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旧民主主义革(1-3章)
2021-08-01 18:42:27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近现代史纲要-旧民主主义革(1-3章)-考研政治 史纲部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儒家思想
中国
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840.6-1842.8 鸦片战争
损害领土、领海、关税、司法主权
1842年8月《南京条约》,1843.7、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补充
1844.7《望厦条约》,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统一大国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中国人民的反抗
未成为殖民地原因
逐步沦为半殖半封
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依然存在
新兴民族资本主义与帝、封有联系
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
半殖半封社会的基本特征
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
农民—贫农、雇农、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旧阶级变化
来源: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最早产生在外资在华企业(比民资出现的早)
工人阶级
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产阶级
经济上软弱性,政治上两面性、动摇性
资产阶级
新阶级的产生
社会阶级关系变化
中国社会的半殖半封性质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矛盾(民族矛盾),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要求
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反侵略斗争
冯子材(中法战争);关天培 邓世昌
爱国官兵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9C70/80S 边疆危机
时间: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方式: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
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要原因
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瓜分破产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社会制度腐朽-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落后-重要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魏源1843.1《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军事,科技
19世纪70年代,《盛世危言》,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议院,君民共主
甲午战争前
康有为1898.4,此四千年二十朝中未有之奇变
1895严复《救亡决论》-救亡,《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94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振兴中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甲午战争后,开始出现普遍民族意识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资政新篇》
纲领性文件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历史意义
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根本原因:阶级局限性
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局限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51-1864)
镇压农民起义;加强边防海防
原因
奕欣、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体西用
代表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
军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民用企业(官督商办、资本主义性质)
近代企业
近代海陆军
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
工艺学堂
军事学堂-船政学堂
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成就
洋务事业兴办
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社会风气和价值观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作用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败因
洋务运动作用及失败
洋务运动(19C60-90S)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康梁谭严
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设学堂—广州万物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活动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vs守旧派论战-实质:资产阶级思想vs封建主义思想第一次正面交锋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京师大学堂
百日维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维新运动开展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意义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局限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意义和教训
维新运动(1989)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的破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历史条件
兴中会-第一个革命团体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同盟会-第一个革命政党
民族主义(反满封不反帝)
民权主义(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无法保证)
民生主义(保留封建土地私有制)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焦点问题: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革命派vs维新派论战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建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
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增设国务总理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结社、机会等自由,享有请愿、考试、选举等民主权利
局限性:未反帝;反封不彻底(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建立
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的解放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带来了新的积极变化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挽救共和
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弱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毵毵老师】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