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度阴山
2021-07-06 08:50:3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心学诞生的背景
程颢
一切都是心的问题
程颐
必须要时刻约束自己,让外界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心
程朱理学
南宋时,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
朱熹侧重学问
陆九渊心学
陆九渊则继承了程颢的思想
陆九渊侧重修养
存天理去人欲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
为生民立命(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为往圣继绝学(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
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缺点
执行上过于严苛
高调的个人道德主义
儒家六派
李斯为代表的小康派
孟子为代表的大同派
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派
孟子、荀子和告子为代表的心性派
荀子为代表的考证派
司马迁为代表的记篡派
心学要义
如何学
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的决心;
第二,勤学。做圣贤必须勤奋,努力学习知识和提升品德;
第三,改过。有错就要改,绝不姑息;
第四,责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的方式劝善。
知行合一
事上练
心即理
致良知
要光明你的良知(明明德),必须到在万事万物上(亲民)
“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里的“致知”,它的运行原理就是按良知的本能(能分是非善恶)指引去为人处世
良知就是判断力
光复良知
所谓省察克治,就是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然后克掉它。
知行就是合一的。前提是,你的良知必须光明,必须可以发挥作用。如果你的良知被遮蔽了,它不能发挥作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说,现实中就有一种人,总是希望自己先知,然后再去行。可天下的知识那么多,只能把自己活活累死,而终身不能行。
和禅宗的区别
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禅宗说要勤擦,也就是在心上擦。而王阳明也说勤擦,但要以实践为指导,不能枯坐在那里,认为我心没有恶念了,认为我内心强大了。是否有恶念,是否内心强大,非得去实践中验证一下。如果不去实践,就会流入枯禅的境地。
禅宗注重的是修养(尊德性),而几乎没有学问(道问学)
心学是既有修养又有道问学的。禅宗没有进取,而他的心学就是一门要人进取的学说
王阳明心学是一门要人去外面建功立业的学说,而佛道是龟缩避世的学说
心学目标
触之不动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处境时都应宠辱不惊,不因得失而动心。“不动心”也是王阳明自龙场悟道到江西剿匪这段时间传播的主要心学思想。黄宗羲说王阳明心学有三个阶段,“不动心”就是第一阶段。
‘静时心也定,动时心也定’
平时无事时有多么从容的风度都是扯淡。人真正的风度应该是遇到变故遭遇屈辱时,在这个时候,平时愤怒时到此能不愤怒,惊慌失措者到此能不惊慌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
独到之处
说服对方的成功率,在于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能力。
人人都有缺点,但如果能全心全意发挥良知的力量,人人都能成功
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如何对付恶
不要被外来的毁谤所击倒,因为这不值得,也说明你太脆弱了。王阳明心学是一门要人自信的学问,自信自己,就不会受到外来毁谤的侵蚀。而做到自信,必须时刻光明你的良知,让它拥有道德和智慧。
不要和外物对立
龙场悟道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