射、本能、直觉、冲动。【主动控制模式】:特点是深思熟虑,需要调用经验、记忆、分析、理性。两个模式经常发生错位,该自动驾驶的时候控制太多,而该主动控制的时候却自动驾驶
“主动控制系统”的大脑前额叶皮层非常薄,很容易超负荷,指望它来作更多深思熟虑的决策,其实不太可能,很反人性。“自动驾驶系统”主要由大脑进化很早的小脑、杏仁核和基底神经节这些部位。比如一个人把球抛到高空中,再接住它,仿佛是一系列微积分方程算出了球的轨迹,但潜意识里的某些功能,替你做了数学运算。
高手把一件事做好的秘密就是,最开始交由“主动控制系统”来管理、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由“自动驾驶系统”来接管。
碧昂斯,在演唱会上,她尽情释放“自动驾驶系统”的能量;到了晚上复盘的时候,她就切换到“主动控制系统”,自我审视,主动改善,探索创新。
看似是完成了多项任务,其实就是先将一项任务自动化,就能够有更多的心智资源投入到另一项任务中。
做到主动控制并不容易,原因有三个:
一是,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自动化了,智能手机和网络让人们变得没那么敏锐了。
二是,人的专注力带宽是非常有限的。人脑每秒钟能够接收1000万比特的信息量,但其中只有50比特是思维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加以处理的。
三是,信息泛滥让人的持续专注力下降,微软有个调查,2000年人们的持续专注力还有12秒,2015年只有8秒。
怎么才能打造,在两种模式之间自如切换的能力?
攻略一,把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将琐碎的日常决定自动化,从而将精力集中在重大决策之中。
攻略二,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后,积极用“主动控制系统”复盘。有时候,人们将自己熟练的事情交给自动驾驶系统后,这件事可能会被忽视,你也不再进步。你就可以用复盘自我审视,不仅可以给自动驾驶系统做体检,还能提升其性能。
攻略三,在大脑中用“主动控制系统”去模拟“自动驾驶系统”。老虎伍兹每年大赛之前开车到比赛现场,在那里练上几轮,回家之后伍兹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在脑袋里练习,那些比赛中需要的击球。这种精神备战法,被称为心理演练。
只用“主动控制系统”,你会太累;只用“自动驾驶系统”,你的生活就像梦游。如果能同时掌握两个系统,并且在中间自由切换,那你就可以成为“人生算法”的二段高手。
一切脑力活动,最后拼的都是体力;一切那些看起来以体力为主的活动,最后拼的都是脑力。
第四种情况是:坚持完美主义。总想证明自己聪明、正确、高瞻远瞩,绝不轻举妄动。本质上就是害怕失败。 凡事想太多,能量都消耗在“颅内高潮”阶段了,于是能分配给行动力的能量严重亏空。
人生算法第一招
第一式:要给未来一个交代,只有迈出行为的第一步,你才能和未来有了链接。
第二式:遇到问题与其去闷着头想,憋大招,不如迈出双腿,先完成一个闭环再说。勇于尝试,不停修正,最终你自然会一步步逼近问题的最优解。
第三式:做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成长型思维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
三段-内控:四个最为关键的控制点
认知概念中的基本颗粒:认知飞轮。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 。
在三段内控这个阶段,一次完整地认知行为,实际上是完成了一次【认知飞轮】,这四个要素在彼此交棒的那一刻,就是“内控点”要介入的时候。
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总是爱自圆其说。
巴菲特内控法 巴菲特说自己如果不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理由,就绝不交易。这个交易可能是错的,但自己必须有一个“交易答案”。比方说,在纸上写:“我今天要花500亿美金来买苹果公司,因为……”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你就不要买。写在纸上能有什么用呢?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节点,人为制造了一个“内控点”,防止爱欺骗自己的大脑过于冲动。
四段-重启:装上重启的精神装置
生活中有一种人,不管遇到什么打击,都可以若无其事地站起来。他们前一天不管多累,第二天早上都能满血复活。这不只是一种韧性,更是一种当今社会的底层生存能力。正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在这种环境下,“重启”帮助我们应对不确定性。
非常优秀的篮球选手,投不中的机会也高达55%。专业选手也会犯许多错误,所以你的目标是,关注如何尽可能打好当下这一个球,而不是懊恼上一个球没打好或者担心分数。“精神装置”帮助鲁动切换到了正确的思维模式,减少过于犹豫的倾向。在关键时刻会不会犹豫,是大多数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的主要区别。这个精神装置的核心,就是牢牢记住了55%这个概率。
一个人不是靠一次的击球,而是靠整个系统、靠概率来获得胜利的。一个球打得好坏,一件事情的得失,并不影响全局。关键在于,一个球打完了,一件事情结束了,你能够马上复原,重启下一个全新的“自我”。
精神装置其实就是一套大脑免疫系统。它能够帮助你,对付人天生的过分关注过去的损失和代价,和未来不确定性的厌恶。它能够提醒你驶入理性的轨道,摆脱旧的,勇敢地开始新的,实现重启。
设计自己的“精神装置”
第一个,“外星人”视角。假设有个外星人,突然飞到地球,接管了你的生活,那么他一定会冷静地评估现实,忽视那些让你纠结的沉没成本,面对问题,提出理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视角能帮你解决恋旧的问题。
PS:恋旧本质上其实还是因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放弃现有局面后,可以创造更好的东西。
第二个,“阿尔法GO”视角。阿尔法狗下每一手棋时,都会根据当前局面从头思考,找到当前胜率最高的一手棋。对它而言,每一个决策点都是独立的。不要沉迷于自己的思路和假设。每一步,都把当前的局面当做已知条件,作出当前情况的最优选择。
往后看,过往不恋;往前看,不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
五段-增长:增长黑客的三大步骤
对于个人来说增长是什么?你的【能力】、【社会网络】、【未来的赚钱能力】
有效的增长,分为三个阶段:增长假设、增长验证、大规模增长。你没有增长思维,成长就会受到限制;假如没有基本能力,只谈增长,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增长黑客在商业领域,持续改进、快速迭代的过程。在输得起的时候快速试错,积极探索,目的是找到可持续的、可复制、可规模化的增长公式,你的努力才有可能转化为收获,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就是你的个人算法。
第一步,假设:建立最小化闭环,快速试错。从笨办法开始,不怕犯错,代价并不高,你可以勇敢去尝试。每一次失败都会为最终的成功,采集数据,你就不会那么害怕失败了想知道杯子是冷是热,就伸手去摸。
第二步,验证:找到北极星指标。找到单一指标的关键要素,有一个名字,叫“北极星指标”,它就是你的关键增长点。然后,获取一个正向反馈:不断思考如何做得更好,不断对自己提问题。这个动作看起来是多加了一个步骤,但它能让你少走弯路。如果没有这个步骤,你就有可能原地打转。
第三步,执行:设计增长策略。采用分阶段增长策略。把不切实际的任务分割成合理的小任务,只要每天都完成小任务,你就会越来越接近那个大目标了。雪球越小,越容易滚动,随后,雪球越大,速度越快。
六段-内核:找到可复制的最小内核
第一,要简单,这样才可以大规模复制;
第二,要有第三,形成专业。 光有上面这些还不行,你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打磨,进而形成自己的专业护城河。的潜力,这样才能防止被别人复制。
第三,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要做好一件大事,而在于找到一堆可重复的小事,然后形成系统。
七段-复利:营造长期的局部垄断
“复利”描述最生动的是巴菲特的“滚雪球”理论,他是这么描述的: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找一件事,无限复利下去太难了,有的可能坡道太短,一下就到了山底;有的可能雪球跑出了轨道,就崩掉了;还有的可能被石头挡住,复利不能继续了。
当代人可能过上百岁人生,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培养自己对长期价值的时间观,来收获人生的复利。复利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必备技能。
对于企业而言用垄断优势实现复利:谷歌作为网络搜索的垄断企业,利润率却高达21%,是航空业的100多倍。当年谷歌的市值是所有美国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3倍多
对个人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复利要么是资金固定收益的利滚利,比如储蓄;要么是不动产的持续增值,就是在正确的区位买房。
不管你觉得自己内心有多么丰富,在其他大部分人心目中,可能就是一个标签。比如,那个做PPT的家伙,这个标签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价值,意味着你占据住了一个赛道。别人有相关的需求,也许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你。一个公司里面地位是否牢靠,只取决于你是不是占据了一个心智,是不是“不可或缺”。这就是个人意义的“垄断”。
大部分普通人打折甩卖了自己的未来。那谁是买家呢?就是那些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人。
想要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就要放弃这种即时的满足感,通过更准确地理解世界、作出更好的初步决策,然后可以更灵活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我们怎么才能克服不确定性,做到延迟满足呢?学习,是持续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动力。真正能延迟满足的人,本质上是有一种能着眼长期价值的时间观。
从财富的角度看,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他目前的收入,而是他未来能赚的钱的总和。 你需要洞悉时间的机制,用持续学习来构建自己的“垄断”优势,致力于获得长期收益,从而创造复利效应的奇迹
八段-愿景:设计人生导航系统
应该怎么去理解愿景呢?
愿景,本质上是一种从全局出发,着眼于长期价值的算法,帮助我们穿越未知的黑暗森林。
愿景由两大要素组成,核心理念就是你努力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蓝图就是你努力要做成什么样的事。比方说,迪士尼的愿景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使人们过得快乐。
【愿景】会帮你规避掉一种【过度拟合】系统性风险。环境的不确定性越大,数据越杂乱无章,越应该注意“过度拟合”的风险。如果在一个森林里迷路了,在不断变化的森林里,很难依赖特别具体的地图,一旦环境与地图不符,就可能陷入原地打转的困境。这就是“过度拟合”的风险。
所谓【愿景】的力量,是一种粗线条的强大算法。就好比天上的北极星,只要抬头看,然后顺着大方向往外走,途中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应对随时发生的突发事件。看起来不解决具体的问题,很遥远,很抽象,但是你就是需要时不时看看它,确定你的大方向没有跑偏。
模糊的精确,好过精确的模糊。
能成功的人,需要1%的愿景和99%的行动,但这1%的愿景必不可少。
愿景是怎么样发挥神奇力量的?
可视化呈现 愿景代表了一种“预见”能力,也就是把一个抽象概念,在大脑中转化成了可以看懂的图像,让大目标变得可视化。从而便于作出更有利于长远价值的选择
代偿反馈 人是一种需要反馈的动物。但是人生中大部分的事都得不到及时的具体反馈,就可能会疑惑一件事要不要坚持。人生需要【愿景】这种半妄想状态的鼓励。
引发化学反应 能成事儿的人,就是一个不断给自己打鸡血的人:不管前一天多么狼狈不堪,第二天早上照样满血复活。同时给别人打鸡血,像传教士一样宣讲自己的愿景和梦想,吸引追随者。
稻盛和夫:做企业,需要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这句话就是在说愿景需要远大而美好;定计划的时候则要非常理性,作好失败的准备;执行的时候则要积极拥抱不确定性。
如何找寻自己的愿景呢?
当我们不得不作出重大决策时,问问自己:有什么是未来十年不会变化的?
“以终为始”先想明白终极问题,再进行逆向操作。
贝佐斯认为在零售业,客户永远不变的就是想要更低的价格,更快捷的配送和更多样的选择。
当你作人生重大选择的时,问问自己:假设自己80岁高龄时回看自己的人生,现在这个选择没有做,到时候会不会后悔?
九段-涌现:在自己身上发挥群体智慧
面对极端的不确定和无序,整自身算法,用不确定去对抗不确定,涌现就是这样的办法。
涌现定义:大量微观的个体在一起相互作用之后,就会有一些全新的属性、规律或模式自发地冒出来,这种现象就称为涌现,而且最后的效果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例如:蚂蚁费力地穿过沙滩回家,如果把每条可能的路线进行编程,因为路径可能无穷多,信息量巨大而导致失败。但蚂蚁采用了非常简单的“算法”,通过大量个体的尝试行动,走得最多的路留下了最多的信息素,它一定就是最短的路。最终得出了最优路线。
九段
初段:闭环,就是“按下快门”的这个简单动作;
二段:切换,在主动控制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之间切换;
三段:内控,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被简化为按下快门这一个动作;
四段:重启,每天都能重启这个简单而伟大的目标;
五段:增长,孩子每天都在成长,照片仿佛也在自动生长;
六段:内核,母爱与孩子的成长,是不可置疑的内核;
七段:复利,照片越多,叠加起来的时光魔法越强大;
八段:愿景,就抚育孩子这个愿景而言,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CEO;
九段:涌现,妈妈对孩子的爱与行动,经过时间发酵,最终成为一个感动世界的摄影展。
成功的最小单位要素可能很简单。想要成就非凡的荣耀,并不需要每一个基本要素都非凡。就像能够找到最佳路线的蚂蚁,单个儿并不需要有很厉害的大脑。
把你自己当成一个超级系统 在一个个时间切片里的我们,就像一只只蚂蚁。此时此刻的你,和下一秒的你,就是两只蚂蚁。作决策的你是一只蚂蚁,行动的你是另一只蚂蚁。无数个不同时刻的你,叠加在一起,就像蚂蚁社会一样,构建了一个智能系统。蚂蚁之间的传输控制协议,是这个智能系统的算法。 不同时刻的你之间的关系、反馈可以叠加在一起,组成的系统,就是你的算法。
一个人的命运,其实就是他的人生算法的“涌现”。当你有了系统,所有经历,无论成败,都会被放入“系统”这个大火锅里。然后不断去检查自己的系统,更新自己的系统。成功很难被设计,但系统是可以设计的。当你的系统进化到一个临界点,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许就会随之而来。
PS:把自己当作一张资产负债表,把每一个生活、工作中的决策都看作投资决策。方法的关键是要分辨用时间和钱换来的这些东西,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费用:随着时间流逝,会加深你的护城河,给你带来新价值的往往是“资产”;而那些只是当前的消耗,或者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选择多投入“资产”,少投入“费用”。随着资产的不断增厚,你这个系统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