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
2021-07-21 18:44:41 84 举报
AI智能生成
心理学的基础内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绪论
心理学的任务
P3
陈述心理现象
目的
对心理活动进行精确的观察,根据人的外部行为、动作反应获得事实,对心理活动进行推测
解释心理现象
分析、阐明活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预测心理现象
调控心理活动、行为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P5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心理学的发展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P7
1879年
冯特
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P8
构造主义
研究人的意识经验
个体经验的基本元素
感觉
是知觉的元素
意象
是观念的元素
感情
激情是感情的元素
强调意识的结构
机能主义
研究对象
心理活动 / 心理机能
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功能
行为主义
研究对象
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
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
强调以客观的观察、测量,来记录人的行为
而不是意识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
反对心理元素的观点
不同意 行为主义的观点
认为经验 / 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
精神分析
人格、心理治疗
解释
人的内在动力
潜意识
生本能
死本能
人格发展历程
口腔期
潜伏期
人格结构
本我
自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
反对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研究对象
正常人
认知心理学
研究对象
广义的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狭义的
感官的信息接收、储存、提取、运用等过程
认为认知活动 = 信息加工
心理、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神经元
P10
神经元含义
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功能单位
典型的神经元结构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神经纤维)
脑、脊髓中,轴突由髓鞘包裹起来
髓鞘的组成
髓磷脂
髓鞘的作用
绝缘作用
避免神经冲动向周围神经纤维扩散
是个体行为分化的重要生理机制
神经元功能
接收
传递
整合信息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脑神经
植物性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位于椎管中
作用
将脑、周围神经联系起来,成为神经传入、传出的中间站
可完成简单反射活动
如膝跳反射
脑
位于颅腔内
包含
脑干
延脑
“生命中枢”
脑桥
睡眠
中脑
位于小脑、脑桥之间
间脑
丘脑
皮层下感觉中枢
下丘脑
调节内脏活动
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主要环节
在情绪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协调动作
大脑皮层的分区、技能
感觉区
接受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并对传递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
运动区
支配、调节身体的位置、躯体各部位的运动
语言区
损伤则会造成失语症
联合区
信息的整合加工,一些高级的心理活动都与它有关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第一信号
含义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如望梅止渴
人、动物都有
第二信号
含义
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如谈虎色变
是人脑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特征
心理的发生、发展
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
感觉阶段
无脊椎动物的
P28
知觉阶段
低等脊椎动物的
思维萌芽阶段
高等脊椎动物的
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
含义
人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
对自己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认识
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功能
觉知性
含义
人对环境刺激、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
能动性
含义
人拥有积极主动地反映、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表现在
目的性、计划性
创造性
前进性
选择、监控
劳动
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劳动造成了人类和动物在生理、心理上的本质区别
作用
完善了人类的身体组织结构
是人类心理发展、意识产生的基本动因
特征
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劳动的社会集体性
语言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语言、劳动是人类意识产生、发展的直接原因
注意
含义
通常指选择性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基本特征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
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额强度 / 紧张度
特征
稳定性
同一对象 / 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分散(分心)
P47
广度(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分配
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老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
分为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所指向、集中的客体的性质
外部注意(知觉注意)
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
内部注意
对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注意
根据产生、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一直努力程度的不同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消极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比如上课时突然有人开门,就看过去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积极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保持注意的条件和方法(简答题)
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人们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得越清楚,对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
培养间接兴趣
特别是稳定的间接兴趣,是引起、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如刚开始背单词很枯燥,但一旦掌握到英语的重要意义后,就能克服困难,专心学英语
合理地组织活动
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有预先的目的
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基本作用
对信息进行选择
功能
选择
保持
调节、监督
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
无关运动的停止
高度集中注意时
呼吸运动的变化
人再集中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缓慢
感觉
含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测量
感觉阈限
含义
测量人的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分为
绝对(感觉)阈限
含义
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分为
下绝对阈限
拿针扎皮肤,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上绝对阈限
引起痛觉的最大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
有50%的概率被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与绝对阈限成反比
绝对阈限↓ , 即能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对刺激就越敏感
差别(感觉)阈限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2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最小可觉察
如100g的重量,加1g,并不会有感觉;但加3g以上,就能感到重量的变化
差别感受性
与差别阈限成反比
视觉
可见光
380-760毫微米
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视觉现象
视觉适应
明适应(光适应)
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由暗到亮,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后才看清
暗适应
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
从亮到暗,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
包含2种基本过程
瞳孔大小的变化
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
颜色视觉
明度
光刺激的强度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 ↑,明度↑
色调
区别不同色彩的特性
由光波的波长决定
饱和度
颜色的纯度
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色觉的定律
互补律
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与它相混合而产生白/灰的色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
间色律
混合2种非互补色光,能产生一种新的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色光
代替律
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代替,而不受原来倍混合色光所具有的光谱成分的影响
闪光融合
含义
当外界有光刺激时,视网膜需要一定时间把光能量 → 神经反应,在光消失时,视网膜上的反应会有一定的迟滞,而产生视觉后像
后像保留的时间为0.1s,如果有多次闪光刺激,且间隔时间很短,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人眼就不能把它分辨为单个闪光,而将其视为一个稳定的连续光
一个人能看到的闪光频率 ↑,其视觉分辨能力 ↑
视觉后像
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停留片刻
视觉对比
含义
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
分为
明暗对比
颜色对比
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 / 降低
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受的感受性,强刺激能降低另一种感受的感受性
相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如 颜色对比、颜色适应
联觉
含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性质
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不是所有人都能产生联觉
形式
视听联觉
颜色联觉
知觉
知觉
含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整合的反映
基本特性
知觉整体性
接近原则
相似原则
连续原则
闭合原则
知觉选择性
老师讲课降到重点,会大声、放慢
知觉理解性
知觉恒常性
大小知觉恒常性
明度、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空间知觉
深度知觉
含义
人对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
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
单眼线索
用一只眼睛就能感知物体深度的线索
生理线索
由眼睛的运动觉而形成的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线索
双眼视差
运动知觉
真动知觉
似动知觉
动景运动
当2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看到原来2个静止物体连续运动的现象
自主运动(游动运动 / 自动效应)
人在注视暗环境中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电片刻后感受到光点再来回移动的现象
诱导运动
由于物体的运动使其邻近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
记忆
含义
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再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方面最明显的变化在记忆广度的增加。
分类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
内隐记忆
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
如人际交往中的印象形成
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
心理学家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个体有意识地 / 主动地搜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
强调信息提取过程的有意识性
根据信息加工处理、存储的方式不同
陈述性记忆
对有关事件、事实性信息的记忆
如 人名、地名
程序性记忆
对具有先后顺序活动的记忆
如 写字、骑车、吃饭
记忆过程
识记
影响识记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
学习者的态度
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识记方法
整体识记法
部分识记法
综合识记法
材料的性质、数量
保持
遗忘
含义
是保持的对立面
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回忆 / 错误地再认、回忆
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 / 提取出现错误
分为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影响因素
识记材料的意义、作用
识记材料的数量
数量 ↑,遗忘多
学习程度
学习程度 ↑,遗忘少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遗忘的原因(有4种学说)
干扰抑制说
最明显的证据
前摄抑制
先前的学习、记忆对后继学习、记忆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
后继的学习、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会议的干扰作用
有效组织复习(简答题、多选题)
及时复习
因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可以组织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当回忆不起来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长
动员多种感官进行多样化的复习
可使人感到新颖,激起进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复习材料、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多种联系
活动有助于记忆
记忆系统
感觉记忆系统(感觉寄存器、瞬时记忆)
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
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例子:后像
短时记忆系统
刺激信息呈现以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的记忆
人类的记忆广度
7±2个项目
编码形式
言语听觉形式编码
看到的视觉形象必须转换成声音代码,才能在记忆中更好的保存下来
长时记忆系统
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编码形式
意义编码
表象、想象
表象
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人脑中呈现出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想象
含义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以直观形式呈现人脑中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而不是言语符号
是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
想象是反映客观现实各种成分的形象组合过程,也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
功能
预见
补充
代替
种类
不随意想象
如 天空的云
特殊的:梦
随意想象
再造想象
根据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 / 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以他人的描述、提示为前提
独立性差
是理解和掌握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 图标、模型
是榜样言行内化过程的一种形式
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言语符号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的形象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
特点
首创性
独立性
新颖性
是创造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特殊的:幻想
科学幻想
是科学预见的一种形式
理想
空想
思维
思维的含义
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
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内部规律的高级认知过程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概念
含义
人脑对现实的对象、现象的一般特征、本质特征的反映
用词来标志,但并不等于词
分为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抽象、概括的程度
具体概念
按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的概念
如 把苹果、皮球分为一类
抽象概念
按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特征形成的概念
如 把苹果、香蕉分为一类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合取概念
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 / 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
如 毛笔必须有两个属性“用毛做的”“写字的工具”,只有其中一个属性都不成立
析取概念
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 / 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概念
如 “好孩子”,可以结合各种属性,如“热爱集体”的好孩子
关系概念
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高低、上下、左右
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
前科学概念(日常概念)
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人际交往、个人积累经验的过程形成的,具有片面性
小学生认为昆虫不属于动物
科学概念
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概念
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
单独概念
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
长江、孙中山、华东师范大学
普通概念
关于与一类事物的
鸟、车辆
集合概念
一些事物组成集合体
花束、词汇
根据概念的内涵
实物概念
汽车、桌子
抽象概念
运动、价值、民主
根据概念的人为性
自然概念
人工概念
影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因素
学生过去的经验
日常概念
日常经验
学生的认知能力
不同层次 / 复杂性的概念,需要与之相配的认知能力才能掌握
有关特征、无关特征
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越容易
变式
下定义
概念体系
问题解决
含义
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影响因素(简答题、论述题)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中物体、时间的空间排列不同,能促进 / 妨碍问题的解决
认知结构的限制
对问题能形成清楚明确的认知结构,就会使问题解决
定势
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态度,会助于 / 妨碍 解决问题
功能固着
铁锤是钉钉子用的,但是也可以作为防御敌人的武器
动机和情绪状态
P159
创造性思维
含义
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
阶段
准备期
酝酿期
豁朗期
验证期
最主要的特点
发散思维
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特征
独创性
灵活性
流畅性
例如 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情绪、情感
含义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基本特征
体验
情绪、情感的关系
区别
情绪的生理性,情感的社会性
如 在饿的时候吃东西会开心
如 民族自豪感
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
情绪表现的外显性,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如 面部表情
如 爱国主义
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状态
含义
在某种时间 / 情境影响下,人在一定时间里表现出的一定的情绪
分为
心境
一种深入的、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弥散性
和“心情”比较一致
激情
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成功后的狂喜
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
如 面红耳赤
应激
在出乎意料的紧张、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如 地震时
情感
含义
是人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包含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情绪理论
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
过程:P205
因为哭了,所以我伤心
坎农—巴德理论
过程:P206
情绪的中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认知理论
沙赫特—辛格的三因素论
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意志
含义
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
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采纳决定的阶段
动机斗争
接近—接近型冲突(双驱)
回避—回避型冲突(双避)
接近—回避型冲突(趋—避)
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趋—避)
意志品质的特性
自觉性
相反的
受暗示性
独断性
果断性
相反的
优柔寡断
草率决定
坚韧性
相反的
动摇
执拗
自制力
相反的
任性
人格、人格倾向性
人格
含义
是个体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
与“个性”是同义词
在心理学中的个性与人格是同一概念
包含
气质
性格
能力
基本特征
整体性
人格是一种有组织的整体
稳定性、可塑性
独特性
社会性、生物性
心理结构
人格倾向性
是人格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格心理特征
需要
含义
人脑对生理需求、社会需求的反映
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P254-255
两大类
成长性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基本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三大层次
自我实现的需要
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
心理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基本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
3种基本需要
生存需要
最基本的需要,是对一个人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
关系需要
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
成长需要
人要求发展的内在愿望
动机
动机
含义
由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
引起动机的条件
内在条件
即需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外在条件
诱因
正诱因
负诱因
功能
引发
指引
激励
制动
分类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莱兰
阿特金森
归因理论
海德、韦纳
把成败的原因
分为3个维度
内归因、外归因
努力、能力、个性
任务的难度、运气、家庭条件
稳定的归因、非稳定的归因
任务的难度、能力
运气、心境
可控制归因、不可控制归因
努力
运气
分为4个因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交往动机
学习动机
兴趣
含义
心理倾向
品质
倾向性
个体对什么发生兴趣
广泛性
持久性
效能
个体兴趣推动活动的力量
分为
有效的兴趣
无效的兴趣
气质
含义
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不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而是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
P281
气质类型
P282
胆汁质
兴奋型
多血质
活泼型
粘液质
安静型
抑郁质
抑郁型
性格
含义
人在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心理特征
具有核心意义的人格心理特征
性格和气质
区别
气质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受先天因素影响大
变化难、慢
性格
后天形成
社会性
变化容易、快
联系
都是人的人格心理特征
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 / 改造 气质
性格的特质理论
P304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把特质分成
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
划分为3个层次
首要特质
主要特质
次要特质
卡特尔的特质论
把特质分为
表面特质
根特质
因素分析法
艾森克的特质论
人格维度
外内向
神经质
精神质
五因素模型
性格的形成、发展
遗传因素
基因
面部表情受生物遗传的因素影响很大
环境因素
家庭
亲子关系
家庭气氛、父母榜样
家庭结构
出生顺序
独生子女
学校
课堂教育
班级集体
教师
社会风尚
社会实践
主观因素
性格的测量
自然实验法
问卷法
能力
能力
含义
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为
按倾向性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按功能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按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发展趋势
贝利的研究
纵向研究法
智力随年龄逐渐增长到26岁左右,之后保持水平状态,直至36岁
韦克斯勒的研究
分层取样
智力的发展个体差异很大
个别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
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
知觉方面
记忆方面
言语方面
思维方面
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
击剑运动……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超常儿童
智商>140
研究者把130作为划分天才儿童的最低临界线
低常儿童
智商明显低下
智商<70
社会适应不良
问题发生在早年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能力的早期表现(人才早熟)
中年成才
能力的晚期表现(大器晚成)
测量
P376
斯坦福—比萘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智力
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操作
内容
产物
艾森克的智力结构模型
心理过程
推理、记忆、知觉
材料
语词、数字、空间
品质
质量、速度
卡特尔的晶体智力、流体智力理论
G因素
流体智力
先天的
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14岁是顶峰
晶体智力
经验的结晶
随年龄增长不仅能保持,还能增长,60岁左右开始衰退
流体智力是晶体智力的基础
信息加工理论
智力的三元理论、成功、智力投资理论
斯滕伯格
三元理论
成分亚理论
经验亚理论
情绪亚理论
成功智力
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智力投资理论
专家和公众的智力观
有关一般智力的3个因素
言语智力
问题解决
实践智力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